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二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9673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高效课堂教案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与态度: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难点: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板书设计】课 堂 活 动 预 设设计思想一、知诗人,解诗题1、你们知道王安石吗?(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作适当补充)2、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过渡: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跟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学前两句,也可以学后两句,还可以整首学,看你们能知道些什么。二、释词语,明诗意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换意见。2、汇报学习情况。3、引导学生了解京口、瓜洲、钟山三地的位置关系。4、指导朗读一、二句。隔着一条江、又隔着几重山,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可见思乡之情切,看谁能读出诗人思乡之情切。(比较读、自己读、齐读等)5、重点理解:又绿、何时6、指导朗读三、四句。江南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时候的家乡春暖花开、满眼新绿、生机勃勃,家乡是如此之美,但作者却发出了无奈的长叹:明月啊明月,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故乡呢?请同学们试读出诗人的无奈之情。(找小伙伴互相评价读,个别读,齐读)7、试说说这首诗的意思。8、交流所知道的资料:作者的家乡近在咫尺,思想之情切,为什么不能回家乡?三、入诗境,悟诗情1、配乐(古筝乐)朗诵全诗。2、体会“绿”字的妙用。(1)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美?哪个字用得最好?(2)据说诗人开始时不是用“绿”字,同学们想想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3)讨论:诗人为什么选择了“绿”字?(4)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而“绿”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家乡美景的思念。3、配乐(古筝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心中无限情,一个“绿”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使泊船瓜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让我们再读读这首名诗吧。4、背诵。四、总结延伸1、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许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泊船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五、布置作业1、背诵泊船瓜洲。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二初读知意。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反复练读)2、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3、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三入境悟情。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3、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恐: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又开封”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四积累延伸。1、默写秋思。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第三课时一、导入1.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示)2.让我们走进本组以“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感情吧!(出示导语中的阅读提示: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者事情表达出来的。)3.今天我们先学习5、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4.解题。质疑。(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2)“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3)这首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白山的途中写的。(4)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相思谁?为什么相思?怎样相思?为什么长相思?)二、初读长相思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 聒 更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另一个读音是什么?怎么组词?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2)理解“风一更,雪一更”3)小结学法。3指名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后学生评价。 师: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节奏才能把词读有板有眼。4指名读,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出示词,划出节奏)齐读。上下阙的停顿。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要是了解了词的内容,老师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投入,更有韵味。(回顾质疑的问题)三、读懂长相思 师:好!?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释,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默读长相思。1.师:相思谁?从哪里知道?2.师: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板书)师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师:想象行军队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从词中你知道什么?过渡: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3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样?(睡不着,心碎了),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这就是相思前要加一个“长”的原因了。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想故园。这是一种什么感受?师:身在征途,心想故园。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4.想象词的意境。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画面,仿佛看到了他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画面。看,在这风雪交加的的夜晚,他来到帐篷外,他在看什么?想什么呢? 5.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 师导: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总结: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四、作业。1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2以长相思为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书签.。【教学反思】课题:梅花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方法与过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情感与态度: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难点: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板书设计】课 堂 活 动 预 设设计思想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3、揭题释题。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4、全班交流。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梅花魂的“魂”有什么含义?2、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句子有那些?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学生通过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自己分析理解。2、小组内合作交流三、交流汇报,汇报收获问题一: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1、“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2、“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3、“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5、“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2、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六、作业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教学反思】课题:桂花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箩、杭”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与态度: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课 堂 活 动 预 设设计思想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认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3、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4、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学生通过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自己分析理解。2、小组内合作交流四、交流表达、汇报收获1、爱桂花香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2、摇桂花乐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E、仿写句子: , 纷纷落下来, 都是。我高兴地喊着:“!”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3、思桂花情A、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B、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C、比较: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D、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E、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五、整体收获,收获整体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思之乡情,读起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六、拓展链接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教学反思】课题:小桥流水人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箩、杭”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与过程: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与态度: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板书设计】课 堂 活 动 预 设设计思想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考虑一下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在这篇文章中,哪些景物中我们读到了她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呢?请你默读课文,划出体现她对家乡思恋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学生通过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自己分析理解。2、小组内合作交流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问题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颗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1)这段文字中,你从哪些词语中感悟到了什么?(借机解释有关的词语,并正音“唱和”中的“和”。)学生可能的回答:(从“清澈见底 、潺潺地、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纹 ”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家乡的小溪那里的景色很美,作者记忆中的小溪可真美啊,她对这些景色记得这么清楚,又写得这么美,可见她就家乡的流水是那么喜爱。)(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作者如果不热爱家乡的这美景,也不会把这小溪流水写的这么美了,字里行间都流露了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引读:是啊,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对家乡的小溪流水还是记忆犹新,每当回忆起来就在头脑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生读) 多少次梦里回故乡,都会陶醉在家乡那会唱歌的小溪边,驻足仔细地欣赏起来:(请你来读读)多美的景色呀,叫人怎能不喜欢呢?(你也来读读) 没有一个“喜欢”没有一个“爱”的字眼,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那真挚不渝的爱,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如画的美景吧。(生齐读) 过渡:这美丽的小溪还给了童年的作者怎样美好而难忘的记忆呢?问题二:“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无忧无虑的童年真让人怀念啊,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生齐读)小溪唱着歌,流水应和着,孩子们的笑声也应和着,多欢快啊,多快乐啊!(生齐读)透过文字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童年的欢声笑语,看,有的同学嘴角还挂着微笑呢!过渡:同学们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作者浓厚的思乡情?问题三:“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真是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想到了桥,脑海中就泛起了和桥又关的涟漪:(出示:我的家离小桥很近,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野菌。)(指名读,生齐读)在他乡飘泊的日子里,总能看到茶树,每看一次,就会把心底的记忆叫醒一次:我曾经随着采茶女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野菌。(指名读)学生练习说话:通过这些景致的描写,我们间接的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我们的家乡也很美,有山有水有茶,你能借助景物来抒发你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吗?(学生交流,师及时指导)过渡:间接的表达还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喜爱思念情,作者也是,写到这里,思想的闸门打开了,奔涌出来的是对故土的眷恋,对家乡的思恋,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的呢? 问题四: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读第四小节,划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等一会我们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学生汇报:“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师:矮小的平房虽简陋,虽潮湿,却无法改变我的对家的真爱。生我养我的老家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呢?让我们再来回读前面的这些印在我脑海深处的情景吧。读14小节。 引读最后一段:在这比画还美的乡村里,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四、整体收获,收获整体1、师:小溪、小桥、老宅这些景物是那么普通,可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却能感受到它们所富有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都显得那么可爱。在作者的表达中,我们能捕捉到他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畅谈:热爱家乡,怀念家乡。)(板书:热爱家乡,怀念家乡)2、练习朗读: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带着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浓浓的思乡情怀,随着音乐走进这美丽的乡村。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朗读)五、作业1、拓展:我们的家乡也很优美,你能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写写家乡的美景吗?请试着写一段描写家乡美景的话。写后简单交流。2、完成作业本上题目。【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