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2958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复习导学案 两课时 一、目标导学1、认识作者2、识记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4、背默全文5、掌握内容 6、分析写法二、自主复习 组长检查 (一)认识作者: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柳欧曾王三苏),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学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识记文言词语1、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2、古今异义(1)是 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安 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等 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或 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者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5)然后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然后有千里马。 (6)食 古义:通“饲”喂养 今义:吃。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一词多义(1)之 虽有千里之能: 的 马之千里者: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音节助词,不译 (2)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勋十二转: 动词,记载木兰诗 (4)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5)食 一食尽粟一石: 吃,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 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 通“饲” 喂养,动词 (6)虽 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7)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 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 (8)以 不以千里称也: 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9)道 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的方法 道不通: 道路 4、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受屈辱。一食或尽粟一石。 尽:吃尽。(2)、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3)、数量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日行千里。(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使尽,竭尽。5、马的成语: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千军万马 招兵买马 天马行空 6、马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翻译(组长检查每人翻译一段)(四)、背诵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心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7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 9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 10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掌握内容、 1、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首段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尾段:总结全文,讽刺食马者的愚妄。 2、千里马被埋没了可悲可叹,我们在读时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呢? 语速较缓,语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你觉得罪魁祸首是谁? 4、是什么促使韩愈写马说呢?是目睹了千里马的遭遇有感而发还是另有所指呢?联系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5、韩愈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对食马者的愤慨在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那么他将马尽千里之能的渴望寄托到谁的身上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认为千里马的有无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6马说中伯乐、千里马和常马分别喻指什么?寄托了什么寓意? 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7.马说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 用成语答:知人善任。 8.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同意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9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六)、分析写法:“说”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三、典例示范(一)(11分)资阳市2010 【甲】马说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安事: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 【译文】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了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买 ) (3)买其首五百金( 它的 ) (4)鸣之不能(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 4翻译。(4分)呜呼!真不知马也。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 (二)2010年朝阳市(15分)甲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 一天。 【译文】 有卖千里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知道那是匹千里马。这个人就去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想要卖,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人们不跟我交谈。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价值。”伯乐就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一会儿马价涨了十倍。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执策而临之。 面对 (3)愿子还而视之。你 (4)去而顾之。 顾,回头看 2翻译。(3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对封建统治着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四堂清检测 (一)2010年芜湖市(15分)甲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 【译文】绍兴七年,岳飞面君,赵构从容地问道:“卿有没有好马?”岳飞道:“臣原有二匹马,每天各吃数斗刍豆,各饮一斛水,但如果草料不精,水质不净,它们就不会食用。二马披着战甲奔跑,起先跑的不快,但跑出百里后就变的迅速,自午时到酋时,可以跑上二百多里。卸下鞍甲,毫无喘息,且没有汗水,跟无事一样。这二匹马可谓负重但无怨言,体力充沛但不逞能,是善长远驰的良马啊。不幸二马后来相继死去。如今臣所骑的马,每天食用不过数升,所喂草料从不挑选,所饮之水从不在意,辔头尚未装好,就想跃跃狂奔,刚跑出百来里地,马儿就力尽汗出,大口喘息,累的如死了一般。这马可谓食少就能饱肚,克意逞能体力才下降迅速,实在是笨马一匹啊。”赵构道声好,说道:“你今日所说很有意义。”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驱使 ) (2)不能通其意( 通晓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等到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喘息 ) 2.翻译。(4分)(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然非精洁则不受 3.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的特点。 4.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正反对比阐述,他们都希望 优秀人才能得到识别和重用(4分)5.用斜线(/)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 7在乙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二)云南省(共12分)甲马说乙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粗的词。(2分)(1)故虽有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鉴别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4翻译(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当作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