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茶投茶园综合栽培管理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241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梵净茶投茶园综合栽培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梵净茶投茶园综合栽培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梵净茶投茶园综合栽培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3-1“梵净茶投”茶园综合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第一部分 产地环境条件1.1无公害茶1.1.1总体要求茶叶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等,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1.1.2立地条件选择符合表1规定之地为宜。表1 无公害茶园立地条件项 目指 标检测方法海拔高度 / (m)1800按当地气候资料执行年平均气温 /()12.0年降水量 /(mm)1000月降水量(4月)/(mm)100相对湿度 /(%)80阴雨日 /(d)160坡度 (度)30见附录A有效土层厚度 / (cm)80有机质(0cm20cm土层)/(g/kg)15NY/T 1121.61.1.3空气无公害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无公害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项 目浓度限值检测方法日平均1小时平均总悬浮颗粒物TSP /(mg/m3) (标准状态) 0.30GB/T 15432一氧化碳CO /(mg/m3)(标准状态) 4.0010.00GB/T 98011988二氧化硫SO2 /(mg/m3)(标准状态) 0.150.50HJ 482或HJ 483二氧化氮NO2/(mg/m3)(标准状态) 0.100.15HJ 479铅Pb /(g/m3)(标准状态) 1.50(季平均)1.00(年平均)GB/T 15264氟化物(F) /(g/dm2d) 2.0(季平均)3.0(月平均)HJ 480 或HJ 481注: 日平均指任何1日的平均浓度;1小时平均指任何1小时的平均浓度。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1.1.4土壤 无公害土壤环境质量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项 目浓度限值检测方法pH值4.06.0NY/T 395镉 /(mg/kg)0.3GB/T 17140或GB/T 17141汞 /(mg/kg)0.3GB/T 17136砷 /(mg/kg)40GB/T 17134或GB/T 17135铅 /(mg/kg)200GB/T 17140或GB/T 17141铬 /(mg/kg)150HJ 491铜 /(mg/kg)150GB/T 17138注: 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1.1.5灌溉水无公害茶园基地灌溉用水质量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无公害茶基地灌溉用水质量标准检测方法项 目指 标检测方法pH值5.58.5GB/T 6920总砷 /(mg/L)0.1GB/T 7485总汞 /( mg/L)0.001GB/T 7468总镉 /( mg/L)0.005GB/T 7475铬(六价) /( mg/L)0.1GB/T 7467总铅 /( mg/L)0.1GB/T 7475硫化物 /( mg/L)1.0GB/T 16489氰化物 /( mg/L)0.5HJ 484氯化物 /( mg/L)250GB/T 11898氟化物 /( mg/L)2.0HJ 487或HJ 488石油类 /( mg/L)10.0GB/T 164881.2.有机茶1.2.1基本要求 有机茶园与交通干线的距离应在1000m以上。生产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1.2.2缓冲带有机茶园和常规农业生产区域之间应当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证有机茶园不受污染。以防止临近常规农业生产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设置根据污染源的强弱、远近、风向等因素而定。缓冲带以自然山地、丛林、荒地或草地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人工营造树林和种植作物设置缓冲带。物理障碍物可以是一堵墙、一个陡坎、一条溪流、一座水库或池塘等。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应能起到有效隔离作用。1.2.3栖息地茶园周边的山顶、风口、道路、沟渠、陡坡、坎边或梯壁等,有目的地保留原有植被和生物群落,或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或绿化带,茶园中适当种植遮荫树,设置天敌的栖息地,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1.2.4立地条件应符合表1规定。表5 茶园立地条件项 目指 标检测方法海拔高度 / (m)1800按当地气候资料执行年平均气温 /()12.0年降水量 /(mm)1000月降水量(4月)/(mm)100相对湿度 /(%)80阴雨日 /(d)160坡度/(度)30见附录A有效土层厚度 / (cm)80有机质(0cm20cm土层)/(g/kg)15NY/T 1121.61.2.5空气 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6 有机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项 目指 标检测方法年平均日平均1h平均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标准状态) 0.200.30GB/T 15432一氧化碳CO/(mg/m3)(标准状态) 4.0010.00GB/T 98011988二氧化硫(SO2)/(mg /m3)(标准状态) 0.060.150.50HJ 4822009二氧化氮(NO2)/(mg /m3)(标准状态) 0.080.100.15HJ 4792009铅(Pb)/(g/ m3)(标准状态) 1.001.50(季平均)GB/T 15264氟化物(F)/(g/dm2d) 2.0(季平均)3.0(月平均)HJ 4812009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季平均: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h平均指任何一小时的平均浓度。1.2.6土壤 有机茶园土壤环境应符合表3规定。表7 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项目浓度限值检测方法试验方法方法来源pH值4.06.0玻璃电极法NY/T 395镉 /(mg/kg)0.3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0GB/T 17141汞 /(mg/kg)0.3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6砷 /(mg/kg)30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7134GB/T 17135铅 /(mg/kg)150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0GB/T 17141铬 /(mg/kg)15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4912009铜 /(mg/kg)15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8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1.2.7灌溉水 有机茶园灌溉水质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8 有机茶园灌溉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项 目指 标检测方法试验方法方法来源pH值5.58.5玻璃电极法GB/T 6920总砷 /( mg/L)0.0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7485总汞 /( mg/L)0.001冷原子吸收光度法GB/T 7468总镉 /( mg/L)0.00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铬(六价) /( mg/L)0.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7467总铅 /( mg/L)0.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硫化物 /( mg/L)1.0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氰化物 /( mg/L)0.5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42009氯化物 /( mg/L)250硝酸银测定法GB/T 11896氟化物 /( mg/L)2.0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4872009石油类 /( mg/L)5.0红外光度法GB/T 16488第二部分 茶园高标准建园技术2.1选地宜选择坡度25、其他立地条件符合DB52/T 621的要求,附近有较丰富的水源,周围生态环境较好之地。2.2 基地规划2.2.1总则园地规划设计包括土地规划、道路网、排蓄水系统及茶园生态建设等项目。按照所选地块的地形、地势、土壤、水源及林地的分布情况,对茶、林、沟渠、道路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区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且成园后生态环境良好。2.2.2土地规划根据茶园规模和地形、地貌合理划分区、片、块。2.3 道路网建设根据茶园规模和地形、地貌,以干道、支道和步道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便于运输和茶园管理。干道路面宽4m5m,支道路面宽2.5m3m,步道路面宽1m1.5m。2.4 水利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宜建立节水灌溉系统。茶园与森林或荒地交界处、茶园的边缘设隔离沟。隔离沟深0.50m、宽0.60m,沟壁为60度倾斜的隔离沟。平地茶园在步道边开沟,坡地茶园在直步道两侧和横步道内侧开排灌蓄水沟,沟宽0.20m0.30m、深0.20m。横沟每隔3m5m挖一小水坑,以积蓄雨水。每25亩35亩茶园建一容积为5m38m3的蓄水池。一般设在纵沟及横沟的出口处,或设在排水不良的积水处。2.5 茶园生态建设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植树造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茶园内宜间作柳杉、银杏、板栗等经济林木,每隔35行茶树间作一行,株距3m5m,遮光率控制在3035。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2.6 农事活动档案应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栽培过程中如农药、肥料的使用情况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2.7 茶园开垦及施肥缓坡地由下而上等高进行。生荒地分初垦和复垦两次进行,初垦深度0.50m,并清除柴根、杂物,复垦深度0.25m0.30m;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园地经开垦整理形成茶行后,沿茶行开种植沟,宽0.30m,深0.50m。在种植沟内施入底肥,每667m2施有机肥1000kg以上,磷肥100kg左右。施肥后覆土,并将其平整,盖土离地面约0.15m0.20m。2.8 种苗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茶苗规格基本一致。2.9 适时移栽10月至次年3月移栽。高寒山区避开严寒移栽。2.10 茶苗定植种植茶苗前,先将种植沟内土壤浇湿,然后将茶苗置于种植沟中。栽种时一手扶正茶苗,一手填土;分层将土填实。当填土至不露须根时,用手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展,再适当加细土压实,随即浇足“定根水”。采用双条植法进行定植。栽植深度10cm15cm;定植密度为:中小叶种:大行距1.50m,小行距0.40m、丛距0.30m,每丛种植茶苗2株,每667用茶苗约6000株;大叶种:大行距1.70m,小行距0.45m、丛距0.35m,每丛种植茶苗2株,每667用茶苗约4500株。2.11 苗期管理及时补苗:发现缺丛缺株,及时补苗。清除杂草:采用人工或除草剂除去杂草。第三部分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3.1 茶园施肥3.1.1肥料有机肥一般有菜饼、禽畜栏肥及沤制的土杂肥等,作基肥用;无机肥主要用于追肥。3.1.2施肥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肥料使用应符合DB52/T 471的规定。3.1.3施肥时期春茶前催芽肥,依当时的气候情况、茶树品种的发芽迟早及采制的茶类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施入。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秋冬季施基肥,结合深耕在1011月施入。3.1.4施肥量及各期分配3.1.4.1幼龄茶园,施肥应氮、磷、钾并重,年用量如下: 12年生茶园,每667m2施纯氮8 kg12 kg,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1:1:1或2:1.5:1.5; 34年生茶园,每667m2施纯氮13 kg15 kg,氮、磷、钾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5:1.5或2:1:1。3.1.4.2生产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参照产量确定。干茶产量在200 kg667m2以下茶园,每生产100 kg干茶施用纯氮15 kg18 kg,三要素用量比例为2:1:1或3:1:1。200 kg667m2以上茶园每生产100 kg干茶施纯氮1620kg,三要素用量比例为3:1:1或4:1:11.5,生产红茶时要增加磷、钾肥用量。氮肥分基肥及各季追肥多次施用,磷钾肥一次性的作基肥施入。氮肥施用量分配,基肥和追肥之比为3040:6070,茶叶单产高的茶园,追肥比重高于单产低的茶园。追肥分配,春、夏、秋三季为40:30:30。3.1.5施肥方法根际施肥:均匀撒施于蓬心,也可在行间沟施。根外追肥:各轮新梢生长初期,选阴天、多云天气或晴天早上和傍晚进行。将树冠叶片正背面均匀喷湿,以叶背为主。根外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微量元素一般宜作根外追肥。3.2 土壤管理3.2.1茶园耕作3.2.1.1浅耕结合除草施肥进行,次数依杂草蔓生情况及土壤松紧状况而定。通常在春茶前(3月上、中旬)进行一次,结合追肥以提高地温、疏松土壤;春茶末(5月中、下旬)进行第二次,结合追肥以疏松因采春茶踏实的表土,增加肥料、消除杂草;夏茶末(7月中、下旬)进行第三次,结合追肥以疏松土壤,破坏土壤中毛细管,减缓盛夏土壤水分的蒸发,补充土壤养分,消灭旺盛的夏草。3.2.1.2深耕宜在衰老茶园和种茶前未深垦过的茶园中进行。以深度不超过30cm、宽度不超过40cm50cm为宜。并施用有机肥,隔行、隔年轮流进行,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衰老茶园的深耕结合树冠改造进行。行距1.5m的单行茶园,深耕的深度不超过50cm、宽度不超过50cm;密植免耕茶园(双行行距1.5m),宽度不超过40cm。深耕时间在树冠更新的前一年秋季和初冬进行。3.2.2茶园铺草全年都可进行,厚度以不见土面为宜。要严防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幼龄茶园行间最好能间作绿肥,以绿肥茎蔓作铺草材料效果尤佳。3.2.3茶园免耕具备以下条件的茶园,可以实行免耕:在种茶前土壤进行高质量的全面深耕,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土体结构良好;茶树生长好,蓬面覆盖度大,行间郁闭,杂草无生长条件,恶性杂草少;每年有足够的有机肥料铺在行间,土壤表层疏松、绵软,富有弹性。免耕不是绝对不耕,要根据土壤和茶树生长及产量的实际情况,结合周期性的修剪、台刈改造等,进行周期性的深耕。3.3 茶树修剪3.3.1定型修剪3.3.1.1定型修剪的对象幼龄期茶树和经台刈后重新抽枝的茶树。3.3.1.2幼龄茶园分三次完成。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用整枝剪剪去离地0.12m0.15m以上部分;第二次在第一次修剪一年后进行,在离地0.25m0.30m处用篱剪剪去,或在上次剪口上提高0.10m0.15m处修剪;第三次在第二次修剪后的一年后进行,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0.10m,用篱剪或修剪机修剪。3.3.1.3台刈茶园当枝条生长到0.40m以上时,在当年秋季10月份或翌年早春2月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时高度为离地面0.35m0.40m,修剪后疏去细、弱枝,次年在前次剪口处提高0.10m0.15m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要求剪口平滑。3.3.2轻修剪轻修剪的对象是投产茶园。轻修剪每年或隔年一次,在春茶前(2月底至3月初)或春茶后(5月中、下旬)进行。冬季无冻害的茶区,亦可在秋末(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时修剪。修剪方法: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面上部0.03m0.05m的枝叶。3.3.3深修剪1233.13.23.33.3.13.3.23.3.33.3.3.1对象茶树经连年采摘,冠面枝条出现过分密集而瘦弱,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育芽能力减弱,萌发的茶芽瘦小,对夹叶增多,经轻修剪不能形成合理冠面的茶园。3.3.3.2时间春茶结束后进行。3.3.3.3方法用篱剪或修剪机修剪,中小叶品种剪去树冠表面10cm15cm的枝叶;大叶品种剪去树冠表面20cm30cm枝叶。修剪器具要锋利,剪口要平滑,避免枝条撕裂。在深修剪的同时,应对茶蓬进行修边,剪去行边无效枝。3.3.4重修剪3.3.4.1对象树龄较大、树势较衰老,蓬下出现徒长枝、蓬面鸡爪枝、节节枝多,对夹叶大量产生致品质产量下降;部分枝条有苔藓、地衣或病虫及气候自然灾害致树势损伤较重;树势增高过快,不利茶树生长与采摘,影响产量品质的茶园。3.3.4.2时间春茶后最好,春茶前次之。3.3.4.3方法离地40cm50cm处用修剪机、果枝剪等剪去上部枝条,重新培养树冠。要求剪口完整平滑、剪后疏枝清兜。3.3.5台刈3.3.5.1对象树龄大,树势衰老、茶树枝干灰白,枝条上布满苔藓、地衣,叶片稀少,多数枝条丧失育芽能力,产量低质量差;病虫等自然灾害严重损伤树势,枝条大量枯死;管理不当未形成骨干枝而未老先衰的茶园。3.3.5.2时间春茶后最好,春茶前次之。3.3.5.3方法中小叶品种茶树离地5cm10cm、大叶品种茶树离地20cm,用锋利器具刈去以上部分。剪后清兜,剪口要求平滑,不撕裂茎桩。3.4 茶园水分管理3.4.1水分要求在茶树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8090,空气相对湿度80%。3.4.2旱害预防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横沟,保持水土。抗旱保苗:视旱情的不同采用行间铺草、浅耕保水、灌溉等办法进行抗旱。在茶树生长期,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进行灌溉。3.4.3渍害预防低洼积水地块,开设排水沟,使地面径流不能在低洼处滞留。3.5冻害防治3.5.1冻害预防新建茶园宜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越冬期冻害预防,可根据情况,或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或加培客土,增厚活土层;或将留叶时期定在夏季留叶,以成叶越冬;或适当提前、推后轻修剪时间;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在秋季套种绿肥。亦可多种措施并用。晚霜冻预防,可在晚霜来临前,用稻草、杂草等覆盖茶树蓬面;或在气温降至1左右时熏烟驱霜。3.5.2受冻后的护理按照受冻害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及台刈。及早进行浅耕施肥,越冬期发生冻害的,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萌芽期发生冻害的,及时进行根外追肥。受冻后进行轻修剪的茶树,春茶应留叶采摘,以培养树冠。3.6 茶叶采摘3.6.1采摘要求采摘应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细嫩程度的要求进行。采摘同批鲜叶要求匀度好,净度高,保持新鲜。3.6.2手工采摘采用提手采、弹采等合理采摘手法,不应强抓滥采。采制名优绿茶的茶园,当茶树蓬面每0.1m2有1015个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为开采适期。采制大宗红、绿茶的茶园,当新梢中有1015符合采摘标准为开采适期。应分批多次采茶,不采“齐头水”。幼龄茶园和成年茶园均应选择适当时期适量留叶,幼龄茶树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成年茶园以采为主,采养结合。3.6.3机械化采摘3.6.3.1机采适期与采摘批次机采适期应根据品种、茶类、茶季、采摘批次等多种因子综合考虑确定,一般在一芽二、三叶及其对夹达到50%80%时为机采适期。机采批次也要根据品种、茶类、等级、新梢生育情况灵活掌握,大叶种茶区一般一年采摘67次,中小叶种茶区一年采摘46次。3.6.3.2采茶机械的选型配套弧型树冠选用弧型采茶机、修剪机;平型树冠选用平型采茶机、修剪机。茶园面积与机器台数按表9的标准配置。3.6.3.3机械化采茶作业程序及要求3.6.3.3.1机采前的准备机采前,机手要接受上岗培训,熟读使用说明书,熟悉机械性能,掌握开关机程序、刀片间隙调整、注意事项等操作要领。采茶机械的燃料,使用93号汽油和二冲程汽油机专用机油,并按201(新机最初20h为151)的容积比配制,混匀后使用。3.6.3.3.2机采作业的操作机手根据身高与茶树高度、幅度,将机器把手调节到最适位置。表9 机械化采摘机械配置表作业种类机种承担面积(亩/台)采 茶单人采茶机20双人采茶机(弧型、平型)75轻修剪单人修剪(修边)机80双人修剪(弧型、平型)115修 边单人修剪(修边)机190每台双人采茶机配备35人;主机手后退作业,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剪采速度;副机手双手紧握机器把手,侧身作业,稍滞后主机手4050cm;其他作业者手持集叶袋,协助机手采摘或装运采摘叶。每行茶树来回各采摘一次,去程采过树冠中心线5 cm10cm,回程再采去剩余部分,两次采摘高度要保持一致,防止树冠中心部重复采摘。采口高度根据留养要求掌握,留鱼叶采或在上次采摘面上提高12cm采摘。每台单人采茶机配备23人;主机手背负采茶机动力,手拿采茶机头,由茶树边缘向中心采摘;副机手持集叶袋或拖动集叶箱与剩余作业人员协助机手采摘或装运采摘叶。机采作业中,保持采茶机动力中速运转,每分钟前进25 m35m。每隔12h,在刀片注油孔中加注一次机油;每隔20h,在转动箱注油孔中加注一次高温黄油。作业中要注意人、机安全;机手与辅助人员要密切配合,换袋、出叶、调头、换行、间休等非有效作业时间,要关小油门,停止刀片运转,防止伤人。茶园中的铅丝、铁器等坚硬杂物,应在平时或事前清除,以免损坏机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采茶机械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时定期进行拆洗、检修和加油。3.6.4鲜叶运输3.6.5.1采用清洁、通风、无毒、无异味的竹篮、竹背篓等盛器盛装鲜叶,禁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布袋等软包装容器。鲜叶应轻放、轻翻、防压,以减少机械损伤。3.6.5.2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抵茶叶加工厂,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日晒雨淋,防止鲜叶发热变红变质。第四部分 茶树病、虫、草害防控技术4.1 综合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有效的非化学手段,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国家允许范围之内。4.2 农业防治有针对性地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棍蓟马、茶蚜、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合理修剪茶树,及时剪掉茶树拖地枝、老弱枝,培育合理树冠,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疏枝通风透光,及时清园,将病虫枝条修剪带出茶园。秋末宜轻修剪以压低螨类等害虫的越冬基数。结合秋冬深翻茶园土壤施肥,将病虫连同茶树根茎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减少病虫越冬种群基数。合理施肥改善茶树营养条件,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逆能力。及时中耕除草,防止茶园杂草蔓延。4.3.物理防治4.3.1适时采用人工捕杀、摘除、剪除和刮除等方法,控制具有群集性和移动慢的害虫,如象甲类、毒蛾类、尺蠖蛾类、蓑蛾类、卷叶蛾类,以及苔藓、地衣等。4.3.2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下述方法防治:4.3.2.1趋光趋化性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性,在其成虫期用电子杀虫灯或糖醋诱杀。具有趋光趋化性的茶树害虫有尺蠖蛾类、毒蛾类、刺蛾类、茶叶斑蛾等成虫。还可以用草把等诱虫产卵,带出茶园销毁。4.3.2.2色板诱杀: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可在茶园中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诱杀茶小绿叶蝉、茶尺蠖幼虫、茶蚜等害虫。4.3.2.3性外激素诱杀:将害虫性外激素放置在诱捕器内诱杀雄虫,或者让雄虫寻找雌虫迷向,干扰其交尾繁衍,降低下一代害虫的数量。4.3.3及时除草,避免杂草对茶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杂草宜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4.4 生物防治4.4.1利用天敌保护茶园周边的植被,为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天敌设置栖息地,提供天敌繁衍的场所,控制使用杀虫谱广的农药,减少茶园喷药次数及农药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提高天敌防治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4.4.2利用生物源农药宜使用生物源农药防治,如:4.4.2.1专一性很强的微生物农药,如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绿僵菌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害虫,用韦伯虫座孢菌防治黑刺粉虱,用木霉菌、井岗霉素防治根腐病和茶苗白绢病。4.4.2.2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等防治害虫。4.5 化学防治4.5.1农药品种的选择4.5.1.1无公害茶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B。附录B未作规定的,按农业部的最新规定执行。此外,禁止使用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五氯酚钠、来福灵(顺式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剂。4.5.1.2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4.5.1.3非生产季节宜选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悬浮剂和矿物油等矿物源农药。4.5.1.4生产出口茶叶时应根据进口国的要求,合理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4.5.2使用方法和要求4.5.2.1宜对茶小绿叶蝉、茶饼病等主要病虫进行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结合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防治适期,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和施药次数。4.5.2.2提倡一药多治,合理轮换用药或合理混用农药,减少病虫的抗药性。应改进施药技术,尽量对发虫(病)中心进行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4.5.2.3对一般蓬面害虫,宜实行蓬面扫喷。对茶丛中下部害虫,宜侧位低容量喷雾。4.5.2.4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见DB52/624附录C。4.5.2.5严格按照GB 4285、GB/T 8321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见DB52/624附录。备注:参照的主要标准1.DB52/T 621-2010 贵州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2.DB52/T 622-2010 贵州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3.DB 52/T 626-2010贵州高产优质茶园栽培技术规程4.DB 52/T 624-2010贵州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5.DB 52/T 628-2010贵州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规范附件3-2“梵净茶投”茶叶加工技术规范第一部分 “梵净茶投”茶叶加工场所要求茶叶加工场所是指在相对集中茶园附近的制茶场地,包括原料生产来源与贮青室、加工厂房、加工设备、审评室和包装车间,符合加工茶叶环境条件要求,并具有一定批量生产能力的茶叶加工场所。1.1 环境条件与要求1.1.1茶叶加工场所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与茶园、周边工厂、矿区、居民区、农田等间隔100m以上,交通主干道20m以上。1.1.2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茶叶加工场所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大气环境不低于GB3095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水质应达到GB5749的要求。加工场所设立绿化带。1.2 规划布局1.2.1根据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条件与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加工厂、道路、用水和排污系统。1.2.2加工场所的整体设计和建筑物符合GB14881有关规定,符合制茶工业建筑的相关要求。1.2.3茶叶加工区域应规整、有序、清洁、无异味,与自然环境协调,道路为硬化路面,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m,支道不小于2m,用水和排污系统通畅,绿化带不少于厂区总面积30%,厂区雨天无积水。1.2.4加工场所的规模与原料来源的茶园规模相适应;生产潜力与新发展的茶园规模相适应;厂房面积和设备配置相适应;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1.2.5加工厂房应根据当地地理位置选择合理的朝向。锅炉房、厕所应处于加工车间的下风口,锅炉房与加工车间相隔离,厕所离加工车间50m以上。1.2.6 加工场应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1.2.7加工场所相对独立,与毗邻车间不相互干扰。1.3 加工车间1.3.1贮青车间面积按大宗茶鲜叶堆放厚度不超过25cm(或按每100kg鲜叶需8m2-10m2),名优茶鲜叶摊放厚度一般为3cm-5cm,贮青设备按其作业效率确定,具备通风排湿性能。1.3.2 燃料间宽度不低于3m,长度4m-6m。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热风炉、加工噪音的风机不得直接开向车间,燃料及残渣设有专用房,烧火间以一面敞开为宜。燃油油箱、燃气钢瓶等易燃易爆物应安全存放。1.3.3 车间面积应等于设备占地总面积的8-10倍,与加工产品种类、数量相适应。门、窗宽敞,大宗茶车间宽度一般为10m-12m,开间6m,车间(檐口)高度5m以上,名优茶车间宽度一般为8m-10m,开间与高度和大宗茶车间相同。初制车间多开门窗,精制车间则少开门多开窗。门窗面积以占门窗所在墙的总面积35%-40%为宜。车间按照清洁化生产要求,设置隔离室,铺设地砖,墙裙1.5m高砌白色瓷砖,门和窗户安装有防尘纱网,室内粉尘最高允许浓度不得超过10mg/m3。有通风排湿、排汽和排尘设施,车间出口及与外相连的排水、通风处装有防鼠、防蝇、防虫设施。车间照明以不改变茶叶在制品的本色为宜,宜装置日光灯,光照度达到500lx以上。测定按GB/T18204.21规定执行。车间的噪声应控制在80dB以下。 1.4 包装车间面积为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以上。生产线包装车间为200m2-360m2,手工包装10人以内按每人4m2确定车间面积,10人以上人均面积可酌减。1.5 观察通道建立隔离的玻璃窗结构通道,可观察车间内作业情况。1.6 仓库仓库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不得低于15cm,具有防潮、防霉、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仓库面积按250kg/m2-300kg/m2计算确定。宜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0-6。1.7 加工设备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应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宜使用不锈钢材料做成的茶叶加工设备,不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等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可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1.8 卫生设施与管理1.8.1 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许可和卫生许可制度,凭证生产。1.8.2车间进口处应设更衣室,配备相应数量的洗手、清毒、杀菌、干手设备或用品。1.8.3车间外有相应的盥洗、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有冲水、洗手等设施,易于清洗并保持清洁。1.8.4在加工、包装、贮存过程中,避免茶叶与地面直接接触。与茶叶接触的物品与场地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接触。茶叶包装用纸应符合GB11680的规定。1.8.5非加工茶叶用的物品不得放在加工车间内。1.8.6加工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1.8.7车间应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并上墙明示。1.8.8加工厂应按GB14881要求,保存各项原始记录。1.8.9加工人员上岗前参加制茶技术和卫生知识的培训,掌握制茶的基本技能和卫生要求。1.8.10加工人员应持有卫生部门的有效健康合格证书,进入车间应着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1.8.11加工人员应按GB14881的规定,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车间内禁止吃食物、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染指甲、涂口红和使用其他化妆品。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带入车间。第二部分 “梵净茶投”茶青分级要求茶青质量应为适制绿茶或红绿兼制茶树良种的芽叶,叶色绿或黄绿。2.1分级2.1.1 名优绿茶鲜叶分级及其质量标准(见表1)。表1 名优绿茶鲜叶分级质量标准项目级别嫩度匀度新鲜度净度1级1芽1叶初展长度2.0尚匀齐鲜活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叶无夹杂物2级1芽1叶长度2.5尚匀齐新鲜无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1%,无非茶类夹杂物3级1芽2叶初展长度3.0欠匀齐新鲜无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1.5%,无非茶类夹杂物单芽长度1.5匀齐新鲜、有活力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无夹杂物2.1.2 名优工夫红茶鲜叶分级及质量标准(见表2)。表2 名优工夫红茶鲜叶分级质量标准项目级别嫩度匀度新鲜度净度1级1芽1叶初展长度2.5尚匀齐鲜活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叶无夹杂物单芽长度2.0匀齐新鲜、有活力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无夹杂物2.1.3 大宗茶鲜叶分级及质量标准(见表3)。表3 大宗茶鲜叶及质量标准项目级别嫩度匀度新鲜度净度1级1 芽1-2叶,单片叶8%,叶质柔软均匀鲜活,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1%无非茶类夹杂物2级1芽2-3叶,对夹叶及单片叶10%,嫩度相当于同批芽叶第3片叶尚匀鲜活,机械损伤叶3%,无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3%无非茶类夹杂物3级1芽2-3叶,对夹叶及单片叶15%尚匀新鲜,机械损伤芽叶5%,无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5%无非茶类夹杂物4级1芽叶、对夹叶及单片叶20%欠匀尚新鲜,机械损伤芽叶7%,无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7%无非茶类夹杂物第三部分 “梵净茶投”加工技术要求3.1 加工设备3.1.1不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不用铜质材料制造红碎茶转子机类强烈摩擦的零部件。3.1.2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间。3.1.3备用电源应离车间10m以上的距离。3.1.4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dB。3.1.5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3.1.6 每次交接班前必须清洁所有器具和清洁地面及环境卫生。3.1.7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3.1.8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3.1.9 杀青机出茶口处上部必须配置排湿装置,下部配置风机,确保排湿、茶叶冷却速度。3.1.10加工流程和机具操作规程上墙明示。3.2 初加工技术3.2.1工艺流程绿茶:摊青杀青做形干燥红茶:萎调揉捻发酵干燥3.2.2技术要求3.2.2.1摊青茶青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的贮青间或贮青槽、篾质簸盘,不允许直接摊放在地面。摊叶厚度为1cm-5cm。摊放时间为4h-6h,嫩叶长摊,中档叶短摊,低档叶少摊。雨水叶、露水叶可用脱水机减少表面水后薄摊,通微风,加快水分蒸发。摊放程度以摊放叶含水量降至65-70,芽叶萎软、色泽暗绿、略显清香为适度。3.2.2.2杀青基本要求:杀透、杀匀、杀适度。基本技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杀青要求迅速、及时地破坏酶的活性,一般要求在1min-2min内把叶温提高到80C以上,完成彻底破坏酶的作用后,叶温应该下降,在不使叶子产生红梗红叶的前提下,掌握适当低温对绿茶品质有利,达到“杀透杀匀”、“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抖闷结合,多抖少闷:闷杀措施能迅速提高叶温,使杀青叶受热均匀,短时间闷杀还能减轻苦涩味;多抖可以避免产生闷黄和水闷味。一般掌握老叶“多闷少抖”;嫩叶“多抖少闷”的原则。老叶嫩杀,嫩叶老杀:老杀指失水适当多些,嫩杀指失水适当少些。嫩叶中酶的催化作用较强,含水量较高,如果嫩杀,易产生红梗红叶,揉捻时液汁易流失,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老叶则相反,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果老杀,揉捻时难以成条,加压时也易断碎。适度判定:杀青叶含水率范围:57%-65;鼻嗅:无三气(烟焦气、青草气、熟闷气)有一香(清香)眼观:叶色暗绿,失去光泽、无三叶(红梗红叶、焦边焦叶、生青叶);手捏:叶质柔软,紧握 成团,松手可散开,略有粘性,嫩茎梗折而不断,稍有弹性。3.2.2.3做形不同的茶叶按其外形要求进行。3.2.2.4萎调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自然萎凋又分为室内自然萎调和室外日光萎调。室外日光萎凋只能在太阳光不太强烈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在10h-15h之间,将鲜叶薄摊于水泥地上,晒青30分钟,收回萎凋叶放在荫凉通风处摊放1h-2h至萎凋适度。室内自然萎调是将鲜叶摊放在萎凋架上进行,萎凋槽萎凋则将鲜叶置于通风槽体中,通以热空气,温度20-30,不能高于35,湿度以70%左右为好,摊叶厚度一般在15cm-20cm,风量以不吹散叶层、出现“空洞”为标准。翻拌要翻得透、动作轻,适当的翻拌能使萎凋均匀,时间缩短。一般每1h进行一次,含水量高的开始0.5h即翻一次。萎凋适度一般表现为叶面失去光泽,色泽转暗,叶质柔软,手捏成团,松手时不易弹散,嫩茎梗折而不断,无焦边,泛红等现象,青草气消失,略显青香,含水量在58%-64%。3.2.2.5揉捻揉捻要揉好外形,兼顾内质。根据各类茶的品质要求不同,在进行揉捻时,结合不同的鲜叶、含水量、品质要求等具体而定。揉捻时以“轻-重-轻”为加压总则,兼顾嫩叶冷揉和轻压短揉、老叶热揉和重压长揉的原则。以叶细胞损伤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感为适度。3.2.2.6发酵在专用的发酵室进行,要求室内保持新鲜的、缓和流通的空气。室温为25-28,不宜超过30,湿度95%以上,摊叶厚度约6cm-12cm,一般嫩叶宜薄,老叶宜厚。如室温过高,则可在室内酒水或喷雾增湿降温,并适当摊薄叶层,反之则应适当加温(热蒸气等)并摊叶厚些来保湿或复盖湿布,复盖湿布可降低湿度外,同时能保持发酵叶表面湿润,增加发酵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发酵适度一般表现为叶色呈黄红色,青草气消失,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青气。发酵过度,香气低闷,有酸馊气。发酵程度时掌握“宁可偏轻,不可过度”。3.2.2.7干燥基本要求:不糊、不焦、足干。基本技术:分次干燥:茶叶干燥前期以散失水分为主,此阶段要求失水均匀适度;当茶叶相互不粘连,稍感触手,含水量35%-40时即转为以做形为主;至茶条可以折断,茶香显露,含水量15%-20时则以发展香气,增进滋味为主。毛茶至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4%-6%足干为适度。间有摊凉:适度的摊凉不仅可以很好地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而且根据茶叶含水规律,能使茶叶水分重新均匀分配,以利水分的适度散失;3.3精加工技术3.3.1工艺流程筛分拣剔风选补火车色匀堆装箱。3.3.2技术要求3.3.2.1筛分抖筛:分清各筛号茶的粗细,使茶坯粗细和净度初步符合各级茶的规格要求。园筛:主要分出茶叶长短,使同一筛孔茶条,长短基本一致符合各筛孔(号)茶胚的规格。3.3.2.2拣剔:淘汰夹杂物,纯净品质。与正茶相近的杂物如茶梗、茶筋、茶籽或非茶类夹杂物,必须经过拣剔,以弥补筛分、风选之不足,增进茶叶外形美观。3.3.2.3风选:利用茶叶不同的重量、体积、形状等,借助风力作用,使茶叶在不同的距离下落,把不同质量的茶叶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各级茶叶品质分明,硬软均匀,符合一定规格、要求。同时除掉茶叶中的茶末、黄片和杂质。3.3.2.4补火车色:在成品茶加工过程中,各筛号茶会吸收部分水分,使茶叶合水量增加并超过规定要求。因此,各筛号茶应通过短滚筒补火,使水分含量达标,同时将各筛号的叶色车成灰绿色。补火车色筒温60左右,时间约1h。补火后,茶叶含水率要求在6%以下。3.3.2.5匀堆装箱:匀堆装箱是毛茶精制加工最后一道作业。毛茶经筛分处理后,分出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不同的各筛号茶,称为半成品。成品拼和是根据各级产品的不同规格要求,选配一定比例的数量的筛选号茶进行拼和,使各种不同品质的筛号茶能取长补短,互相调剂,以达到整批的产品均匀致,保证各级成品都能符合出厂的要求。匀堆之前,还要进行小样拼和,对照标准样,按外形和内质各项因子逐项审评比较,如发现某项因子高于或低于标准样,还必须进行适当调整。待拼和比例升降调整决定后,便可大批匀堆装箱。第四部分 “梵净茶投”扁形茶加工技术要求4.1 机械加工扁形茶工艺流程:摊青杀青摊凉理条摊凉整形摊凉脱毫提香精加工。4.1.1 摊青茶青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的贮青间或贮青槽、篾质簸盘,不允许直接摊放在地面。 摊叶厚度为1cm-5cm。摊放时间为4h-6h,嫩叶长摊,中档叶短摊,低档叶少摊。雨水叶、露水叶可用脱水机减少表面水后薄摊,通微风,加快水分蒸发。摊放程度以摊放叶含水量降至65-70,芽叶萎软、色泽暗绿、略显清香为适度。4.1.2 杀青选用滚筒连续杀青,温度140-160,感官温度用手背在投叶口处略感灼手开始连续投叶。要求投叶量稳定,火温均匀,并杀匀杀透。含水量60%-62%,杀青叶色泽由鲜绿转为暗绿,叶质变软,无生青、焦边、爆点,芽叶完整,清香显露即为杀青适度,杀青后及时摊凉。4.1.3 摊凉将茶坯均匀洒在篾质簸盘内摊凉10min-20min,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4.1.4 理条采用名茶理条机,理条机槽锅温度75-80,速度180r/min-190r/min,投叶量1kg-1.5kg,时间2min-3min,程度4-5成干,叶条扁直,色泽润绿时下机摊凉。4.1.5 摊凉将茶胚均匀洒在篾质簸盘内摊凉10min-15min,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4.1.6 整形 多用机温度80-85,投叶量1.0kg-1.2kg,速度140r/min-150min,时间2min-3min,然后速度调到120r/min-125r/min,加入压力棒1min-2min,有毫扁形茶下锅。无毫扁形茶起棒后再将速度调到140r/min-145r/min,炒1min-2min,再加入压力棒1min-2min,起棒后速度调到130r/min-135r/min,炒1min-2min下机摊凉,全程时间5min-8min。程度七成干,叶色黄绿茶条扁平直,香气显露。4.1.7摊凉将茶坯均匀洒在篾质簸盘内摊凉10min-15min,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4.1.8脱毫4.1.8.1 多用机:锅温65-75,温控器调到60-70,速度145r/min-150r/min,投叶1.5kg-2.0kg,下机前3min速度调到130min-135min。全程时间8min-12min。程度九成干,茶叶扁平直较光滑,含水10%即可下机足干提香。4.1.8.2瓶式炒干机:温度40-50,时间25min-40min,程度九成干,茶叶扁平直较光滑。茶叶下机后随即足干提香。4.1.9 提香选择多用机。速度120r/min-125r/min,槽锅温度80-85,投叶量2kg-2.5kg,时间4min-8min,茶叶扁平直,光滑翠绿,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4%-6%下机冷却。4.2 手工加工扁形茶工艺流程:摊青杀青摊凉二炒压坯摊凉脱毫精加工。4.2.1 摊青,同4.1.14.2.2 杀青当锅温达到120左右时投叶,投叶量150g左右,抖炒3min后将锅温降至75左右转入搭条,同时配以拉、理、抖、扣等手势,炒制五成干左右,杀青叶变为暗绿,茶条略扁直,茶香显露时即为杀青适度,起锅摊凉。4.2.3摊凉将茶坯均匀洒在蔑篾质簸盘内摊凉15min-20min,使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4.2.4 二炒压坯电炒锅锅温保持75左右,投叶250g,通常二锅杀青叶合并为一锅。以压、搭、推、托、捺、甩等为主要手势,配以理、磨、荡、手势,要求坯扁平直,炒至7成干以上起锅再次摊凉。4.2.5 摊凉将茶坯均匀洒在篾质簸盘内摊凉10min-15min,用10目筛割去碎末。4.2.6 脱毫电炒锅温度60左右,投叶200g,通常二锅合并为一锅。开始阶段以搭、推、压、吐、荡为主,随着茶坯的失水程度掌握“轻-重-轻”的炒制手法,起锅前3min时不能重搭重推重压,用搭坯 轻磨轻荡吐的手势磨去茸毛,至炒坯扁平直,色泽光滑翠绿,含水4%-6%即可起锅。4.2.7提香电炒锅温度60左右,投叶200g,以荡为主,至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4%-6%下机冷却。第五部分 “梵净茶投”毛峰茶加工技术要求5.1 鲜叶摊放不同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不同级别的多毫鲜叶分别摊放。鲜叶摊放在贮青槽上,也可摊放在簸箕或篾蓆上,厚度5,时间6h-10h。5.1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理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