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专病理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9068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专病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检专病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检专病理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为必修课,2为限定选修课,3为任意选修课)学时数: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21学时学分数:适用专业:3年制检验医学专科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教研室2007年4月一、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3年制检验、影像医学专科。三、学分与学时:2.5学分。总学时为49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21学时。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3年制护理医学专科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病理学属于学科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全过程中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它是一门形态性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学科。2、目的: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正确掌握认识及处理疾病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学习各门临床课奠定基础。3、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五、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分“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四个层次,现解释如下: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已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某些概念、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课堂讲授的各教学环节外,学生应完成一定量的课外作业(主要为简答题或者论述题)、参与实验课并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1、掌握各类疾病基本病理形态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2、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变化及其结局,并具备初步自学其它疾病病理学知识的能力;3、了解外科病理活检和尸体解剖的意义、检验程序及操作方法,初步学会在临床工作中正确处理、使用病理材料,培养临床病理思维能力;本课程属于II类考核科目,考核内容含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部分占70%,实验教学部分占30%。考核方式有平时作业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理论闭卷考试。评分标准如下:该课程考核结果(100%)=作业考核30%+理论闭卷考试70%。第三章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 1、熟练掌握:(1) 萎缩的概念、原因和类型(2) 变性的概念(3) 坏死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及结局 2、掌握:(1) 化生的意义(2) 再生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3、理解: (1) 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2)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的概念及形态特点4、了解(1) 其他变性的类型、发生部位及形态特点【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组织与细胞损伤的原因2、组织与细胞的适应性反应3、组织与细胞的损伤4、损伤的修复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 充血的概念、分类 (2)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3) 栓塞、栓子的概念、类型(4) 梗死的概念、病变类型、影响和结局 、掌握:(1) 栓子的运行途径及规律(2) 熟悉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的概念、形成机制 、理解:(1)充血的意义。(2)栓塞的类型、气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了解(1)血栓形成的机制【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充血2、血栓形成3、栓塞4、梗死第八章 炎症【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掌握:(1)炎症的概念、原因(2)炎症的临床分类和病理分类、理解:(1) 炎性渗出的过程、发生机制(2)增生性炎的表现4、了解(1) 炎症的结局(2) 炎症的意义【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 1、炎症的原因 2、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4、炎症的结局 5、炎症的类型 第十三章 肿 瘤【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1) 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2) 肿瘤的异型性的概念、特点及意义(3)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掌握:(1) 肿瘤的概念(2) 癌前病变、原位癌的概念(3) 常见上皮性、间叶性肿瘤的形态特点 、理解:(1)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2)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4、了解(1)常见的癌前病变(2)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4)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肿瘤的概念2、肿瘤的特性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5、肿瘤的命名与分类6、常见肿瘤7、各系统肿瘤举例肿瘤8、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9、肿瘤的病理学检查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2)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肺气肿的概念 、掌握:(1)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临床病理联系(2)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肺气肿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理解:(1)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发病机制(2)肺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了解:(1)间质性肺炎的病因、病理变化(2)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2、肺气肿3、肺炎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2)高血压的类型和病理变化(3)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1) 主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后果(2) 高血压的病因(3)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对机体影响(4)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及危害(5)二尖瓣狭窄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理解:(1)风湿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2)心瓣膜病的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4、了解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2)高血压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风湿病2、慢性心瓣膜病3、动脉粥样硬化4、高血压5、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十六章 消化系统疾病【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病变特点(2)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掌握:(1)慢性胃炎的常见类型及病变(2)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合并症(3)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理解:(1)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了解:(1)慢性胃炎的病因(2)其他类型肝硬化的病变【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胃炎2、溃疡病3、肝硬化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疾病【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理变化(2) 急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1)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联系、理解:(1)急性、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条件、感染途径 4、了解(1)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肾小球肾炎2、肾盂肾炎第十八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目的要求】、熟练掌握:(1)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2)子宫颈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1)慢性宫颈炎的病变特点。(2)乳腺癌的好发部位、病理类型、转移途径、理解:(1)乳腺增生性病变的病理特点4、了解:(1)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部位【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慢性子宫颈炎2、子宫内膜增生症3、子宫内膜异位症4、乳腺增生病5、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第十九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1)结核病的基本病变、转化规律、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 (2)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并发症(3)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及传染途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4)肠阿米巴病的病因、病理特点、掌握:(1) 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2)肝炎的基本病变及临床病理类型(3) 伤寒的病理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3、理解:(1)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病理特点(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4、了解:(1)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2)血吸虫病的感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主要器官的病变【主要内容】l 讲授内容1、结核病2、病毒性肝炎3、伤寒4、细菌性痢疾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流行性乙型脑炎7、性传播性疾病8、阿米巴病9、血吸虫病(二)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1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多媒体、交互式3100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多媒体、交互式21003炎症多媒体、交互式31004肿瘤多媒体、交互式51005呼吸系统疾病多媒体、交互式21006心血管系统疾病多媒体、交互式31007消化系统疾病多媒体、交互式31008泌尿系统疾病多媒体、交互式21009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多媒体、交互式110010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多媒体、交互式4100 (三)教学参考书目1吴继锋 主编 病理学第二版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ISBN7-117-07365-9/R73662. 柏树令主编 系统解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ISBN7-117-04067-x3. 邹仲之主编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ISBN7-117-04250-8九、实习(见习)教学:详见病理学实习(见习)教学大纲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编号:1(1为必修课,2为限定选修课,3为任意选修课)实验学时:21实验学分:适用专业:3年制护理学专科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7年4月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1、性质:实验课为病理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与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课的有力保证。通过对疾病全过程中形态学观察以研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全过程中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理论基础。它是一门形态性实验学科。2、任务:必须学会病理形态学的观察、描述及诊断方法,要充分利用实习指导,对照说明来仔细观察标本,准确而简要地描述病变特点。准备好一本图画本、一支红蓝铅笔随时进行简要的绘图;要把理论知识和标本实际存在的病理改变联系起来,并对病变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前要认真复习理论知识,并做好相应实习课的预习,这样才能提高实习质量;观察标本时要持客观态度,避免主观,标本中是什么改变就是什么,防止生搬硬套书本知识。另外,要将标本大体改变、镜下改变及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弄清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对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认识。要善于在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进行讨论,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保留自已的观点。这样,在严肃认真的同时不失轻松活泼,培养团结协作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会规范地使用病理学名词,逐渐习惯医学专业的思维方式,注意克服用语庸俗化和随意性的毛病,培养适应性和自我完善能力,提高医学科技方面的文化素质;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浏览器进行学习和交流;实习内容繁杂而时间有限,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勤动脑筋,善于动手,善于交流;每次实习都能够做到松而不闲、忙而不乱,做到课前有备而来、课时有条有理、课后有获而归。3、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形态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疾病的形态学改变推断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观察标本获得感性认识,与课堂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1、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尸体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等。2、病理学的形态观察方法相关理论:大体观察、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和组织化学及细胞化学等等。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验方式:观看录相片,或者听取幻灯资料讲解;大体标本观察;切片标本观察;总结讨论。2、基本要求:录相或幻灯片认真观察、记录并熟悉其主要内容。 大体标本 目的:在于认识各种疾病中各种器官、组织的眼观形态改变,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病变转归,帮助理解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观察方法:首先确定标本是什么脏器或者什么部位,然后由上到下,由表面到切面,前前后后,对病变的形态、大小、颜色、硬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一一观察,进行分析,同时要结合实习内容复习相关的正常解剖和组织学。接着观察及描述内容:病变范围(是弥漫性还是局限性,注意整个脏器的体积和形状,比正常增大了还是缩小了,器官外形是否有改变)、脏器重量(脏器重量增加还是减少)、脏器色泽(比正常深还是浅或其他颜色。很多标本经10甲醛固定后变成灰色)、脏器硬度(比正常硬还是松软,是均匀改变还是边缘与中央有区别)、脏器表面及边缘(光滑或粗糙,边缘锐利或钝圆,有无结节隆起或凹陷,结节的大小、颜色、数目、形状)、病灶数目(单个还是多个)、病灶位置(病灶位于器官的表浅部位还是深部,与周围组织关系怎样)、病灶形态大小(形状的描述语有:圆形、类圆形、长形、球形、实体、乳头状、地图状、菜花状、囊状等等,要注意体会,大小用实际数字表示,有时粗略估计可用实物类比,如拳头大、蚕豆大、黄豆大、粟粒大等等)、病灶的颜色(主要的色调描述用语有:灰红色、灰黄色、暗红色、灰白色、暗黑色、暗红灰黄、多彩性等等)、病灶的质地(是病灶的坚实程度,包括软、硬、松脆、韧等等)、病灶的边缘(是否清楚,是整齐还是不规则)、切面(颜色,有无坏死,有无出血、是凹陷还是突出,是均质性、结节性还是囊性,若为空腔脏器或囊性病变则要观察:内容物是液体还是固体,粘稠度,颜色,液体的性质是浆液、粘液或血性,囊壁厚度,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乳头状物及实性区,囊腔为单房还是多房)、病变性质(分清是循环障碍还是组织损伤,是炎症还是肿瘤,是原发病变还是继发病变)诊断:经过标本观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根据主要病变作出诊断意见。诊断写法:器官名称+病变。如:肝+淤血=肝淤血。注意:由于大体标本经过长期固定,其肉眼观与新鲜标本有一定差别,增加了观察和理解的难度,同学们应知难而进,可以抽出部分课余时间前来参观日常活检所处理的标本,加深体会。实现正确的理解,以利于将来临床上能作出恰如其分的描述。教学重点组织切片观察步骤:首先对光观察:在放入显微镜载物架之前,将切片迎着光线作初步观察,了解:切片的形状、大小、染色是否均匀。主色调是红色还是蓝色。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着色有差别,常可以找到两者的分界线。在某种表面隆起的病灶,要注意区分它的顶、底、体。溃疡及其它缺损要区分它的边缘轮廓。底部在哪里,中心部位在哪里。然后显微镜观察:低倍镜观察:放好切片,观察时前后左右顺序移动切片,全面仔细观察,确定切片是什么组织,找出病变部位,了解病变的结构和形态,周围组织有何变化(如是否为连续演化的病变),然后分析病变的性质。高倍镜观察:用来观察细胞及病变的细微结构,如细胞形态、胞浆改变、细胞核改变、特殊颗粒等,应用低倍镜全面观察后方能转高倍镜观察,以避免观察和判断失误。 注意事项:以低倍镜观察为主,高倍镜为补,严禁一开始即用或始终用高倍镜观察;要全面仔细观察,防止只观察某一病灶或病灶的某一处,造成片面诊断;课前要先复习相关的组织学知识,课堂上注意比较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变化情况,据此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注意爱护显微镜和切片,尽快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当使用高倍镜调节小螺旋不易感受阻力,这时有可能压断切片,每个同学必须先熟练掌握调节技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不听劝告,造成切片损坏或丢失者将照价赔偿;重视绘图,针对某一局部绘图,可以帮助同学们尽快地理解和体会切片的内容,除了布置的作业任务必须完成之外,应该主动寻找一些典型病灶或费解的镜像进行绘图,同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得以迅速提高。四、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实验一实验项目:1.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要求:掌握坏死、肝肺淤血及肉芽组织的的形态学特点内容提要: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1、心脏褐色萎缩 1、肝细胞脂肪变性(16号、14号)2、肾萎缩 2、淋巴结干酪样坏死(18号、102号)3、肾盂积水后肾实质萎缩 3、肉芽组织(31号,绘图)4、肝脂肪变性 4、急性肺淤血水肿(1号)5、胸膜透明变性 5、脾梗死(4号)6、脾梗死 7、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8、足趾干性坏疽 9、小肠湿性坏疽10、肝液化性坏死11、肌肉组织内小血管血栓形成 12、急性肺淤血 13、慢性肺淤血 14、肝淤血(槟榔肝) 15、脾淤血 16、阑尾炎性充血17、脑膜充血18、右髂动脉栓塞19、肾梗死20、肾上腺出血21、肺出血22、心脏浆膜下出血【课前预习】1、心、肝、肾、脾的外观形态,正常颜色及重量。2、肺、肝、肾、肠及淋巴结的组织结构,肺、肠的局部血液循环特点。3、复习凝血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机理。4、肺、肝组织学,重点在肺泡壁和肝小叶组织结构及其血液供应。【教学要求】1、掌握萎缩、各种变性、坏死的概念和病变特点;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病变转归。2、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形态特点及功能。3、掌握慢性肝、肺淤血的病变特点及产生的原因和病变的结局。4、掌握血栓的形态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和后果。5、掌握栓子的类型、运行途径及栓塞的后果。6、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大体标本】1、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表面皱缩呈脑回样外观;心冠状动脉及表面血管明显弯曲,呈蛇行状,色变深或带褐色(属老年性萎缩)。2、肾萎缩肾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色变深,质地变硬,切面皮质变薄(高血压病引起肾单位萎缩,属营养不良性萎缩)。3、肾盂积水后肾实质萎缩肾外观体积增大,表面不规则,肾盂肾盏扩张。肾皮质受压萎缩变薄,肾实质薄如纸(属压迫性萎缩)。4、肝脂肪变性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边缘变钝,表面尚光滑,带黄色,质软,切面稍隆起,色黄,有油腻感。5、胸膜透明变性胸膜明显增厚,粗糙不平,切面灰白,半透明状,似软骨样(正常胸膜薄如纸,透明)。6、脾梗死这是凝固性坏死的典型代表。脾脏表面见一稍隆起的白色病变区域,切面见一灰白色的三角形病灶,质硬,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7、淋巴结干酪样坏死 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灰白色与黄色相间,可见多个坏死灶,呈豆腐渣样。8、足趾干性坏疽坏疽之趾端体积缩小,变黑、变硬、变干,如烧焦样,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9、小肠湿性坏疽肠管增粗,肠壁增厚,肠粘膜面与切面变紫黑,肠腔内有坏死液化组织。10、肝液化性坏死肝体积显著增大,切面可见多个大片灰白、灰黄色坏死区,坏死组织状如豆腐渣样外观。11、肌肉组织内小血管血栓形成在肌肉组织切面可见多支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偶见灰白色(血栓头部),并见较多黑白相间血栓(血栓体)及黑色血栓(尾部)。12、急性肺淤血肺颜色暗红,质变实(正常肺组织呈粉红色,松软富于弹性,似海绵状,浮于水面)。重量增加,沉于水中,新鲜标本切面可挤出泡沫状血性液体。13、慢性肺淤血肺外形无多大变化,肺表面及切面可见大小不一的黑色或棕色斑点。肺组织变硬(又称肺棕色硬化)。14、肝淤血(槟榔肝)肝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暗红色,切面见有黑色(未固定为暗红色)与褐色斑点(未固定为黄红色相间的斑点和条纹),如槟榔样,故称槟榔肝。15、脾淤血脾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数十倍(正常人为150克左右),包膜紧张,暗红色(固定时间长而呈灰褐色),切面包膜外翻,此为肝硬变致门脉高压所引起。16、阑尾炎充血此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轻度肿大,表面可见血管扩张充血。17、脑膜充血脑膜血管扩张充血显著,以致脑沟、回难以辨认清楚。18、右骼动脉栓塞于骼外动脉腔内可见一栓子,暗红与灰白相间(以暗红色为主)质硬的血凝块物,栓子大小如食指头,充填局部管腔内,其远端伴血栓形成。19、肾梗死肾表面有一灰白色区,切面见一楔形或三角形梗死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梗死边缘有时可见出血带,呈暗黑色。20、肾上腺出血肾上腺皮质淡黄色(固定后呈黑色,正常的肾上腺髓质为棕黄色)。21、肺出血肺体积增大,弹性消失,质实,已失去正常外观而呈紫色(固定后为黑色),似血凝块,(为钩体病引起慢性出血)。22、心脏浆膜下出血心脏表面浆膜下见多处散在小黑点斑块为出血灶(新鲜为暗红色)。【切片标本】1、肝细胞脂肪变性(16号、14号)肝小叶结构可见,小叶中央静脉附近或小叶周边的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细胞核被挤在一侧,呈半月形。这些空泡是脂肪小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溶解所致。另一张切片可见肝小叶结构不清,大部分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2、淋巴结干酪样坏死(18号、102号)属淋巴结结核病,淋巴结组织中央部分为一片淡红色无结构的坏死物质,(另一张切片为多个散在坏死灶),其中一些深蓝色小点为坏死之细胞核碎片,坏死组织凝固成红染之颗粒状物,原有结构消失(故属特殊的凝固性坏死);周边部分为残存的淋巴组织,可见少量淋巴滤泡。3、肉芽组织(31号,绘图)这是一张皮肤组织,可见中间突起的蕈状物为增生的肉芽组织,其表面有少量纤维素及炎细胞的渗出层,其下为一薄层坏死层,坏死层与肉芽组织层紧贴,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组成,其间有些胶原纤维和各种炎细胞;最下一层为陈旧的肉芽组织(最后可转变为瘢痕组织)。4、急性肺淤血水肿(1号)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见粉红色均匀一致的水肿液,水肿液可充满肺泡腔或与气泡混合存在。5、脾梗死(4号)肉眼下可见切片部分染色较淡,另一部分染色较深。镜下可见色淡的梗死区组织结构轮廓尚见,但细胞形态消失,呈一片红色无细胞核的坏死物,梗死区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出血带(大量红细胞堆积而成)。另一张切片出血带不明显,而显示大量炎细胞浸润(交界性炎,提示梗死时间较长)。【思 考 题】1、常见的变性有哪几种类型?各型的形态特点如何?2、萎缩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肝脂肪变性时肝脏为什么会肿大,颜色变黄?脂肪变性是怎样产生的?4、凝固性坏死与干酪样坏死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怎样形成的?5、坏疽有什么特征?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有什么区别?6、坏死与坏疽怎样区别?它们的分类、发生机理和病变特点是什么?7、肉芽组织的眼观形态特点、组成成份及功能如何?8、血栓形成需要什么条件?试从血栓的形态特征来阐明血栓的形成过程。9、试列举常见的栓子,其中最常见的栓子是什么?栓子运行途径有哪些?10、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名词解释】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之。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之。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之。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坏死-是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坏疽-是指大块凝固性坏死并伴有腐败菌腐败。机化-肉芽组织吸收和取代坏死物、异物及血栓的过程。糜烂-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溃疡-皮肤、粘膜处的较深的坏死性缺损。再生-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周围存活的同种细胞进行增殖以实现修复的过程。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充血-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淤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又称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栓塞-血管内出现难溶或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这种现象称为栓塞。梗死-由于动脉血流阻断,且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引起器官或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实验二实验项目:炎 症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要求: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形态学分类内容提要 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1、重型病毒性肝炎 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68号)绘图2、坏疽性阑尾炎 2、过敏性鼻息肉(154号)3、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4、示教:浸润于炎症病灶中的中性白细胞、嗜4、纤维素性胸膜炎 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5、鼻息肉 6、慢性扁桃体炎7、气管白喉8、纤维素性心包炎(单标本)【课前预习】:1、炎症基本病变的形态特点;2、各种炎症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3、炎症的分类,变质性炎及增生性炎的特点;4、渗出性炎的分类及病变特点;【要求】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及各种炎细胞的形态及功能,了解发生炎症的器官和组织的肉眼观及镜下观的一般表现。掌握炎症的病理分类原则,掌握变质性炎、增生性炎和渗出性炎主要的病变特征。【大体标本】1、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变以肝组织的变性坏死为主。肝脏颜色变浅褐色,切面可见片状或条索状的深褐色坏死灶散布在浅褐色区,浅褐色区为炎症引起肝细胞变性(以水变性为主)所致。2、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肿大,表面血管充血,组织水肿,失去正常光泽,部分区呈黑色,此为坏死区,阑尾壁水肿增厚,阑尾腔内可见脓液。3、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高度肿胀,表面失去光泽,被覆薄白脓苔,阑尾壁高度增厚,阑尾腔内有脓液。这种表现表明阑尾各层均有炎性渗出和充血水肿。4、纤维素性胸膜炎:胸膜脏层(肺膜)表面有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并于肺叶间和胸膜脏、壁层间引起粘连。5、鼻息肉:鼻粘膜的慢性炎症,粘膜各层增生并向表面突出而形成的肿物。此为已切开的息肉,表面较光滑,由于高度水肿而使息肉呈半透明状。6、慢性扁桃体炎: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而使扁桃体体积增大,同时纤维组织也增生造成牵拉,扁桃体表面粗糙呈颗粒状。切面色深、质硬,布满纵横交错的粗大纤维条索。隐窝被覆脓性渗出物。7、气管白喉:为纤维素性炎的一种,即假膜性炎,病变位于会厌软骨下方的气管上段部分,于气管粘膜面可见一层纤维素渗出物构成假膜覆盖,使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假膜平坦,欠光滑,固定后假膜收缩脱离、卷曲。8、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膜壁层劈开,心包腔内可见积液增多(正常心包腔内含约10毫升液体,起润滑作用,切开后积液流失)。心脏浆膜面(心包膜脏层)见一层分布不均的纤维素渗出物覆盖,使心包膜面失去光泽、粗糙并丧失透明性,以致看不清浆膜下的血管及脂肪,渗出纤维素似毛绒布样(绒毛心)。【切片标本】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68号):(蜂窝组织即疏松结缔组织,在阑尾中多分布在粘膜固有膜、粘膜下层、浆膜下。在肌纤维间分布较少)阑尾壁各层的蜂窝组织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同时可见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主要分布在肌层),粘膜固有膜内可见淋巴细胞(正常阑尾固有膜内分布有弥散淋巴组织);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变宽,可有少量染成浅粉红着色的水肿液杂在细胞间)。部分粘膜上皮坏死脱落液化,与退变的白细胞及渗出之浆液混合,形成阑尾腔内的脓液。(绘图)。2、过敏性鼻息肉(154号):为慢性过敏性鼻炎引起粘膜局限性增生形成的新生物。息肉表面被覆增生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部分上皮可见鳞化。息肉内腺体增生,部分腺体呈囊性变,囊内为染成浅蓝色的粘液。间质高度水肿,有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白细胞和浆细胞为主,另外尚可见到淋巴细胞及中性白细胞。4、示教:中性白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类圆形,胞浆着色淡,细胞核呈分叶状,可分2至3叶及3叶以上,有时细胞境界不清。该细胞主要出现在炎症早期、急性炎症及各种化脓性炎症的病灶中。嗜酸性白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境界清楚且染红色,在高倍镜下可分辨出胞浆内粗大的染成红色的颗粒,略带折光性。细胞核呈分叶状,可分2-5叶。该细胞主要出现在炎症早期、过敏性炎症及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病灶中。淋巴细胞:体积小,胞浆很少,圆形。细胞核着深蓝色,圆形,核膜及核内容物不易区分。该细胞主要出现在慢性炎症及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病灶中。浆细胞:体积大,境界清楚,圆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核染色质呈细粒状,在核内往往排成车辐形,该细胞主要出现在各种慢性炎症、过敏性炎症的病灶中。【复习思考题】: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各类炎细胞的形态如何?它们分别出现于什么样的炎症?3、如何用局部病理改变来解释炎症的主要临床症状?4、化脓性炎症分为几类?各类有何含义?5、炎症有哪些结局?6、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什么器官,其病变特点和转归如何?7、脓肿的眼观特点如何?【名词解释】1、炎症-是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和机体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抗损伤防御性反应。局部表现为变质、渗出、增生。2、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3、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4、水肿-渗出液或漏出液在组织间质内聚集而引起组织间隙增宽。5、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但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6、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7、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在血液中繁殖引起败血症的表现,同时还在全身一些脏器中出现多发性细菌栓塞性脓肿。8、化脓性炎症-一种渗出性炎症,以嗜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9、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10、脓肿-是局限性的化脓性炎症,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11、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实验三实验项目:肿瘤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要求:熟悉肿瘤的组织学特点、重点掌握良恶性肿瘤及癌与肉瘤的区别。内容提要: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皮肤乳头状瘤(41号)(绘图)1、皮肤乳头状瘤 2、皮肤鳞状细胞癌(43号)2、大肠腺瘤 3、结肠腺癌(45号)3、腮腺多形性腺瘤 4、子宫平滑肌瘤(40号)4、甲状腺腺瘤 5、淋巴结转移癌(48号)(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6、示教: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及病理性核分裂1、皮肤鳞状细胞癌2、宫颈癌3、结肠癌4、胰腺癌5、卵巢浆液性囊腺癌6、乳腺癌 (三)间叶组织及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1、 脂肪瘤2、 子宫平滑肌瘤3、 子宫平滑肌肉瘤4、 恶性淋巴瘤【课前备读】肿瘤的病理观察方法【肉眼观察】1、肿瘤的部位:肿瘤位于何组织何器官,在该器官和组织中的何种位置;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如何,如分界清不清楚,有无包膜,若有包膜其完整性和厚度如何,是否有浸润周围组织的现象。2、数目:是单个还是多个。3、大小:小者肉眼看不清(称为镜下微小瘤),大者数十斤,检查时具体测量其体积和重量。4、形状:描述语有圆形、类圆形、分叶状、乳头状(菜花状,绒毛状)、囊状、结节状、溃疡状、弥漫肥厚状(向表面突起并向深部浸润)、蟹足状、不规则形,等等。应注意体会并准确引用。5、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有否坏死、渗液、出血。6、颜色:描述语有灰白、灰黄、灰红、粉红、暗红、褐色、黑色、绿色等等,有时几种颜色相间,要注意表面颜色与切面颜色有否区别。7、质地:描述语有硬、软、脆、韧、豆渣样、砂样等等。这些感觉在临床上触诊时能部分体会到,而在病理活检中可以经过刀切具体感觉到。同时应注意肿瘤是否有弹性,有无坏死、出血、钙化或骨化。8、肿瘤外围有无卫星结节,其与主瘤的关系如何;局部淋巴结有无改变(注意如为正常大小,不一定无转移,有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往往呈球形而不是蚕豆状,而且硬度增加,有时相互粘连。【切片观察】1、肿瘤的实质:可根据肿瘤的主要实质成份,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同时应注意有些肿瘤可以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实质成份。通过对比肿瘤实质与其起源组织的相似程度,可以辨别肿瘤的分化程度,然后区别其良恶性。2、异型性:用低倍镜观察肿瘤的组织结构,再用高倍镜观察肿瘤的细胞形态,注意肿瘤组织与其起源组织的差异程度,差异大即异型性大。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各项:肿瘤细胞是否呈多形性,有无瘤巨细胞、核的形态及数目、核染色质的多少及分布、核膜厚度、核仁的大小数目和嗜染性、核浆比例等。3、核分裂像:这是肿瘤观察的难点,它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应学会如何观察核分裂像,对称、双极性的常态核分裂像在正常的组织中有时也可见到少数,在恶性肿瘤的组织中则比较容易见到,它是组织增生活跃的具体表现。另外恶性肿瘤还可以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包括不对称的双极、二极以上的多极性、流产型、放弃大型核分裂像等),它是恶性肿瘤基因缺陷的具体表现。但是,就某一恶性肿瘤的某一切片而言,不一定都能找到病理性核分裂像。4、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注意肿瘤是否有侵犯血管、包膜或周围正常组织,血管及淋巴管内是否能看到瘤栓。这种浸润性表现是辨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5、肿瘤的间质:注意血管的数量、纤维组织增生情况、淋巴细胞浸润、粘液变性、骨化等。6、注意事项:切片中的组织应该全部看到,先用低倍镜(1010)观察肿瘤的结构和细胞形态,需要对某一局部作进一步的细致观察时可改用高倍镜(1040)或油镜(10100),一般情况下油镜极少使用。观察时要循序渐进,细致而准确地把握镜像的主要特征。切片的内容是丰富的,要避免盲目浮躁浅尝辄止;同时切片反映的又是局部片面的现象,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分析综合,切忌钻牛角尖及以偏概全。【课前预习】1、胚胎学中人体胚胎各胚叶的分化及演变。2、上皮组织的组织结构,重点鳞状上皮、柱状上皮、腺上皮。3、肿瘤的基本概念、形态特征及良恶性肿瘤的区别。4、上皮性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常见上皮性肿瘤的特点。【要求】掌握上皮来源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及其共同点。熟悉常见上皮肿瘤的形态特征。学会肿瘤的观察方法。【大体标本】(一)良性上皮性肿瘤1、皮肤乳头状瘤:肿瘤呈分支的乳头状突起,高出于皮肤表面,呈外生性生长,灰褐色。2、大肠腺瘤:肿瘤生长于肠粘膜表面,突入肠腔,境界清楚,灰白色,表面似脑回样。3、腮腺多形性腺瘤:椭圆形结节分叶状肿物,包膜完整,切面灰褐色,实性,较硬。4、甲状腺腺瘤:肿物呈类圆形结节状,包膜完整,切面灰褐色,实性,较硬。(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1、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表面不规则隆起,境界不清,中央溃疡形成,溃疡边缘呈围堤状隆起,底部不平,溃疡面有污秽坏死物覆盖,切面见肿瘤向皮肤浸润而使局部增厚,灰白色实性。另一标本以菜花状外形为主,溃疡小而浅。2、宫颈癌:子宫颈外口可见菜花样肿物突出,宫颈增厚变形,表面有不规则坏死和溃疡形成。3、结肠癌:结肠腔面可见一溃疡形肿物,表面高低不平有隆起及坏死之凹陷,肠壁因被肿瘤浸润而增厚僵硬,肠腔狭窄。4、胰腺癌:一个标本为癌组织由胰头通过胰导管,在十二指肠开口处长出一乳头状癌肿。色灰白,质脆硬,另一个为胰体部结节状癌肿,有假包膜,切面灰白,实性,质脆。5、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肿物呈囊性,表面有少许小乳头生长。切面见囊内壁大部分区域有大小不等的乳头向腔内生长,部分呈菜花样,灰白色。6、乳腺癌:标本为切半的乳房组织。乳头下陷(癌累及乳头下方,牵拉乳头所致),皮肤呈橘皮样外观。切面见乳头下方有一灰白色、质硬的肿物,无包膜,分界不清,呈蟹足样浸润性生长,周围组织受累较广泛。 (三)间叶组织及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1、脂肪瘤 肿物呈圆形或卵圆形,有的呈分叶状,体积大小不一,黄色或淡黄色,质地柔软,有完整的薄包膜,切面与脂肪组织相似。2、子宫平滑肌瘤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壁切面可见一个或数个肿物,肿物大小不一,呈球形结节状,膨胀性生长,肿物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切面灰白色,肌纤维束纵横交错呈旋涡状或编织状。3、子宫平滑肌肉瘤肿瘤较大,无包膜,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呈浅粉褐色,均质细腻,呈鱼肉状。4、恶性淋巴瘤该标本为皮下单一淋巴结发生的恶性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但被膜尚完整(镜下已有瘤细胞浸润),切面粉白色,均质鱼肉状。【切片标本】1、皮肤乳头状瘤(41号):首先要找到正常的表皮鳞状上皮,肿瘤组织与正常表皮互相连续,肿瘤部分可见其鳞状上皮呈指状突起,乳头中轴为少量间质,内含纤维结缔组织及血管,外围包绕上皮样瘤细胞,其表面有少许角化物(浅红色、丝条状)。上皮样瘤细胞分化较成熟,其分层结构和细胞形态与正常之鳞状上皮非常近似。(绘图)。2、皮肤鳞状细胞癌(43号):首先识别出正常的鳞状上皮及皮肤附件组织,继而注意皮肤各层被癌组织浸润破坏,癌细胞似鳞状细胞,呈巢状排列,癌巢外层细胞有的呈柱状或立方形,癌巢中心为大小不一的角化珠(又称癌珠),由同心性排列呈浅红色的角化物(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构成。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排列极向紊乱。有的癌细胞间见浅红丝状的细胞间桥;可见到核分裂像或病理性核分裂像。癌巢大小不一,巢与巢之间有少许间质,有的地方间质甚少,似癌细胞联成大片,部分区域癌组织发生坏死、出血。3、结肠腺癌(45号):切片一侧为正常结肠粘膜,另一侧为癌组织,癌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排列成不规则的条索样或腺管样结构,癌细胞所形成的腺管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管壁由单层或复层细胞组成,腺管周围无基底膜,腺管的排列极向紊乱并向肌层浸润,间质为结缔组织。4、子宫平滑肌瘤(40号):瘤组织旁边可见正常子宫组织,肌纤维整齐地同向性排列。靠近肿瘤的肌纤维萎缩,形成较薄的假包膜,包膜断续,分界不清,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细胞相似,但较幼稚,胞浆较多,核大而深染,排列较致密,纵横交错。5、淋巴结转移癌(48号):淋巴结的正常结构被部分破坏,其内有成巢状或条索状的癌组织,癌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6、示教: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像及病理性核分裂像细胞核膜消失,染色质浓集,复制后的染色体向细胞的一极或多极移动,呈现出细胞内染色质不同的分布镜像,在高倍镜下可看清染色质染深蓝色,呈小块状或粗粒状,聚集成团状、条状。本示教显示双极对称性核分裂像、多极核分裂像、流产型核分裂像及巨大型核分裂像。【复习思考题】1、良、恶性上皮组织肿瘤的形态各有哪些特点?2、肿瘤的异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上皮组织恶性肿瘤中,哪一种呈较为良性的临床经过?4、肿瘤的间质成分与实质成分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6、鳞癌和腺癌各有哪些形态特点?7、癌与肉瘤有何形态差异?8、肿瘤转移和直接蔓延有何不同?常见的转移途径有哪些?哪些器官容易发生转移瘤?【名词解释】1、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所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称为肿瘤。2、肿瘤实质-即肿瘤细胞。3、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4、间变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5、肿瘤的演进-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6、肿瘤的异质化-是指由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现象。7、肿瘤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一过程称之。8、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9、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10、癌-起源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11、癌症-泛指各种恶性肿瘤。12、实性癌(单纯癌)-属低分化的腺癌,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异型性高。13、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14、非典型增生-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15、原位癌-指限于上皮层内的癌,没有突破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16、肉瘤-恶性间叶组织的肿瘤统称为肉瘤17、畸胎瘤-此瘤是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全能细胞的肿瘤,往往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实验四 实验项目: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要求:掌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血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肺癌的主要病理学特点。内容提要:大体标本 切片标本1、风湿性心外膜炎 1、风湿性心肌炎(59号,绘图)2、风湿性心肌炎 2、动脉粥样硬化(56号)3、慢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3、高血压之小动脉(13号,示教)4、慢性心瓣膜病 4、风湿性心内膜炎(58号示教)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5、大叶性肺炎(61号)6、高血压性心脏病 6、小叶性肺炎(62号)7、高血压固缩肾 8、主动脉粥样硬化 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0、大叶性肺炎 11、肺肉质变 12、小叶性肺炎 13、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4、肺气肿【要求】1、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的基本病变及其特点和高血压的基本病变及其分期。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展过程及病变特点。3、掌握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并发症。4、熟悉间质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矽肺的病变特点;肺气肿及肺癌的类型。5、了解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和病变特点的区别;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之间的关系。【大体标本】1、风湿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壁层劈开,心包腔内可见积液增多(正常心包腔内含约10毫升液体,起润滑作用,切开后积液流失)。心脏浆膜面(心包膜脏层)见一层分布不均的纤维素渗出物覆盖,使心包膜面失去光泽、粗糙并丧失透明性,以致看不清浆膜下的血管及脂肪,渗出纤维素似毛绒布样(绒毛心)。2、风湿性心肌炎心脏体积增大,心腔变化不明显,左心室肌壁及室中隔明显增厚,乳头肌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