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试题.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09838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届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届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教科版八年级物理光学专题试题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生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逐渐走入我们的家庭。在汽车中涉及到物理的好多方面,下列关于汽车上的物理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 . 发动机外面装有水套,是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B . 汽车尾灯灯罩: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原路射回C .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为防止车内乘客在前面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D . 汽车的发动机用电动机启动:电动机是将电能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 (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折射B .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C . “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D . 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反射3. (2分)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 .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B . 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C .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D . 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4. (2分)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B .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C . 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D .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5. (2分)放映幻灯时,银幕出现的画面是幻灯片上画面的( )A . 正立放大的虚像B . 正立放大的实像C .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等大倒立的实像6. (2分)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B .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 .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D . 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7.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 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 . 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 .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8. (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折射知识进行解释的是( )A . B . C . D . 9. (2分)关于水中倒影特点错误的是 ( )A . 倒影比实物要亮B . 像为虚像C . 距离相等D . 连线垂直10. (2分)下列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 平面镜成像B . 透过玻璃窗看窗外的景物往往是变形的C . 日食、月食的形成D . 湖水中的月亮11. (2分)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 . a为物距B . b为焦距C . 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D . 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2. (2分)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会: ( ) A . 只存在下半部分;B . 只存在上半部分;C . 消失;D . 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13. (2分)下面是小文在笔记中整理的光学知识的应用,其中都正确的是( ) A光的直线传播规律B光的反射定律C光的折射规律D凸透镜成像规律小孔成像平面镜星光闪烁显微镜水中云朵倒车镜光导纤维照相机激光准直近视镜光的色散电影机A . AB . BC . CD . D14. (2分)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A .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B . 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C . 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D . 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15. (2分)小明仔细观察学校的彩色电子显示屏,发现它是由许多组小LED灯组成,如图所示。每一组有三个小灯,它们发出光的色彩分别为( )A . 红、黄、蓝B . 红、绿、蓝C . 红、黄、紫D . 黄、绿、紫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4分)16. (3分)用久了的黑板常会因“反光”而看不清上面的字,这是因为射到黑板上的光发生了_的缘故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书上的图象,是因为射到书上的光发生了_的缘故17. (1分)在百米跑训练中,测得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5 s跑完34 m,即可达到最大速度11 m/s,以后保持这一速度跑完全程,则该运动员本次百米跑的成绩(时间)是_s,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为_m/s(保留两位小数)。18. (3分)(1)小红身高1.64,位于平面镜前3,像与小明的距离是_,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小红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_ 。(2)如图,斜面长3,高1,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重为840N的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此过程中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N。19. (2分)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处,则像距离人_m;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m20. (5分)一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离凸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_立、_的实像 三、 作图题 (共5题;共25分)21. (5分)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22. (5分)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都是由同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试找出点光源,并画出对应的两条入射光线. 23. (5分)(2014柳州)在图中大致画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4. (5分)请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图中光线AB从空气中斜射穿过平行玻璃板的光路图25. (5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AB 四、 实验题 (共3题;共22分)26. (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实验中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上”或“下”)调整 (3)把烛焰放在距此凸透镜60cm处时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的实像(选“放大”“缩小”或“等大”);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光屏上的像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7. (10分)作图与实验探究题(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天平调平后,测量物块质量时,天平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块质量是_g。往量筒中装50mL水,将该物块浸没在水中后,水面位置如图乙,则物块的密度为_kg/m3。如图丙,小明把物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并浸没在水槽中,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N,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N。(g取10N/kg)如图丁所示,小明用激光射在水槽中的水面上,一束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水中(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光路图_。(2)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接触面上做_运动。请画出甲图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滑动摩擦力的示意图_。由_两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3)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为10左右,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分别为10、50,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该实验的原理是_ (用公式表示)。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选填“R1”或“R2”)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C.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D.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某同学实验时,所用的电压表量程是03V,但刻度模糊不清,无法直接读出实验数据,却能从015V挡的刻度线看出指针停在11.5V处,则加在电压表两端的实际电压为_如果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成的U-I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W若将图甲的小灯泡更换成一个定值电阻,其它元件和电路图不变,且电路连接完好,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_。A.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的关系B.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C.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28. (4分)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4分)16-1、17-1、18-1、19-1、20-1、三、 作图题 (共5题;共25分)21-1、22-1、23-1、24-1、25-1、四、 实验题 (共3题;共22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8-1、28-2、28-3、2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