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629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秋游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具准备:生字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学过秋天到这首诗歌。谁能背出这首诗中描写秋天庄稼长得好的诗句?(指名背诵)写秋天果子长得好的诗句呢?(学生回答后齐背)秋天可真美呀!我们现在再来学习一篇写秋天的课文。题目是秋游。二、板书课题、解题1、“秋”指的是什么季节?(秋天)“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对,秋天到郊外去游玩叫秋游。2、扩散训练:春天,我们到郊外去游玩叫什么?(春游)三、指导看图1、小朋友们在老师的领导下到郊外游玩,看到了些什么?他们又是怎样玩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来看看图上是怎样画的。(学生看图)2、这幅图上有些什么人?(老师和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口述: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3、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稻子一片金黄,高粱的穗子红彤彤的,棉花雪白雪白的)4、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哪些东西?(蓝天、白云和小鸟)能说出它们的样子吗?5、看图练习说话: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说说这幅图上画了什么?四、初读指导1、学习生字词。(1) 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 指名四人各读一个自然段,检查学生生字读音是否已经全部掌握,如发现问题随时正音。(3)再次轻声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体会生字词的意思。结合学生回答,用小黑板出现下列词语:凉 忙 几朵 稻子 嗓子 打滚儿喊 羊 白兔 高粱 棉花 逮蚂蚱(4)侧重引导学生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郊外:指城外、野外。 追逐:逐,追赶的意思。(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讲解) 一望无际:望,往远处看;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的意思。(5)齐读生字。(含只识不写的生字)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流利。3、小结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第二自然段:天空美 第三自然段:农田美 第四自然段: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五、课堂作业1、读读、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题)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 听写词语:白兔 农田 追逐 一望无际郊外 草地 开心 笑着喊着2、按照“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过渡:课文是怎样写的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训练1、 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两句)(2)这两句话各说了些什么?指名朗读后讨论。小结:第一句话说的是秋游的时间,第二句话说秋游的是什么人。(3) 齐读第一自然段。2、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教师:这一段只有一句话。小朋友们已经知道,它写的是秋天的天空美。美在哪里?请小朋友们画出写“美”的词语。(3)学生回答后板书:蓝蓝的,一望无际 有时像有时像(4)结合观察课文的插图体会天空的美。(5)填空练习:天空白云有时像-,有时像-。(6)齐读第二自然段。3、第三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也是一句话。它写的是什么?(农田美)轻轻读课文,然后合上课本,做填空练习。农田里,稻子-,高粱-,棉花-。(订正后齐读)(2)出示两个句子: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讨论:这两个句子在意思上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结:上句说的是这些庄稼的颜色,下句告诉我们农田里的这些庄稼已经成熟了。(3)引导学生体会农田的美。(4)由女生读全段。4、第四自然段(1)轻轻读全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各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2)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同学们是怎样玩的?(有的有的有的)回答后要求在插图上指出相关的内容。(3)揭示:“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讨论;这个句子如果去掉括号里的词语,和原来的句子在意思上有没有什么不同? 小结:有了括号里的词语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 (4)指名读第二句话,要求画出写同学们“动作”的词语。(奔跑追逐 笑着喊着) 你能给“开心”换一个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吗?(快乐)(5)齐读全段。三、课堂作业。1、按笔顺描红。(课后第2题)2、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的感情 板书设计: 天空美 秋游 田野 游玩 乐教学后记: 2、再见了,北京!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7个只识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播放视频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生:北京奥运会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二、初读感知1、检查自读情况(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内容?(2)教学生字词 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时间 五环旗 表演 几名 飞机场上 运动员 朋友 外国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 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帷幕 舷梯 仿佛燃烧 熄灭留恋不舍绚烂 抛向卓越 友谊 尊重侧重读音指导。词语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释。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4、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学生根据朗读与预习填写。三、写字指导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 米,共六画,独体字。2、其他着重要讲的描红的字。 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二、精读训练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 (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A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学生找出“缓缓”。 B学习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 C学习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 生:再读歌词。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3自然过渡:(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出示视频:奥运会闭幕式焰火,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解“礼花四起”“绚烂”的意思。(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的意思。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A读第一句,提问:这句中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的心情。通过朗读来感受。 B读第二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 “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 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平相处,这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A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三、总结升华 虽然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但他不会离开我们,看出示红色巴士图,来自英国伦敦的巴士来接我们了,让我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再相见吧!板书设计:再见了,北京!五环旗 缓缓降下外国运动员 深情回望奥运圣火 渐渐熄灭奥运精神 感染全场留恋与不舍教学后记:3、英英学古诗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教学难点: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四、初读指导。1、看图。(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2、自学课文。(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会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5)分段指名读、齐读。(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五、指导读好古诗。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第二课时一、学习静夜思。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第一句指名读。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第二句指名读。“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4)齐读静夜思。4、朗读指导。(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课文。二、总结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三、指导背诵静夜思。1、听录音欣赏。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四、写字指导。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五、作业练习。1、描红练习。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古()自()代()故()首()袋()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心()()()()()()()()()()()()板书设计:英英学古诗三次对话第一次 诗句第二次 诗意第三次 作者教学后记: 4、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7乡下孩子2、解释题意。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含 动听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曾 一串 猪 怀里 编织(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3、个人练读课文。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5、分读课文。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1、指导要点。(1)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 串:独体字,七笔写成。两口相叠,下口比上口更宽扁些,末竖中线行笔,穿过两口下伸收笔。 猪:十一笔写成。左右结构。上部犭是新偏旁,称反犬旁,弯钩须写挺直。 曾:十二笔写成。上中下结构。上部为两点头.中间不能写成田. 编::十二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绞丝旁的写法。(2)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 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五练习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精读训练1、指导看图。(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2)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3)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4)小结图意。2、指名读课文。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1)指名读(2)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3)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5)学生答。(6)小结。(7)齐读。 第二小节(1)指名读。(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5)小结。(6)齐读。 第三小节(1)指名读(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6)分组读,体会意思。(7)小结(8)齐读第四小节(1)指名读(2)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小结(4)齐读三、总结课文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二、朗读指导1、指导要点。(1)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诗中的韵脚字有鹂、菊;事、曲;皮、咪;子、里。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2)第一小节要突出欢唱黄鹂盛开野菊这些词,语气欢快。(3)第二小节突出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读时语气轻松。(4)第三小节要突出挖撑圆逮乐坏这些词语,读时语气要自豪。 第四小节哦的音调要拉长,表示听明白了。(5)乡下孩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2、教师示范。3、学生练读。4、指名读,教师指点。三、背诵课文1、放录音欣赏。2、指着板书试背。3、各人轻声试背。4、分组背。5、指名背诵,评议指导。6、同座互相背。7、全班齐背。四、作业练习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怀()中()合()都()坏()串()含()猪()2用编织动听练习说一句话。板书设计:捉蝴蝶含草叶 无忧无虑乡下孩子的生活挖野菜 自由自在逮小鱼教学后记:练习2教学要求: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和做做说说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2、指导。(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U-VE-F C-GM-NB-D(5)整理不像的字母。(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3、练习。(1)在书上练习(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2)指名对照认读。(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F() G() M() Q() D()4、反馈(1)分小组竞赛(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二、教学第三题。1、审题。(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2)复习写字要求。2、指导。(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要注意什么?(3)指导写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4)指导学生写散、都。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4、反馈。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二题。1、熟记成语。(1)、审题。(2)、指导。 、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3)、练习。 学生自由练读。同位练习背诵。(4)、反馈。2、学习三字经摘句。(1)、审题。 指名读练习要求。 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2)、指导。 、借助拼音自由读。 指名读 教师范读 讲解意思 教师、学生读(3)练习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练习背诵,指名背诵(4)反馈检查朗读指名背诵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2、指导。(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第三课时一、口语交际1、借助拼音读题目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向别人说呢?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4、小组讨论试说5、集体汇报交流6、小组分角色表演7、创设情景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