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1880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生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生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专项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点训练目录一、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反衬 拟人 炼字 (邀、纳)二、王庭珪移居东村作 反衬 思想感情的分析三、周密 野步 画面的描绘 景情关系的探讨四、曾巩 西楼 景象的描绘 借景抒情、视听结合五、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景象的描绘 感情的分析 炼字 (长、畏)六、李清照行香子 七夕 思想感情的分析 虚实结合 双关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以动衬静 语句叠用/反复七、柳永满江红 暮雨初歇 思想感情的分析动静结合八、张孝祥浣溪沙洞庭 动静结合、比喻、对比、想象九、梅尧臣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比喻 思想感情分析十、陆游秋波媚 景物及画面的特点 相像 拟人十一、雷震村晚贺铸茅塘马上思想感情的分析 意境十二、薛媛写真寄外 思想感情的分析 对比 映衬十三、秦观千秋岁 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 双关 借代 比喻 夸张十四、吴融途中见杏花 反衬手法 或(乐景衬哀情 、借景抒情)十五、葛胜仲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 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 尾句表情达意的妙处十六、苏轼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意境的分析 拟人 反衬 寓情于景 相像十七、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意境 对比用典形象 感情的抒发十八、曹组青玉案 感情的变化 某一诗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十九、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感情的变化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手法)二十、王维辋川闲居 景象的描绘 对比映衬 动静结合二一、杜甫画鹰 虚实结合 思想感情的分析二二、王守仁龙潭夜坐 景象的描绘 感情的抒发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二三、辛愿乱后 对比 思想感情的变化考点专项训练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反衬 拟人】(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分)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反衬】(二)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移居东村作王庭珪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作者原注:“山中有阳泉寺故基。”8本诗“呜不住啼大更静”一句与干籍的“呜呜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情关系】(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野步 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象的描绘 借景抒情、视听结合】(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89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炼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六、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双关、借景抒情、叠词】(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行香子 七夕李清照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注】蛩:这里指蟋蟀。 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5分)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主要的两种加以赏析。(6分)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满江红 柳永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8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6分)八、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比喻、对比、想象】(二)古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 9 题。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8.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5 分)9. 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6 分)九、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比喻 思想感情分析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89题。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8本诗前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9本诗的送别对象不是一般送别诗中常出现的亲人或朋友,而是门人。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6分)十、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1分)秋波媚 陆 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宜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9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十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分析 意境的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村 晚 茅塘马上雷震贺铸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8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5分)9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6分)十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分析 对比映衬手法】(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写真寄外 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5分)9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十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象的描绘及其作用 双关借代 比喻 夸张】(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千秋岁 秦 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十四、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或(借景抒情)】(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途中见杏花 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8.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十五、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象的描绘 开篇的作用 尾句表情达意的妙处(对写法的好处)】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神子初至休宁冬夜作葛胜仲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注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兽火”指炉火。本词开篇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请鉴赏结尾“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的妙处。十六、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意境的分析 拟人 反衬 寓情于景 想象】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8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分)十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意境 对比 用典 形象的概括 感情的抒发】(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 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招魂:楚辞的篇名。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8.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9.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十八、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感情变化 诗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青玉案 曹 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 谩:徒然、空自。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分)十九、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感情的变化 以情取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移情手法 拟人手法)】(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二十、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象的描绘 对比映衬 动静结合】(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辋川闲居 王维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寂莫於陵子,桔槔方灌园。注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8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9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6分)二一、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思想感情的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画鹰 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绦(t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8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5分)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景象的描绘 感情的抒发 衬托拟人 用典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8.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二三、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对比 思想感情的变化】(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11分)乱后 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注释】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虚壁:空荡荡的四壁。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而具体的解说。(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