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225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格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5、中彩那天课时2节课型讲授一、教材内容分析故事发生在二战前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然而,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我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最后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地拨通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文章的开头简洁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还特别提到母亲经常用以安慰大家的一句话,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相衔,结构严谨。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从中懂得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同时,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本文教学重点是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习重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激情导入你知道彩票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谈谈。二、初步感知提出初读要求: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检查生字。 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跟“手”有关的字:跟“心”有关的字:最容易记的字:最难写的字: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朗读课文。二、讨论交流 1 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我”“爸爸”“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_”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 小组讨论汇报。学习第10自然段 1 、齐读。2、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1、学生边读边画。2 小组讨论汇报。三、深入学习课文学生读38自然段 1 、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3 、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学习第10自然段 1 、齐读。2、理解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3、回归中心句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1 、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3 、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四、拓展延伸发挥想象,回答问题。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梦寐以求 中彩得车 5 中彩那天 诚实守信是财富 烦恼开车 高兴还车 我能把下面的词组补充完整 技术(精湛) 工作( ) 色彩( ) 体会( ) 神情( ) 山路( )读一读,写一写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星期五那天_的时候,是我最_的时刻。 _那天_的时候,是全中国人最_的时刻。七、教学反思课题6 * 万年牢课时 1节课型讲授一、教材内容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由此换来了上乘的质量,“糖蘸得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冷,不怕潮。接着讲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工钱。由于父亲看不惯老板变着法儿多赚钱的一套生意经,不到一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最后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这是出自孩子内心的真切感受。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8个生字。 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揭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提问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提出初读要求。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3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为什么叫万年牢?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学生汇报。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四、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板书设计: 做糖葫芦质量好 6、 万年牢 凭良心做买卖 一生受益 做人做事实在,可靠 作业设计:1、 多音字连线b b把儿 一把 扫把2、 对于“女儿”的称呼,你知道几个,问问查查,写两个。七、教学反思课题7 尊严课时2节课型讲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故事的开头给我们描绘这样一个画面:一群难民受到善良的沃尔逊人的款待,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接着,故事里的难民群体中出现了一个例外的年轻人。与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他要求镇长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镇长最后只得答应让他为自己捶背。之后年轻人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故事的结尾是富有戏剧性的,镇长的一双慧眼发现哈默美好的人品,并留他在庄园,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是一种尊严,这正是哈默与众不同的人格,也正因为哈默这种人格,他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尊重。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板题。读题。二、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质疑问难。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 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1、认读和理解生字新词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 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1 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2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3 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1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2 小组合作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二、点播,揭示中心1 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1、小组讨论,然后个别回答。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问题。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1 自由读。2 指名读。3 分角色读。板书设计: 外貌: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语言: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 7、 尊严 神态:目光灰暗 不能不劳而获 动作:蹲下捶背 做完再吃七、教学反思课题8* 将心比心课时1节课型讲授一、教材内容分析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其一:“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然后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这就说明,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其二:“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同样,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那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教学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同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板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提出初读要求。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1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2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5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1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书上做些批注。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5学习第三小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奶奶:阿姨开门,说话(温暖我)8 将心比心 妈妈:鼓励,希望(温暖,幸福我)七、教学反思课题语文园地及习作二课时4-5节课型讲授一、教材内容分析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交流的方式和步骤是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里交流,最后提出几点建议。教学时可参照下列步骤。1启发谈话:以诚待人是一种美德,它既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又能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增进友谊。(可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2师生对话。运用文中列举的“场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别人有事来找你的父母亲,当时父母亲不在家。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是熟人,二是陌生人。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谈谈自己的做法。3设置情境。这里有一位同学一时忘了卫生公约,在校园里扔了纸屑,还吐了一口痰。(让一学生扮演这一角色)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是简单、粗暴地批评他几句,还是用更好的办法去说服他?谁愿意扮演这一角色?几个学生作情景模拟后大家评议。4小组讨论。组内每个学生都来说说遇到过的类似情况,自己是怎么做的,怎样做才是以诚相待。教师巡视,倾听发言,发现“典型”。5班级交流,相互点评。6提出建议。每个学生想好一条建议,以后怎样做到以诚待人,教师做归纳。习作一、教学建议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习作内容很贴近孩子生活实际。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为学生创设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2对“习作”中的一段话,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楚什么是心里话,准备向哪些人去说心里话,说哪些心里话,说的心里话要真实。3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例如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二人称来写;可以从一件事情说起,也可以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为学生自主写作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4要把本次习作作为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语言水平的一次训练。要重视习作前的充分酝酿,习作时的思考,习作后的再次交流等。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分析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普通教室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3.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3.班级交流:二、给与建议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第二、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学习“我的发现”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2、师生个别谈话: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1.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2学生酝酿交流三、学生动笔学生动笔四、相互交流5.相互交流,修改第四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补充内容一、词语盘点教师释疑1.学生自读。2.同桌互查。3.学生质疑。二、记记写写记记写写三、日积月累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2.教师释疑。1.逐句自读。2.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3.熟读、背诵。四、趣味语文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师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1.自读。2.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七、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