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0719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书。本书分析课堂教学之细,令人惊讶。书中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课堂教学,怎样通过课堂这面镜子,研究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本书的作者用定性和定量两个纬度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本书对整数除小数、乘法结合率、基本数量关系、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15节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每一个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前测试与分析。在上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了书面测查,了解学生对新课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2、课堂中时间分配情况及分析。根据每一节课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学生活动,或者情境引入、展开讨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精确的时间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3、提问分析。从三个方面对提问进行分析。一是对全班学生分水平答问机会统计并分析。二是教师提问技巧和水平分析。作者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分成无关、管理、认记、理解、推理和创造六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三是对问答的方式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4、练习设计及效果分析。5、课后测查与分析。一是测查学生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分析;二是调查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感受。6、对听课教师的课后调查、访谈与分析。一是用问卷的形式对听课教师进行书面调查;二是对听课教师进行访谈。7、专家访谈。8、上课教师反思。9、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这15节课堂教学案例,每一节课都用了二十多页的篇幅进行详细的分析。学习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在新观念的指引下,我们在教学中力图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多元化。如: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中发现并掌握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速算规律。通过学生猜想、验证、归纳,培养学习兴趣,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分数乘法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推理,推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归纳,体会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孝敬家长的思想教育。由此可见,数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大致分为三类:智力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更加注重情感目标的制定。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非常重视情感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我讲过一课“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施教学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大大的小数点。让学生自己充当小数点,向左移动,向右移动,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通过学生活动,首先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理解了数学规律,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二、教学模式的设计每堂课都有它的教学模式。本书中介绍较多的是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比较时髦的一种模式。整数除小数一课,整节课以“老师要把4.5元平分给3位同学,每人得几元?”这一个问题为主轴,把各个环节有机、有序地串在了一起,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想。我也认为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20世纪末,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就及其推崇“问题解决”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我也是采用问题解决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全课以解决“做大小不同的国旗”展开,学生通过理解国旗长与宽的比是53,再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若干倍,做出不同大小的国旗。通过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寻找资料;大胆创造,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书中还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学生探究为主要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分数惩罚”一课,由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一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让学生以“折纸”的方法来探究分数惩罚的算理,推导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一种学习的方法。三、突出重点,抓住学生这个主体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有时显得非常自私。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在设计教法上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多的考虑如何利用情境引入知识;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理解知识,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好像设计一个圈套,一步一步把学生引进来。很少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可以说学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例如:“整数除小数”一课,学生在学解整数除小数的竖式时,出现了余数中带小数点的现象,这个问题老师只是一带而过。此时,学生中有人说余数中的小数点要点;也有的人说余数中的小数点不用点。点与不点小数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过程是有区别和差异的。但是,由于老师在备课中忽略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就一带而过。专家指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行对教学将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老师的所有言行举动都应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出发,尽可能避免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三位数的认识”一课,老师设计了很多问题,全课老师提问98个问题,整节课采用“问答式”方法教学,表面上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但实际上学生是被动参与,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频繁设问,主动权由教师控制,限定了学生的想象、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专家的认真、详实的分析,以及为我们提供的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设计教法时多想一想“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这个问题。在课堂上避免随意性,围绕教学目标,选取相对开放的教学形式,努力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把最大的学习空间还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