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02426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一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化学必修一 4.2《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知识技能部分。 下述各种转化关系NH4+NH3N2NONO2HNO3教学难度不大。无需 做过多选择,可以直接从传统课程中移植过来。处理知识与技能教学的难度在于,新的课程标准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过程了。2.过程与方法部分。传统的课程,一般是纯化学性的实验技能教学,主要依据化学原理,设计与完成一个实验,包括仪器的选择与安装,按一个正确步骤完成即可。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理解探究的科学意义,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几个演示实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与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这一部分教材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涉及人类选择与使用化学技术的方法与态度。从课程标准看,这一部分最为宽泛,不易把握,是传统化学课中所没有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从头学习。在四十五分钟的短时间内,考虑到教学的时空局限,可以利用多学科多视角,对相应的化学技术进行批判性讨论。让学生感受一个当代社会的核心问题,化学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不是一个纯化学问题。只有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纳入人们的视野,才能保证化学技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只能依据教材,有选择地去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不是面面俱到。按新课程标准,教学重点在于把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理解化学技术从诞生到走向完善,人类所面临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及又克服这些难题而积累的智慧。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部分。(1)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知道工业生产硝酸的基本原理。(3)初步认识喷泉实验,与反应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2.过程与方法部分。(1)由N的化合物性质、转化、应用学习,进而理解研究氮元素的化学意义。(2)通过喷泉实验,与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讨论氮气及其化合物的各种应用的科学价值,由此带来的问题,克服与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教学目标的后二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4.教学重点,氮的各种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实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工作原理,铜与硝酸反应,装置的选择与操作过程。三、教学主要过程板书 第一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1.问题情景初步介绍人类对、氮的化合物研究成果及应用价值,由此而生产的环境问题(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问题与探究氮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存在。非常稳定,不易转化为化合物。而动植物生长需要的是化合态的氮。在人类还无法将转化为化合物之前,自然界如何实现这一转化呢?板书途径一:雷雨发庄稼实验探究湿润的空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的反应 板书结论:放电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问题与讨论如何证明NO2与H2O反应的产物中有NO?板书途径二:生物固氮板书途径三:含氮矿物风化。板书问题与讨论(1)、指出上述各种途径中氮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2)、农业生产需要大量氮肥(含氮化合物),上述途径都不适合人工模拟生产氮肥。给出你的解释。2.情景设计介绍人类各种工业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氮肥生产、冶炼金属、汽车行驶产生大量氧化物进入大气。由此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背景知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产生过程高温N2+O2=2NO2NO+O2=2NO2汽车尾气引发的光化学烟雾反应2NO+O2=2NO2NO2=NO+OO+O2=O3O3和NO2均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板书问题与讨论(1)、环境问题是如何出现的?(2)、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什么?(3)、克服环境问题有哪些途径?上述问题的参考答案(1)、人类不当使用科学技术的结果。(2)、极力追求商业利润。(3)、治理,使用新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环境意识教育。小结由上述讨论,可知化学技术不是孤立的科学问题,其是否合理与安全使用,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持续性。作业1.收集一试管气体,倒置于水中。观察水最终在试管上升的高度,占试管全长的比例。2.收集各一瓶,利用空气、水和生石灰来吸收这两瓶气体。试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板书 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1.创设情景氮肥人工合成的途径、原理、及氮肥对农业生产的意义。高温高压 催化剂板书N2+3H2=2NH3NH3 +HCl=NH4Cl 2NH3+H2SO4=(NH4)2SO4板书问题与探究研究各种氮肥的性质,并由此提出使用注意事项。实验探究 1、用两支玻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把两支玻棒靠近一些。观察现象。 2、用两支玻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硫酸,把两支玻棒靠近一些。观察现象。板书证据与结论: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显碱性。氨水易挥发,不易运输,但成本低。氨水应在阴凉处保存。雨天、烈日下不宜施用氨态氮肥。盐:固态,易分解,易溶于水,与碱反应,产生而挥发。比易于保存和运输,但成本更高。Cl-不被植物吸收,在土壤中积累,影响植物生长。不能在碱性土壤中使用,不能雨天使用。板书思考讨论(1)、依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氮肥在农业上的使用,有可能在哪些地域,什么时候产生环境问题,人类应采取哪些应对预案?(2)、同等质量的氯化铵与硫酸铵,谁的肥效更高?如果你是一个农场主,你会怎么选择购买和使用氮肥?2.实验探究喷泉实验,(1).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2).溶液变红色的原因?(3).喷泉的发生应具备什么条件?板书思考讨论(1)、图4-15装置,若去掉胶头滴管,怎样让喷泉发生?(2)、实验室制取,并用水吸收时,极易发生喷泉现象。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3.板书实验探究加热分解NH4Cl晶体。板书 结论 NH4Cl=NH3+HCl思考讨论 可以用加热分解NH4Cl晶体的方法制取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吗?4.板书实验探究加热NH4Cl与Ca(OH)2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思考讨论(1)此实验的装置与实验室制取H2、O2、CO2等气体中的哪一种装置相同?(2)制取的氨气中含有什么杂质,怎样除去这些杂质?板书证据与结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该实验与制氧气相似,氨气中含有水蒸气,用碱石灰干燥。 作业(1)、依据NH3+H2O NH3H2O、NH3H2O NH4+OH- ,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微粒,使用常用仪器及选择合适的试剂,检测你的假设。(2)、有浓氨水、浓盐酸、蒸馏水,仪器任选,比较浓氨水与稀氨水的挥发性的差别。板书 第三课时 硝酸的性质创设情景是一种强氧化性的酸,绝大多数金属及许多非金属单质能与硝酸反应.。板书浓: C+4HNO3=CO2+4NO2+2H2O 一般生成气体。板书稀: 一般生成气体。另外,见光或加热也会分解释放出气体。4HNO3=4NO2+ O2+2H2O板书问题与探究依据你所学的知识,选择不同的试剂和装置,在实验室中分别制备与,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板书 证据与结论(1)适用:固液气体。方法最为简便。后者反应更剧烈,应对浓硝酸的滴加予以控制。(2)C+4HNO3=CO2+4NO2+2H2O 4HNO3=4NO2+ O2+2H2O 适用:固液 气体。方法较为繁锁,且产物中有杂质气体。板书实验探究依据以上成果设计一套完整的装置,一次完成制取与收集纯净的NO和NO2各一瓶。板书证据与结论(1)用浓硫酸干燥NO2,用向上排气法收集NO2。(2)3NO2+H2O=2HNO3+NO用浓硫酸干燥NO,用排水法收集NO2。(3)4NO+3O2+4NaOH=4NaNO32H2O尾气吸收思考讨论(1).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下述反应中的作用。C+4HNO3=CO2+4NO2+2H2O(2).分析下述反应,指出浓与稀的氧化性强弱差异,与分子得电子数有何关系? 板书 结论(1)在中,硝酸只表现为强氧化性。在中,硝酸既显为强氧化性又显酸性。(2)浓硝酸与铜反应更剧烈,显示出更强的氧化性。一个稀硝酸分子得电子更多,这说明得电子的多少与硝酸的氧化性无关。作业(1)、完成工业生产流程途中的化学反应式。对照此图,分析生产中的尾气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有害成分,可用什么试剂吸收?(2)、计算每一吨液氨,可氧化制得多少吨960/0的商品硝酸?【教学反思】学生心里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新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探索、求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得以快速成长。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