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人事局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1733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市人事局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昆山市人事局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昆山市人事局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山市人事局2004年工作总结2004年,是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人事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昆山“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和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总揽全局,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各项人事人才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进一步完善人才环境,人才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一是政策上,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昆山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规定、昆山市人才开发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文件,切实增强了我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在舆论上,加强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引导工作,通过组织开展“解放人才”研讨活动、表彰人才工作和人事系统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活动,竭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三是在载体上,开发区博士后研究工作站运作顺利,目前已有2名博士进站,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已经启动,还有5家单位申报设立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培育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创业载体;四是在服务上,人才市场对现行服务项目再次进行全面检查梳理,简化操作程序,减少收费项目,并再次降低了落户费等有关收费标准,努力打造昆山人才服务低成本。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帮助企业招募急需人才,并加大赴外招聘力度,组织到国内人才集聚地、市委书记亲自率团到美加等国招聘高层次人才,满足了社会各经济组织对人才的需求。2004年,全市共接收引进(含柔性引进)各类人才25350人,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其中博士10人、研究生162人、本科5793人、大专1096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创下了历年之最,超额完成了“1138”工程的年度计划。全市人才总量达107725人,继续在全省县(市)位居前列。同时,人才国际化进程加快,港澳台及外籍人才已达6200多人,每年暂住的国(境)外人才达到了3万多人,促进了昆山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巩固加强区域性人才市场地位为建立覆盖全市的人才服务网络,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依托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新建了6个乡镇人才服务站,并经过择优选拔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及时为用人单位和专技人员提供高效、快捷、周到的人事人才服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还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建立了教育人服务站,为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2004年,我们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大胆创新,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区劳动人事局、市创业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建设“昆山人力资源市场”,以使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逐步实现贯通,构筑起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交流平台,促进人力资源更合理的流动和配置。10月底,全国人才市场建设管理座谈会在昆山顺利召开,这也是对昆山近年来人才交流服务与人才市场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座谈会期间,举行了“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奠基仪式,国家人事部、省人事厅、苏州市人事局和昆山市的领导一起为新市场奠基剪彩,标志着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此外,我们还积极推进人才市场社会化进程,2004年又新批2家民营人才中介机构,同类机构已达9家,为健全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昆山人才市场也正式加入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交流协会,并会同有关部门发起成立了市人力资源协会和全省首家劳动与人事综合的职业(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增进政企交流,促进行业合法公平竞争、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昆山综合投资环境。加大对昆山人才市场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参加对非法违规中介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并在上海人才市场的帮助指导下,建立了诚信档案系统,净化了人才交流环境。市场的规范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2004年共举办人才集市128期,累计进场单位1362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97598人,应聘人数突破50万人次;举办了第三届网上人才交流会,上网招聘单位496家,提供岗位10573个,120多万人才上网应聘;昆山人才网自2002年初改版以来,累计访问量在省内人才专业网站中率先突破了2000万人才,年访问量超过1100万人次;举办了2004年百所高校昆山行人才合作洽谈会,120余所全国知名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了人才合作洽谈,并与山东大学等二十所高校缔结了人才战略合作关系,为昆山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证。三、优化创新人才培训,努力培养储备高层次优秀人才市人才培训中心在组织开展公务员系列、学历技能等常规培训外,努力培育精品课程、塑造培训特色品牌。与市委组织部联办“昆山市首批中青年干部赴英国进修班第一阶段培训班”,参训人员40人;开设企业人事管理岗位资格证书班4个,有507人通过培训取得资格证书;与上海交大等单位联办了交大非学历高等教育的“金牌”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MBA)核心课程班”,全部由上海名校名师授课,得到了27名学员的一致好评。全年开设计算机、外语等各类培训班72个,直接培训各类人才5681名。同时,我们以“昆山人才市场”为载体和平台,面向社会建立市级机关优秀人才资源库和人才储备机制,积极探索选拔、培养、输送贯通一体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为全市市级机关和其他用人单位提供专门人才需求服务,首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10名文秘写作、外语、计算机、法律方面的优秀人才,共有64人报名,经筛选评估、综合面试和专业测试,有6人通过选拔到市交通局等部门进行试用,最后有4人被正式录用并签订了事业单位雇用合同。加强高级专家和专技人员推荐、管理工作,选拔推荐9名专技人才参加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评选,组织11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进行体检等活动;组织职称报名考试3732人次,全年共办理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认定3013人,其中高级职称187人、中级职称697人,中高级申报材料数量为历年之最,列苏州各县(市)之首。加大引智工作力度,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执行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2个,组织申报05年引智项目9个;组织申报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6个,经过省人事厅等部门评选,我市有两个项目获得资助。四、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是强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使用英语300句、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培训人员900余人,组织全市公务员(含参照管理工作人员)参加了行政许可法培训以及“四五”普法考试;二是严格录用,认真做好公务员公开招考工作,04年新招录公务员21名,强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面试监督机制,我们以“四个负责”(即对考生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政府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格考试纪律,自觉加强“六个监督”,主动取信于民,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三是加强管理,切实履行好全市中层干部管理的职能。根据昆山市委关于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配合市委组织部,担负起人事部门应有的责任,抓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机关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轮岗交流工作,组织6个党政机关部门11个中层领导职位开展竞争上岗,积极推进中层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增强了部门的活力,提高了干部勤政廉政、专业化水平和执政能力。五、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公招首次实行雇员制。会同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出台了昆山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制工作人员试行意见,探索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新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效能。公开招聘录用的8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实行雇员制,雇佣期限两年,期满考核合格者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报我局审批同意后再正式进编。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全年共鉴证聘用合同2100份,同时,于3月份成立了昆山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促进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顺利进行;此外,我们还会同市公安局报请省人事厅、省公安厅批准,增加公安专项行政编制240名,协助公安局招收治安辅助人员,经过整编、招聘共录用了1805人,其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705人,缓解了多年来公安编制紧缺矛盾。六、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和军转工作,保持社会稳定新一轮乡镇区划调整后,我们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置的文件,确保了区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这次改革,全市乡镇共精简事业单位33个、行政编制10名、行政附属编制20名、镇属事业编制13名;针对各镇新建的事业单位补充人员少的情况,我们从实际出发,向市委市政府请示采取编制总数4个1/4的办法,即编内调动、公开招考、定量定编和择优雇用,进行人员的充实和调整;针对事业单位扩展新业务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增编、按人头划拨经费这一灵活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报批成立了市镇两级外资和民资招商服务中心,明确机构职责和人员编制,加强了全市招商引资机构的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了事业单位分类。重视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全年共接收并妥善安置军转干部25人,昆山市军转安置工作,市委市政府比较满意,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同时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一次性投入资金54余万元为143名解困对象进行了生活困难补助。我们还积极开展了评先总结活动,编辑出版了闪光的足迹(续)一书,汇总历年来我市军转干部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进行宣传。七、量化调查研究工作,不断加强基础信息建设为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才人事工作的探索指导,促进人事系统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培养勤动脚、勤动笔、勤动脑的良好风气,我们围绕“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和全市人事工作要点,拟定了2004年度人事调研课题。除了本局领导及中层干部全员参与外,我们还首次为乡镇和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些参考课题,请他们结合各自实际工作,积极思考,踊跃撰写调研文章40余篇。为增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我们重点抓了基础信息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对市级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科室)进行调查统计,分类建立起公务员和机关后勤人员、全市中层干部、机关重要岗位(科室)、军队转业干部等信息库,掌握了大量动态资料,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及中层干部职务任免制度。八、优化诚信服务,强化内部考核我们在全局系统积极开展了“集聚人才,服务发展”机关服务品牌、文明单位(窗口)、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通过品牌工程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苦练内功、规范服务、提高效率效能,努力塑造人事部门团队型、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创新型、廉洁型的整体形象。局机关统一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人才市场也建立规范了企业走访制度,重点走访部分市镇两级党政机关和全市规模较大的300家外资企业、200家民营企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市场体制改革、最终实现政企职能分开,我们认真总结了前两次市场运作机制改革的经验,积极探索实施新的市场服务考核办法,出台了昆山人才市场服务考核实施办法,制定了以“五率”为核心、对市场进行整体考核的评价激励机制,“五率”,就是指服务工作覆盖率、服务质量满意率、服务收益增长率、服务成本下降率、区域市场占有率,“五率”考核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任务明确,指标合理,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五率”考核办法的实施,进一步调动了市场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服务效率效能的提高,下半年又进一步理顺人才市场管理体制,调整了机构设置,建立起责、权、利更加明晰的现代化人才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增强市场独立经营、参与竞争、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昆山人才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九、切实加强机关建设,行政效率效能不断提高不断加强机关建设和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完善“三重一大”民主决策、集体决定制度;推进政务公开,继续聘请14位政风行风及效率效能监督员,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局领导还与各科室、部门的负责人签订了内部党风政风廉政责任书。局党支部也把廉政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两个条例、行政许可法等专题学习讨论,并组织实施了全局“谈心交流月”活动,建立“打招呼”及时提醒制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营造了全局上下凝心聚力的良好环境。为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开展业务知识和理论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全局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基本能力素质。还专门成立了效率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完善“首向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重要岗位AB角制”等规章制度,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制度规范和监督制约并举,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过去的一年,全局上下团结一致,奋勇争先,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省人事厅、苏州市人事局、昆山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年度部门综合考核为优秀部门,有多位同志获得了上级的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全系统同志辛勤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人才结构性矛盾尚需进一步调整、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局机关内部在思想作风建设、开拓创新精神、内部规范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研究,切实加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