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7125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课改的心得体会 平定一中 张伟最近在金山举行的新时代的化学教育论坛中,孙元清主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报告中提出:“新课程改革要看课程、更要想学生,要看今天、更要想明天,要抓得实在、更要抓对方向,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更要以国家发展为根、 以民族发展为魂。化学教师要以“科教兴国、学生发展”为已任,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化学意识、化学爱好,培养出化学创新人才、以至诺奖获得者。”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应该说二期课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肩负着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全社会的责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化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每个师生的责任。一、课改的措施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体系分为化学必修一、二,化学选修分为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大部分。其教材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并且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要求。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教材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二、我们的探索与实践1、重视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未来教育是以自学为主的时代,要“变教师专制为有学生和集体参与的民主”,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树立我是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主人的信念。研究性小课题的提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在必修课上对所学知识的设疑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这种设疑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可以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提问,甚至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发问。比如在 “氨气”的课上,高一学生在第一次由教师引导下学习了喷泉实验后,并不只是简单地由形成喷泉的原因概括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而是展开了设问竞赛,让同学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把有关内容设计成各种问题。在民主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的翅膀,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喷泉能充满整个烧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还有那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有什么规律性?只有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吗?还有哪些气体可做喷泉实验?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可以通过上课的讨论直接解决,比如问题;有些是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解决,比如问题;也有的涉及未学习知识较多,需要通过课后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得结果,可以让学生作为研究性的小课题,比如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其本身也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比如在推门课-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教研组长马老师给了很好的指导意见,她指出并非每一节课都要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不要认为学生“没有问题了”便是大功告成,有时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个问号也许更加精彩。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学贵有疑,教贵存疑。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乙烯气体的制取和化学性质的内容设计中,该老师改演示试验为学生实验,在设计实验装置、观看实验过程录像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制取气体并探究乙烯的性质,学生在制取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即现象与教材中描述的不完全一致的情况。是回避实验事实达到完成教学进度的目的呢,还是留下时间让学生探讨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呢?教研组同仁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出现某些“异常”实际上是正常的,因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很复杂,而且有些化学反应常常会伴随很多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不应该因为怕“节外生枝”而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如果在课堂上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下课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后来,学校的各位领导和同组其余教师听课之后,大部分老师认为在课堂设计上,该老师强调了在课堂中不但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要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发现更多的问题,这是本堂课的特点和亮点。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问题。比如,某位老师在上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应用一节时,有同学问: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还有的问:元素周期表只有课本上的那两种形式吗?现在发现的最新元素是多少号呢?等等。听到这些问题,他很吃惊,并且鼓励学生提问,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他当时真的被问住了,只好说你们可以去课外书上寻找答案。果然,学生通过查找课外资料,提别是通过互联网,解决了问题,找到了答案,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和老师不知道的知识。而且,更加使人高兴的是他们将得到的信息整理好,用Powerpoint做成课件向大家展示、交流,让大家共享他们的成果。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异质分组、协同作业、学生探索、带真实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和教师作为帮促者的革新教学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搜索信息、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重视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革新应是促进学习由被动型转向投入型。比如在“化学能与化学电源”一节时,本节课中不是为了用媒体而用媒体,媒体不再是电子黑板,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平台,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模拟实验的学习包。互动多媒体是学生做模拟实验,探究新知的工具。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真的开始主动学习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信息技术对中学课堂教学的革新不仅仅是对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它有利于将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我们应当积极投入到这项改革创新中来。4、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两纲教育,站牢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紧紧立足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寻找适合学校现状、本学科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适当适时地渗透有学科特点的生动的德育教育,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化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蕴含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能促进学生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整个化学发展史是一个发现、发明和创造物质世界的历史,其中包含着化学家们崇尚科学的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追求科学真理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忘我精神。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穿插化学史实教育,可以使化学教学不只局限于现成知识的静态结论,还可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可揭示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我国的化学发展史是我国古代化学科学技术成就的描述,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在讲到氯化钠时,可向同学介绍全世界海盐产量5000万吨,其中我国生成13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采用海水晒盐了,是世界上制盐最早的国家。比如生动地介绍我国制碱大王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发现过程,增强民族责任感。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意识。教师可以将新成就设置成研究课题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引导他们去关心书本外化学知识的海洋,成为学生课堂外学习的热点。比如在讲到酸雨时,可以布置两个课外作业“阳泉的雨是酸雨吗?请用实验数据说明。”“作为学生,在控制酸雨参与环保活动上,你有什么好建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使用精密PH试纸、测酸度的酸度计,多次测定了平定第一中学的降雨酸碱度,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阳泉属于酸雨区的结论。学生提出了控制酸雨的建议,认为中学生也应该尽可能参予一些环保活动,如可以在校园内种植一些对酸雨敏感性植物, 以观测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加环保宣传,以办画展、 发宣传品、建立环保标志的形式, 向社会提出环保倡议,清理市容, 种树、养树等;也有热情的同学专门制作了酸雨的网页,作为环保的宣传品。又如学习甲醛时,联系到日益突出的新装修房空气净化的环保问题,指出甲醛在装修中作为粘合剂制取的原料、稀释剂,在胶合板和纤维板制造、涂料和壁纸粘贴中大量使用。甲醛是致癌物质,对人的眼、鼻、喉有刺激作用,易使人患上鼻咽癌、肺气肿,更为严重的是,它危及到人的生殖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装修房内空气的净化” 课题,供学生选择研究,在实践中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社会责任感。三、课改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师的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四、对新课程的几点问题和困惑1、在教第一节课时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硫酸、硝酸、碳酸钠等化学式不会写,什么是离子以及离子符号如何书写也是一窍不通,对酸、碱、盐和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很模糊等,可见初三与高一已存在一定的知识脱节。2、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36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P.41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5、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这又该如何解决?6、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虽然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很差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趁机玩耍。随堂实验课也增多了,虽然课堂的气氛活跃,但是大部分只注重实验过程而不注重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特别是这次期中考试连最基本的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