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下一年级数学3-4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4522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下一年级数学3-4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3-2014学年度下一年级数学3-4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3-2014学年度下一年级数学3-4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把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对数的认识,教科书首先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设计了“数花生”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100以内的数。教科书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安排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意义及相对大小关系、理解位值制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活动。二、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三、单元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四、单元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五、单元教学安排:本单元学习课时数为7课时,具体安排如下:数花生(数100以内的数)1课时数一数(100以内数的组成) 1课时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课时谁的红果多(数的大小)1课时小小养殖场(比较大小)1课时做个百数表(数的顺序)1课时练习二1课时数花生教学内容:22-23页教学目标: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教学重点:会认1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数数方法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装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有多少个花生呢?(板书课题:数花生)二、数花生(1)想一想,学生猜测。(2)数一数 ,(1号、2号小朋友合作)动手实践。刚才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汇报组织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教师补充: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数对的时候,就可以换一种方法数一数。三、巩固练习1、数一数(第23页第一题)2、圈一圈(第23页第四题)3、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第23页第三题)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4、接力赛生生练习:小组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三个人接着说师生练习:5、晴天和多云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四总结1、这节课你觉得开心吗?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3、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数花生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教学反思:作业设计:数花生练习姓名: 1、圈一圈,写一写。 ( )个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五十七、 、 、 、 、 二十四、 、 、 、 、 七十五、 、 、 、 、 八十八、 、 、 、 、 3、我会填。34、36、38、( )( )、( )、( )20、30、40、( )、( )、( )、( )45、50、55、( )、( )、( )、( )22、32、42、( )、( )、( )、( )数一数教学内容:24-25页教学目标:1、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2、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 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教学重点:建立计数单位“百”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百”。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教学流程:一、创设精境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1)出示10只羊的图片。看!来了一群羊,数一数有多少只。学生数一数。多少个一是十?(10个一是10)板书:10个一是十。(2)出示20只羊图片。看!又跑来了群羊。数一数现在有多少只?学生数羊并汇报数的方法。那20里面有几个十呢?引导学生明确:20里面有2个十。(3)出示一大群羊的图片。绿绿的草原是羊的游乐场,看!又来了一些羊!估一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揭示课题:数一数。二、探究新知(1)数小棒。现在请数出100根小棒,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快又准。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数的?学生回答数的方法: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 五根五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请把你数好的100根根小棒带上来给我们看看好吗?这是同学数出的100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他是否数对了。全班同学一起数。还有不同的数法吗?学生纷纷汇报各种数法。教师重点强调十个十个地数的方法。并指出:每数出10根就捆成1捆。提问:1捆是1个十,那100里面有几个十呢?一起数数好吗?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100里面有多少个十呀?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也就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齐读)评一评,谁的数法好?教师小结:数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也可以五个五个或十个十个地数,究竟应该怎样数,那要看具体情况,要灵活地选择。(2)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出示主题图)学生汇报:10个小方块是一第,排到九十九个后再添1个是一百个,所以10个十是一百。三、巩固练习(1)圈一圈,数一数。(“练一练”第13题)有多少根小棒?有多少个小方块?有多少个鸡蛋?学生同桌合作完成。(2)数一数,再添多少就都变成一百了?出示“练一练”第4题图。学生小组交流完成。(3)读一读,说一说。出示“练一练”第5题,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觉得开心吗?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3、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数一数 计算单位“个”、“十”、“百” 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数一数练习姓名: 1、圈一圈,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2、数小棒(1)从五开始,五个五个地数,数到五十。 (2)从十开始,十个十个数,数到一百。 3、说说看再添多少是100。(1)98(2)86数豆子教学内容:26-27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教学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学情分析:教学准备:豆子、计数器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估计有多少颗,说说怎么估计的。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3、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二探索新知 (数一数。拨一拨。写一写)(一)学习记数和写数。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4.学生自由的写。(二)说一说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2、学生讨论。全班汇报。(三)写一写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三巩固新知1.练习书上27页第1、2、3题2.练习书上27页第4题3.讲例题,评讲思考找找生活中的100四、总结评价:练习讲评五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觉得开心吗?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3、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数豆子 22 2个十和2个一 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教学反思:作业设计:数豆子练习姓名: 一、做一做,填一填。1、一个一个地数,把69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69、( )、( )2、一十一十地数,把70前面的两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写出来。( )、( )、70、( )、( )二、看计数器填空。三、连一连个位是1,十位是2 1003个十和6个一 1210个十 757个十和5个一 36四、用7、8、0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写出来。谁的红果多教学内容:28-2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学情分析:教学准备:课本、计数器教学流程: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纷纷举手,我要猜出你们的年龄。请一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请你们帮老师提示一下,我猜的是大了还是小了。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想邀请你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从动物乐园了看到了什么?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3.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比较大小的方法。请把你的比较方法和你们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谁愿意把你们找到的好办法和全班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组内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4.写一写,比一比观察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写一写,比一比。三、 巩固练习。1.比大小。课本第29页第1题。学生先写出计数器上的数,在用学过的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2.填一填。课本第29页第2题。答案不唯一,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教师及时评价及鼓励。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觉得开心吗?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3、你还有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方法:数数 找“标准” 21 18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谁的红果多练习 姓名: 一、 我会填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5,第二位是4,这个数是( )2、50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是( )。3、用1、2、3、4、5、6组成的最大两位数是( ),最小两位数是( )。二、在里填上“”、“”或“=”。6869 4537 8292 99100 1222 465 5454 6446三、猜一猜 1、我的十位比5大2,个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 )2、我是89后面91前面的一个数。 ( )3、我是最大的两位数。 ( ) 小小养殖场教学内容:30-31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少一些” “差不多”的含义。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教学难点:会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1.第一关。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2.第二关。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合作交流,汇报成果。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差不多”等来描述。3.第三关。(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三、实践应用。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四、 实践作业,全课小结。调查家庭成员的年龄,用“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差不多”说一说。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相对性 多一些 多得多 少一些 少得多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小小养殖场练习 姓名: 一、连一连。 33个 88个 43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 比 比 比 比二、想一想,填一填。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1)笑笑摘了32个桃,淘气摘的要比笑笑多一些。淘气可能摘了多少个桃?904532(2)科技书有48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得多。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96394999做个百数表教学内容:32-33页教学目标:1.在百数表上认识100以内的数。2.在百数表上进行数的定位练习,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3.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教学难点:能运用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正确地填表。学情分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数一数,填一填)1.数学王国里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组讨论)2.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边数边填,完成百数表)3.填完以后数一数。二.探索新知(数一数,想一想)这张百数表中藏这好多有趣的奥妙呢!(P7/3)(1) 横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如:41、42、43、44、45、46、47、48、49、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4、5、6、7、8、9最后一个是整十数。(2) 竖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如:5、15、25、35、45、55、65、75、85、95个位上都是5,上下两个数相差10,第一个数是一位数,其他是两位数。(3) 斜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如:11、22、33、44、55、66、77、88、99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三.练习巩固:1.课后练习1、2、3、4 2、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几张“魔力框”看看魔力框里的数有什么联系。(小组交流)3.分别出示三张框。四.总结评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听。板书设计:做个百数表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教学反思: 练习二教学内容:34-35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4.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哪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2.出示计数器: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二、基础练习1.课本第34页第1题。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上说一说。2.课本34页第2、3题。师拨数,学生写。同桌互相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课本34页第4题。指导学生发现这4组数各自的规律,先判断出是顺数还是倒数,以及是几个几个地数,再填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2.课本35页第5题。帮小鸟找家。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然后指名汇报。3.课本35页第6题。A教师指导第(2)题。图画书有36本,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但又比90本少一些。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学生明确:故事书可能有85本。B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4.课本35页第8题。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练习二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百位 十位 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2个十和5个一是25。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教材设计了将简单几何体的底面画下来的活动,并安排了三个“动手做”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又让学生折正方形纸,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这些知识,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能折出不同的图形。把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种图形。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提供空间。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二、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2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单元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四、单元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尝试着利用所认识的简单的图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五、单元学习课时:本单元学习课时数为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课时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 1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 1课时动手做(三)(欣赏与设计) 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教师归纳方法。3.小结。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三、游戏:我说你画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实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教学反思:作业设计:认识图形练习 姓名: 1、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用三种颜色涂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并填空。( )个( )个( )个 3、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4、在方格中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5、思考题。 图中有( ) 图中有( ) 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教学目标: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划圆拼图。2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教学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展示作品,发挥想象,激发兴趣(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人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6)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们像什么。(7)揭示课题。这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制品。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学在这我们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四、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3)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陈述)这两部分一样大吗?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2号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圆)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学生展示、汇报)(3)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生答(师板书:一折,二剪,三比)(8)请拿出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方形)你能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比比谁的方法多。学生折,然后汇报结果。(可以横折,还可以把相对的两个角对折)(5)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步骤把5号、6号图形(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面二部分。展示不同的折法。请一名学生上来剪一剪、比一比。三、拼一拼(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学生拼图)(4)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5)展示学生作品。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6)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7)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表蛙)的。(8)请同不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9)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教其他三位同学折一件物品,折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评价一下。 四、自由创作(1)你会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正方形吗?请学生折好后汇报一下自己的折法。(2)你能把这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一样大的部分吗?你有几种方法?(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形)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3)你还能剪、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板书设计:动手做(一)折一折 剪一剪 拼一拼教学反思: 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形四边形。2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玩具。(出示七巧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回答。(板书:七巧板)二、初步认识七巧板(1)为什么叫七巧板呢?由7块板组成。有7种颜色。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7块。 (4)认真观察。七巧板由哪些图形组成?。有5个三角形,有1个正方形,有1个平形四边形。重点介绍其中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识平形四边形。(5)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把七巧板的7个图形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按图形分。按颜色分。按大小分。(6)不但可以分一分七巧板的图形,还可以比一比七巧板的图形,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有大有小。哪个力形最大?哪个图形最小?(让学生拿起来互相看看)这两个一样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放在一起比出来的。(演示比的方法)(5)介绍七巧板。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它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魔板”。只要我们动手又动脑,发挥我们的智慧,用七巧板就可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想试验试吗?下面我们就来拼一拼。三、按要求用七巧板拼出图形(1)拼出正方形。说说你是用哪几个图形拼成的。有没有和他拼的不一样的?还有哪些不同的拼法?(2)拼出三角形。(展示不同的拼法)(3)看课本第41页第1题,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4)七巧板不但可以拼出图形,还可以拼故事?(守株待兔)找学生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四、发挥想象,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五、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七巧板,它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形四边形组成,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智力玩具,这样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真是太奇妙啦! 儿歌总结: 七巧板,真奇妙, 七块小板紧紧靠, 三角、正方、四边形,拼拼想想有创造。板书设计: 动手做(二)(贴一些学生作品)教学反思:作业设计: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动手做(三)(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欣赏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难点:创作图案。学情分析: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智慧老人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看了这几幅图,从中你发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同时你有什么感受?它们像什么?二、 想一想,涂一涂1.作品欣赏,小组讨论每幅作品都用了什么图形。风车:看看由哪种图形组成,用了几个这样的图形。兔子:看看用了哪几种图形,这几种图形是怎样组合的。金鱼:图形组合,形状变化。万花筒:图形组合,颜色搭配,变化无穷。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装饰家庭、衣服。2.这几个图形在和大家玩捉迷藏游戏呢,你能从下面这些图中找出它们吗?(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请你按要求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找得快,涂得漂亮。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认识六边形:六边形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在图形中找出六边形,并涂上颜色。展示学生作品。3.课件出示第三、四幅图。放手让学生用认识六边形的方法自主认识梯形和菱形。学生交流,全班归纳。4.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三、自主创作。1.在点子图上利用所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个图案,互相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并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2.摆一摆。用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小组合作完成。三、 课堂小结。今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板书设计:动手做(三) ( 展示学生作品 ) 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动手做练习 姓名: 2、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44-48页 教学目标:1、回顾与反思学过的知识,整理复习一至四单元所学的的知识。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教学准备:复习课,练习课教学流程: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1、出示主题图,这几幅图有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 2、知道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1)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测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2)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 图中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二、我的成长足迹 1、出示题目 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三、练一练 1、练一练第一题 仔细观察说图意,独立完成。 2、连一连 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做的? 3、做一做 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练一练第四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该怎么做? 5、练一练第五题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2.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综合素养。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二、基本练习1.出示课本47页第7题。指导学生画一画,拨一拨。要求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2. 出示课本47页第8题。引导学生看一看,再连一连。3. 出示课本47页第9题。一个一个地出示图案。问:这个图案像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拼一个吗?4. 出示课本48页第11题。理解题意,照样子表示。5. 出示课本48页第12、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解决问题1. 出示课本47页第10题。引导学生先看清图(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2. 出示课本48页第14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3小结。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注意把图和文字结合起来,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计算。解答完后还要记得检验。四、巩固练习 在里填上“”“”或 “=”。 2536 99100 1551 5445 10010 9596 3838 6568 3223 5628 7787 6636五、本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有没有要提醒的地方?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