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9794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伞的女孩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打量(ling lang) 上浮(f fu ) 兴(xng xng)旺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改。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比成。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制宜”在文中指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8、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我爱荷叶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的确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荷叶一点都不沾唇,她们总是小心的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她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 ( )没有荷叶,只剩一枝枝光秆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立着,荷塘( )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进行光合作用,( )长不出那些漂亮的荷花。 荷叶虽然功德满荷塘,可她从不居功自傲。当人们只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她总是默默工作,无私奉献。 荷叶是美的,她的心灵更美。( ),我爱荷叶,我觉得荷叶更值得赞美!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5分) (2)本文是按照哪种方法构段的? ( )(2分) A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构段 B按”总-分-总”结构构段 C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构段 D按地点、方位转移构段 (3)写出文中描写荷叶外形的一句话:(3分) (4)找出短文中的过渡句写在下面?并指出哪部分是承上的,哪部分是启下的,用“”隔 开。(4分) (5)文中加横线的语句属于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实在事物描写( ) 联想(想象)描写( ) (6)作者借荷叶赞美了( )的精神。(2分)贝多芬练习弹琴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倾听、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的问。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要不我去关照一下让他不要让水流下来?”“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先生正(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的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苦闷、思索),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贱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这位旅客站了好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用直线画出描写钢琴声优美的句子。楼上滴水的原因是什么?答: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贱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3.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正确的词,并画上“”。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客人为什么不让服务员打扰贝多芬?答:因为他想去亲自关照一下贝多芬。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由于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只有你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成功才会与你相伴。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或技艺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孜孜不倦: 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的样子。2短文中的_李时珍_、_爱迪生_、_齐白石_是三位成就事业的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_都有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质_。请你以一句总结性的话作结尾,写短文后面的横线上。(6分)3读了短文后,你还想到了哪些能说明“滴水穿石”道理的成语呢?请你至少写三个。(3分)绳锯木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二)(二)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de d di )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chun zhun )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仅)要富有智慧,(还)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揭 竭 渴)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病入膏盲(hu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 “真辛苦你了!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山山水水 五湖四海 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因为)你不敢相信自己,(所以)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我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1在文中的( )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和词,并打上“”。(2分)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3“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是指:_苏格拉底_,第2个“蜡”是指:_苏格拉底的接班人_。(2分)4给第1、2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5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3分)(1)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的人。“把”字句:_导师苏格拉底把他找来的人都婉言谢绝了。“被”字句:_他找来的人都被导师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2)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_你找来的人,不能成为我的传承者。6文章已用“|”划分了段落,请你写出每段的大意。(6分)_1.苏格拉底快要不行了,想让他的助手帮他找到他的传承人。_2.苏格拉底的助手找来的传承人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_3.原来,最优秀的苏格拉底的助手。而他不敢相信自己,所以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失去了当苏格拉底的传承人的好机会。7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3分)_答:他没有明白,因为他只想到帮苏格拉底找传承人,而苏格拉底的意思是让他的助手当他的传承人。8从哲学家的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3分)_答:我知道了做人要认识自己、自我尊重和推荐自己,相信自己。9、用概括的方法,缩写短文,字数不能超过100字。(15分)苏格拉底让他的助手帮他找传承人,而他的助手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最后苏格拉底遗憾得对助手说,其实他要找的人就是他的助手,而他的助手却没有明白他的意思,错失了良机。 做事讲究效率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会抓紧时间,做事讲究效率的人。元旦那天早上,爸爸带我去买菜。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爸爸忽然对我说:“咱们先到电影院去看看有没有好电影的票吧!”我虽然疑惑不解,但还是跟着他向电影院走去。路上爸爸向我解释道:“现在刚早上8点,电影院买票的人还不多,咱们就趁这个时候去。要是等买完菜再去,买票的人多了,提着菜又不方便,工作效率不就低了吗?”我这才恍然大悟,爸爸又用这个实例给我讲了“运筹学”,告诉我刚才我讲的那些就是生活中的运筹学。这样,我又接触了一门科学,并对它有了初步认识。来到菜市场,爸爸排到了买鸡的行列中。他见我没事干,就叫我到别的柜台转转,看看哪个柜台人多,哪个柜台人少。我在菜市场里东瞅瞅,西看看。当看到顾客们一张张的笑脸和售货员一个个忙碌的样子时,我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爸爸让我到各柜台转转,不也是运筹学吗?一来让我看看节日的气氛,为我增加写作素材;二来让我看看各柜台的售货情况,回去告诉他,他好决定再买点什么。嘿,爸爸的运筹学用得真妙!我转回来,把自己的想法和见到的情况仔仔细细告诉了爸爸。他见我把学到的知识掌握了,满意地笑了。平日,爸爸下班一回家就开始做饭。他在厨房里来回忙碌着,一会剁肉,一会煮饭,一会炒菜,厨房里传出连续不断的“劈劈啪啪”的声音。不到一个小时饭就做好了。每天晚上,我们都是7点钟准时开饭。我问爸爸:“咱们干嘛非7点钟开饭不可呢?”爸爸回答说:“咱们7点开饭,就能边吃边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完了,咱们也差不多吃完了。要是吃早了,看新闻时就空着手,什么也干不成;吃晚了,又耽误你们学习。”吃完饭,爸爸关了电视,坐在写字台旁边进行紧张的翻译工作。在他的带动下,我和弟弟也拿起书本,开始复习。时间一长,我们也养成了抓紧时间的好习惯。爸爸工作讲效率是远近闻名的。到我家做客的李阿姨对妈妈说:“到你们家就见老黄里里外外地忙,恨不能一天跑200里,真讲效率,真出活!”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我”的爸爸2按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心里不明白,不理解;困惑。( 疑惑不解)(2)形容忽然醒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恍然大悟 )(3)一个接一个,不间断。(连续不断 )3把文章中概括叙述爸爸讲究效率的句子用“-”画出来。4读了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我知道了做事要讲究效率,抓紧时间,不能磨磨蹭蹭的。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疏 通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了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白,神情安详,嗓音烘亮:“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须当?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厮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亭住!快走!”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道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1、文中第二自然段有几个错字,请在错字下面画“ ”,并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斑、洪、顺、停)(2分)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6分)安详:形容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造句:住在我家旁边有一位老人,他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和颜悦色的,从不批评别人!3、给每个自然段加小标题。(3分)堵车原因解决纠纷 恢复平静4、本文叙述小街堵塞的句子,请用“ ”画下来。(2分)5、文章标题疏通的含义是:解决纠纷,疏通情感的矛盾(2分)6、文章将(车来人往的小街 )比作小溪,结尾写”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比喻(街道又恢复了往日的畅通)。(2分)感受父爱 父亲已年近五十,额上爬满皱纹,鬓边夹生白发。 那次开家长会,父亲去理发店将头发染得乌黑,我初不解,问:“爸,你都这么老了,咋还那么爱美?”父亲摸摸我的头,一笑:“就只允许你们小丫头爱美,我们这些老头就不兴臭美?”后来我才明白,别的同学的父亲都还年轻,三十多岁,而父亲已四十老几,两鬓斑白,他去染发,只是不让我因家长会在同学面前难堪。 期中测试,望着英语试卷上刺眼的七十分,我难过得掉泪,觉得对不起父亲,对不起他五块十块,蘸着唾沫点数缴纳的学费。但父亲并没有深责备我,他看起来平心静气,几句平常的勉励语,寥寥数言。其实,我知道父亲内心并不平静,因为那天晚上,我没有听到父亲往日顿挫有致的鼾声。 天渐渐冷了。那个双休日返校,母亲在我的背包里塞满衣物和水果,父亲递给我一件已经泛白的黑线裤。我嫌它旧,嫌它颜色土,借口包里鼓鼓囊囊塞不下拒绝了。又一个双休日回家,我才从母亲口中得知,那件线裤,是父亲硬让母亲拆了自己的线衣,织了给我的。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泪就下来了。但父亲却没再提那件黑线裤的事。 雪飘飘悠悠下来了,教室里冷得如地窖一般。放学后我瑟瑟地走向宿舍,却在门口看见了瑟瑟的父亲。在寒风中,他的两鬓似乎更白了。父亲从车篓中取出一瓶菜,是我爱吃的青菜炖牛肉,又取出一卷衣物,展开竟是一件新线裤!我问他吃过没有,他回答不饿,吃过来的。我知道他骗我,但他便骑车走了。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没有多少言语,他对我的爱,一如他脚下沉默的土地。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用了哪些描写方法?(3分)主要人物父亲。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等 2、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父亲的爱,请你选取其中两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2分)父亲为了不让我在家长会上同学面前难堪而去染发;父亲怕我冷,硬让母亲拆了自己的线衣织黑线裤给我穿。 3、“雪飘飘悠悠下来了,教室里冷得如地窖一般。”这句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用天气寒冷的描写突出了父亲不顾自己寒冷而怕我受冻的担心,表现出浓厚的父爱 4、请你找出揭示本文中心的一句话(2分)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没有多少言语,他对我的爱,一如他脚下沉默的土地5、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父爱”“母爱”的名言,请写一条出来,并注明作者。(2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三)关注生活让我们感动人间的亲情温暖(2+3+3+2+2+2)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萎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茏花。/ 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蛛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回家路上,看看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1、(1)第5自然段中的“你看”使用的破折号表示(C)A、声音延长B、话题转变C、解释说明(2)第6自然段中的“我慌乱地点点头”使用的省略号表示(B)A、说话断断续续B、语意未尽C、列举的省略2、本文已经用“/”分成三段,请概括第二大段的段意。学校发了馒头,而我经不住诱惑吃完了馒头,娘没有怪我。她自己蒸5了馒头,还对二丫娘说有两个是因为我成绩好奖来的。娘把馒头分给我和妹妹,而我却哭了。3、文章三次写到了娘的“笑”,但其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处:“娘笑了”是因为明天我要发馒头了,可以想到娘和妹妹。处:“娘笑笑,没吭声”似乎在对我说:“没关系,吃了就吃了。”处:“娘笑着向二丫娘夸我”,笑中包含着宽容与理解4、为什么说“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呢?因为那天的事情后,我深深感到了娘对我的爱,从此长大了,要为娘分担了。5、作者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曾经拟了以下三个题目,根据本文的中心,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三个馒头6、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不易觉察的生活细节之中,你是否发现了珍贵的母爱?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母爱故事。有一次,学校放学了,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正站在校门口不知所措,因为下午是自己回家的。突然,妈妈出现在校门口,给我送来了雨伞,想到妈妈平时那么操劳还来给我送伞,眼角不禁湿润了。(三)关注生活让我们感动人间的亲情温暖(2+3+3+2+2+2)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萎打猪草,娘起早贪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茏花。/有一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蛛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回家路上,看看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还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的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的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不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笑着,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奖励了两个呢!”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1、(1)第5自然段中的“你看”使用的破折号表示(C)A、声音延长B、话题转变C、解释说明(2)第6自然段中的“我慌乱地点点头”使用的省略号表示(B)A、说话断断续续B、语意未尽C、列举的省略2、本文已经用“/”分成三段,请概括第二大段的段意。儿童节,学校发馒头,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全吃完了,后来,妈妈替她隐瞒了事实。3、文章三次写到了娘的“笑”,但其中的含义各不相同。请联系上下文理解“笑”的含义。处:“娘笑了”是因为她为我有孝顺的心而高兴处:“娘笑笑,没吭声”似乎在对我说:没事的,不就几个馒头吗?处:“娘笑着向二丫娘夸我”,笑中包含着希望我以后不要说谎。4、为什么说“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呢?因为“我”在那一天懂事了,长大了,理解大人的负担了。5、作者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曾经拟了以下三个题目,根据本文的中心,给这篇文章拟一个题目:母亲的笑6、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不易觉察的生活细节之中,你是否发现了珍贵的母爱?说说发生在你身上的母爱故事。答:我发现了母爱,母亲起早贪黑的为我过上好生活。 刻苦的贝多芬乡下一间(简朴、简陋、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倾听、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这是谁弹的呢?”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上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的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的问。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我去关照一下让他不要让水流下来?”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先生正(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的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苦闷、思索),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这位旅客站了好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道:“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用直线画出描写钢琴声优美的句子。 楼上滴水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贝多芬练琴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正确的词,并在下面画 。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客人为什么不让服务员打扰贝多芬? 答:因为客人怕服务员打搅了贝多芬的思绪,影响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巨有高学历的人。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他认错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先生,您认错了人。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他说:“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1、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三处语病,你来当医生吧! 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非常苛刻。前往应聘的都是具有高学历的人。2、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一个应聘的年轻人。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主考的美国人是故意露出兴奋之色,想考验这位年轻人是否诚实。4、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透出惊喜之色是因为:主考的美国人被这位应聘者的诚实态度所震惊,为找到了这样一个诚实的人而高兴!5、这次招聘考试的第一关考的是:人是否诚实;第二关考的是:业务水平。6、读了这篇短文,你还读懂了什么? 答:我还读懂了那个年轻人十分的诚实,知道了做人要诚实,不能为了一点个人利益而去撒谎。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下面词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横线。 毛驴(l l) 山芋(y h) 友谊(y y) 分(fn fn)量 耳朵(du duo) 垂(chu shu)下头 2、给多音字组词。 bi ( ) shn ( ) 背 扇 bi ( ) shn ( ) 3、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 ) 友谊( ) 4、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 )里打“”。 (1)、毛驴说的。( ) (2)、牛大哥说的。( ) (3)老山羊说的。 ( ) 5、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 )里打“”。 (1)毛驴和老山羊 ( ) (2)老山羊和牛大哥 ( ) (3)毛驴和牛大哥 ( ) 6、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7、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8、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