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544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目标预设:(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使学生在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明确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充分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生成”知识。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总结提高,反省深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给你15个圈,你能套中几个?(请几名学生回答)2、出示课件,提出问题:播放“男女生套圈对抗赛”的课件。播放后以条形图的形式出示男生组和女生组各人套中的个数。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同学们,老师作为这场比赛的裁判,在裁决胜负时遇到了麻烦(课件出示问题),究竟是男生们套的准、还是女生们套的准呢?老师想请你们参谋参谋!【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才能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本节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套圈比赛导入,然后出示了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避免了直接出示统计图的单调。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怎样才能说明男生们套的准、还是女生们套的准一些呢?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要说出这样想的道理。然后选出代表在班里交流。3、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学生回答的三种可能性,并相机进行教学:(一) 观点:觉得女生套得准,因为她们有一个同学套了10个,是所有同学中最多的。反驳:但是刘晓娟和沈明芳只套了4个,是所有同学中最少的呀!小结:因此不能单单从谁套得最多或最少来裁决是哪一组准。(二) 观点:女生套的准,因为他们一共套了30个,而男生才套了28个。反驳:这个说法也不对,对男生不公平,因为女生人数多,男生人数少。小结:说得很有道理。也不能从总数上来裁决谁套得准一些,因为人数不一样。(三) 观点:可以分别来计算一下男生组和女生组平均每人套了几个,算出来之后再比一比,就能比出那一组套得准了。师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公平合理吗?小结:看来,在男女生人数不等的情况下,只看个别人的成绩,或不管人数只看总成绩都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我们可以算出男生或女生平均每人套了几个,然后再来比较,这样就公平合理了。4、提问:怎样才能求出男生与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我们先来算一算男生平均每人套了几个,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预设学生回答的两种可能性,并相机进行教学:(一)、先把男生4人套得的个数相加,6+9+7+6=28(个),再用284=7(个)老师板书分步算式:6+9+7+6=28(个) 284=7(个)师强调(指着得数“7”):这个7是不是说实际每个男生都套了7个呢?师:那这个7是指什么?(这个7是指4个男生平均每个人套得个数。)(老师利用课件在条形图中“7”处闪烁出一条红色水平线,并打出文字:男生组套圈的平均个数。)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7是指男生组套圈的平均个数,有的男同学套得比平均个数多,有的正好是平均个数,也有的同学套的比平均个数少,所以“7”并不是指每个男生套的实际个数。师:刚才咱们是怎么得到7这个平均个数的?(我们是先求出男生一组套得的总个数,再除以男生人数,就得到平均个数了。)(二)、把2号男生(套了9个)比平均个数多出的2个,分给1号和4号(都是套了6个)各1个,这样大家都变成7个了,也就得到了平均个数。(课件演示:把2号男生多套的2个分给1号和4号各一个)师:说得真好,你很有想象力。我们给这个方法来起个名字,叫什么名字呢?(移多补少)。老师再让学生尝试完成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要求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5、教师提问: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6、学生交流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要求平均数?【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解题策略在小组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平等和谐的良好氛围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淡化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教师出示3个笔筒实物,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追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的平均数吗?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中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学生是怎样做的。体会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3、做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篮球队里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理解“篮球队员平均身高160厘米”意味着所有队员的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话是160厘米,而不是指每个队员的实际身高都是160厘米。4、做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让学生自主完成书中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并集体交流,然后追问学生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信息的能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使知识和情感得到升华。四、总结提高,反省深化1、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2、 (手指一组同学)提问:要想知道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怎么办?指名回答。请同学们课后去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在小组里交流并求出你们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有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选择、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奥妙的星空年 月 日 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3、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拳头示意图,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播放资料片,提问引出课题。 (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资料片、教材中所提供的两个信息窗的图片) 师:你知道神州五号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发射升空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则迷语,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把它脱一件, 年底剩下一张皮。 学生看图片,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生:日历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二 师:日历上有年、月、日,那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用年历卡找2005年儿童节和自己的生日。 (投影出2005年的年历) 师:同学们,你还想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请学生打开教材,结合教材和手中的年历卡片,带着问题小组合作、研究,并作好记录。 师板书课题: 年、月、日 小组活动后班内交流。 活动三 师:看来年、月、日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学好。 1、认识年、月、日 (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月几个月? (2)你那张年历卡上都有多少天的? 其他同学年历卡上还有多少天的? (3)按下面问题观察年历卡:(出示投影片) A、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1天? B、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哪几个月是30天? 师:巩固一年月几个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有几个小月? 你出生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二月份是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交流,你们有巧妙的方法记忆大月、小月吗? 师:还有其它的方法记忆吗?引出歌决记忆法。 师:我们知道了一年有12月个,把12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就是全年的天数,你能算出平年全年多少天吗? 师:你能不用计算马上说出闰年全年多少天? 师:老师不用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是哪一年,我就能告诉你过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谁愿考考我? (1)指出像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有什么规律?(每4年一个闰年) (2)比较:1900年与上面年份有什么区别?(整百年份) 师: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 学生拿出各自准备的年历卡。 生1:31天、30天、28天 生2:29天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探究发现规律进行交流。 游戏:看谁站得又对又快,巩固记忆大月、小月。 生答,并演示。学生练习。 引导学生找出七月以前单月大,八月以后双月大 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 生B:317+304=365 生C:3012+7-2=365 生D:3112-4-3=365 生E: 学生回答。 学生说年份 小组讨论、计算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 计算19004=(475),再拿出1900年年历卡看这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生1:时针走两圈正好是1日。 生2: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正好是1日。 生3:1日是24时。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总结:通常,我们把有31开的月份说成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说成小月;二月很特殊,它的天数和别的月份不一样。 小结:二月份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 板书:平年、闰年 板板书:平年全年365天 板书:闰年全年366天 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这是为什么呢?听一段小知识。(放录音讲明四年一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 活动四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几个年份,哪些是平年,归些是闰年? 1840年(英国侵占工我香港)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举行) 2、3年=()个月 26个月=( )年零( )个月 3、今年一、二、月共( )天 4、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天 5、小明在奶奶家连住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是( )( ) 6、小强满12岁时,只噎了3个生日,他是( )月()日出生的。 7、平年全年( )天,闰年全年()天。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班内交流,并说明理由。 活动五 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望洋兴叹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年、月、日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一年月12个月 28天平年全年365天 二月 或 29天闰年全年366天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活动六 师:同学们知道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还有什么? 师:你知道世纪是怎么回事吗?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下节课交流。 生:世纪 拓展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这节课中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2、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3、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有能力自己知道的,无需教师再费口舌,学生有能力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无需教师的提醒暗示。以前我也上过这个内容,都是直接找出年、月、日的编排规律,得出判断平闰年的计算方法,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曾经是怎样,以后会怎样,该不涉及,像这样“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后果就是:学生根本成了装知识的篓子,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要问为什么。所以这次又教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收集中,让学生了解人类创造历法、认识世界的过程。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正如有人说“学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学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