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0867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4年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4年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征文获奖作品选登反思是一种修养这样教书不累人读后感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王德云这样教书不累人,看到这本书,心里涌出一份好奇,产生一份侥幸,倘若真的有一种不累人的教书方法,我当义无反顾地学来。谁不喜欢潇洒地工作,自由地成长。书的作者是严育洪老师,全书通过列举教师工作中的大量实例来谈教育,成功的,失败的,欢喜的,流泪的种种的思考带着我们在回顾中反思工作的方方面面,困惑,迷茫,疲惫,期待为师都曾有过的感受,自然而亲切。读这本书,仿佛在自我诉说往日的工作,优点、不足、还有许多时时涌来的小心情,同时还会从严老师笔端撷取一些智慧的星辰。曾几何时,我很欣赏一句话:累并快乐着。其实呢?却往往事与情违,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和各种问题学生往往把我累得烦不胜烦,快乐不过是聊以自慰的谈笑罢了。带着这种感受去读书,心中有所期许,严育洪老师把教学中的诸多事例加以自己的理解体会,总结出教书不累的法宝。从心态,情绪,思想等各个方面认识教育,认识自己,在这种不断更新的认识中,自身的审美,情趣,素养都在发生变化,那种“累”也在慢慢变淡,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放下。捧着书,细读慢品,一种亲切感由然而生。严育洪老师没有刻意地去谈累与不累。而是娓娓叙叨一些鲜活的教师生活,感觉就是我们曾经的经历,曾有的感触,曾有的踟躇,只是在这些熟悉中增添了更深刻的宽容与理解那是一种深厚的修为。那一些朴实而真切的体会和见解,温暖着心房。一、让灵魂赶上来。很多时候我们也许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委屈着自己,更谈不上去尊重灵魂里的声音。本书通过反思来追寻灵魂的脚步的观点深深的吸引了我。有这样一个事例提醒我去思考:一个导游带领游客连续玩几天后必须休息几天,原因是为了让灵魂赶上来。这个小小的事例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疲惫之感,仿佛灵魂真被丢在了身后,没有太多的情绪去面对眼前的事情了。忍不住感叹工作和生活竟然一直如此!该如何来减缓这种疲劳感,使灵魂与躯体形影相随?我也静下心来反思?放弃急躁、放弃偏见,放弃抱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继而达到转变思想。我的思绪中回响着一个很大的困惑:有些学困生经常都不把家庭作业写完整,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堂作业。这些缠人的问题,躲不开,逃不掉,必须面对,我问严老师:我该怎么办?如何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一个声音从书中遥远的地方传来:如果我们能够用心灵引导自己的情感去接受这样的学生,接受这样的现实,不受先前既定看法的影响,就事解决事,让心灵带领我们客观去分析,这些孩子每次不完成作业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的,也可能还有不同的心里在作用。然后我们就会先调查原因,再因材施教,不乞求立竿见影,但求寸有所长。如此,不完成作业可以用减少作业量,减轻难度便轻而易举地救了孩子,解放了自己。师不再为此而累,师生情感也维系了。我恍然顿悟。我知道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对孩子们充满深厚的感情,只是有时候爱使这种感情太自私了,缺少了理智,因而我们几乎都不容易在每一次遇到类似事情时都能理智面对,我们的心灵没赶上来,我们的情感还没有完全成熟,冲动还时不时地左右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了:那便是提高自己的修为,时常反思,时常静听灵魂的声音。二、让幸福感常在。幸福是什么,就是一种感觉。境由心生,感觉是随人的修为而不同的。因而严育洪老师谈到了老师的“修心”。回想昨日,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调整好心态,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身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好多次讲座,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对“牵着蜗牛去散步”充满了向往,在讲座后的几天里,老师们真的表现出了一种有条不紊的工作状态,但时间稍久,我们便又乱了方寸,忙得一塌糊涂,脚不沾地了。是什么让我们不能够保持着那样一种有序状态去工作和生活呢?严洪育老师的修心观让我看到了老师幸福感的缺失。首先是“比”。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比”中,方方面面的“较量”无时无刻不在敲击老师的头脑。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是在与自己比,而是在和一些模糊量化的东西比。谨小慎微,锱铢必较,我们把自己本来很努力,很用心结出的成果否定了,于是进步会变成落后,成功会转变成失败,即便我们能够自我安慰,但内心的天平还是会倾斜,使我们无法平衡。没有幸福感的工作是痛苦的,我们的幸福感哪里去了呢?其次是“时间”。严老师引用了一位外国人的话:“你幸福吗?假如你现在觉得幸福,说明你的时间管理得不错。”同感,每天的大量的繁杂的事情忙得我们焦头烂额。但如果哪一天我们把计划中所有的事情处理利索了,我们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这种幸福感是因为减少了工作压力而升腾起来的。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些怎样的事情呢?严老师是用象限法来分析,重要的事,重要但紧急的事,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教育有这样一句格言: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那么我们就要分清紧急的事和不紧急的事。我们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要急于做好每一件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教育的事大多数当是重要且不紧急的事。如此一分析,我们便能够好好利用时间了,长期坚持,合理安排,让我们的生活始终处于像乌龟赛跑的状态。幸福感悄悄地就来了呀!倘若我们把心胸放宽一些,把横向的比较,变成对我们自身的要求,纵向横量,常常反思: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我们的孩子亦如是。那我们将是快乐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把要处理的事情安排得更科学,把时间分配得更合理,使我们每天都会有些微的成就感。反思会提醒我们把学生所有的缺点都看得必然,不再纠结,放下情绪,找到更多的方法去处理好每一件事情。反思是一种安静思考,使我们坦然面对每一点成功和失误,在成功中体验满足,在失误中获得经验。如此,做老师的小小幸福感就会时时涌出,填补心灵。幸福也是会由淡而浓的呀!读书就如沙里淘金,修为在读书中日渐深厚。读教育专著使我们认识了许多教育的先趋,他们的经验和思考总能给我们点播,使我们的头脑充盈。更多的借鉴,会催生我们智慧的灵光,发现自己的特色,促使我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常常反思的教育者是智慧的,拥有自我的教书人是幸福的,幸福着自己的成长,幸福着自己的收获!修为提高了,幸福感增强了,教书不累了!一枝一叶总关情新世纪班主任必读读后感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陈晓静假期阅读了新世纪班主任必读一书,书中全是一些篇幅短小,生动鲜活的教育案例,这些案例的作者都是来自教育一线的班主任,他们或者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反映班主任成长的轨迹;或者透过典型教育现象的反思,引发教育理念的批判与辨析;或者选取卓有成效的教育技巧,给人以方法上的借鉴。字里行间倾注着对学生的深厚的爱,倾注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读了“成长篇”“反思篇”“技巧篇”中一个个小故事,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尽管每天都会面临各种琐碎的问题,有时也会感到头疼,一筹莫展,但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确乎是愈行愈远,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常不期而至。平时的很多想法做法竟跟书中不谋而合,与大家交流感触最深的几点。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王晓春老师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里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指导和交流”。书中王老师建议大家看论语,那里有多少管理?有的就是师生交流。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私塾先生,他也没有多少管理,老先生只是在指导学生读书。当时看到这里时心中一阵激动,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其实自己在工作中虽没有上升到王老师的高度,但也这样做的。这一点与任小艾老师在“自我教育的内驱法”中提到的“班主任最好的教育是完成他律,最后形成自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通过指导与交流,帮助学生形成自律。班上有一个男孩,经常与同学发生点矛盾,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被他无限扩大,最后上升到拳脚相加,以至于隔三差五就有孩子跑我跟前告状“XX又发疯了”。不知道哪个孩子先用了这个词,你别说,每次我过去处理的时候,他都激动的面红耳赤,那满脸的大汗再被小脏手抹两下,一脸图腾,再不管不顾地朝身边同学撕打着,还真有一副疯狂样呢。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几次,我终于找到了根本原因。原来由于调皮,他经常被任课老师批评,在同学中没有地位,有些同学在下课时也不愿意和他玩。他想在班中得到尊重,又想显示自己的厉害,这样,便形成了不良的情绪。可又不能无缘无故去发泄,所以谁不小心招惹了他一下,便成了替罪羊。针对这一原因,我首先指出班内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然后和他一起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让他认识到自己平时要遵守纪律,争取得到表扬,与班内同学交往时,不斤斤计较,气量大,多帮助别人,必然会获取大家的信任,大家一定会喜欢他。再跟他商量,安排同桌负责提醒监督他,帮助他管住自己。以后,我便有意识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利用家校联系卡给家长发几封表扬信,让他在同学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人际关系就比以前和谐多了。在这个基础上撤掉同桌对他的督促,让他学会自我约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古语说得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通过有效交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学生心理的需要,然后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所以解决学生的问题时,我们应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不是首先想到管理。“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让学生通过他律而达到了自律,则进入了教育的最高境界。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这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胜过“言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有一些规定和要求如果老师无法做到却要苛求学生,那即使学生被迫接受,也只能是听而不闻,闻而不信,信而不行,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意反其道而行之。时常想起刚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那段时间,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我可真没少费心思,晚上熬到半夜上网淘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书,买来后再利用活动课,语文课的剩余时间声情并茂地读,印发读书卡让学生填写定期收,设计评比台贴小星星,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短时间内效果确实不错,班上掀起了读书热,并且这种劲头也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好景不长,后来当小星星贴满了,而我又疏于每周收读书卡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好象读书就是为了贴星星,就是为了老师要检查,不激励不检查就没动力了。现在这一问题我也在该书中找到了解决办法。老师要有要求,有言传,但更多的是要“身教”。比如学瑞萍老师,她上班时间在办公室里读,在教室里读,在走廊里读,回家甚至还站在阳台大声朗诵。就这样凭着学生的“向师性”和那种不自觉的“放大效应”,怎能熏不出爱读书的孩子呢?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没办法让别人喜欢的,所以新学期我改变策略,把书拿到教室读,把作业抱回家批,这一方法果然凑效,学生时常好奇地翻看我读的书,再向他们推荐书时,也能从内心接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对待班级卫生问题上我也采取同样的方法,每天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拖讲台,看到教室前面有纸片弯腰捡起来,慢慢学生在看到纸片时马上想到应该捡起来,而很少去追究是谁丢的。所以熏陶比说教更有力量,好习惯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对学生的教育,一直相信这句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老师的微笑,对孩子来说就是最灿烂的阳光。很早就知道微笑是一种力量,因为这是最靓的表情,最美的无声语言,是连接人际关系的纽带。教师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他们看来,老师的笑容就是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所以早上见到孩子们,常主动微笑着打招呼,让他们拥有一天的好心情。放学时再微笑着摆手再见,让他们把愉快带回家。在孩子跌倒时,微笑着搀扶,让他们感到阳光般的援助;在他们迷茫时,微笑着鼓励,给他们波涛般的勇气;在孩子失落时,微笑着开导,给他们清风般的慰藉;在孩子冲动时,微笑着劝解,给他们天空般的胸襟。所以孩子们在老师微笑中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宽容,懂得了自尊自强,真是“微笑百事达”!老师如果能每天都每天都用微笑面对学生,我们的校园必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走进新世纪班主任必读,你会发现这是个美丽的世界,看着它你会不自觉地想起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阿莫纳什维利,他们的著作,无一不是以生动通俗的教育叙事,在向人们展示教育最美好境界的同时,悄然实现着教育理念的引领与传递,新世纪班主任必读也是这样一本好书。行走在教育的幸福路上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徐旭娜有人说,书是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智慧的钥匙,也有人说,书是前方的灯塔,而我说,书是一位幸福的使者,姗姗而来,牵起无助的手,擦亮迷茫的眼,领上幸福的路。我对书的这种感受,来自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在参加优质课选拔赛失败时,我一蹶不振。恰在这时,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穿越时空,力透纸背,拨去了我心中的阴霾。从此,我的教育生活开始了幸福的二重奏。 一、读它,让我享有了以书为师的幸福人生。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节,那位历史老师的话震撼了我。“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你相信吗?15分钟准备一节精彩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做这种准备的途径就是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不禁汗颜,这些年来,我只关注课堂的操作层面,不注意充电学习,早已埋下了失败的根!“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课”,这句话反复萦绕在我耳边。我迈出了读书成长的步履。在夜风中,在灯光下,在袅袅升腾的书香里,我汲取着,耕耘着。教学刊物是快餐,让我迅速了解教改信息;教育专著是大餐,提升我的教育素养;文学经典是佳肴,丰富我的文化底蕴。伴着浓浓的书香我在朱自清的散文里陶醉,同雷玲女士主编的听名师讲课中的一位位名师对话,向特级教师魏书生学做班主任渐渐地,我的眼界开阔了,理论提升了。当再次参加讲课比赛时,我捡拾起那失败的一课。我相信,采过许多花,定能酿出甜蜜来。课堂上我巧妙引领孩子解读文本,恰当引入补充资料,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深情讲述中,在轻柔舒缓的音乐声里,孩子们深切的感悟,投入的朗读,动情的倾诉,课堂中激荡着浪漫的诗意,充盈着浓郁的书香!孩子们陶醉了,我陶醉了,听课的老师陶醉了。当鲜花和掌声向我走来时,我知道,是读书让我超越了自我,是读书帮我找回了自信!我为读书喝彩!于是,做一个书香盈袖、有智慧、有文化底蕴的语文老师,便成了我孜孜不倦地追求。有了这追求,我培育出一批批爱读书、好读书的孩子;有了这追求,我一篇篇论文获奖,我成了一名科研型教师!以书为师,我享受着精神的丰盈,成长的欢欣,收获的甜蜜。二、读它,让我踏上了播洒真爱的幸福之旅。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们真爱。”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爱无痕,真水无香。如何给孩子播洒真爱呢?苏霍姆林斯基教会我要个别对待,要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着一个大写的“人”,要看到整个花朵,而不是一片花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灿烂的明天。”小婷是班里一个怪异的女孩。无论从长相还是平时的一举一动都跟别人不一样,不时地会引来一些怪异的眼神甚至嘲笑。看到这些我的心流泪了。她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关心的人啊!于是我决定倾注所有的爱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我把她揽在怀里,告诉她有困难就找老师帮忙。我让班长跟她一位,过生日时我们全班为她唱生日歌,课间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同学们都帮助她收拾桌洞,书包,有时我们还要处理她洒在位子下的小便。一天天过去了,别看她智力有问题,但她也会帮我搬个凳子,或到我跟前歪头傻傻地笑着,然后一蹦一跳地跑开,我知道,她那是喜欢我。我更知道她内心深处已经走出刚入学时的羞愧,紧张,愤怒,从此充满阳光!高扬偷拿了我夹在书里的钱,当他与我拉勾不再犯错时,我守住了这个秘密,这不是姑息而是保护孩子脆弱的自尊;任性的小民跟我顶嘴时,我放下师道尊严,耐心倾听他的理由,这不是妥协而是走进孩子的心灵;课堂上我静静地等待,等待着后进的孩子也摘下思考的果实。课间,孩子给我捶着背,听着他们那稚嫩的童音,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儿时,师生之情瞬间拉近了是啊,当孩子的童年尽享了师爱的雨露,当童年的每一个日子都沐浴着师爱的阳光,那么真爱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吐出青翠的叶芽,绽放美丽的花朵,尽展生命的活力。这不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期待的理想境界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幸福的人吗?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里游弋,我的心灵不断触摸到一种幸福,一种高尚。我不知不觉践行着他的思想,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智慧的火花尽情绽放。我忽然发现我正走在教育的幸福路上,呼吸着浓郁的书香,播撒着真爱的种子,更收获着幸福的人生。用向往和努力缩短与第56号教室的距离蓬莱易三实验小学 王媛媛初读这本书,是因为朋友的推荐。一读再读,则是因为向往,向往再次倾听雷夫老师的娓娓道来,向往他一手打造的第56号教室那个他和孩子们共同的港湾。雷夫老师是美版的小林宗作校长,56号教室是另一个“巴学园”。当了20多年老师的雷夫,在错误、失败、教训中努力前行,用爱心与智慧、自信与热情、执著与疯狂,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神奇的学习殿堂、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为我们,带来了惊讶与感动,还有向往。如果说“巴学园”具有它的特殊性和难以复制性,56号教室则亲切得让人感觉近在咫尺,或许,我们可以用努力和坚持缩短自己的教室与它的距离。雷夫是个优秀的班主任,他注重班风的建设。包括带学生旅行,都要考虑到环境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很多的事实证明:一个伙伴、一个集体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某些角度来说,不比老师的作用小。所以,我觉得雷夫老师在这方面的重视,与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为了集体、运用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不谋而合。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培养自主学生、建立自主中队都要围绕集体这个中心展开,创设民主、团结的班集体都需要师生日积月累的共同努力。在这样一个班集体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才能具备团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雷夫老师的德育“六阶段”,让我尤为叹服。日常工作中,从学校管理到班级管理,我们见到过太多的各种形式的监督与检查,让大部分孩子生活在第一阶段: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或因为害怕惩罚才不去做。所以,“老师在时好好表现,老师一转身个个称大王”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两面性格更为突出。班主任和学生的角色关系犹如警察与小偷。太赞同雷夫老师的观点了: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所以,我们还要逐步超越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才能达到德育真正的成功境界“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对照自身,反复阅读这一章内容,深深感到:作为老师和家长,自己在这方面的教育大多都是停留在第二、第三阶段的,偶有第四、第五阶段的尝试,也在现实面前偃旗息鼓了。在以前的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中,我曾经这样写过:“让学生看不喜欢排队的中国人等国内外媒体的报道,让学生懂得,纪律不是一种被逼的约束,而是一种文明、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形象。在楼道里、校园里礼让小同学,是文明、是礼貌、更是友爱;在楼道里安静站队,不影响教室里上课的班级,是文明、是礼貌、更是自我尊重。通过以上教育,希望达到调动学生内力的作用,当一个学生能通过内力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现在想来,如果不是稍试即退,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肯定是另一番局面了。雷夫老师还是学生阅读的成功引领者。“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对于也喜欢读书的我来说,双手双脚齐举都不够表达我的赞同。“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的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爱上阅读将使他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对于一个大人来说,爱上阅读,也将使他的人生变得不同。就像陶继新教授讲的那样,真的难以想象,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如果没有文字的相伴,会是怎样的模样。雷夫老师在这本书的后记中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的学生能给你安慰,让你灰心的也不在少数。但,第56号教室仍然是他和孩子共同的避风港。现在,我也这样想:教育现实固然有种种不如意,但我依然可以用向往和努力缩短我的教室和56号教室的距离。 那芬芳,依然在 再读玫瑰与教育有感工作单位:山东省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作者:刘世媛 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又一次翻开了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虽然那没有色彩的灰色封面依然感觉不到玫瑰的一点味道,但读罢全书,我的身体,仿佛置身于那一片玫瑰园。而那来自玫瑰的芬芳,正浸润着我的内心。 很早就关注过窦桂梅老师,读她的书,浏览她的博客,从中领略着她的深刻,在感受窦桂梅老师深刻的同时,我也总是在想,是什么使得窦桂梅老师如此美丽而又思想深刻?今天再读这本书,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执著,是坚持。正因为有了这份执著和坚持,她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和成功。 无数个夜晚,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这片玫瑰园,我发现,这些年,一路走来,窦老师一直都没有停下来的,是阅读,她在阅读中升华自己;这一路走来,她也在不停地写,在写作中提升自己,在写作中感受学习思考的价值与乐趣。正如她说“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坚持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自己不断与宁静的自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自己不断接受理智的自我批判,让实践的自己不断接受理论的自我省察”。在她看来,写作,记录着她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在这本书的序中,她写到: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窦老师的这段话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想想从前的自己,总是能给自己寻找懒于写作的理由,即使很多时候话在嘴边,也懒得下笔。久而久之,想再表达,已经难以入手。现在看来,即便是挤,是抠,是榨,笔耕不辍,才是真理。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多写,不想写的时候硬写,养成一种习惯,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窦老师告诉我们,写作也是一种最深刻的心灵对话。这个过程,就好像是在与一个自己最信赖的朋友在谈话。当你心情不好时,就可以“畅所欲言”。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排毒”过程,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美容,因为文字可以滋润生命,让人忘却心灵的疲劳。 她还说,幸福的感觉就是养成阅读的习惯。利用工作缝隙,钻空子读书学习,就会使心灵变得更加强壮而不缺钙,更会使生命增值而变得璀璨。同样的忙碌,窦老师却能挤时间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且笔耕不辍,使每一朵玫瑰都开得热烈而灿烂。惭愧之余,我不由得从内心深深地折服而惊叹! 在谈到读书的感受时,她又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她每晚坐拥书城,甚至将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记录。她把读书比作光合作用,读书犹如在进行化学反应,她的美容经验就是读书。因为读书,她每天精神抖擞:因为读书,她睿智豁达;因为读书,她优雅而美丽。我钦佩于窦桂梅老师读读书的热爱,更倾慕于她读书的境界,她说:“每每读书至深夜,甚至凌晨,彼时我总感觉自己生命的花朵在黑夜中尽情地舒展绽放。 每一次阅读窦桂梅老师的文字,我都能感受到的是鼓舞,是感染,是激励,更是力量。 也许深刻的思想是一种美,但深刻的思想加上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才更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因为它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工作的姿态和一种教学的行走方式。 窦老师是一名专家,是一朵玫瑰,玫瑰于人,手留余香。她的书让我意识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找到教育的美丽,感到前进的道路没有坦途,只要拥有理想,激情还没有泯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教育,爱上教学,爱上孩子,那时候,身为人师的幸福将荡漾在眼眸中,充盈在每时每刻的行动里,会尽享在风浪中扬帆前行的快乐。 “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最喜欢玫瑰的冰心老人的诗,这也是窦桂梅老师最喜欢吟诵的诗句。而玫瑰,是她的网名,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而在我们每个人的眼里,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朵永不败落的玫瑰花。流年似水,光阴不再,也许外在的形貌我们无法改变,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阅读呢?那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或许,教师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过程!在书的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合上书,玫瑰的芬芳,依然还在!爱一朵花就陪她绽放读爱心与教育有感蓬莱市大柳行镇虎路线小学 吴晓琳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夜深人静,看到书中这句话,心里不禁怦然一动,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张可爱的笑脸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蓬莱市大辛店镇黑岚沟小学任教,新学期,我接手了三年级一班,在此之前,我就对她早有耳闻,她是一个特殊的孩子,智商不够高,还有一定程度的自闭,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她的情景,我带着好奇,走进教室,第一眼,就看到了像小猫一样躲在角落里的她,一张小脸脏兮兮的,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充满惊恐的望着我“你怎么不坐下?”我微笑着问,“哇!”她突然躺到地上,大哭起来,我连忙去拉她,她却拼命挥打着我伸过去的双手,我的新裙子上也被踹上了一个个脚印,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手足无措的看着她。“老师,你别管她,她是个傻子。”“对啊,她每次都考零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立刻制止了孩子们的议论,闹够了,她径自回到座位上,又恢复了沉默。一连几天,课堂上她都是那么安静,要么睡觉,要么撕着纸玩,或者突然站起来,在座位周围溜达我每次试图着跟她说话,都没有回应。别的老师都劝我“算了吧,这样一个孩子,他爸妈都懒得管,你较什么劲?”我没有做声,我也是一个妈妈,假如她的孩子,我能就这样轻言放弃吗?心底的一个声音坚定的告诉我:“不,我不能!”我开始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看看如何才能走近她。平时只要有空闲,我就会在她桌子前,轻轻地跟她说几句话,或者提一个小问题,盼望着她有一天能回应一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个学期。 2014年春节过后,下半学期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我照例走到她跟前,发现她穿了一件美羊羊的衣服,我立刻赞叹:“小丽,你的新衣服真漂亮,新买的啊?”习惯了她沉默,我照例捏捏她的小脸,准备回讲台讲课,没想到,她突然小声地说:“妈妈买的。”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我真的感觉听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花开的声音!我惊喜的长大了嘴巴,立刻说:“真漂亮,真是美死了.”孩子们也跟着七嘴八舌的赞叹起来,我看到,小丽第一次目光不再呆滞,闪着喜悦的光 第二天,我穿着新买的裙子走进教室,孩子们一个个走进来,看到我,都对我的新裙子评价几句,我微笑地看着他们,这时候,小丽进来了,我充满期待的看着她,开始,她看了我一眼,像过去一样没有反应,我有点沮丧,让孩子们开始读课文,这时候,小丽走过来,盯着我看了看,突然笑嘻嘻地扯了一下我的裙子,说:“你,臭美!”我当时就懵了,瞧,她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居然主动跟我说话!我开心的抱住了她。课间锻炼的时候,她便一直拉着我的新衣服,然后围着我说,“新买的啊?臭美!”呵呵,我一直微笑着面对眼前的一切。我想她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是因为从心底里接受了我。接连几天,我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我庆幸自己的坚持,如果不是不放弃,我想今天的一切不会这么快的来到我的身边,尽管就是一句赞美的话语。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便是我融入孩子世界的第一步, 我更加相信,只要继续的努力为他们付出,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 每朵鲜花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都不由自主想到自己,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选择了当教师,就选择了这些“花儿”,无论她娇艳欲滴也好,平淡无奇也罢,我都愿意用青春和爱心,陪着他们,一起去聆听那花开的声音。做智慧型教师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 赵圣琴 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是一个知识累积、实践研究、反思改进三者互动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让智慧唤醒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我们要努力追求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一盏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永不熄灭的神灯。一、 吸取中激活智慧教育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提供与自己的想法不相和谐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因素,动摇自己已经设定的舒服的教学框架和假定,可以冲破自己熟悉的封闭圈的束缚,避免理智上的停滞和行动上的固步自封。要成为智慧型教师,就必须强化教师反复学习、运用教育理论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将教育理论知识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并据此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智慧。培根说:“读史使人聪明,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见,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必须多读书,读一些历史名著,读一些教育专著,让我们在作者的知识中散步,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吸收,自己悄悄地生长。为了工作而学习,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自己的实践智慧。我们可以自学睿智,也可以和同事交流;或是向专家请教,智慧藏在交流里。正如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所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学识和见解需要互相启发,问题和疑难有待共同探讨,兴趣和爱好可以互相激励。在讨论中,一个人的独创见解可能打开很多人的眼界,某人走过的弯路又可能成为他人的借鉴。思想的激荡可以喷薄出智慧的火花,名师的指点让人获得智慧并可能产生智慧。只有重新审视自己,打造新的“智慧宝囊”,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博专的知识体系、综合的能力结构,才有做“智慧型”教师的条件。二、 探索中磨砺智慧研究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只有在不断的研究中才能成长起来。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具有教书与育人的艺术,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自己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苏霍姆林基曾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到,不断转变在积极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教师的工作充满研究型,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正确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因此,智慧型的教师就要坚持终身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犹如一泓清泉,给学生提供生命的活水,成为他们创造的源泉。三、 总结中升华智慧智慧作为一种潜能是人人都具备的,但它有待开发。智慧型教师的成长道路不是由别人赋予的,也不是由外部强加的,而是在自塑、自律中成就的,智慧只能从我们的内心生长出来。智慧型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师本身长期透过对教学实践的体悟和发思形成的。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智慧型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发思这一重要环节。它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发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外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基于职业自觉而对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事件、问题及其价值的自我理解与发现的过程,也是教师通过反面与反问的多元思考方式不断建构自己新的教育教学生活的过程,更是教师不断寻求改善与改进教学的各种可能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触及问题,更发现意义;不仅要改善现状,更要拓展新域;不仅要追问不足,更要获得信心。教师的教育生活具有强烈的实践取向,教学活动从来不是教师在某种“外在理论”或“他人理论”规范下的程式化运行,而是教师的“实践知识”和“我的理论”的实际体现。反思使教师将“我”作为教育实际当事人。从已有理论的规范和要求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又通过对具体人与事的重新理解,获得更为丰富的“实践知识”,进而获得更具智慧性的行动。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教师的每一天也应该都是新的。让我们向往明天,同时又立足于今天,不断创造和追寻新的明天,也不断创造和描绘新的自我。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创新、自我创造中。日益续写教育新的业绩、新的辉煌。以生为本学生第一随笔蓬莱潮水中学 张爱青 “闪光一次,也许就成了这个孩子上进的起点。” 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长学生,一句话,学生第一。这些话来自于李希贵先生的学生第一,对此我深有感触,决定一吐为快。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淡淡的粉棕色和一句无比温馨的话:“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同事们”,而在整个扉页中,除了这句话字体略大,剩下的是满满一页老师的名字!“标注所有人的名字”,这是李希贵重视每位老师的一项举措。他说要善于让出“重要位置”,让每个老师(或学生)都感到自己站在重要的位置上我就想,当校长能这样重视老师的时候,什么会成为老师心中最值得重视的?那当然就是学生。尊重,是一种理念,一种气度,一种作风,更是一种力量,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辛勤耕耘的第一追求。一、营造尊重他人的氛围,体现在细节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人类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第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校管理者尊重学生、尊重教师的许多例子。比如,邀请应届高中毕业生,与老师一起对教材进行重新修订和编写;高二学生冯嘉荟利用李希贵校长听课课间,上交成立少年社会科学院的提案,得到学校领导重视,她和少年社会科学院的几位创始人,因此获得了首届校长奖学金“金钥匙”奖;正是有了对他人的尊重,李校长诚恳邀请学生共进午餐,倾听学生的声音;校务会每个月有一次会议研讨学生提案,并请学生在会上阐述主张;在开学典礼上,全体老师为现场所有同学颁发“护照”并签名,十一学校成了欢乐的海洋,新学期如一位天使走进了每一位师生的心空。正是有了对他人的尊重,李希贵坚信,在学校少年文学院、科学院等平台上,一定会锻造出一批了不起的国家栋梁。二、尊重,表现在生活上。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任何人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平台做支撑。教师是知识分子集中的群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作为教育系统的管理者,要有容人之胸,识人之眼,用人之胆,要善于搭建师生共同成长、自我实现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人才辈出、健康向上的和谐发展的格局。从学生第一中可以看出,李希贵校长提出了很多创意,并积极变成生动的校园实践,让学生和教师得以展示自我、成就自我。尊敬老师也体现在对教师生活的关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贫如洗的家庭在教师群体中已经不多见,送米送面也不再是教师的需求。只有对教师的关心和教师的需求契合时,老师们才会把这份关心记在心里。北京十一学校“表彰教职工优秀子女”和成立“教工健康促进中心”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因为子女教育和身体健康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其实,教师子女教育和教师身体健康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密切相关的。首先,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子女教育顺风顺水,老师们才有心情和精力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其次,能教育自己的孩子获得成功的老师,教育学生也一定会得心应手,因为不论子女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原理是相通的。教师健康与学校工作的关系也不小,目前中小学教师身体透支严重,累倒讲台的事情时有发生,看似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却影响工作,只有保证教师有个好身体才能保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当然,教师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仅靠学校层面是无法全部解决的,因此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互助中心”应运而生。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师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老师们团结一致,相互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三、尊重,渗透在工作中。尊重老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学生尊重老师了,老师们的工作价值才算得到体现。北京十一学校为了引导学生尊重老师,每学年“评选优秀贺词、贺卡”,不但推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而且渐渐形成了学校文化。北京十一学校不但每学年评选贺词、贺卡,而且张榜公布标注师生姓名的贺词、贺卡,还在表彰会上让师生互动。“每一年的评选,每一次的展示都是对师生关系的提升,都是对老师们教书育人境界的升华”。当老师得到学生尊重的时候,老师们会油然而生一种职业自豪感,这种职业自豪感会极大地催生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有时,并非学生不尊重老师,而是师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北京十一学校为了促进师生交流,在“开学护照”中规定学生“至少收集到10位老师的签名”,并且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泼水节”。当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加深之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就顺理成章了。四、尊重,落实在决策上。教师,很难与学校工作决策联系在一起,北京十一学校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北京十一学校每月征集“金点子”,月底前将办理意见通报全体教职工;为了淡化行政管理,让更多的事情通过协商、协调和协作来解决,北京十一学校让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为了使学校工作更趋合理,“将最重要、大家最关心也最敏感的制度由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以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如果某项制度在票决中没有通过,那也是学校之幸事,因为一个不合民意的东西即使再好,也不能让它在校园里实施”。我想,票决通过的制度老师们一定会认真遵守,因为这是老师“自己制定的”。当老师们的主人翁地位得到落实的时候,老师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学校,因为制度是自己定的,若再违背还不相当于自己抽自己的嘴巴吗?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真正落实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还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自主权。北京十一学校“让资源的使用者负责招投标”就是一个好做法。此举是“为了让资源的使用人有权参与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配置方式,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教学、方便师生”。有的学校为科学音体美器材束之高阁而发愁,如果这些器材是任课老师自己买来的,一定不会弃之不用,没用的东西老师们是不会购买的。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熟稔管理的老师并不多,让老师参与管理仅限于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老师们熟悉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只有让老师们参与进去,才会得到老师们的支持与配合,老师工作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学校充分利用校外优厚的教育资源,如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名师、社会培训机构甚至校友,学生家长等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一切为我所用,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点上,李希贵老师可谓挖空心思,奇思妙想,使得北京十一中的课程资源异常丰富,学校教育精彩纷呈,生机勃勃,教育环境与教育行动焕然一新,形成特色鲜明的独特的“自我”。成功学讲究“上者用人之智,中者用人之力,下者用己之力”,李希贵校长深谙此道。李校长所著学生第一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理想教育的篮图,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的画卷,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都是可以借鉴的。在这里,校园真正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的家园和乐园,教师在这里幸福地工作,学生在这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和谐地相处。书中没有提到教学质量,没有提到有多少学生考入全国名校,其实这些都不必讲,这样的一所学校的升学率不可能不高。升学不是李希贵校长和北京十一学校追求的至高无尚的目标,他们的价值取向是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成就未来。一切有效的管理都来源于实践的不懈探索和深度思考。李希贵先生的教育实践也“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他的学生第一是一部“活的教育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实验学校的教师,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饱满的力量,坚定地走在实践与思考的路上,人生和事业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这本学生第一讲述了66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中学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学生第二”,这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的,应该将教师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尊重他们,相信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校长治校最为重要的策略,也是校长的管理智慧;而“学生第一”则是教育价值的取向,管理中的“学生第二”,从根本上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生第一”。学生第一这本书,像是一盏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正因为这种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教育的一员,我将继续追寻一种教育本真的东西,为每朵花儿的怒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