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4372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节选)芦淞区教育局课题研究组一、研究的背景“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把眼光瞄准经济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瞄准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一重要渠道,用这种观点来重新审视我国的传统教育,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主要包括:重书本知识学习,轻实践教育活动;重分科课程学习,轻综合课程学习;重学校封闭式教学,轻社区开放式教育。为了培养出符合21世纪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教育现状,我们早在2000年就提出在小学开发综合实践课的构想。2001年秋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到中学必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此,综合实践活动正式以“课程”的身份进入了中小学校园。然而,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遇到了诸多的阻碍,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指导纲要”的精神也无法很好地落实。因此,为了探索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途径,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2000年立项时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发与研究”变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套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课程管理体系。2、探索出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3、探索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全区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三、研究内容(一)课程管理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2、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基本方式。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教研工作的管理方式。(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策略。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三)课程评价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2、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3、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四、研究过程及主要举措本课题研究从2000年9月开始,到2004年6月结题,历时近四年之久。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状况,可以划分成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9月2002年6月),此阶段的主要工作除完成研究实施计划中安排的调研、培训、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收集整理资料等工作之外,主要由区内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条件,组织部分年级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2002年8月2003年2月),此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各校自主探索的成效,选择贺家土小学等4所学校作为样板校,从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课程设置与研究的前期探索;第三阶段(2003年3月2004年3月),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在全区26所中小学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同步进行校本教研工作;第四阶段(2004年4月2004年6月),此阶段主要完成课题实施计划中安排的检测、成果撰写、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等任务。在长达四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五条研究措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一)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二)扎实抓好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三)认真落实组织管理,确保课程规范实施。(四)积极开展校本研究,凸现学校课程特色。(五)高效建设“绿色营地”,广开学生实践时空。五、主要研究成果(一)关于课程设置我们在全区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探索出具有地区特色的管理方式。本课程对于芦淞区而言,是一门“从无到有”的新课程。所以,在全区全面开设课程的时候,我们专门下发了芦淞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管理方案工作,还研制了“课程开设工作流程图”、及关于“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方案”文本的基本范式。(案例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工作流程图总 结组织校本培训学习课程理论学习指导纲要学习课程设置方案教师指导小组撰写课程实施计划并送学校审查教师撰写主题活动方案并在研究组内研讨通过组织实施实践活动并展开相应的研究工作制定各层面的评价方案或评价制度组织针对课程实施的评价工作针对课程专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准 备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制度课程教学研究制度撰写课程实施方案并送局审查分析学校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及课程需要,确定目标及内容实 施(二)关于课程管理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我区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管理教务部门校内外教师指导小组(研究及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校内外相关人员(提供各类资源)校 长教研部门政教部门(课程设置及管理)(课程研究及指导)(课程组织及实施)总务部门(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宏观调控,统筹,规划)职能机构的特点,我们还研制了适合本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管理模式图,如下所示: 以上图示需要说明的有三点:其一,校长主要负责下属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构建、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核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方向及大型活动主题的确立等宏观调控工作。其二,政教部门因工作需要,经常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密切配合,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的主题活动与非指定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实施。其三,部分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各个主题的特点,有时采用某个主题由某个部门牵头,其余部门配合协助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三)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及实施方式在“指导纲要”中,指定了四个领域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但那种将其当成四门学科来“教学”的做法,却违背了纲要的精神,也有损于本课程注重综合、注重实践的课程价值。因此,我们要求学校从本校条件出发,选择恰当的整合形式,以活动主题为“联结点”将各个领域有机融合在一起。在下列表格中,介绍了目前我区使用的几种课程领域整合形式及其具体实施办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整合形式列表阶 段形 式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组织者及设计者起步阶段从单一领域切入,“以一引三”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一个领域内选择主题,在实施过程中扩展到其它领域。学校及教师四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五年级:信息技术教育六年级:研究性学习(农村)中学:绿色证书教育发展阶段跨领域两两结合,整体设计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选定主题进行实施,有课时分配(每周23课时);研究性学习以教师每期引导学生开展若干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方式落实到所有学科;信息技术教育融入渗透到各个领域,后两者均不占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组织成熟阶段跨领域的综合性主题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线索确定综合性活动主题,并将主题分解成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主要环节分步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全程。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设计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因此,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着眼于宏观控制,而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其基本框架进行具体规划。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就是具体规划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指定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又为活动主题的确立提供了选择的维度。伴随着我们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和课程资源开发范围的扩大,新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尤其是2004年,“芦淞教育少年绿色营地”建成以后,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营地的作用,使营地设置的实践课程与学校选择的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又为学校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在该表中所列举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是以我区已具备的课程资源和一年多来学校形成的课程特色为基础而开发的,当然同时也体现了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指定内容的落实。我们指导学校以该表内容为参考,采用“自上而下”(全面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使指定领域内容与学校、地区实际有机结合)与“自下而上”(通过校本化开发活动领域,使活动主题找到连接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桥梁)相结合的原则,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这种措施,既避免了学校在单一领域开展活动,又避免了学校简单地将各个主题任意混杂、随意拼凑。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小学)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年 级实施场地研究性学习人与自然1、自然资源及其状况研究(水、空气、土地、矿藏等等)五六基地2、动、植物及其保护问题研究四学校、基地3、能源问题研究(燃料、太阳能、石油等)六学校4、环境污染与处理研究(垃圾、光、噪声、污水等等)四六学校5、人类健康与疾病防治研究五六基地6、校园环境与绿化问题研究四五学校人与社会1、学校及社区的变迁与发展四五学校、基地2、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交通、网络影视、住房、超市、汽车、毒品、青少年活动场地等等)四六学校3、社会文明程度及公共道德问题研究六学校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饮食文化、春节文化、民族服装、民族艺术等等)五六学校5、国际理解教育(对于洋快餐、外国文艺、影视作品、“地球村”等的了解)四五学校人与自我1、青少年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等调查研究四五学校2、青少年对艺术的理解及追星现象研究四学校3、青少年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饮食、营养、心理健康等等)四学校4、青少年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五学校5、青少年审美问题及服饰研究四五学校6、中小学生休闲生活调查研究六学校7、青少年对他人的认识及交往行为研究(朋友、同学、老师、家长)六学校8、中小学生理想调查研究六学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了解社区、社会1、了解社区中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设施、机构及各阶层人士三五学校、基地2、了解社区或家乡的地理、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传统节目、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方式等三六学校、基地3、就学生自己提出的社会问题,在社区情况中进行调研(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三六学校、基地服务社区、社会1、为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邻居等人服务五六学校2、为他人进行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导盲、助残及为特殊人群服务、爱心活动、希望工程等等)五六学校3、为学校及社区的管理服务(参与学校及班级管理、参与社区图书馆、公园、健身场所等机构的管理)三四学校社会实践活动1、公益活动(公益劳动、义务活动等)三四学校2、经济活动(售货、卖报、储蓄等实践活动或模拟体验)六基地3、政治活动(班队团组织的建设,创办社区宣传墙报或宣传报刊、组建校园电台等等)五六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技术初步1、认识常用材料了解其不同用途三四基地2、学习使用常用工具三四基地3、认识图样、学习简单的作品设计五六基地4、进行简易作品的制作及评价、鉴赏五六基地5、简单的纸塑、手缝、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五六基地6、学习种植、饲养及农副产品的栽种、加工、营销知识五六基地家政1、简单菜肴的制作和评价四六基地2、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三四基地3、学习使用家电,学习简单的修理知识五六学校4、学习消费与理财知识五六基地职业引导1、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特征和工作职责三四学校2、体验劳动者的职业生活,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形成初级的创业观念五六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意识1、国际意识五六学校2、民族意识五六学校3、未来意识五六学校4、创新意识五六学校信息能力1、信息技术手段及其应用水平五六学校2、接纳、收集、捕捉信息的能力五六学校3、对信息进行迭加、重组、系统化处理的能力五六学校4、传递、交流信息的能力五六学校信息素养1、正确的信息观念(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五六学校2、良好的信息道德五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指定的内容几乎覆盖了学生生活的全部,又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创造性而确定的。通过主题活动落实所有的学校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为此,我们采用“学分制”的推行来予以保障。以下是我们根据区内学校的课程特色,尤其是芦淞教育少年绿色营地的课程内容而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分配表”,此表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结构表”呈对应关系。我们要求学校以此为参考,将学分最终落实到每个年级、每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比例分配表课程内容活动领域各年级学分分配三四五六合计七八九合计研究性学习(30)分人与自然3431034310人与社会3341033410人与自我3341033410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0)分了解社区社会32321044210服务社区社会32321044310社会实践活动22331023410劳动与技术教育(30分)技术教育33221044310家政33221043310职业教育12341033410信息技术教育(10分)信息知识1231113信息能力2342114信息道德2131113各年级学分总计15233131100343333100关于“学分制”的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小学段与中学段各总计100分,学生须累计60分以上才准许毕业(含60分),并且该学分将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之中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基地的实践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学生采取自愿原则赴基地参与实践活动。未取得基地学分的学生,应参与学校课程学习并取得等值学分。本意见的制定所依据的是新课程计划,由于非实验年级课时量不足,所以学校可自行对其学分比例进行调整,便要求每名学生年度至少参与两个以上的主题活动。除指定课程领域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存在大量的非指定领域,同时,本课程还应与学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但非指定领域与学科实践活动均不占学分,由学校在实施中自行决策。本“学分分配表”依据指定领域和年级分配学分,学校应根据比例,以活动主题为单位进行学分分值的计算。例如,某某小学组织的“珍惜环境”主题活动的时间跨度为3-6年级所涉及领域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则其所占学分为各年级、各领域学分的累加分值,同时与学生3-6年级所参与的其它主题活动分值相加构成总分100分。(四)关于教学研究及其管理相对于传统的国家课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一支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教师队伍,但以目前我区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来看,离课程实施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我们除加强培训工作之外,尤其重视对教学教研工作的管理,要求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教学研究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例如,我区庆云山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作出了规定,它们依次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般过程”、“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中问题解决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行为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办法”。在“规范”中,既有指导,又有要求,还有评价办法,对教师规范、科学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确起到了导向作用。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悉心引导,与学科课相比,教师的隐性工作量是十分惊人的。他们花费在规划设计活动方案、收集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外出实践等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学科教师的数倍,但由于该课程不能简单地以“课的节次”来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所以,许多教师的辛勤付出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因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区许多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研制了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办法。(案例2)庆云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节选)1、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36年级每班每周平均3课时规定,负责活动的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排课,每周算2课时。2、因活动需要,确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在课表排课时数之内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3、协同指导活动的其他教师,参与一次活动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4、因活动需要,星期六、星期日带学生外出活动,教师算作加班。5、学校不定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验收,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方案”为每次活动进行评价和鉴定,按照等级给指导教师发放课时津贴,金额分别为50元、30元不等。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校呈现出不同的课程形态,加上各校教师的研究基础不统一。因此,我们要求分校制定教学研究制度,以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如高家坳小学专门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制定的教学研究制度,就比较明显地表现了“边实施边研究”的精神。该制度分成“教研规定”和“奖励办法”两个部分。在“教研规定”中特别强调了要组建“学习研究型教研组”,教研活动“不能只是单一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或工作布置,而应该以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程相关的理论及业务知识为主,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每学期尽可能推出一堂优质活动课在学校进行展示”等内容。在“奖励办法”中规定了“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余学科课程一样要举行专题性竞赛活动,由学校评奖进行鼓励”,“教师每学期要上交一篇论文或教学反思、案例、教案设计,只要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就给予奖励”,学校还特设了“课题奖”,鼓励教师开展各类专题研究,“研究者可优先使用学校相关资源、设施设备”,“并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另外,“学校每年评选一次课题研究优秀教师”。(五)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组织,是顺利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求学校积极探索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在资源开发工作中,应基本遵循以下几条策略:其一,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学校可以依据以下三条标准对各类资源进行筛选:是否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是否与本校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相符;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区经济、文化特色。其二,根据课程资源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对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在对课程资源进行收集时,可收集与地方和社区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背景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对湘江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对芦淞区百余个服装市场的走访等等。也可以收集与学生活动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如贺家土小学为每个班学生配置的“综实活动信息塔”,何家坳小学设置的“课程信息库”等等。在整理资源时,我们主要是采取编撰教师指导用书和学生资料手册的方式进行。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全区共编撰教师指导用书近30余套,学生活动资料手册60余套。根据上述工作策略,目前我区已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下表中的几类:范围类别内容应用方式校内教师人力资源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及专业水平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学科教学资源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科研资源学校原有科研成果及科研特色有效转化成新的课程资源与指定领域的内容整合校外自然资源学校所属区域中的自然景观、植被、风景名胜、动物种类等等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考察,采集标本,小制作等等社区资源所处社区中的文化生活、民族传统、经济状况、人文景观等等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研、社区服务、体验与探讨等活动家庭资源家长及家庭环境所发挥的教育影响力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实践活动校外人力资源开展宣传工作,建立社区人士、社会团体扶持学生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建立各类实践教育基地实践基地资源(芦淞少年绿色营地)(详见“案例4”)基地主要特色:实施军事化管理模式;必修课程军事及艺术教育内容充实;积极与周边农户合作,开展“实践教育进农户”活动。开设基地实践课程,实行弹性时间制保障学生赴基地活动的实际时间,全区统一安排基地课程的实施工作网络信息资源已建立局域网;学校建立各类网站并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尝试设立“虚拟教研室”指导课程实施工作。(六)关于课程评价早在课程实施初期,我们就研制了关于课程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及评价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校,为课程实施的规范性提供了保障。(案例3)芦淞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管理评价方案(试行) 学校校名_总分_项目评 价 内 容 及 权 重评价方式计分组织建设1、成立课程管理领导机构,校长起到核心作用。 10分查、访2、课程实施主体结构完整,尤其重视学生及家长的参与。3分调查3、成立教师指导小组,设有组长一名。 2分查、访制度建设4、学校建有课程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教学研究及评价制度,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 5分查资料5、学校为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及物质保障。5分查、访人员建设6、校本培训中有关于课程开发的专题业务指导且培训形式多样, 有特色,有实效。 10分查记录7、通过课题运作方式管理课程并且培养了一批科研水平较高的 骨干教师。 10分查课题方案、访问教师8、经常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全期不少于4次), 校长及“四室”主任有指导性发言。 5分查记录工作效果工作效果9、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了解课程开发的意义,掌握课程开发的 基本流程及操作要领,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工作且满意度、适 应度高。 10分访问教师10、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计划)、教学方案(活动个案)的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符合纲要精神且操作性强。 10分查审资料11、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较好,为课程内容的组织提供了保障。 10分访师生12、课程实施与管理工作得到社会、家庭、学生的认可,体现了办学特色,教师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地发展。 15分调查13、学校建有课程档案,各种原始资料妥善保存。5分查资料说明1、第12条指课程开发满足了师生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及发展规划。2、第13条指学校建有学校、年级(班级)、学生个人课程档案,能及时收集各种原始资料。另外,我们还下发了与上表配套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小组工作质量评价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状况评价方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年之后,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该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以促进课程实施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我们本着“消除外部压力,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研制了一套在全区范围内使用的问卷调查表及结果统计表。事实证明,采用这种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确实能够达到“自评自改”的效果。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年中,学校遵循“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基本理念,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南,以局颁文件为参考,结合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评价模式。从全区范围来看,高家坳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和栗树山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管理评价制度”比较有代表性。在高家坳小学的方案中,可以看出评价工作“活动化”的倾向。而栗树山小学的课程管理评价制度则较为明显地体现评价工作“制度化”的倾向,表现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监督,并且将管理与评价结合在一起。 (七)关于课程实施的成效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课程管理权的部分下移,给予了教师研究和实践的空间,更由于本课程实施的难度较大,决定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我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就是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实施工作后专业素质发展迅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实践教育”、“综合课程”,尤其是“研究性学习”逐步深入的认识及了解,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而观念的更新,带来的是行为的转变。从几年来我们组织的多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来看,教师已逐步完成角色的转化过程,由过去的指挥者变成了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这几年,我区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的“研究性学习”的学科课,不能不说是本课题研究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区教师共有二十余节公开课在省级获奖,近十节在全国获奖,一百五十余节在市级获奖。培养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认为,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特别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已基本达成了该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下列专题研究活动,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贺家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何家坳小学:课程内容的延续性与拓展性研究体育路小学: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研究樟树坪小学:课程实施与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栗树山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研究庆云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关系研究株董路小学: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有机融合研究高家坳小学:课程管理制度研究由于在研究过程中,学校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所以,学校的教研特色和课程的特色日益明显。其二,近四年来教师个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有多篇论文、案例及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奖。另外,从我们收集汇编的由教师撰写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及分析等材料中,也不难发现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其三,教师的学习、工作方式,由过去的“各自为营”转变成为现在的“协同作战”。2、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益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态度及表现情况调查统计表序号调查结果统计结果1你是否积极参与每一次活动?回答“积极” 的学生占96%2你在活动中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回答“是” 的学生占82%3你是否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活动设想及建议?你的建议被采纳吗?曾提出过设想的学生占62%;设想曾被采纳过的学生占32%。4你是否觉得活动锻炼了自己?回答“是” 的学生占98%5你为自己建立了成长档案袋吗?已建立的学生占84.3%6你能够独立上网查找资料吗?回答“能够” 的学生占45%7你能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吗?回答“能够” 的学生占42%8你会制定小组的行动计划吗?会制定计划的学生占70.1%9你能够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吗?回答“能够” 的学生占43.5%10你独立进行过调查、采访吗?回答“肯定” 的学生占21%11你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资料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吗?回答“能够” 的学生占20.5%12你会写小论文或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吗?回答“肯定” 的学生占52%13你能够设计出活动方案和关于产品、用品等物品的制作、改进方案吗?回答“能够” 的学生占87.4%14你所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由谁确定?“学生确定”占29%;“教师确定”占40%;“师生共同确定”占31%。15你所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来源于哪里?“学生生活实际”占25%;“学生学习世界”占32%;“其他渠道”占43%。16老师经常引导你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形成活动主题吗?回答“肯定” 的学生占62%17你对于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感兴趣吗?回答“肯定” 的学生占99%18老师经常采纳同学们的意见或建议吗?回答“肯定” 的学生占87%19对于已结束的综合实践活动,你还有兴趣继续研究和实践吗?“有兴趣” 占71%,“没兴趣” 占12%,“以原主题为基础形成新的主题继续探究” 的占17%。20在你所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一般起什么作用?回答“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方法的指导” 占46%;回答“全程参与我们活动” 占42%;回答“包办代替,教我们实践活动” 占12%。 21你们如何建立成长档案袋?“自己独立建立” 占16%,“老师指导下建立” 占55%,“在家长帮助下建立” 占29%。22你们曾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自己设计评价工具” 的学生达到48%23由谁对你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同学、自己”参与评价的占45%说明:1、根据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统计结果:“非常好” 占34%;“比较好” 占36%;“一般” 占24%;“有待改进” 占6%。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统计结果:“非常出色” 占14.5%;“比较出色” 占50%;“一般” 占19.4%;“还要加油” 占16.1%。2、关于调查项目“请简单记叙你感到最有收获的一次活动,重点说你的收获和体会”的答题情况统计:交卷学生占100%;教师评定答题情况“优秀”者占25%;答题“良好”者占51%;答题“一般”者占24%。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表现情况调查统计表序号调查项目统计结果1你是否乐于帮助同学克服活动中的困难? “肯定” 回答占100%2你是否主动与同学配合完成活动任务? “肯定” 回答占81.7%3你是否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观点和意见? “肯定” 回答占62.3%4你是否对班级和小组的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肯定” 回答占40.5%5你在小组讨论中是否积极发表意见? “肯定” 回答占72.1%6你们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经常会采用那种方式?“个人独立探究” 占13.2%;“小组合作探究” 占72.3%;“全班合作探究” 占21.5%;“全年级合作探究” 占13.8%;“全校合作探究” 占2.7%;其他方式 占14.5%。说明:关于调查项目“请简单描述你最钦佩的一位合作伙伴,用具体事例说清楚你之所以钦佩他(她)的原因”的答题情况是:交卷学生占100%,教师评定此题答题“优秀”学生占27%;答题“良好”学生占94%;答题“一般”学生占29%。六、结论与分析 通过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建立规范、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条件(二)积极拓宽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渠道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环节(三)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保障通过四年的努力,我区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一直面临安全、经费两大障碍,因此难以得到家长、社会的支持。2、学校的课程特色仍然不够明显,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水平有待提高。3、农村学校“绿色证书”推行工作的实效不高。因此,我们认为,从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角度出发,必须深入开展本课题的滚动研究工作,这同时也是我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将以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提高对课程的基本认识”为目标,以校本研究为主要途径,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执笔:付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