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7894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血病: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 。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防治方法:停食45天,全缸投 青霉素(904560cm鱼缸)80万单位,上、下午各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在病 鱼缸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 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3%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隔天1次。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 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痘疮病: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防治方法: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用红霉素0.4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后,再用呋喃西林0.5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烂鳃病:病鱼鳃丝腐烂处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 “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残缺不全。因鳃丝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在水面呈浮头状 。病鱼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体质消瘦。防治方法:用5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15分钟 。在水体中泼洒利凡诺,使水体中药物终浓度达到1.01.5毫克/升。用2毫克升的红霉素浸泡鱼体15 分钟。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肠炎病: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鱼缸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 ,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 的粘液和血脓。防治方法: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在5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缸,药量每50千克水放0.1克。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白皮病(白尾病):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鱼缸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移缸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发病开始时,只在鱼的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随即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随着病情加剧,病鱼游泳能力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间为此病流行季节,鱼发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保持 水质清洁卫生,供给丰富的天然饲料。用2%3%食盐水将鱼药浴2030分钟。用1ppm漂白粉溶液药浴。 用0.050.1ppm红霉素溶液药浴。白头白嘴病(烂嘴病):发病时,病鱼的颌部和嘴部周围 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 症状。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 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该病特别容易感染那些头部易受伤的鱼。防治方法:防止此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平时要注意水的清洁。一旦发病,则传染很快,所以一定要及时发现此病 。对于患病的鱼可用1:10000的呋喃西林溶液侵洗病鱼1020分钟,且多次重复用药,直至病愈。将金霉 素5mg溶于5升水中连续浸洗病鱼23天,病鱼即可康复。用1ppm漂白粉溶液对鱼缸作消毒处理。赤皮瘟(赤皮病、败血症):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或感染水霉。有时病鱼的上下颌及鳃盖 也充血发炎。当冬季水温极低时,鱼体皮肤也会因冻伤而发生此病。防治方法:在饲养管理中,操作一定要谨慎,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可用1%食盐水,或5ppm的呋喃唑酮,或2ppm的高锰酸钾,或2ppm的漂白粉浸浴鱼体。每升水用10毫克呋喃类药物浸洗鱼体。竖鳞病(立鳞病、松鳞病、松皮病):病鱼体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鳞片竖起似松果状。鳞基水肿,其内部积存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以致 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时,就会有液体从鳞基喷射出来,有的病鱼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度充血,眼 球外突。病鱼离群缓游,严重时呼吸困难,反应迟钝,浮于水面。金鱼、锦鲤、攀鲈科、斗鱼科和鳉鱼科鱼 等常患此病。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防治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的四环素溶液中药浴1小时;用2%的食盐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浸浴鱼体10分 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采用1%的盐水浴配合氯霉素进行治疗效果不错。疖疮病:病鱼 皮下肌肉组织发炎,有相似溃疡的脓疮,用手摸之有浮肿感觉。脓疮里面充满脓汁、血液和大量细菌。鱼鳍 基部充血、鳍条裂开,严重时肠亦充血。热带鱼中有几种易染此病鱼,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 红桃核、蔓龙。这类鱼特别易患此病而死亡。防治方法: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 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打印病(腐皮病):病鱼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柄部位(极少数在身体前部)、皮肤、肌肉开始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疱状。随着病情发展,该部位的鳞片脱落,肌肉逐渐腐烂,形成边缘充 血发红、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好象打上一个红色印记,故称之为“打印病”。病鱼身体瘦弱,游泳迟钝;发病严重时,可陆续出现死亡。当水质不清洁或鱼体受损伤时,常会感染此病。防治方法:在发病季节,1ppm的漂白粉全缸泼洒,消毒水体,可防止此病发生。每升水用20毫克呋喃唑酮浸洗鱼体。每立方水体用复消净0.30.4克,全池泼洒。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 ):主要是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侵入伤口,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防治方法: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或将患病的鱼放在1%的食盐水、盘尼西林水溶液药浴15 20分钟。用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 钟。用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鱼缸内,以抑制霉菌的孳生。可将病鱼捞 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拨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也有一定疗效。鳃霉病:此病只 有撬开腮盖或解剖后,才能确诊。病鱼腮丝由鲜红变成苍白,由外缘开始糜烂,脱落。腮盖骨内充血,中心 骨坏死脱落。腮丝之间粘膜增多,呼吸困难,轻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鱼并发肠炎,解剖肠 出血,亦有溃烂的斑点。尤其是从鱼店购买的鱼易得此病,不易根治。防治方法:用红汞治疗, 其用量以使水变色即可,能保持34天,撒呋喃西林粉剂,浓度为12ppm。用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 、红霉素)。904560(cm)的鱼缸次用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