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工程学习资料.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1806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基工程学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强基工程学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强基工程学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哪几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多少种?答:分甲、乙、丙三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有哪些?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答:2004年12月1日。4、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有哪些?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肺炭疽和脊髓灰质炎。5、甲、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答: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时限为2小时,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为24小时。6、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登记记录应保存几年?答:三年。7、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如何判断?答:对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及时报告;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为及时报告。8、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本底资料有哪些?答: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X线检查结果登记本,化验室检验结果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9、手足口病的传染源?答: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10、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粘膜疱疹液、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11、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14岁以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必需填写什么内容?答:患者家长姓名。12、什么是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为不明原因肺炎:发热(腋下体温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进行性加重。13、不明原因肺炎主要监测哪些传染病?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14、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什么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答:志贺氏菌。15、卫生部什么时候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答:2008年5月2日。16、甲型H1N1流感属于哪一类传染病?答:乙类传染病。1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几级?答: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四级。1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是什么?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包括哪几部分?答: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三部分。20、甲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答:鼠疫和霍乱。21、各级各类(尤其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霍乱流行季节须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设立什么科室?答:规范的肠道门诊。22、手足口病是由什么病毒所引起的,最常见的主要有哪两种?答:肠道病毒,其中以EV71和CoxA16最为常见。23、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学生和幼托儿童所在学校、年级和班级填写在哪一栏?答:“工作单位”栏。24、菌疾、伤寒和副伤寒属于哪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呢?答:菌疾、伤寒和副伤寒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除服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属于丙类。25、手足口病门诊居家病人治疗管理的内容是什么?答:隔离、消毒和病情观察。26、手足口病的隔离期限?答:自明确病人诊断回家治疗之日开始至痊愈(主要症状消失、退热、班疹消退或疱疹结痂)后7天。27、什么是流感样病例?答:指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28、什么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答: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29、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哪些特点?答: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30、从哪些症状可以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早期识别?答:持续高热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3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症状为“三痛”、“三红”、酒醉貌;其中“三痛”、“三红”指的是什么?答:“三痛”指头痛、眼眶痛、腰痛(本痛);“三红”指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32、卫生部组织制定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将狂犬病暴露分哪几级?答: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II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III级。33、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对从事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医师有什么要求?答:从事狂犬平凡暴露预防处置的医师须经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4、什么是产科接种点?答:指承担本机构所接生新生儿的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的医疗机构。35、常见的预防接种途径有哪些?答: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四种途径。36、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几种?能预防哪些疾病?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在国家规定的应种月(年)龄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均为应种对象。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12种: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通过这些疫苗的接种,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37、4月25日是国家规定的什么日?答:预防接种宣传日。38、什么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答: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称为第一类疫苗。39、什么是第二类疫苗?答:是指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称第二类疫苗。40、预防接种人员具备哪些资格?经过哪级培训可上岗?答:预防接种人员须具备职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接种人员组织培训考核,考核成绩记录在河南省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合格证内。持有河南省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合格证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否则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41、脊髓灰质炎由哪种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主要引起什么危害?最有效预防手段是什么?答: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传播。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婴幼儿,故称小儿麻痹症。维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措施。主动免疫:脊灰疫苗。42、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定义?开展AFP监测的意义?答: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监测意义是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毒株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评价防控工作质量、监测病毒变异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43、什么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44、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什么?答: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明显增多。45、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热接种异常反应?答:条件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明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年受种者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46、引起预防接种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引起预防接种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操作不合要求;预防接种禁忌证掌握不准;接种器材使用不当。47、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答:局部过敏性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多发性神经炎等。48、简述麻疹监测的目的?答: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49、简述我国2012年麻疹消除目标?答: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的前提下,明确的地理区域内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12个月,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50、简述2012年消除麻疹工作指标是什么?答:以县(区)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以省(区、市)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0/100万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认率和调查处理率均达到100%。51、乙肝临床诊断分型有哪些,哪些临床诊断类型的乙肝不需要报告?答: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其中诊断为乙肝肝硬化,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不进行传染病报告。52、接种单位在疫苗分发、供应和接种过程中违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收取费用的,该如何处罚?答: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接种单位在疫苗分发、供应和接种过程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收取费用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监督其违法收取的费用退还给原缴费的单位或个人,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人依法给予处罚。53、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接种单位接种疫苗时未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的,该如何处罚?答: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接种单位接种疫苗时未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降级的处分;造成受种者人身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并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负有责任的医疗卫生人员的执业证书。54、开封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是何时启用的?答:2011年6月1日。55、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的是那些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资料?答:200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56、需要进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的到何处办理?答: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部,持“接种证”或产科医院出具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即可办理。57、是否200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必须进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答:是的。58、艾滋病是如何定义的?答:艾滋病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59、艾滋病防治条例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时候施行?答: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艾滋病防治条例,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60、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措施是什么?答: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61、什么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它包括的内容?答:“VCT”艾滋病自愿咨询的英文缩写。它包括:检测前咨询、检测、检测后咨询、支持性咨询及相关的治疗、关怀等服务。62、什么是艾滋病监测?答:艾滋病监测是指连续、系统地收集各类人群中艾滋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资料,对这些资料综合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并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63、什么叫艾滋病的潜伏期?答: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发病之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艾滋病的潜伏期。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其中有部分感染者发展迅速,潜伏期右短至2-3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潜伏期可延长到12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