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辅导.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393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步辅导【单元概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揭开了世界现代史的序幕。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了现实。接着,苏联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种探索所获得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都成为后起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课标要求】1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2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知识结构】【能力提升】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区别及联系。两次革命的相同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都发生在1917年,其发生的原因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都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工人和士兵都广泛地参加了这两次革命。但两次革命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二者的革命任务和性质不同,二月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它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其次,二者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后,俄国则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必然性。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模式对苏联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人以斯大林模式扼杀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为由,极力诋毁它,否定它,把斯大林模式说得一无是处。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它没有充分认识到斯大林模式曾经带来的苏联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也没能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斯大林模式形成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首先,在苏联的外部,有帝国主义各国的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如果没有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想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不可能的。而建立这样的工业体系,必须强调重工业的基础性,必须以重工业为重点。其次,这是由苏联的国情决定的。苏联成立之前的俄国是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要实现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跨越,必须坚持以重工业为重点。最后,在政治上的高度集权,这和苏联脱胎于传统的封建帝国有关。由此可见,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由图说史】1.列宁同志清扫地球(见下图)。(1)图片简介:这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一幅漫画,漫画下面的文字是用俄文写的,意思是: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列宁同志扫的是一切坑害人民的坏蛋,包括沙皇俄国时期的封建残余势力、资产阶级反动分子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列宁的理想:扫净世界上一切害人虫,建立一个真正的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国家。(3)评价:列宁同志是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2.苏联的病(见下图)。(1)图片简介:一位西方的先生,戴着礼帽,拄着拐,最显眼的是他的两条腿:一条粗得如大象腿,一条细得似麻杆。两条腿粗细相差如此之大,不用问,这个人生病了。这个人的病态,很容易使我们想到苏联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2)问题的严重性:由于长期实行斯大林模式,苏联的经济建设道路越走越偏。一成不变的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建设模式,使苏联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这使得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甚至还出现了倒退。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情逐渐消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重危机。(3)启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体成长一样,要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当初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也可以说是正确的。但后来国内外形势变化了,当权者的政策却依然不变,以至于严重阻碍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典例解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材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请回答:(1)以上材料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苏俄的这一经济政策开始实施于哪一年?有什么作用?(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阅读题中两则材料时要注意一个关键时间“1921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这一时间和课本中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联系在一起。两则材料都涉及列宁对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由此可以判断,这种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指的就是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参考答案:(1)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中心措施:国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1921年。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国家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并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言之有理即可)【模拟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世界大战就没有十月革命C战争激化俄国社会矛盾,加速革命爆发D战争可以成为革命的方式之一2下列对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二月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3安东诺夫拿着手枪站在(临时政府)部长面前说:“我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了。”这一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德国投降 D苏联解体4给下面这组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以下各项中最恰当的是( )A解放广大农奴 B推翻沙皇统治C发动十月革命 D退出世界大战5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C十月革命是世界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6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包括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A. B. C. D.7.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 )A.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B.开展工业化运动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苏维埃政权的影响8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者。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B领导苏联人民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C领导苏俄人民战胜了内外敌人,保卫了苏维埃政权D.1936年,颁布了苏联新宪法9新经济政策与以前的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D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10.1923年,在苏联境内可以见到的现象有 ( )在市场里自由贸易私人租赁经营一些工矿企业农民出卖富余的粮食国家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走A B c D11.1932年,如果莫斯科市民与外国人通信联系,寄信时信封下面地址栏写的国名应是 ( )A俄罗斯 B苏维埃俄国 C沙皇俄国 D苏联12.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标志是 ( )A.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1922年,苏联的成立C.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的特点有 (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高积累、高投资限制商品货币关系A. B. C. D.14.对于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B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C使社会主义缺少活力,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D使苏联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和践踏二、非选择题15.探究题。斯大林模式,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苏联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材料一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材料二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材料三“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材料四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见下图。(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端给苏联带来了怎样的危害。(3)对于斯大林模式,我们应当给予它一个怎样的客观公正的评价?(4)斯大林模式的成与败,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怎样的借鉴?参考答案:一、1.C 2.D 3.B 4.C 5.C 6.D 7.A 8.A 9.C 10.C 11.D12.D 13.B 14.C二、15(1)极大地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意思相近即可)。(2)斯大林模式后来变得更加僵化,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打击了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意思相近即可)(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在最初,这一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苏联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但后来,斯大林模式并没有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日益僵化的政策严重束缚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意思相近即可)(4)要善于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要注意结合本国国情,走有本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针对形势的不断变化,要不断调整国家政策,最大程度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