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2114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中共双阳镇委员会副书记 李凤宝双阳镇共有党支部13个,党员606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流动日趋频繁,与之相应的外出务工的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截至2009年10月末,我镇共有流动党员81名,其中流出党员81名。其中:省内流动的35名,省外流动46名。都已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我镇流动党员中,35岁以下的6人,3660岁的50人,60岁以上的25人;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问题成为农村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仅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我镇在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保证。一、当前农村流动党员的特点及趋势 当前,农村流动党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动的范围更加宽广。据统计我镇流动党员中,流向省内的占43.2%,流向省外的占56.8%,较去年增加了12个百分点。在省外流动的党员主要集中在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外经济发达的城市。2、流动的地点无定向。由于我镇外出务工的党员素质偏低,难以找到或从事较为稳定的工作,从事工作的时间多在一年以内,工作地点变更频繁,居无定向,不固定。 3、流动的时间长。随着务工人员的待遇不断增加、政策不断宽松,致使外出党员在流动时间上由以前的短期外出向长时间在外务工转变,部分党员已连续3-4年在外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前往。据统计显示,全镇81名流动党员中,外出6月以下的仅9人,外出1年以上的72人,最长的达13年。 4、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的意识明显增强。由于我镇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贫困,部分家庭生产技术落后,难以维系全家人的生活,使流动党员认为在外务工较其在家更加实惠,同时,通过外出务工也使家庭生活条件有较大的改观,更加坚定其在外务工的信心和决心。 二、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镇的调查情况看,由于村党支部放松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流动党员个人党员意识不强,外出务工单位无党组织或即使有也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从而造成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难到位。由于外出流动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很多流动党员在外出时,不转组织关系、不开具党员介绍信,使其在流入务工地后,当地党组织无法确认其党员身份,造成了原党支部去流不知情,务工地党组织不知晓,致使外出流动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导致这部分流动党员原流出地党组织“难以管理”,流入地党组织“漏落管理”。 (二)去向难掌握。我镇大部分外出党员不给党支部报告就外出,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还有的由于务工地点变动快,不稳定,甚至连他的家人对其去向都无从知晓,党支部对其去向没办法掌握。 (三)活动难开展。由于流动党员远离原党组织,流动时间又较长,即使在春节等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支部的活动。据调查,经常与党支部联系过组织生活的占3/10,过组织生活不正常的占3/10,不过组织生活的占4/10。 (四)作用难发挥。我镇在外务工的党员,由于务工地点变动频繁,加之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在外务工中,大多数从事脏、险、累、重等体力劳动,很难在外出期间学到致富和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帮助的本领,回家后也很难发挥带头致富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外出后,只顾着挣钱,忘记了履行党员义务,外出期间对村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很少汇报自己在外地务工的思想、工作情况或向家乡传递致富信息,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发挥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作用。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产生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流动党员自身、党组织、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一)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出时不愿意向党支部报告,到流入地后不愿意暴露党员身份,不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有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忽视党组织生活,平时既不参加所在地的党组织生活,也不向原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二是流动党员在外期间组织纪律观念淡漠,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挣钱上,逐步疏远了党组织。三是由于党员流动务工地点变化大,收入低,几个月换一地方,导致相当部分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成为党组织管不着,用工单位不了解的“两不”党员。 (二)党组织自身的问题。一是管理措施不力,管理缺乏实效。部分党组织没有严格执行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在党员外出时不进行外出前的纪律教育,外出后又不与之联系,使这部分流动党员学习活动和思想教育难以开展。二是党员流入地的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不重视。部分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嫌麻烦,不愿管,也不想管,出现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盲区”。 (三)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走访我镇流动党员情况来看,普遍反映大部分的业主和企业老板大都不是共产党员,因而对党组织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知之甚少,对党建工作无兴趣,态度冷漠,对流动党员的组织活动不支持。四、主要做法和成效几年来,就如何抓好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我镇做了积极的实践与思考。(一)、顺畅沟通渠道,掌握思想动态。外出党员一般以务工为主,流动性强,党员在想什么,有何困难,有哪些愿望和要求,党支部所知甚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在各村党支部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的方法,登记流动党员个人、家庭、社会关系及生活工作等情况,记录流动党员和其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络方式及本人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以便于支部能够与其及时沟通联系,全面掌握其思想动态及其它方面的信息,并要求流出党员每半年通过用手机、电话、网络或写信等形式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镇党委在全镇党员中开展了“同流动党员结对子”的帮教活动,让所有流出党员都与本地支部党员结成对子,保持经常沟通,并教育他们要同当地党组织联系,搞好学习,遵纪守法,这样一来,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隐性党员”亮出了身份,找到了“娘家”,做到了“外出务工不脱党、人行千里有党管”。同时要求外出党员打工致富不忘家乡建设,要在致富信息、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人才上为家乡的发展建设献一份力量,并按照镇委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上给予奖励。我们将这种管理方法作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制度坚持下来。(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镇党委成立了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建工作和党组织负责人履行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了管理责任制和逐级汇报制度,实行专人联系制度,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全镇共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电话13部,靠实责任人13人,并将责任人和联系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向流动党员公布,确保了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随时沟通与联系。(三)摸清底子,明确思路。全镇各级党组织都能按照镇党委统一要求,对全镇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每月按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入)时间、流出(入)地点、所从事的工作、联系方式分类建立了管理台帐。及时登记新流出、流入党员和注销返回流动党员,从而做到了“四清楚”,即人数清楚、结构清楚、分布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坚持流动党员月报告制,以党委每月向县委组织部上报党员流动和教育管理情况。(四)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服务。一是镇党委主动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沟通,督促流出党员主动“认亲”,及时缴纳党费,确保了党员与当地组织的联系,确保了组织生活不间断。动员流入党员及时“归家”。联系协调为流动党员办理转接组织关系、代理承办缴纳党费等,还积极联系当地党组织,尽可能地为有特殊困难的流动党员提供服务。二是利用节假日期间流动党员回乡过节的机会,举办培训班,对流动党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截止到2009年2月8日,我镇共采取以会代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举办流动党员培训班2期,受训流动党员35人(次)。三是流出党员和流出地党组织实行结对联系,通过书信或电话定期沟通,联系人每月向支部汇报所联系流动党员的情况。每季度走访一次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家庭,及时了解流动党员家属的思想、生产、生活等情况,做好服务工作,以解除外出党员的后顾之忧。在全镇开展的“我帮联、我承诺”主题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先后为56名流出党员许诺4项10件,落实帮扶资金2万元。四是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党员自评活动,侧重流动党员是否带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在家乡和务工单位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等内容,促使流动党员自觉履行义务,主动发挥作用。另外,在每年春节期间,我镇都开展了以“进家门、问冷暖、解难题”为主要内容的关爱流动党员活动。做到了:送一次温暖,上一堂党课,办一件实事,开一次恳谈会,致一声问候。我镇还结合学习十七大报告和农村党员冬训,在春节期间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学报告,谋发展,送温暖、实用技术进万家”活动,一些从外地务工返乡的党员都能积极投身活动,畅谈外地的发展经验、先进技术和自己的创业体会,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充分激发了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促进了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2009年11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