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227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黑林小学08年上学期四年级语文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16.李时珍夜宿古寺主备教师:张玉花 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2日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去感悟李时珍的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53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线路。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 2、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人物:李时珍(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二、初读课文: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5)齐读词语。三、再读课文: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四、研读课文: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2、阅读配套阅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54精读课文,弄清课文线路。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朗读生字新词。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板书设计:16、李时珍夜宿古寺(破败)喝水、啃干粮边忆边写端详、扯下、嚼嚼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作业布置: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17、维生素C的故事主备教师:张玉花 备课时间:2007年11月12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读书,小组合作讨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2、教学难点:注意区别形近字,和易错字;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小黑板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55初读课文,弄清课文线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读书,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过程:一、揭题 你们知道维生素C吗?那维生素C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维生素C的故事。齐读课题:维生素C的故事。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三、自学字词、自由读一读全文中的生字词;、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理解;、经过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可以自己解决的,不能解决的在全班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解难;、学生想办法记一些比较难写的和易混淆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边读边正音;作业布置:、 继续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抄写本课生字和课后第3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56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进入人物内心世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课文中的重点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体会科学发现所经过的漫长艰辛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哥伦布。(学生交流哥伦布资料)。师可以补充。今天咱们就来继续学习 第17课 维生素C的故事二、整体感知、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课件,边看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2、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讲讲这个故事,呆会请人到讲台上来讲;、全班进行交流,请同学到台上讲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呆会请人来评一评;、师生互评;、 “海上凶神”这种怪病有什么症状?病重的船员是怎么对哥伦布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病重的船员为什么在荒岛上能转危为安?“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原因是什么?、病重的船员在荒岛上是靠什么维持生命的?三、 讨论探究、维生素是我们维持正常身体机能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很平常的,但是它的发现过程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试想一想如果维生素至尽仍未被发现,现在会是一个什么状况?、要想攀上科学高峰的人该怎么做呢?四、 角色表演在你们向科学文化知识进军时,想知识的最高峰时,你觉得你该怎么做?五、小结质疑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继续搜集哥伦布的资料,课下交流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主备教师:陈会菊备课时间:2007年11月20日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教学方法: 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编号:57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古人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对友人的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可以实现了,最方便、快捷、经济的就是“国际互联网”。 板书课题,齐读。 引导质疑:互联网奇妙在哪儿?为什么这么奇妙?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出示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力求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3)初步知道“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指名读,其他人相机指出错误,自由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款”前鼻音,“封”后鼻音,“阅、资”整体认读音节。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 (3)提出难懂词语,全班交流。 (4)“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 读书思考,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概括:大 、快、多 三、生字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分析字形。 2、生自己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思考要注意什么? 3、生范写指导:题:下面的捺要长,能把上面的部件托住。阅:中间的“竞要写在里面,让外面的“门”包住。描红练习。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58精读课文教学目的: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感悟“互联网”的奇妙,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明确中心。 由独字获奖的超短小说“网”的趣话开场,分三步切入课题理解,进而明确文章中心。 第一步,引导大家讲出所知道的网: 丝网、拖网捕鱼的网 罗网、罩网捉鸟的网 第二步,提示说出新鲜的网: 互联网、国际互联网 第三步,引向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至此,导入研究标题所揭示的内容: 介绍的对象国际互联网 介绍的中心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最后,导入课文学习: 作者介绍的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布置阅读课文。二、紧扣“奇妙”,探究课文 (一)奇妙之一:1、像一只巨型蜘蛛织成的大网,团团包住了整个地球。 2、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想象”? (二)奇妙之二:快 1、大网上的“线”连接无数电脑,使信号几秒钟内跨过千山万水。 北京悉尼 信件几秒钟收到“咫尺天涯”近而远 “远在天涯”“近在咫尺”远而近2、国际互联网把地球大大地缩小了。 “地球村”的理解。 (三)奇妙之三:多 1、“内容非常丰富” 理解“非常” 2、“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理解“无所不有” 3、“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排比) (2)几个“可以”之间有什么关系?(递进)(3)涉及到哪些方面? (4)句末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省略、开发) 三、联系实际,总结课文 (一)调查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 1、电脑在家庭生活中为什么迅速增加?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息息相关”。 3、这一词语承接上文介绍互联网的奇妙,同时与实际生活勾通起来。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快捷方便,丰富多采。 三、合作探究 “国际互联网是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师总结: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在使用时,也要防止误入陷阱,以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布置作业: 课后到网上去听一听“网上课堂”,逛一逛“网上书店”、“网上商场”。板书设计:1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大、快、多练习5主备教师:陈会菊备课时间:2007年11月20日教学目标:1、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 2、熟背八个成语和鲁迅名言。 3、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教学重点: 1、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2、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教学难点: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适当讲解、引导。教具准备:投影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59处处留心课时目标:认真读短文,补写小主人的话,明白其中蕴涵理,并体会用上成语的好处。教学进程:一、导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电脑。你知道电脑包括哪些部分吗?今天他们争吵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文题)二、读短文,初知大意1认真的读一读短文,短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2指名读。3分角色读。4从他们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 6集体交流,相机指导读好句子。7小主人会怎么说/同桌讨论。8交流,评议。三、将小主人的话补写下来,写完后交流,评议。四、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五、体会成语的好处。1找出文中划线的部分读一读,能否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替换?2学生自由完成。3换上成语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4朗读换上成语的句子。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0读读背背课时目标:熟背八个成语和鲁迅名言教学进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上个练习的成语。 二、熟记词语 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自由读八个词语,要求读得正确,流利。3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4再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5同桌交流。6全班交流学生大体上能说出词语的意思即可,对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的很多,又通晓现代事。著作等身:著述之多,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7学生自由练读。8指名背诵。9集体背诵。 三、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3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鲁迅的这句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4学生自由练读。 5练习背诵6指名背诵。7集体背诵8你知道相关的词语或名人名言吗?自由交流。布置作业:课后搜集与鲁迅的这句名言意思相近的名人名言或格言。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1口语交际课时目标:帮遇到困难的学生出主意,交流讨论想出办法,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教学进程:一、导入你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吗?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揭题:帮他出主意三、指导1创设情境:过几天,学校要举行读书节的系列活动,大队委员正犯愁呢,组织全班同学开展哪些读书节的活动呢?你能帮他出出点子,想想办法吗?2独立思考。3指名说,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要动脑筋,想出切合实际的办法,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练习出示书本上三个问题,小组内学习。 五交流、评议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是否说明白了等。实践活动课活动内容: 课时编号:62钻谜宫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谜语等,收集谜语诗,举行一次“钻谜宫”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活动准备: 课前搜集谜语诗及谜语。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一首谜底为画的谜语诗,引背出:“远看山有色,。”这次,我们来进行一次“钻谜宫”的活动。 二、 活动方法: 每个小组的成员把自己搜集的谜语诗在小组内交流汇总,然后在全班进行“钻谜宫”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师指定一小组为谜宫设防,该组选代表布设谜宫,即读一首谜语诗,其它各小组的成员都参与“钻”,即猜谜底,“钻”出谜宫者为胜,给其小组加1分。 三、活动过程 1、小组内进行。(每个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谜语诗在本小组内交流,为布设谜宫做准备。 2、全班内进行。(师指定一小组为谜宫设防,由布设谜宫方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推荐人选来布设谜宫(读谜语诗) 其他同学参与“钻谜宫”,谁胜利钻出谜宫(猜出谜底)就给其所在小组加1分。 师当好裁判,并做好记录。 谁获胜,再由谁(或其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来布设谜宫,应注意的是:所布设的谜宫不许相同)。此项活动依次进行。 3、总结评比 以积分的形式,评比优秀小组,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课文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练习6。诚实与信任一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生动、细致的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到接近人的过程,揭示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九色鹿是一个童话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练习6共有五项内容,其中处处留心与做做说说是训练的重点。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的:1、学习本单元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护鸟的思想感情。4、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3、能用指定词语造句。4、加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小黑板课时安排:19、诚实与信任2课时20、珍珠鸟2课时21、九色鹿2课时练习6 3课时19 诚实与信任主备教师:刘秀云 备课时间:2007年11月24日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练读“打电话”这部分内容。3、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小黑板、录音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3初读课文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练读“打电话”这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板书课题:诚实与信任)课题中的“诚”是个生字,它与“城市”的“城”很容易混淆,你有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3、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另一个关于“诚实与信任”的故事,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读课文,不过听有任务: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2、读有要求: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第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词语,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2、出示第一组词语:驱车、布鲁塞尔、能见度、碰碎 (1)练习读准词语。 (2)这里面有你不懂的词吗?理解: 驱车 布鲁塞尔 能见度 (3)教学生字“碎” 这个字右边的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两个手拉手,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一竖写到上面把两个好朋友给分开。跟老师一起写“碎”。 (4)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吗?联系课文内容试试看。(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3、出示第二组词语:超出、厘米、毕竟、责任、联系 (1)练习读准词语。 (2)你能自己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吗? 四、练读对话,照顾差异 1、你想练习哪一段?为什么呢? 2、同桌分角色练习。 3、指名一对同桌读,其他同学用心听,假如听出错误请耐心听完再指出来。 4、推荐一名同学读你刚才的话,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请两位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读书的成功经验: (1)读对话要注意边读边揣摩说话人的心情,这一点尤其重要; (2)读对话时不能纯粹把它当作读书,应像平时说话一样读,这样更真实、生动。 (3)带着表情读。读书能读得有表情,肯定能把书读好! 5、这段对话读了许多遍了,你从这段对话中读懂快乐什么? 五、学生质疑,设下悬念 请同学们再一次完整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哪些问题? 六、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生字描红练习。 2、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4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单据陌生咔嚓驱车能见度歉意故障环顾搁下反光镜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一天深夜”到“希望车主与我联系”。第二部分从“事隔三天”到课文结束。2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碰碎别人车上的反光镜的?事情发生以后,他是怎么做的?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继出示句子:(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2)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环顾”是什么意思?在“看不见一个人”的情况下,作者可以一走了之,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敢于承担责任,主动写下字条,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4请两个同学分角度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思考:从作者与车主的通话中,你知道了什么?5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应点拨。6出示句子,朗读并理解。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1)个别读,齐读。(2)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三、总结课文1先听录音,再朗读课文。2请同学读黑板上的句子。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揭示:a作者以自己诚实的行为得到车主的信任和尊重。b车主从作者诚实行动中深受感动,并认识到: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4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诚实比金钱更重要、诚实的心灵)四、作者练习1造句。能见度歉意2收集有关“诚实”的名人名言,并摘抄下来。20 珍珠鸟主备教师:刘秀云 备课时间:2007年11月24日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信赖,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2、学会观察,学习描写,倾注情感,提高感悟和写作的能力。 3、唤醒关爱,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 2、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并在描写中倾注喜爱之情的手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5 初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倾听鸟语,诗歌引读1、倾听鸟语:学生欣赏一段鸟儿清脆悠扬的鸣叫声。2、诗歌引读: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 林间欢飞的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古人就有很多描写有关鸟的诗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与鸟有关的诗句。(可配以悠扬的鸟鸣声)(1)“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街衣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前戏,多从幕上飞” (燕燕于飞江总)(2)“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三绝句杜甫)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同学们,欣赏完这些诗句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当代作家冯骥才就曾养过一对珍珠鸟,那鸟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你们想了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吧。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不知道大家课文读的怎样,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容易,把课文读的有感情那就更了不起。想给老师、同学一个惊喜吗?下面哪位同学来试一试?2、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三、合作探究,体味情感1、你发现这对珍珠鸟的雏儿,长得什么样呀?而“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2、我这样做小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珍珠鸟与我的关系有了变化。3、“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并有什么感受?四、美读品味,认识“信赖”1、美读品味:学生挑选最有感触的语段,美读品味,并把读后的体会告诉同学,让同学与你一起分享。例: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蹦来蹦去”第3自然段让人感受到珍珠鸟那么淘气。2、认识“信赖”:你是如何看待“信赖”的?假如你在笼子里,你又会怎样看待它的?你认为“信赖”的真正内涵上什么?(自由、宽容、关爱、真诚) 五、反思拓展, 互动释疑1 试想小珍珠鸟长成大珍珠鸟,还会象现在那样信赖“我”? 为什么?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2 请同学看一个画面:惊弓之鸟顽劣的弹弓,狰狞的枪口对着鸟的世界为了创造人与自然(主要是动物)之间互相信赖、充满关爱的理想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3 你最喜爱哪种鸟,能说说理由吗?假如我们送你这样一只小鸟,你又会怎样办呢?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1、总结存储:这篇散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表现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展示了人与动物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早在她的山中杂记中写到:“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也爱雏鸟的双亲!”让爱的泉水流淌在我们的心田,流淌在万物之间吧!2、拓展延伸:摘抄文中你认为的精彩语句并写好感受。 搜集与鸟有关的成语、诗句等。课外比较阅读攸敏的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进一步感受人鸟的关系。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6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一、创设情境,入“温馨之境”1让我们在这种美好的心境下再一次走进珍珠鸟2(出示)伴着恬静的音乐渐渐出现吊兰蒙盖着的鸟笼)师(深情引述)你看,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在幽深的树丛里一样安全直到有一天,伴着一声尖细而娇嫩的叫声,珍珠鸟的雏儿诞生了 二、以情入文,悟“喜爱之情” 1(过渡)想看看那小家伙吗?请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 3读了课文,你觉得刚出生时的小珍珠鸟胆子怎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 4如果老师请你给大家介绍那小家伙,你行吗?请你们再读读课文。 5同学们这么喜爱这个小家伙,在朗读声中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吧.三、动情品文,悟“关爱之心” 1过渡: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家伙,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交流。3.自己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小珍珠鸟的胆子渐渐变大的呢?4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分句出示课文。5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珍珠鸟的胆子变大的呢?把你的体会跟大家说说。(1)指名读句子。(2)理解:说说你的理由。再读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学生自由读。(3)朗读。过渡:你们还喜欢小珍珠鸟的哪个活动场景啊?(1)理解: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珍珠鸟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的。(2)“一点点挨近”说明这时怎么样?如果你现在就是小珍珠鸟,你在瞧着我,你想我会有什么反应啊?(1)交流。 小珍珠鸟很顽皮,而我一点都不生气,随它怎么玩。 (2)“抚一抚”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学一学。(3)我多疼爱小珍珠鸟啊,谁来读一读这一句?(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四、融情入境,悟“美好境界” (出示第七自然段)(1)谁来读一读。(2)你能给这幅画加个题目吗?自己在书上加一加,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起这个名字的理由。(6)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感觉,在朗读声中让再一次走进这美好的境界。五、情感升华,达“互相信赖 ”引读最后一段。(出示)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六总结欣赏。配乐:让世界充满爱,展示一组画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六、自由作业 A组:背:抄写文中生动地描写和有哲理性的句子。 B组:读:找找老舍爷爷写的猫读一读。 C组:写:描写自己与小动物交往的经历。 21、九色鹿主备教师:陈新和备课时间:2007年12月4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只好”、“竟然”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会复述课文。教学方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7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童话故事?你喜欢读童话故事吗?2、民间故事就像童话故事一样吸引人。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板书:21、 九色鹿二、初读课文。1、学生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学生分组自学字词,把画出的字词反复读一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组之间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2)给生字口头组词。(3)指名逐段读课文,相机正音,引导学生读顺长句子。4、读课文。(1)自由读,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九色鹿是一只什么样的鹿?(2)思考后交流。(3)指名说一说。三、指导写字。1、抽读生字卡。2、学生提出难写字,师边板书边指导。3、学生描红、临写。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8细读课文。课时目标: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知道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教学进程:一、复习。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1、轻声自读课文一遍。思考:这个民间故事中主要人物是谁?九色鹿是什么样子的?2、细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照插图,自由轻声读课文。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么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3、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2)交流分层:救调达调达感谢鹿不图报答调达起誓。(3)投影出示句子:九色鹿立即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4)指名朗读,交流讨论该如何读。(5)鼓励学生尝试复述这部分内容。4、学习第六至九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调达在皇榜面前表现得怎样?(2)讨论交流思考题。(3)调达的这种行为用文中的哪些词可以形容?交流后板书: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灵魂肮脏(4)小组自学:九色鹿指着调达对国王说了什么话?(5)从“国王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中,你看出了什么?三、总结全文。学过本课,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四、复述课文。1、熟读课文。2、尝试复述。布置作业:找些民间故事读读。板书设计:21、九色鹿九色鹿 调达舍己救人 不图回报 见利忘义 恩将仇报练习6主备教师:陈新和备课时间:2007年12月4日教学目的:1、认真读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补充短文中所缺少的内容,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并读背有关的名言警名言警句,加深理解。2、熟背八个词语。3、照样子练习写好带“广”的字。4、口语交际:介绍现代兵器教学重点:1、认真读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补充短文中所缺少的内容,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并读背有关的名言警名言警句,加深理解。2、口语交际:介绍现代兵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讲解引导。教具准备:小黑板 、 投影仪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69处处留心课时目标:认真读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补充短文中所缺少的内容,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并读背有关的名言警句,加深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吗?读过哪些故事?二、初读短文,了解大意。1、投影出示短文内容:读读这个故事,你能把它读的正通顺正确吗?自由练习阅读短文,教师相机辅导后进生。2、指名读,评价。3、练习用简短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4、再读故事,完成练习。、学生默读故事,思考书后三个练习。、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帮助后进生。、代表发言,组织评价。 (4)、交流读后感受。(5)不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5、练习背诵。三、布置作业(1)读背名言警句。(2)把读短文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板书设计:练习六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火心要空,人心要实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70练习六第2、3题课时目标:熟记成语,练习写好钢笔字。教学进程:一、复习指名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名言警句。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自由练读八个成语,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引导学生把成语读通顺。4、齐读,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个成语的意思?5、交流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赤诚相待,亦作“肝胆照人”。开诚相见:坦率真诚地与人交往,亦作“开心见诚”。同舟共济:同乘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6、拓展补充。三、写好钢笔字1、审题,明确要求。 2、指导。 、出示“庞、磨、府”三字,认读。、指导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交流。、指导广字头写法。 、教师示范书写。3、学生练习书写。 4、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小结。四 布置作业1、会写成语。 2、写好钢笔字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71口语交际课时目标:学会介绍现代兵器。教学进程:一、导入激趣同学们,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两军交战已再不是昔日的短兵相接,而是变成了军队武器的交战。(板书:现代兵器)兵器)2、指导复述:教师简要介绍核潜艇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仔细听,并能抓住要点。3、学生回顾要点,练习复述。4、指导学生练说,引导评价。5、师相机总结复述要点:、能抓住讲话要点进行复述;、复述要有条理;、复述时神态自然,表情大方。6、小组内进行复述。7、再指名复述,评价是否有进步。8、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其他现代兵器吗?结合自己课前的学习进行交流。9、交流小结。10、布置作业:继续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准备举办一次“现代兵器图文展”。二、作业(把你说的过程写在观察日记里。)实践活动课活动内容: 课时编号:72成语接龙。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成语积累和运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活动准备:1、提前一周安排学生搜集成语。2、先小组练习成语接龙。活动进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二、教师明确本次成语接龙的活动规则。三、成语接龙开始1、一位同学做主持人,上台讲一个成语故事。2、主持人请一个同学说一个成语3、其余同学开火车或者抢答接说成语。四、教师做本次小结。五、本次活动结束。教师提出要求。第七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雾凇春联古诗两首和练习七。雾凇这篇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形象,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本文语言生动,结构上首尾呼应。春联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古诗两首中,元日是吟咏春节的绝句,描绘了一派除旧迎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活深深祝福和期盼。江雪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练习七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和口语交际。教学理念:识字初读教学中,让学生自学生字入手,读好生字的基础上读课文,有点到面。 阅读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再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目的: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4、初读理解春联的特点,读诵春联是一门很好的学问。5、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体会诗中的感包含的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2、朗读背诵指定课文。教学难点:1、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2、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投影仪。课时安排:雾凇 2课时春联 2课时古诗两首 2课时练习7 3课时实践活动课 1课时22、雾凇主备教师:陈 丽备课时间:2007年12月7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4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奇异的景象。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学习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 、录音机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73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吉林那美丽的雾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从课文找出生字读一读,自学不认识的字3、检查生字学习效果投影出示生字,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4、初读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用笔做记号。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书效果5、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对课文生词的理解。6、教师小结。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说你是如何记住哪个生字的。2、个别生字指导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 (1) 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 临写生字,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74细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时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上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去吉林看了雾凇,同学们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这么美丽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自渎第二自然段。要求:认真读每一句话,细细体会。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学习课文。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水汽遇冷凝结而成。2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其中的一个造句。 、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2、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银松雪柳的投影片。同学们请看看图,你们觉得雾凇美吗?想要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洁白晶莹 、 银光闪烁)、每年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时,总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观看雾凇,这可是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设想一下,当你漫步在这街道上,站在银松雪柳下,你想说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一想,雾凇与春天梨花开放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会引用这首诗?三、总结课文。1、通过本课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2、看课文,想象书中描写的美景。 四.作业。背诵课文板书设计:22 雾 凇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23 春 联 主备教师:陈 丽备课时间:2007年12月7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重点:1 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思想内容。2 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