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t版本.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907774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t版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t版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ppt版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见课本P20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基本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规律 矛盾分析法 全面观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矛盾普 特关系 请用矛盾的观点 矛盾观 回答材料 1 矛盾的基本属性 2 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观点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 5 矛盾的普与特结合起来 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已 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 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1 辩证的否定含义 不要将日常生活中讲的 肯定 和 否定 同哲学上讲的 肯定 和 否定 混为一谈 注意 日常生活中讲的 肯定 是指赞成 同意 承认 一定等意思 而 否定 是指反对 不同意等意思 这两个词的用法都是人们主观上对某一事物所采取的态度 立场 是从外部对事物的 肯定 和 否定 哲学上讲的 肯定 和 否定 则截然不同 它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 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的 肯定 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 否定 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2 辩证法的否定的特点 A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 没有否定 就没有质变 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发展的阶段性 B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 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 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 有价值的因素 这就体现了新 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发展的连续性 343782954qqq 麦种是怎样变成麦苗的 在小麦种子里 胚是否定方面 胚乳和种皮是肯定方面 胚从胚乳中不断吸收营养物质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 分化出胚根 胚芽和子叶 突破种皮外壳逐渐转化成为麦苗 于是原有的麦种被否定了 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抛弃 保留 增加 古生代末期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既抛弃了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 大脑不发达 体态庞大等不适应环境的特征 又保留了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等仍适应环境的积极因素 增加了恒定的体温 发达的大脑和完善的生殖方式等新的特征 因而更能适应恶劣的外界环境 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 结果将是什么 肯定一切 抹煞了新旧事物的界限 从根本上否定了发展 事物将没有发展 或者发展受到阻碍否定一切 事物将失去联系 无法实现发展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 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 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探究活动P 75 两个常用的例子 1 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 辩证的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要扬弃传统文化 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 2 对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 告诉我们要 洋为中用 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既要反对全盘照搬 又要反对盲目排外 3 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扬弃 扬弃 否定 克服 肯定 保留 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扬弃 既肯定又否定 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1 否定的动力是什么 前者认为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 是事物自己的否定 后者认为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 是外力 主观加于事物的 2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是什么 前者认为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后者认为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 要么肯定一切 要么否定一切 3 否定同发展 联系的关系是什么 前者认为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 又是联系的环节 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是 扬弃 后者认为 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中断 4 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1 辩证否定2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一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 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上级精神 权威观点 书本知识 前人经验 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客观事物 2 尊重书本知识 尊重权威 立足实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 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 P77第一自然段 辩证法本质是批判的 革命的和创新的 P76 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条件来说 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对它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 更高的条件来说 就变成过时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 P77第二自然段 对于现存的事物 辩证法在肯定的同时存在着否定 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即否定方面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 即肯定方面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4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方法论要求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 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 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革命批判精神 方法论 方法论 中学生怎样培养创新意识 1 坚持辩证否定观 树立创新意识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尊重知识 尊重权威 立足实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 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 确立新观念 开拓新境界 辨析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就是与资本主义一刀两断 答案 1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 唯物辩证法认为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没有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辩证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 绝不是简单的抛弃 而是对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和发扬 是 扬弃 3 人类社会的发展 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 都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 一方面 新的社会形态否定了旧的社会形态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同时对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创造的一切积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给以继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义也正是这样 它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剥削制度 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意识形态 保留了它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 可见 它对资本主义既是否定 又是肯定 是 扬弃 而绝不是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怀疑是对现存事物的质疑 是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相对于常规性思维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 敢于超越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始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 怀疑有利于解放思想 开拓思路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怀疑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作用 但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怀疑 而是实践 我们要立足于现实 以实践为基础 正确发挥怀疑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体验高考 07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7题 古人云 疑乃觉悟之机 小疑则小悟 大疑则大悟 不疑则不悟 辨题 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事物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源泉 动力和基本内容 提供了理解事物的本质 自己运动的根据 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 并根据其不同的性质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基本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 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 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 这一规律 提供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基本规律 它指明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事物自身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斗争推动事物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 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道路是曲折的 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人们提供的观察问题的基本原则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P75 76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P76 77 辩证否定观 含义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 要求我们树立 创新意识 不唯上不唯书 只唯实 尊重书本 尊重权威立足实践 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要求我们 树立创新意识 关注变化的实际 突破成规陈说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框 2009福建卷39 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4 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4 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措施的理由 4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者的实际 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 我国采取有别于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 是根据当前国内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判断 注重研究新情况 善于提出新问题 敢于寻找新思路 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出何时的新措施 注意的两个误区 1 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注意 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新问题 新情况 这就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用新的观点 新的方法去解决 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就必须创新 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 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 良好的知识构成 创新能力 意志力等主观条件 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 充分利用客观条件 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2 只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就一定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1 这个观点错误 2 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创新离不开辩证法的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使得我们敢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 与时俱进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但社会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 3 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指导下的实践创新 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 因此 只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而不立足实践 实现实践创新 也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所以必须从变化的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总结 创新的哲学依据 辩证法 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因此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 创新就是要反对因循守旧 思想僵化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思想观念要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认识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考真题 2008山东卷29 材料五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 当代另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大胆吸收 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并同各国人民携手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6 结合材料五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 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7分 高考真题 6 结合材料五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 说明正确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必须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7分 必须遵循联系的方法论原则 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必须遵循发展的方法论原则 既要把握中国和世界前进的总趋势 又要正视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必须遵循矛盾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统筹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实现互利共赢 必须遵循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原则 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大胆吸取 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