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字书写方法讲座.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911492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笔字书写方法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粉笔字书写方法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粉笔字书写方法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宿豫区蔡集中心小学马君诚 硬笔书法入门知识讲座 一 硬笔字的运笔技巧 1 起笔 1 切入法 硬笔字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沿着与笔画运行方向约成45度角的方向落笔 触板轻而快 使笔形方折劲挺 多用于 横 竖 撇 提 等的起笔 2 顺入法 即落笔方向与行笔方向一致 起笔处笔形尖细 落笔很轻 行笔力量逐渐加大 如 点 捺 左尖横 的起笔 3 逆入法 与毛笔字 逆锋起笔 相似 硬笔从行笔相反方向凌空迅疾落下 使笔圆润 长横 平捺 可用此法 综合运用 切 顺 逆 法 可使笔画富于变化而不呆板 比如 主 字的三横 上横用切入法 写成仰横 中间一横用顺入法 写成左尖横 底横用逆入法 写成上凸横 加之长短 粗细的变化 使这个字显得更加生动 美观 2 行笔 带 提 按 转 折 一 硬笔字的运笔技巧 3 收笔 1 提收 粉笔运行至笔画末尾处时 靠指 腕的力量 渐渐提笔 使笔画越来越细 多用于撇 捺 提 钩 悬针竖等笔画收笔时 2 顿收 粉笔行笔于笔画末尾时 靠指 腕的转动 让笔停顿或往回带笔 使笔画粗壮浑厚 多用于点 横 垂露竖等笔画的收笔 以上的运笔方法在综合运用时要注意适时调整速度和力量 做到轻 重缓急 保持平衡 写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二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一 点 点是笔画中最小的形态 但它在汉字中频繁出现 举足轻重 点可以分为基本点和组合点两大类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1 基本点 1 斜点 侧点 写法是用顺入法向右下斜侧落笔 与水平方向约成45角 先轻后重向下运行 迅速停顿回锋收笔 如 2 竖点 垂点 写法是向左向斜侧落笔 角度要小 先轻后重向下运行 迅速停顿往上收起 如 3 挑点 形如短小的挑画 写法是以纵向落笔稍顿 再提笔向上出锋挑起 动作要快而有力 如 4 撇点 形如短小的撇画 写法是以切入法向斜侧落笔稍顿 再提笔向左下出锋挑起 如 5 长点 写法与斜点写法相同 只是运笔的过程稍长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2 组合点 1 左右点 分布于某一笔画的左右两边 由垂点 左点 与斜点组合而成 书写时要笔断意连 如 2 相向点 也叫 羊头点 是斜点与撇点的组合 书写时撇点可拉长 两点不要相交 呈上开下合势 如 3 相背点 撇点与斜点的组合 书写时两点的距离不宜太近或太远 如 4 上 下点 上 下两个斜点组合而成 书写时两点的位置和方向要略有变化才显得生动 如 5 并两点 由斜点和挑点或撇点和斜点组合而成 书写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变化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2 组合点 6 合三点 由左 中两个斜点与右边一撇点组合而成 书写时注意中间斜点位置略高 使三点呈弧线形 撇点要衬在斜点下面 呈上开下合势 如 7 三点水 这是由两个斜点和一个挑点组合而成 书写时 中间的斜点向外略突出 如 8 四点底 由一个垂点和三个斜点组成 书写时中间两点要直一些且略小 左点要斜一点且略大 四点要撒开以托住整个字的上部为好 第一点和第四点呼应呈开合之势 如 9 对点 由左上斜点 左下挑点 右上撇点和右下斜点组合而成 注意呼应和形态的变化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1 长横 最能体现 起 行 收 的运笔过程 可用切入法或逆入法起笔 略顿 轻快向右滑行 收笔往右下顿 注意点是左低右稍高 中间向上微凸 如 2 短横 又可分为仰横和左尖横 仰横以切入法起笔 行笔稍重 短而粗壮 如 左尖横以顺入法起笔 行笔略轻 短而俊秀 如 3 斜横 左低右高 斜度大 收笔稍重 如 二 横 分为长横 短横和斜横三种主要形态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三 竖 竖画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形态 悬针竖的写法是 切入法起笔后向右下顿成点状 然后向下行笔 速度稍快 形成针尖状 悬针竖通常用于某字居中或末笔 如 垂露竖的写法是 起笔同悬针竖 行笔均匀用力 收笔时向右下或左下略顿 圆锋提收 如 竖画要写得不偏不歪 坚挺有力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四 撇 撇画的写法是 切入法起笔 顿笔后向左下行笔并逐渐提笔 快速而带弧势 顺势而出锋 撇的形态有四种 1 竖撇 起笔稍顿 形成点状后轻轻提笔再按下运行 用力不要过猛 向下运笔至三分之二处 顺势撇出 因竖撇上部较直 下部有弯度 书写时要平稳有力并注意撇画的长短 如 2 斜撇 切入法起笔后稍顿 向左下轻快撇出 斜撇多与捺相配 对字的平衡 匀称 美观起着重要作用 书写斜撇时应注意倾斜方向 有的斜撇挺直 有的弯度很大 要注意区别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3 平撇 大多用于字的上部 起笔稍顿 向左平势撇出 速度较快 短且挺直 忌过长 过弯 如 4 短撇 与平撇书写方法一样 只是倾斜方向不一样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五 捺捺画在一个字中往往充当主笔 是比较难写的笔画之一 其形态主要有 斜捺 平捺 反捺1 斜捺 入笔较轻 行笔时逐渐下按 快要出锋时略顿 提笔由重到轻 快速向右下出锋 如 2 平捺 逆入法轻起笔 然后向右下运笔 渐行渐按并留意线条的波折 到捺脚处稍停 顺平势提笔向右出锋 如 3 反捺 形状如长斜点 顺入法轻起笔 向右下运笔 渐渐用力 顿笔回收 多用于一字之内两捺同时出现时 其一用反捺避免雷同 或字与字之间 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避让变化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六 提 提又称挑 切入法起笔 落笔稍顿后向右上方挑出 速度稍快 果断有力 使笔画下粗上尖 有平提和斜提两种 只是在斜度上略有不同 平提 斜提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七 折 折画在汉字中出现非常多 是构成汉字方方正正的主要笔画 书写时关键在折处顿笔 并注意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和相互关系 有横折 竖折 撇折 横撇折等形态 1 横折 由横 竖两个笔画组合而成 注意在书写转角时要顿笔 然后向左上轻回调整 再向下运笔完成笔画 转角不能顿笔过重 也不能写成一个圆弧 应劲挺刚健 轮廓分明 转折自然 夹角一般小于90度 如 2 竖折 在即将完成竖画时稍顿 再向右写横画 然后轻轻回笔 完成笔画 竖折的竖画可以是竖直的 也可以稍微向左或向右弯曲适当的弧度 以增加力感 如 3 撇折 先写短撇 再顿笔向右上挑出 夹角约45度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4 横撇 折 先写一横 于折处顿笔 再写一撇 夹角在45度左右 如 5 撇点 折 先写一撇 于折处轻顿笔 转动手腕 再写一长点 或视为反捺 夹角在70度左右 另注意两笔画向内略弯曲 书写时要注意提按的轻重 如 6 横折弯 先写一短横 于折处顿笔 再写一竖弯 注意竖弯处一定不能写成折 所谓 外方内圆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八 钩 钩画常常依附在其他笔画上 与其共同构成笔画形态 运笔出钩前一定要顿挫蓄势 这样钩锋才显得稳健有力 1 竖钩 先写竖画 运笔向下 中上部稍向左挺直 至竖的末端稍向右下驻笔 用手臂带动腕指 向左上钩出 如 2 弯钩 弯钩的运笔方法与竖钩近似 只不过将直竖向右适当弯曲 并注意收笔处与起笔处几乎在同一条垂线上 如 3 横钩 多用于宝盖头 秃宝盖 常字头 虎字头等偏旁部首中 运笔方法是先写一横画 至末端稍顿 轻提然后向左下方钩出 横与钩的夹角约45度 如 4 斜钩 又叫 戈钩 起笔稍顿 轻轻提笔 再向右下运笔 至末端驻笔 轻微转动粉笔后向下一个笔画方向钩出 书写时注意倾斜的方向 长短和弧度 不可太弯而显得无力 可大胆拉长 通体自然舒展 强劲有力 如 硬笔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 5 坚弯钩 起笔稍顿 轻提写竖弯 要有适度的弧度 圆转自然 至末端放慢速度很自然地向上方钩出 如 6 卧钩 顺入法轻轻起笔 运笔沿着一定的弧度渐渐用力 形不易太展 最后稍停顿 向左上钩出 如 7 横折钩 起笔后写成横折向下运笔 至末端稍顿 然后向左上钩出 书写时要注意横折中竖画部分的倾斜度和长短 如 8 竖折折钩 参照竖折和横折钩 书写时注意把两个折角交待清楚 并一笔写出 注意整体的宽窄 长短和倾斜角度 如 9 横折弯钩 先写横画 于横画的结尾处折向内弯 曲如画圆 收笔时向上轻快挑出 注意斜弯有几种形态 如 三 硬笔楷书基本笔画写法顺口溜 一 笔画虽繁 主要八种 点必顿写 横贵斜平 竖垂针悬 撇势含风 捺随波走 钩对心空 提尖宜巧 折角忌弓 二 轻起重收是斜点 一横左低右稍高 垂露悬针异在收 折画角度要写好 撇如象牙左下走 捺如金刀右下跑 提如反撇不弯腰 钩短有力像踢脚 笔顺 一 基本规则1 先横后竖如 十 于 丰 干2 先撇后捺如 人 八 入 木3 从上到下如 丁 立 李 昌4 从左到右如 州 旧 构 部5 先外后里如 风 用 虱 氢6 先外后里再封口如 田 目 国 圆 面7 先中间后两边如 小 水 办 承 业 笔顺 二 补充规则1 点在上边或左上 先点如 门 斗 为2 点在右上或字里 后写点如 术 书 发 叉 凡3 两面包围结构的字 1 上右和上左包围结构 先外后里如 司 讯 厅 2 左下包围结构 先里后外如 远 建4 三面包围结构的字 1 缺口朝上的 先里后外如 山 击 画 2 缺口朝下的 先外后里如 同 内 3 缺口朝右的 先上后里再左下如 区 医 三 笔顺说明 1 汉字大多数都是多笔画字 所以在写一个字的时候往往同时用到几条规则 综合应用 2 笔顺的规则不是绝对的 由于人们书写汉字的习惯不同 笔顺有些差异是正常的 只要不违反基本规则就可以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一 中正稳定楷书以端庄为美 字正平稳 踏实安祥 中心有中竖的 竖要正直 中心没有中竖的 要做到左右均衡 重心稳定 1 中心中正有中竖的字 字的中心就在中竖上 中竖要像字的脊梁 中正挺拔 写出力度和骨感 如 2 上下对正字的上方中心要和下方中心上下对正 形成一条中心线 不要上下扭错 如同人的脊柱弯曲 例 3 调位均衡字中心线的左右应保持均衡 当左边和右边的笔画多少 轻重不同时 要在右下方适当挪移位置以保持重心稳定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二 疏密均匀楷书以匀称为美 间距均匀 空白舒服 不论是横之间 竖之间还是撇之间 都要基本等距 不要忽大忽小 变化突然 1 横间均匀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横的间距大小要根据字的笔画多少而定 横多的字 间距要密而匀 横少的字 间距要大而匀 例 2 竖间均匀竖与竖之间的距离也要基本相等 间距大小根据字的宽窄而定 竖多的字 间距要密集而均匀 竖少的字 间距要疏而均匀 例 3 斜画均匀撇与撇之间的距离要基本相等 一般上方的撇 间距要密一些 下方的撇 要稀疏一些 多撇组合时 要上短下长 斜度适当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三 突出主笔楷书的字形方正之中 要有伸展突出的一个笔画或一部分 以体现字的个性姿态 突出主笔是写好一个字的关键 1 展横作为伸展主笔的横 有时在字上方 有时在字中 有时在字下方 例 2 展竖竖作为字的主笔 有时在字中间 有时在字右侧 若有两个以上的竖画 左竖一般收缩 例 3 展撇作主笔的撇 向字的左下方伸展 使左重 右下部分右移 求得平衡 例 4 展捺作为主笔的捺 往往伸展开放 使这个字舒展 潇洒 例 5 展钩作为主笔的钩向右或右下伸展 使字显得开阔大方 例 6 展折肩右侧的折肩往往向外突出 钩脚向内收缩 展肩收脚有精神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四 中宫紧收汉字的中心要紧凑 紧凑的位置集中在中部或左上方 外围比较松展 形成一种内紧外松的对比 更突出了凝聚核心的力量 1 中紧外展字的中部紧凑 外围伸展 从视觉上使人感觉中心坚实团结 外围舒展飘逸 例 2 上紧下松 字的上方先写 要紧凑安排 给后写的下方留出更大的空间 就像人的身体外形也是重心稍高 腰位于中上部 下部腿长 疏朗 符合日常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 例 3 左紧右松字的左方先写 要紧凑安排 给后写的右方留下更大的空间 先紧后松 感觉轻松 先松后紧 感觉局促 这也符合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习惯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五 左右对应楷书以对称为美 正如人体的外形左右对称一样 这种平衡使人看上去很舒服 如不对称或不平衡则使人有一种缺憾之感 1 撇捺对应 左撇右捺 像鸟的翅膀 平衡对应 在汉字中 相对应的撇和捺的下端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例 2 撇点对应 左边撇下端稍平 右边点稍微拉长 要有支撑力 例 3 斜度对应左竖向内斜收 右竖也向内斜收 左右对应视觉平衡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六 主次分明汉字看似方块字 但大多数的字不是左右或上下等分的 或左宽 或右宽 或上宽 或下宽 主次分明 各具形态 1 上展下收 上方宽展 盖住下方 作为支撑住这个字的 天 下方收缩 不必伸展 安居其下 例 2 上收下展 下方宽展 作为稳托这个字的 地 上方收缩其宽 不必伸展 稍向右上倾斜 安安稳稳地立在上面 例 3 中展上下收 中间有适合宽展的笔画 如 撇 捺 长横 四点等 任其宽展 尽显优势 上下收缩 突出中间宽展之美 例 4 展右收左 汉字有左紧右松的特点 左边笔画排列紧密 右边笔画宽松自在 视觉上会更舒服些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七 轻重平衡汉字的左右部分 笔画有多有少 体积有大有小 造成视觉上的轻重不平衡感 我们可以利用左右部分高低位置的调整 来尽量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1 左小上升 左边笔画少 字形小的部分 要写在左上方 依靠右侧 以右为主 不可写大 下垂 造成左右不稳之感 例 2 右小下降右边笔画少 字形小的部分 要写在右下方 压住字的阵脚 下垂位置往往能增加重量感 使字不显得左重右轻 例 3 右钩伸展 左横下降凡是字的右下有伸展的钩 右下加重分量时 字左上的横都要左低右抬 加重左边的视觉重量 形成左右平衡的视觉效果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八 穿插补空汉字的中心要紧凑 抱成一团 上下左右之间要穿宽插虚 笔画与笔画相避让 笔画于空白间穿插 虚实相交 无懈可击 1 上下穿插 字的上部和下部需靠近而穿插 上方留空 下方穿插 意在笔先 使上下即不分离 也不拥挤 上下一体 融合均匀 例 2 左右穿插 左侧部分留位置给右侧部分 右侧笔画穿插左侧空白 交错融合 既不要左右独立 又不要左右相撞 例 3 空处穿插 字的左边短小而居上时 左下往往产生空白 右边的笔画可以向左下穿插 即补空又亲密 侧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九 同形变化1 同形异态 左右同形的字往往左小右大 左收右放 上下同形的字往往上小下大 上收下放 上捺变点 下捺伸展 例 2 重捺伸缩 当一个字当中出现两个捺时称为 重捺 此时要一伸展一收缩 不要重复用长捺 例 3 笔画组合互相礼让 横长则撇短 横短则撇长 横长则竖短 横短则竖长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十 形态自然汉字造型丰富多彩 要顺其自然 长者任其长 亭亭玉立 短者任其短 墩实安稳 不可长者写宽 短者写高 造型生硬 破坏了自然的美 例 有的字形斜侧 以斜画为主笔 有动感和变化之美 切不可将斜者写正 例 有的汉字大小不一 小的要任其小 但结构不紧促 大的任其大 但结构不松散 有大有小 生动自然 例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十一 比例协调指汉字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要恰当 分配合理 协调均匀 1 左右宽窄有比例 整个字宽窄的细微比例要安排好 如 2 上下长短有不同 字的上下纵向每部分长短都有所不同 在大体把握好长短关系的同时 还要细致比较 把握好长短的具体比例关系 例 3 内外大小要配套 外框的大小和内心的大小要配套 内心大了则满 内心小了则空 如 四 间架结构基本法则 十二 笔势连贯楷书的笔画看似笔笔独立 但它们是在一个连贯的书写过程中完成的 所以要追求笔画之间的动作在空中的连贯 形成笔笔贯通 笔断意连之感 练习时 上一笔的尾在空中要寻找下一笔的头 使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走势连贯起来 例 请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第四课提点 第一课横竖 第一课横竖 第二课撇捺 第三课钩折 第三课钩折 比较 哪一个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