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970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说明:该指南为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于二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委托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领导小组技术组依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数据系统建设、无线传输系统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建设提出的规范性要求。为了强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中对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的运用和执行,特制订本指南。一、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运行环境包括网络环境、服务器、显示设备、存储设备、呼叫中心、系统软件、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安全保障等。1.1网络环境应达到的要求网络环境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应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应实现网络互联,网络带宽不应低于2Mbps。监督中心应实现与无线通信网络的互联,网络带宽不应低于2Mbps。应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运行保障支持体系。1.2服务器应达到的要求宜根据系统并发用户数和系统运行预期数据量等指标,选择满足系统运行性能要求的合适配置和数量的服务器。服务器应配置数据库服务、地图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数据无线采集服务、统一认证服务5类系统服务。服务器宜配置日常管理维护机制。1.3显示设备应达到的要求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宜配置供多人共享的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以下规定:1屏幕分辨率不应低于1024768像素;2屏幕对比率不应低于600:1;3屏幕亮度不应低于500cd/m2;4水平视角不应低于150,垂直视角不应低于60。1.4存储设备应达到的要求存储设备应具有良好的节点扩充性和良好的传输速率。存储设备宜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存储设备宜具有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直接连接方式。1.5呼叫中心应达到的要求呼叫中心应设在监督中心内,通过电话形式接受社会公众举报,与监督员通话联系。呼叫中心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使用建设事业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12319接入;2应满足若干个话务员并行工作;3应具有可扩展性,性能稳定,易使用,易维护。呼叫中心的主要功能应包括基本坐席功能和特殊坐席功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基本座席功能应包括应答、保持、转接、呼出、咨询、会议等基本操作功能,可实时显示主叫号码。2特殊坐席功能可包括话务质检、监听、协议跟踪、全程录音、放音、内部呼叫、强制插入、强制拆除、强制签出、强制示忙、强制示闲、拦截、服务指标统计等。1.6系统软件应达到的要求系统软件应包括数据库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备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存储的能力;2具备管理海量空间数据的能力;3具备数据库服务恢复功能;4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5能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持服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支持关系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操作;2应提供WebGIS服务,实现基于浏览器的空间数据显示、查询等基本功能;3基于WebGIS服务,应具备充分处理能力实现对海量空间数据的显示、存取操作,在客户端达到基本的运行性能;4基于WebGIS服务,应具备对空间数据编辑功能;5应支持通用编程语言进行二次开发;6应支持常用数据格式转换。1.7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应达到的要求1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应采用通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必须支持数据存储、摄像头图像获取、数据无线传输等基本功能的开发。2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应具有GPRS或CDMA1X等无线通信数据传输功能,应具有话音通讯、短消息、录音功能,应具有USB数据线接口。3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的处理器主频应在100MHz以上,系统内存不应小于32MB,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软件运行可使用内存不应小于15MB。4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应内置摄像头,分辨率不应低于30万像素,应具备调焦功能,应能拍摄距离不低于30m的静止物体的清晰图像。5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的主屏幕尺寸应在2.2英寸以上,显示质量不宜低于6.5万色半反射式TFT彩色屏幕,屏幕抗日晒效果应能适合户外工作。1.8系统安全保障应达到的要求1应对监督员及系统所有用户进行统一身份认证。2应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应确保空间数据信息的安全访问。3应采用防火墙等安全保障手段进行边界保护。4对于大比例尺的电子地图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非密化处理。二、数据系统建设系统建设中所涉及的数据内容应包括空间数据、业务数据和系统运行支撑数据三类。2.1空间数据应包括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等,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单元网格数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的规定。2部件数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的规定。3地理编码数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215的规定。4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内容、比例尺和组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的规定。2.2业务数据应包括系统运行中的公众举报数据、监督员上报数据、监督员核查数据、业务案卷数据、业务流转数据、业务督办数据、业务表单数据、机构人员角色数据、综合评价结果数据等。2.3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应包括机构人员角色配置、业务配置、工作流配置、地图使用配置、工作表单定义、文号定义、惯用语定义、统计报表定义、地图要素编码定义、物理图层配置、逻辑图层配置、专题图层配置、地图查询定义等数据。三、无线传输系统建设系统无线数据传输应保证市政监管区域内具有无线数据通信条件,无通讯盲区。同时,应达到以下三方面要求:3.1监管数据无线传输应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表单、任务指令、用户验证等信息;2图像、音频信息;3问题发生地点的地理位置坐标信息。3.2监管数据无线传输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应支持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2应支持GPRS或CDMA1X等数据无线传输技术;3宜支持传输数据加密功能。3.3监管数据无线传输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1网络通信质量稳定,信息传递成功率宜在99.9以上;2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的并发用户数应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3单次数据无线交换和传输时间不宜超过30s。四、应用系统建设4.1系统应包含的各相关子系统1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应实现通过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采集、报送问题信息,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2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供监督中心使用,应实现接收监督员上报和公众举报的问题信息,建立案卷,同时发送至协同工作子系统,向监督员发送核实、核查工作任务等功能。3协同工作子系统供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和各级领导使用,应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等功能,应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工具和部件在线更新工具。4地理编码子系统应为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5监督指挥子系统应整合各类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基于地图的监督指挥功能,应能够对问题位置、问题处理过程、监督员在岗情况、综合评价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6综合评价子系统应能够根据市政监管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等评价模型,实现对区域、部门、岗位进行综合统计、计算评估,生成可视化评价结果等功能。7应用维护子系统应能够对机构、人员、业务、工作表单、地图、工作流、查询、统计等相关信息的进行配置,完成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工作。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应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能够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9数据交换子系统应实现与上一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系统设计应保证各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的一致性。4.2系统应达到的主要性能要求1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的主要性能要求:1)部件问题的定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m,事件问题的定位中误差不应超过5m;2)具有采集和传输多张现场图像的能力,图像大小不应低于320240像素,分辨率不应低于30万像素;3)音频信息录制时长不宜低于10s;4)采用的无线通信网应相对独立,常年畅通,实际通信速率不宜低于30Kbps;5)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应能存储相应管理区域内的基础地图数据、单元网格空间数据、部件空间数据。部件空间数据应能根据不同种类部件以相应图式显示,地图浏览响应时间不宜超过2s。本地信息查询响应时间不宜超过2s,服务器数据查询响应时间不宜超过5s;6)无线通信网络定位允许最大误差不宜超过100m,定位刷新时间不宜超过30s。2其他子系统的主要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图位置查询和定位时间不宜超过5s;2)监督中心接收监督员上报问题时间不宜超过30s;3)监督中心向监督员发送任务时间不宜超过10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