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二中2011级高三四月周考测试.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763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邛崃二中2011级高三四月周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邛崃二中2011级高三四月周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邛崃二中2011级高三四月周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邛崃二中2011级高三四月周考测试 语 文 试 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博弈峥峥誓言 绯闻(fi)神祇(zh) B渡假 意气用事 壁龛kn 拾级而上(sh) C部署 一幅对联 豇豆 jin 咯血(g) D启封 推心置腹 掇拾(du) 令人咋舌(z) 1D/ A 铮铮誓言 祇(q) B度假、拾sh C 一副对联、咯k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超级丹”终于染指男单金牌,实现了这个世界超一流选手大满贯的夙愿。 B.现行教育体制下,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老师费尽心思地引导,学生却引而不发,课堂成了互不关联的“两边”。 C. 政府十分关心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对那些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主来说又多了道紧箍咒。 D赛场上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管理层面腐败频现,中国足球的现状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看来只有整顿才能重生。 【解析】答案C 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A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B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引导或控制,也比喻做好准备,待机行动。D【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惜重金招揽各类人才,却忽视身边的人才,出现了远方的“和尚”来“念经”,身边的“孔雀”“东南飞”。B、甄子丹主演的新片叶问2上映才6天,就遭遇网络盗版重创,估计票房损失高达3亿元之巨。 C这种债券交易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公众对该债券的评价、市场利率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等。 D.面对2011年的“民工荒”,企业家要“以民为本”,要改善“民工是低端打工者”的成见,把民工当着企业的主人来看待,这样才能够得到民工的拥护,赢来民工的“回归”。 【解析】C(A项,成分残缺。在“东南飞”后加“的现象”。B语义重复。“高”和“巨”语义重复,删去“高”或“之巨”即可。D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克服”等。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十一五”期末,我市GDP总量(不含我市企业外地分支机构实现的产值)已达到690亿;到2020年,总量将达到1000亿左右。B中国足球的悲剧,以南勇等中国足协几巨头落网作为标志而几乎达到了高潮,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人们真的喜欢足球吗?中国平均多少人才有一个标准足球场?中国有多少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个十分艰苦而又充满伤病危险的项目中去?C这家图书馆收集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京华时报和申报(上海出版,当时全国开面最大版数最多的报纸,最多时每天甚至出版一百多版。)等数百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报刊外,还出了若干译注。D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历经数月辉煌,在上海精彩谢幕;我们坚信,这一全球视觉盛宴,在给世界带来美的同时,也必将给这一座美丽的东方大都会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思考、新的机遇。 【解析】A(B项中“高潮”后应为分号或句号,“问题”后应为冒号。C项中后括号前的句号应该删去。D项中书名号应为引号。)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闲话江南 (1)当年,朱自清先生难以在荷香月色中排遣他的“淡淡的忧愁”,于是发抒感叹“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可是,“江南”到底是哪里?见诸史册的多种地名中,它也许是最奇妙的了。(2)“江南”这个地名,先秦就有了。但是,它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是为“贞观十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东海岸的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3)当时,人们常把“塞北”和“江南”对举。塞北,总是意味着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从南朝以来此地便是有名的“佳丽地”。(4)从我们的眼光看来,有一种对比耐人寻味:在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没有哪个区域可以代表北方。当时比较突出的,有“山东”与“关中”。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颇有区别二者“同异”的味道。大臣张行成就批评他:“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而在南方,各区域间有明显的落差:岭南自不必说;地多瘴疠的西南巴蜀之地,更是僻处一隅,不能同“江南”这个概念“分庭抗礼”。(5)真正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唐人心中,它是“江南”“淮南”两地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域,当时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说法,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江南”在开元年间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那么,“江南东道”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6)唐后期,“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7)但更常用的是狭义,即“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在当时人心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原文略有删改)5下列对“江南”的理解相对较好的一项是( )A“江南”由来已久,所以是最奇妙的,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环境的变化而变化。B它主要是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东海岸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的一大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比较优越的大片地区。C“江南”是以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的身份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D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东”。 【解析】B ( A强加因果,且未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内涵。C项错在“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D项“则简称为江东”错误。)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与“江淮”,尤其是扬州,自古都是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 B在唐人眼中,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则有明显的落差。 C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D唐时,长江以南很富庶,所以“江南”,更是繁华富足生活的代言词。 【解析】C (A项原文说,淮南的“好地方”只有扬州一处。B项原文说“从我们的眼光看来”,而不是“唐人”。D长江以南也包含岭南巴蜀等苦寒的地区。)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区别“山东”与“关中”,有违当时在地域问题上的主流认识,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B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D扬州在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因而唐人也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解析】D 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唐人心中,江南和淮南是并列的概念。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一)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二)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蝇勉,勉强)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规矩法度)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那?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注:张居正,湖广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然亦仅得一第止耳 第 :宅院 B固望汝等继志绳武 武: 足迹 C己则乖谬 乖: 聪明听话 D艺本不佳,于人何尤? 尤 :特别、尤其。 【解析】B A应为考试上榜、考中 D 应为责怪、怨怒 C 应为 错谬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乃自癸酉科举之后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以大吾宗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解析】D A项 乃,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后为副词,可译为“才”。B项 之,前为代词;后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 以,前为目的关系连词,来;后为连词,表并列。C项都是副词,表祈使语气。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本文是作者写给小儿子的信,意在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文章既表达了对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因而科场失利的严厉批评,又表达了希望儿子吸取教训绝不自弃的殷殷之情。 C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对儿子的信心,相信他自幼聪颖,如果能够重新开始,必能成大器。 D这篇文章叙述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历,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 【解析】C 这一段再一次警示儿子,要尽到最大努力,不可归咎于命运,决不能像写字一样,很长时间都学不好。第卷四、11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5分)参考译文:想既要追循前代圣贤(1分)美好高尚的足迹,又合乎当代的准则(1分),只有有盖世才华(1分)的人才能做到(这样)。(全句通顺2分,) 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3分)译文:(我)没有料到(1分)你过分地看轻自己,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1分)。(全句通顺1分)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上寄乐天 元稹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 注:作者好友白居易此时在浔阳。庾楼,在浔阳,是后人为纪念东晋名臣庾亮所建。(1) 这首诗歌中,哪一个字可以统帅全诗?这个字又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答:这个字是“愁”。(2分)既有朋友离散的“愁”,更有对朋友白居易命运坎坷的嗟叹。(2分)(2) 睹明月而思友人,古代诗人常常如此。但是,本诗表达得很新颖别致,试予赏析。(4分)参考答案(1)虚实结合(2分)。从眼前的江水,想到这江水长流,会经过庾楼;从眼前自己月夜泛舟水上思友,而联想到朋友白居易在月夜里登庾楼望自己,一种离别,两地思念,使得这种思念表达的自然而又感人(2分)。 参考答案(2)运用顶针连环句式(2分,或:颔联和颈联间连续运用“庾楼”,构成反复),诗句衔接紧密,回环往复,连绵不断,一唱三叹,韵味无穷。诗中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虽路途远隔,难以聚首,但共此明月江水,相思相忆,千里同心。 如果与这两个答案不同,但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注意按照加点的关键词语给分,以下各个题目的答案(除特别说明的以外)相同13、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5分)水,形态多样,含义丰富。李煜眼中,它是无限愁苦的象征:“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白眼中,它是狂放不羁,充满活力的:“ ,奔流到海不复回。”爱情诗里,它被赋予美好的含义:“ ,佳期如梦。”红楼梦里,它被用来象征柔弱和洁美:“女人是水做的。”哲学家看来“上善若水”,又感伤“ ,不舍昼夜”。政治家看来“防民之口, ”,或者“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当代人说:“请珍惜水吧,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 柔情似水 逝者如斯夫 甚于防川五、阅读下列文章后完成1417题(22分)最后的沐浴 方 叶 (1)为母亲洗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2)母亲躺在木床上,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作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松开蓬松的发髫,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劳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有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也舍不得多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香木热水,掺和着飘柔香波。轻轻搓揉着,漂洗着,涤尽发际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鬓上每一粒砂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她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加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的母亲,3岁丧父,9岁失慈,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讨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与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是睁眼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一有空闲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登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轻轻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解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面前,蜡黄的肌肤,起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一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很孝顺。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古来父母多痴心!”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自己的子女。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时候吸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得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母亲,还能让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一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没有花花绿绿的供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魂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眼前唯三炷清香,一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心泪。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都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母亲即将去那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14第(2)段的肖像描写表现了母亲临终时怎样的心态?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 (4分) 答:表现出母亲临终时非常坦然平和、欣慰无憾的心态(2分),突出了母亲奉献无限而索取甚少的伟大精神(2分)。15文章是以什么为主线来穿插组织各种材料的?第(4)第(5)两段写为母亲洗发,其中有个句子运用象征手法概括了母亲生命的历程,这个句子是(4分)答:作者围绕“最后的沐浴”这根主线,将能表现母亲品格的有关材料作合理的穿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2分)这个句子是:“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2分)16第(7)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何深刻的含义,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予以简要的赏析。(6分)答:这句话运用生动的比喻(1分),表达了作者回顾伟大母爱时难以尽述的巨大的心灵震颤:既有对母亲无私的爱的刻骨铭心的感谢,又有回顾母子共同度过的艰难时代的难以言说的苍凉感喟。(2分)这句话在文中,引出了对母亲往事的详细的回顾(1分),实现了由概括性叙述到详细描写的自然过渡(1分),把对母亲的怀念、感谢以及对艰难岁月的感喟逐渐推到高潮(1分)。17.从全文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8分)答:艰辛一生,她自幼失去双亲,在孤苦与艰难中长大,又在艰辛的劳作中度过了一生(2分);非常节俭,平日连香皂也舍不得多抹几下(2分);万分慈爱,我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她却忍者痛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2分);富有责任感又深明事理,她再苦再累也不肯耽误我们的前程(2分)。六、语言运用(15分)18、在下面的若干文句中,挑选出围绕一个中心的5句话,组成合乎逻辑的一段文字。(5分)经常说话,尤其是在生人面前说话,总要尽量说得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当经常有意识地与生人交谈。与生人交谈,可以使大脑得到锻炼。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也都锻炼着大脑的机敏。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的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与生人交谈时,思维变得敏捷起来,某些原来没有想到的内容,会出现在脑海里。舞蹈家通过他的形体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并实现与观众的交流。作家在冥思苦想中实现他与心灵和社会、现实和历史的交流。【答案】这5句话及其合乎逻辑的顺序是 (只填句子代号)【解析】总看上述8句话,有5句话是围绕“要多与生人交谈”这一话题的,符合题目的要求,据此可排除句。剩下的5句话中,与似乎都可做领起句(中心句),但关系更为紧密,都谈到与生人交谈同锻炼大脑思维的关系,且有较为明显的承接关系。因为,可以把第句作为结论句。(5句话选择得当3分,组合恰当2分)19请阅读下面所给材料,提取三个关键字来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自进入高三校区学习以后,同学们的学习、娱乐和生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作业不仅难,更是多了好几倍,挤占了大量的娱乐空间,同学们即使有了娱乐时间,可空间太有限了,几个人打球,绝大多数的同学只得围观,用“干吼”来放松自己,为了提高成绩,一部分同学一改高一高二住校的习惯,让父母在校外租了房子,自己从学校搬进了新租房,每当放学的时候,通宿生进出校门,形成了来去匆匆的风景线。 参考答案:多、围、搬20、最近,著名作家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将在2011年4月出版的消息,引发各方强烈关注,一时各种议论沸沸扬扬,褒贬不一,“微博”如海。对刘心武先生续写红楼梦,你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回答请不要超过80字。(5分)【解析】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主要考虑论点的鲜明性,论述的说服力,语言的流畅度优美度参考答案:(1)我赞成。刘先生勇气可嘉,明知吃力不讨好,仍要执着进取,求解雪芹先生留下的诸多悬疑,发掘我们民族人文瑰宝的深刻内涵。这是一个爱国作家自豪自信的英雄壮举。(2)我赞成。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种红楼梦的结局。高鹗可以续,刘心武为什么不可以续?何况数百年后,人们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累累,为什么不可以用一用?(3)我反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刘先生何来辛酸泪,如何酿成辛酸言?当年高鹗已是狗尾续貂,更何况时过境迁数百年?有本事写自己的梦,何必去做别人的梦?(4)我反对。给维纳斯接上断臂,把比萨斜塔扶正,硬要用一家推理之言去纠正万家想象之实,实在是画蛇添足。做自己研究可以,公开出版大谬!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后,自拟题目,自定中心和文体作文。遥远的亚马逊丛林里一只蝴蝶用它美丽的翅膀轻轻一扑,扇起的微风,也许就会给秦岭山地带来一阵逼人的大雨;遥远的天河里一颗星亮了,也许就会滋养了巴山蜀水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里,著名歌手李娜“仿佛听到了那来自远古的呼唤”其实,那些看似遥远和久远的人和事,都与我们相连,值得我们关注。无论是时间和空间,远和近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息息相关的一种辩证的存在。注意:提示学生要贴近生活,观照现实人生,符合时代的主流认同。思路参考:1.做好身旁的小事,才有未来的大作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地球是一个村庄,立足巴蜀,要放眼世界;放眼世界,又必须着力于身旁的事情。3.立足今天,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放眼未来。 4.只有继承,才有发展;放眼未来,才能够做好今天的事情。5.世界是个人的,又是群体的;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 要达到54分以上,必须辩证地看问题。,参考译文:你小时候十分灵敏聪慧,刚学写文章,便知道写作的方法,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都高兴地祝贺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一个。”然而自从癸酉年应试之后,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丙子年的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伤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最终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责怪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了却是很懵懵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这一定是你好高鹜远,涉猎的方面太广而使得自己精力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要追求进步,难道不是很困难吗?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并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了不起,与一般的人不同,以为科举及第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忆当时所做的一切,只能招人讥笑,给自己带来羞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的学业,不分昼夜地学习,用尽自己的力量,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不可能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按照我成功的路径走,而要重蹈我失败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我们家凭读书兴起,我一生尽力追求、努力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家规,我以为是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想只是侥幸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一次,来光大我们宗族呢!我的确是爱你很深,对你有殷切的期望,没有料到你过分地看轻自己,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不敢对你严加指责!但是你应该进一步地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自然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做,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罗罗嗦嗦给你讲了几年,可是(你)字迹涂草而且有错误,却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就能做好吗?我的话说到这了,你可要好好想想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