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6538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2009-10-22 23:04:46来源:评论:0 点击:897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应重视塑造灵魂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应重视塑造灵魂 提到校园文化建设,不少人自然会联想到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校风、校训、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固然,作为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日常文化活动和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有其重要意义,但我们更应重视的是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精神的建设,前者是基础,后者才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办学理念、工作作风、管理模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以关爱、培育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奋发成才,以关心、依靠教职员工,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如果不注重作为文化灵魂的精神和理念的塑造,校园文化就不会有生命力。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是 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学校管理者要在师生员工中推介学校的使命和办学目标,树立学校的理想和追求。有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教职员工才会有共同的努力方向,师生的精神力量才会迸发出来,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奋斗中,在学校办学的艰难历程中磨砺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富有文化教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造性。学校管理者,对于校园规划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感情用事。校园建设中今天建,明天拆,或前任建、后任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现象,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能把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让校园文化的光芒照耀和激励代代学子,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学校的制度建设应在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立足于如何激励师生员工、如何有效地发挥其创造力的宗旨上。如果把制度的建设当作是紧箍咒、狼牙棒。制度建设就失去了其统一思想、规范行为、激励员工、形成合力的文化价值。那种没有群众基础、空洞而无操作依据的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仅不会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起什么的保障作用,反而会成为学校文化的杀手,窒息着校园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设中要重点体现在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上,师生员工只有受到尊重和信任,只有当自身的价值在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中得以实现,才能不断奋发向上。管理者要从人本思想出发,做到尊重、爱护、信任、理解人,让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营造出一种和蔼融洽、平等互利、宽容谦逊、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群体精神氛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日臻成熟而稳定的环境力量,它有其形成的客观规律,但也是可由人选择和造就的。塑造校园文化之灵魂,使之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稳固基础,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战略。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章节之心得体会学完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章节后,我认真查找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我发现: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与讲座中的要求甚远。其实,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教师共同认可并一致遵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学校精神、校训、办学理念、学校使命、发展目标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出的学校精神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 (二)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是蕴含在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着社会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度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建立具体的学校制度,而是要在学校制度中充分遵循学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追求,使得学校制度成为落实学校精神文化的坚实基础,这也正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制订主体来看,学校制度既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与学校及其成员直接有关的法律、章程、守则和规定,如学校教育法、教师工作规范、中学生品德教育大纲、小学生守则等,也包括学校以这些法律为依据,为具体落实各方面的工作而制订的各种管理和工作制度;从具体内容上看,学校制度包括组织机构设置、行政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后勤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课程开发制度、教学工作制度、评价与考试制度、教研工作制度、社团工作制度等方面;从执行主体来看,学校制度包括教师制度、学生制度、行政人员制度三个方面。 (三)行为文化。学校行为文化是蕴含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各种行为模式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既反映了学校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外加的行为规范,也体现着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念。学校的行为文化主要蕴含在两个方面的行为表现中:一是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在各种常规教学、学习和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二是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在学校的各种专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精神内核,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制度保障。 (四)形象文化。 学校形象文化是蕴含在学校形象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形象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呈现出来:一是学校的校名、校标、校徽、图形规范、文字规范、音响规范等基础要素的形象;二是导视系统、办公系统、教学系统、后勤系统、宣传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形象;三是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形象。各个层面的学校形象是学校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最生动、最直接的展示,不仅能够有效地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励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五)景物文化。学校景物文化是蕴含在校园景观和室内布置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广义的课程观来看,学校的各种景物也是一种隐性课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 孩子在他周围 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 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 ” 因此,学校景物文化必须上升到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的高度来认识,而学校景物文化的建设也必须与学校的精神文化保持一致,并充分关注学校景物的教育功能。 今后的工作中,我应从这些方面入手,把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得更好。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的灵魂来源:人民教师网 作者:广州市恒福中学 戴东祥 发布时间:2010-11-30 14:52:59 查看次数:710 广州市培正中学的特色文化内涵与模式 学校文化应有其丰厚的载体。美丽的静态文化宛如无声的歌、无言的诗,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校长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教师文化反作用于校长文化。学生文化是对学校的认同、社会的适应和学校文化的超越。广州市培正中学创办于1889年。一百多年以来,她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风雨同行,历经沧桑;她穿越离乱流年,几度迁址,数易校名但培正中学的红蓝精神与学校文化却历久弥新,她由一颗博爱而自强的细小种子,出落而成一棵高插霄汉的参天大树,奠定了广东新教育的基石。抗战前,她就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培正”的盛誉。其实培正中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困扰,可谓“教育生涯惨淡营”!但是培正先贤们自强不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培正人秉承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淳朴的校风、求实的学风和严谨的教风,遵循“至善至正”的校训,弘扬“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培正红蓝精神,从严治校,形成了“严谨、勤奋、继承、创新”的良好学风,融古老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办学手段于一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先后获得了“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百所名校”“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先进工会”“先进团委”等多项荣誉,现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今天的百年培正在岭南教育界形成了穗港澳“一校多门”的格局,成为傲视群雄的“全国百所名校”和享誉中外的知名教育品牌。而这一切都源于培正的文化。一、培正文化有其丰厚的载体1理念载体:理念昭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思想、方向与目标。(1)校训:至善至正。“至”是“最和终极”,体现了培正人执著与坚韧的理念追求。“善”是做人之基,“正”是立世之本,“正”与“善”既是伦理要求,也是中国文化中办学方向的昭示,古籍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2)校徽:创制于1916年的培正校徽,外面红色的圆圈与里面的正方形,互为表里,外圆内方,凸现培正人追求的完美人格。(3)理念:继承创新超越。培正中学历来把“继承”作为办学的基础,“创新”作为工作的核心,“超越”作为发展的动力:即继承和发扬培正传统,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最广泛地吸纳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4)“红蓝精神”:红与蓝,是培正中学的校色;红与蓝,能引起人们太多美好的联想。红,如太阳、如烈火、如善心、如热血,展示着热情、活力和蓬勃;蓝,如天空背景、如大海、如寒冰,代表着冷静、平和与端正。历届培正师生称自己为红蓝儿女。(5)育人目标:至善至正做人,敬业乐群处世,爱国爱校为魂。(6)办学目标:把培正中学建成一所立足广州,辐射省内外,面向世界的中华名校。(7)办学特色:人格教育,全面发展。2环境载体。培正校园建筑布局精美而雅致,红墙绿树、交相掩映,碧瓦修檐、参差错落。海内外校友们、社会贤达先后捐资兴建了一批批永久的标志性建筑和人文景观,如培正百年纪念堂、胡忠实验大楼、林炳炎基金教学大楼、弘社广场、颖社广场、校训刻石、时光喷泉、涌泉、红砂岩浮雕、拥抱太阳雕塑等。培正中学校园景观设计均按照美的规律来打造,而绝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它们具有稳定性、客观性、渗透性、潜在性、感染性以及不可复制性等特点。3教育教学活动、行为制度载体:校庆、纪念日、班、(团、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兴趣特长小组、师生社团、科技活动等;各学科课堂渗透的教育教学计划及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师生守则、文明公约、管理制度、褒奖制度。二、培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静态文化。走进培正校园,人们会为其布局的典雅,建筑的精美而叹为观止。其一砖一瓦、一碑一亭、一树一花,宛如无声的歌、无言的诗,仿佛在向你娓娓诉说着培正悠悠的文化传统,彰显培正文化建设中隽永的哲思与别样的境界!美洲楼、澳洲楼、古巴楼这些以华侨和校友为主捐建的中西合璧的校舍,令你感受到的是世界之光、赤子之情、感恩之心!“让流水吟诗,让花草作画,让石头唱歌,让墙壁说话,”天然的和人造的浑然一体,一切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培正的静态文化对人的教育像空气一样围绕着受教育者,使其不知不觉而又自愿自觉地接受着熏陶和教育。2动态文化。培正的动态文化是在课本之外各种体现时代动态的各学科研究探讨,是对学校育人取向的提升,对学校整体文化的深化。(1)校长和教师文化。校长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魂”。不同时期的历任校长可谓培正先进文化的代表,其专业化的视野、办学目标、教育思想、行为能力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其大师般的自身品格、修养、风范、奉献精神实属师生楷模。如1908年任校监的李锦纶校长在教育界与外交界均著勋劳,他成功地引进新学(西学),其英名与培正中学永存,被誉为筚路开山者;三度出任的杨元勋校长以培正应有其光辉的标志,创制“红蓝”校色、校旗,并选歌谱,由李竹篌先生作词,何安东先生改编,制成培正校歌;不慕名利,终生以教育自矢,期效忠于国家社会的黄启明校长多次赴檀香山、美、加、西印度群岛及古巴各地为学校筹款建校。后因工作积劳过甚,于1939年4月病逝于香港。其生平言行事业,实足楷模人伦矣;只求事业发展,不争个人高低的吴琦校长奉行坐等不是教科研的理念,传承创新培正文化,净化美化培正校园;率先开展双语教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朱素兰书记,她姣美睿智,豁达干练,被公认为培正家族的百科全书。在校长文化的引领下,培正中学形成了教师群体公认的教师文化和价值观:他们超凡脱俗,注重师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学生文化。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能暂住,而不能久留”。培正学生在暂住的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接受了具有恒久魅力并渗透骨髓之中的思想道德、伦理的教育和学校动态、静态文化的熏陶。昔日培正的莘莘学子,如今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杰出成就都向世人展示着培正的学生文化对学校的认同、社会的适应和学校文化的超越。翻开培正的同学录看到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前美国总统里根的顾问黄颂明、加拿大前卑斯省督林思齐、美国前特拉华达州副州长吴仙标、前任驻伊拉克大使李华新等都是培正的校友。培正是广东省培养出院士最多的中学,校友中有杨梄、何炳林、黄翠芬等14位两院院士。据不完全统计,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的科学家有陈灏珠、邓绍同、莫培根、董鸿鼎、缪鸿石、李宗楠、关洪、李明德等校友。更有诺贝尔奖得主崔琦、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以及卓以和、何廉全、沈吕九等一批国外院士。迈出培正校门的著名校友还有:音乐家冼星海、马思聪、何安东、陈洪、林耀基、叶惠康;电影表演家吴楚帆;国际知名的摄影家何信泉、赵美藻、王颂威;国家队著名的排球教练赵善超、足球队主教练苏永舜、跳水冠军暨国家队主教练梁伯熙、羽毛球教练徐权芳、篮球教练姜乃伦、手球教练罗汝鎏、国家足球队运动员区楚良、彭伟国、彭伟军等。培正学生历来就有建立级社的传统,每一年级为一级社,由学生自己命社名,设计社旗、社徽、社歌,选举社长、社委。每年新生年级都有隆重的建社仪式。在校期间,在社长社委的组织下,级社开展各种活动、比赛竞赛。各级社有完善的通讯网,毕业后的同学不管离校多久,即使远去异国他乡,都可保持密切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遍布五洲四海的培正同学会有76个,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成为培正校友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情系母校,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情系祖国,为祖国的繁荣贡献才智力量;情系人类,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奉献着赤诚爱心。培正学校文化的实践证明:文化因素对人才的培养,已远远超过经济和物质投入的影响;缺失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资源总是有限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校园文化建设心得体会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10-7-31 15:32:44发布人:lsy1chj2wdh3-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的点晴之笔。开学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文精神为指导,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方针,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思路,构建系列的主题教育。主要包括:一活动建设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它丰富活跃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1.坚持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时事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之心,报国之志。2.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几点体会与思考1.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层次的推进,面临着入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秩序重构的考验,面临着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知识转型,它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诚信品德、法制意识、国际观念、民族情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竞争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等。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总是引领着地区文化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科学地传播和不断地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2.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坚持科学和人文的不断整合,建设三级课程有机结合、机制创新的课程文化,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坚持自由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3.大力倡导学习文化。我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学校及各成员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使各成员理解“学无止境”的内涵,明白“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时,根据学习文化的特征,我校在物质上、制度上、精神上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场景,使教师在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楷模,使校园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文化。4.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它体现于学校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之中,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积累,又要不断扬弃、创新,与时俱进。5.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分批建设,逐步完善。校园文化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做细节上的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而不是将外在的文化细胞移植于学校体内,要结合时代要求、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而逐渐生成。如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不仅注意了文化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字词和字体的选用上也注重了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如在语音室内我们选用了“学会标准语,弘扬中国风”等培养民族气节的传统文化词句;在微机室内我们选用了“e时代,我们更需学会做人”的警示文化词句;而在阅览室的门口,则选用了“走进纯美,品味书香,拓展思维,放飞梦想”这充满温馨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情感文化语句。对校风、学风、教风我们选用了庄重严肃、规范大方的隶书,意含全校师生应规范言行,严格遵守,不懈追求之;而教师发展理念“同学生一起成长,与学校共谋发展”则选用了自由活泼的行楷,蕴含学校应给教师留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都取得成功,而教师应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个人的特点,探索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学生一起成长,让所有学生成功。再如,人格教育题词用的是方块黑体字,意为培养健全人格,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格就是国格,人格成就未来;而传统教育的题词我们则选用了变体字,蕴意在发展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要解放思想,学习世界各国现代文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图强。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以“学习”为主题词的篇幅就有十几处,在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始终遵循了“文明、和谐、协调、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针,精心设计,耐心经营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与顽石对话,与花木交流,让墙壁开口说话,使环境处处育人。6.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滴滴点点,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需要全校联动、全员重视。根据这一点,我校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学校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师生员工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7.学校作为大众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人与人打交道的文化场所,应把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众认同的观念,形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在交流中相融,让不同观点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让不同种类的文化在沟通中趋同,真正成为从事文化的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成为思想与思想交流、情感与情感沟通、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心灵家园。总之,我校通过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铸就了“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保证了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