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1605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http:/www.docin.com/afeiz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专家指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步入误区而不知。下面几点颇值得做父母的反省:一、过分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过分表扬,却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不做;过分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只要指出错在哪里就可以了,以帮他们吸取教训。 表扬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教育方式,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的一些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产生不了任何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伤害到孩子,这一点你有没有考虑过呢?很多家长都发现,要想让孩子听话懂事,就要常常表扬他。教育学家们也认为,正确的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表扬是让孩子的那些符合父母意愿的行为能够坚持下去的非常好的手段。当你的宝宝虽然踉踉跄跄,但是终于在没有任何搀扶和协助的情况下,把皮球送交到爸爸手里的时候,全家人都会为他鼓掌欢呼:“好样儿的,太棒了!”这时候,他的“感应器”迅速捕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鼓励信号,于是越发卖力气地横冲直撞起来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表扬是一种强化手段,是使那些符合某种心愿的行为坚持下去的最好方式。虽然我们也可以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批评,但是它的作用远不如对正确做法的表扬。比如,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一直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不是像平时那样走来走去。如果我们对他这种行为进行表扬的话,他可能就此开始保持这种好行为了。对于小宝宝而言,他们问候其他宝宝的方式通常是抓对方的脸,那么当他某次没有“下毒手”,而是友好地抚摩了对方一下时,如果我们迅速表示出赞叹,他可能就此放弃以前的习惯动作。表扬是非常有讲究的,孩子们需要的是你发自内心的、恰如其分的赞赏。表扬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教育方式,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的一些不恰当的表扬可能产生不了任何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伤害到孩子,这一点你有没有考虑过呢?不要对宝宝过分表扬:批评难,表扬更难二、过分民主 幼儿缺乏经验和判断力,需要父母指导,对其过分民主,会把孩子宠坏,变得为所欲为。当然,孩子长大以后可以晓之以理,让他们参与抉择。三、大发雷霆 以为大发雷霆可震住孩子,但威信却降低了,因此脾气少发好。如果控制不住,可以先平静一下,再回来严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效果更好。父母又不是神,当然也有权利发脾气。一方面,因为工作问题,挨了老板的训;另一方面,宝贝不识时务,还在你面前胡搅蛮缠。这个时候,你已经到了发脾气的边缘你是让高高抬起的手,重重地落在小屁股上,还是采取别的什么方法?网友liang_xu:既然你无法选择外在的刺激,那就选择你的反应最近,晶晶的无理取闹使我经常处于发脾气的边缘。有多少个深夜,当我困倦不堪,而她玩性正浓,我真想对她大吼,或是打她屁屁什么的。但我想到了在外界刺激和你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由。对外界的刺激你也许无法选择,但你有很大的自由度来选择自己的反应。这不是我本人发现的真理,是我在一本书上学到的。每当想到这个道理,我就不再生气,以平静之心应对孩子。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会耐心地跟她玩上一阵子,读读书,玩玩拼图游戏,等到她真的累了困了,两人再一起睡觉。我的办法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控制了自己发脾气,使自己和孩子都有一个愉悦的心境。网友放鹤崖边:脾气归脾气,想法子解决才最要紧!好象还是常有忍不住的时候呢,比晶妈差多了。不过孩子小的时候倒几乎没发过脾气,现在大了,觉得她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是给她点颜色,批评批评。当然很多时候事后后悔,觉得火气有点过大了,还是要向晶妈学习先。记得陶陶较小时还不会走路时出现过这种状况,白天猛睡,夜里大人个个都困了,她却精神得很。当时我实在忍无可忍了,眼见着就要发脾气。后来我们是全家合力把她整过来了,就是白天不让她睡,她刚想睡我们就把她逗醒,如此折腾几天,她又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孩子睡得太晚总不是个太好的事,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要尽早培养的,所以尽管不发火还是要想办法把她的生物种调节过来才是呢,晶妈是不是啊!网友MaoMa:Ti,儿子思过,我消气!当我实在气极了,我就让大毛去ti。他在ti的时候,我也趁机消消怒气。大毛的ti通常是3分钟,其实不到3分钟他自己就乖乖的来承认错误了,3分钟的时间也足够我把火气消掉。真是对孩子发了脾气以后大家也不要自责啊,因为孩子有的时候真真真真是气死人啊!网友白菜头:实在气极了,关上门,让自己冷静一下!孩子大一些就会有自己的主见,有些事会跟你对抗。有时不听话,很生气时我就会进房间,把门关上,冷静一下再教育。有时实在忍不住了,就打他PP。打完了自己也会很不开心!TIPS:发脾气前的提示搞清事实真相再批评:不要因为我们的粗心误会了孩子。不比较其他孩子批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事发当时及时批评:让孩子知道错在何处。事态严重要严厉批评:以此为戒、杜绝再犯。就事论事的批评:不要扩大化、不要翻老账。不在吃饭前、吃饭时批评:批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不让孩子吃饭。不做全盘否定式的批评:不要使孩子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尽量个别批评:对自尊心强的孩子这会更有效。家人态度一致的批评:使孩子建立明确的是非观念。不带个人情绪的批评:既避免过分伤害孩子,也避免过后你懊悔不已。四、方式单一 总让孩子在墙角罚站不会有多大作用。如孩子犯了错误,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爱好限制他的某些活动,如看电视、玩游戏机或参加室外活动等。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惩罚是一种敏感性极强,不无危险的教育手段。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惩罚,不包括体罚,因为体罚是非法的,绝对不允许的。这里讲的惩罚,指的是家长愤怒地训斥、剥夺孩子正当的权利、造成孩子身心痛苦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的惩罚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效应,但却没有长期效果。严厉的惩罚或长期的惩罚终将形成孩子两种对立的性格特征。一种是愤怒、反叛(我就不照你们说的办!)、反抗(打我也不怕!);另一种是顺从(我还小,只能照你们说的办。)、畏葸(能躲就躲,别被发现。)和退缩(反正我不是个好孩子。)。即使是一些轻微的惩罚,对于孩子来讲,也是很有震撼力的,因为孩子既有敏感的自尊心,又有对是否公平的敏锐感受能力。一个不公平的惩罚,会导致孩子感到万分委屈,进而改变他对家长的看法,最终将改变他对自身的评价。因此,成人要特别慎用惩罚。只要一个孩子不是故意干坏事,事情又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给予惩罚。如果孩子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已妨碍他人的活动或损害了财物,可以让他退出现场,过一会儿再回到活动中来。让我们再听听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是什么因素促使儿童干这一件或那一件事,把你们自己放在儿童的位置上,你们就会相信儿童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错误的。五、从不惩罚 如果孩子对他的错误行为毫无意识的话,他是不会记住去改正的。孩子真的犯了错误,惩罚必不可少。让孩子静坐在椅子上5分钟,或是命令他回到房间里不许出来。当你认为孩子有必要为自己的错误受到处罚时,是不是首先会使用这种 “面壁思过”的办法?但这个古老的方法并非永远有效,所以这里我们告诉你些更新的。不过请记住:管孩子是为了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让他痛苦或者难过。有的父母发现,在家里“面壁思过”这一招对孩子非常灵验,然而,也有人觉察到孩子根本不把这种处罚方式当回事,他不是和父母抗争,就是到处乱动,或者根本就不在乎在椅子上坐10分钟。如果是这种情况,无论是面壁思过还是静坐思过,都不可能起到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效果了。如果你恰恰是使用这一古老招数却不成功的父母,那么该是寻找其他的行之有效的处罚方法的时候了。不过,一定要记住,你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他先前的不好行为,而不是使孩子痛苦和难过。因此,首先父母要摸透孩子的脾气秉性,然后再去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最适合的处罚方式。管教有方无论父母使用哪种管教方式,都应该事先给孩子解释清楚。不要等到孩子一犯错,才开始管教,惩罚孩子。如果没提前给孩子说清楚定的规矩是什么,哪些行为是将受到惩罚的,那么孩子就对不良行为没有任何认识和概念,也不知道大人对他行为的期望是什么。而父母呢,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很有可能反应过激,从而使用较为严厉的惩罚方式对待孩子,不过,惩罚过于严厉,将很难坚持到底。如果试图尝试一种新的管教方式,即便它一开始并不见效,也要坚持2个月看看效果。很多父母在尝试一种处罚方式的时候,如果使用几次,发现它对孩子并没有效果,就会改用其他的方式了。事实上,总是变换不同的方式,其结果是使孩子明白如果自己坚持反抗到底,父母最终会认输,放弃惩罚他了。怎么样才能使面壁思过这一处罚方式行之有效呢?你发现让孩子面壁思过这一招已经失灵了吗?也许你的做法不对。为了提高这一招数的成功率,给父母提供以下建议。使之合情合理。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几岁就处罚几分钟。如果是2岁,就让他在椅子上或者回房间呆2分钟。迅速出击。把喋喋不休的说教省略掉,直接切入主题。尽快使用这一处罚,从而可以使处罚的功效不被说教破坏。避免感情用事。有时候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就是故意想激怒父母。父母愤怒之下处罚孩子,让他回房间呆着面壁思过,这恰恰是孩子的目的,他所期望的结果就是父母生气了,但对自己的不好行为却没有认识。因此,父母要抑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选择正确场所。有些孩子天生就不可能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那么处罚他们自己单独呆在房间里就会更有效。如果孩子总是从房间里跑出来,父母就要不慌不忙,态度温和却坚决,让他们再回房间,并且追加一分钟。如果还出来,再追加一分钟。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如果已经尝试这种方式8个多星期了,但总是失败,那么就是该寻找其他处罚方式的时候了。六、过于温和 有时,父母应采取强制措施,让孩子懂得淘气应有限度,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过分行为,在不良行为一开始就制止他,然后再解释为什么。七、滥用奖励 “如果你不再往地上泼水,吃过饭我给你吃冰淇淋”。这种方法只能纵容他下次再犯,用奖励的方法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实际上是贿赂孩子。 一个男孩,每天总是找机会哭闹、嚎叫,很难使他安静下来。我的窍门是,在晚上临睡前告诉他,如果明白不再哭闹、嚎叫,我将在晚上给他讲更多好听的故事。几周过去了,果真有效!每个晚上他总是提醒我们,明天他不哭闹,同时,他挑出各种好看的画书让我在晚上讲给他听。你要说什么我有个两岁大的男孩,他哭嚎时,我就表明我不明白你要什么,哭嚎表达不了你的意思,他听了后很快就停下来或是到别处干其他事了。当他停止哭嚎和正常与大人说话时,我就不断地表扬他,让他知道,不哭嚎才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的,这样能使他得到比哭嚎更多的东西。在商店的策略我和我的孩子在商店购物时,如果孩子哭嚎要这要那,我的策略很简单,我让孩子挑出他确实想要的东西,他们可能是小食品、糖果或一本画书。对于大些的孩子来说,我给他限定一个可花费的价格,如果他要的东西很贵,那么贵出的部分由他来想办法(例如不能再买其他东西)。如果他要求买更多的东西,我就说,你已经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回家不能超过三种小东西,东西太多会把我的屋子装得太满。哭嚎椅我们专门为我们两岁的孩子准备了哭嚎椅,当他哭嚎时,我们告诉他,我们将他放在专门的哭嚎椅上,听了后,他急忙停止哭嚎并离开了那个地方,通常哭嚎就此停止了。计时器的作用我三岁的孩子对我使用哄大孩子的方法渐渐发挥了同样的作用。如果他哭嚎我就给他设定有分钟的计时器(通常一分钟)并告诉他,时间到了我要再次检查,如过了时间我将再重新定时,再次检查。八、公开争吵 父母因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因孩子常常会模仿父母。故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见,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他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不起作用。有时,父母也会像个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在孩子面前忍不住吵架了。而后呢?你怎么让自己从愤怒的情绪里解脱出来?怎么和他和好?还有,怎么和孩子说?有了孩子,夫妻吵架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往往事情不大,但谁都想说出自己的理,可当着孩子的面好多话又没法说出来,因为不知道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其实,吵架会不会给夫妻之间、给孩子带来影响,取决于你们吵架以后解决矛盾的方式。美惠给我们讲了她家里发生的一次吵架的场景:一天晚饭的时候,我和丈夫还有5岁的儿子围坐在桌旁吃饭,全家人的食欲都非常好。晚饭一点也没剩。收拾桌子的时候,儿子突然说:“我还能吃一小块蛋糕吗?”“这样不好吧!”我回答,因为儿子已经很胖了,而且今天的晚饭他也吃得很多。“只舔一点奶油!”儿子坚持。“这样不好吧!”我再次告诉他。在孩子第三次要坚持的时候,丈夫插话说:“就让他吃一块吧!”我觉得我的血在向上涌,我知道我的坚持已经不管用了。儿子抓住机会,“爸爸就不管。”无奈,我只好说:“好吧。按你爸爸的决定做吧!”事情至此,我觉得丈夫破坏了我的权威。我丈夫也怪我想法怪异,觉得我破坏了这顿很美的晚餐。于是我们的争吵开始了。起初,儿子一直站在一边,我对他说:“你高兴了吗?你就想让我们吵起来,是吗?”于是他干脆跑回自己的房间里。但丈夫还是不住地指责我。直到第二天晚上,我们之间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事情平息之后,我们都觉得自己受了伤。让我们面对这样的事情吧!即使是最好的婚姻也免不了要吵架。美惠和丈夫就是这样,他们都喜欢和对方在一起,但现在家里的空间很小,很难有两个人独处的时候。吵架之后,他们也经常很难冷静下来,所以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找对方的毛病,跑出家门威胁对方,谁也不理谁,甚至开始冷战。情绪主宰了一切,从不考虑原因是什么,这也经常使他们失去对婚姻的判断能力,使他们觉得对不起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两个人缺少很好的沟通,他们是孤独的。现代婚姻专家发现,夫妻吵架的直接原因往往是生活中的小事,尽管如此,你没有必要一定要想办法避免吵架。因为从来不吵架的夫妻往往是害怕彼此意见不统一。那些看起来非常完美的夫妻可能是最先彼此疏远、最先觉得不幸福的。吵架以后你们怎样解决矛盾,才会真正对夫妻和孩子没有影响。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夫妻吵架又和好,让孩子看不到争吵对你们的爱情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吵架也能让婚姻更美满不过还好,解决问题的原则比吵架的原则更容易遵循和掌握,因为,你平静下来的时候,就更容易注意到你自己在说什么、在做什么。这里有5种方法教你如何和对方和解,并且,你们都会觉得自己是个赢家。不要急着让吵架突然结束吵架正在进行的时候,你没办法非常有效地停止吵架。听听其中的道理吧,客观地说,人的情绪达到一个顶点的时候,别人是无法控制的。如果孩子亲眼看到你们吵架,或者你的丈夫或妻子正步步紧逼,与其把问题隐藏起来,不如在孩子面前承认这个实事。不如告诉孩子:“我们都为这件事非常生气,等冷静下来,一切就都过去了。”生活照顾中和宝宝心灵交流找出三个故事吵架几乎很少是因为重大事件引起的。69%的夫妻吵架是因为相同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专家告诉我们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夫妻解决吵架后的一些问题,就是在每次吵架以后,找出其中的三个故事:他的故事、她的故事、融合夫妻两个人的情况和说法的故事。思考一下吵架之后关于你和你丈夫的三个故事。比如美惠家的事,美惠的故事是:“丈夫总在孩子面前削弱我的权威。”丈夫的故事是“她过分夸张和抗拒一个根本不应该很在意的问题。”第三个故事是:他们两个人都背负着工作的沉重压力。现在他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到一段属于两个人的时间,哪怕两个人单独过一个周末。一旦能看到第三个故事,你就能更理性地对待对方的对抗态度。“丈夫并没有有意地排挤我,他只是想让我放松、让我开心。我也不是一味武断的。我只是掉进了这种权利之争的圈套里。”这种善意的相互体谅打开了相互包容、理解和欣赏的大门。模范夫妻婚姻中的十不宜如何学会夫妻间的交流找到恰当的时间和解到了和解状态的时候,两个人的心态是很像的。如果两个人不能尊重彼此,还从各自的角度责怪对方,做和解的努力很可能成为徒劳,甚至成为另一场战争的导火索。一位女士告诉我们:每次吵架之后我都很想和丈夫谈一谈我们吵架的事情,一旦我说:“我们谈一谈吧!”他立刻也缓解了,马上回过神来,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吵架。但事实上,我经常在吵架之后觉得自己很伤心、很委屈。这个时候,我很希望他能跨过门槛拿着一束鲜花对我说:“对不起。”其实,用爱的方式解决矛盾会更好,比两个人都找自己毛病的方法更温和。不要总想着找某个人的原因。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们需要接受事实,尽快从你们的不愉快中摆脱出来。在和解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人,往往做的事情更多。对BB述说“爸妈这样相爱”和孩子谈你们吵架的事情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感到非常恐惧。一方面,他看到父母的情绪都失去控制,把自己扔在一边,他会感到自己随时都可能受到攻击。另一方面,夫妻吵架总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即使孩子跟吵架没有关系,孩子也非常担心如果父母相处得不融洽,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什么样具体的影响。孩子是否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对于孩子来讲,看到父母任性、失去理智、做错事,未必是一件坏事。即使夫妻刚刚吵得很厉害,只要孩子能看到你们又彼此相爱,对孩子也会大大地有益。当他们看到父母从吵架状态中摆脱出来,能够彼此很尊重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孩子会懂得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有不同意见的。看到父母在谈彼此的感受,他们也会学到同样的东西。即使父母平时已经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也要记住不要让孩子看到夫妻在吵架之后的沮丧情绪。一天晚上,王先生在和妻子吵完架以后,由爸爸给孩子洗澡。女儿一边把她的娃娃放在澡盆里,一边对爸爸说:“爸爸,这个芭比很怕你。”王先生听了以后,心里一动,立刻把妻子叫过来。然后他们向孩子解释:“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因为小事发脾气,但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后,就会好了。”一个月以后,他听见女儿对她的一个朋友说:“啊,有时你们会因为小事发脾气,你们谈一谈,然后就会好的。”把你的爱表现出往往吵架以后,对于你和你的丈夫或妻子还可以得到另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你们的心贴得更紧了。但对于8岁以下的孩子,除非看见父母又亲密起来,否则他不会明白你们是不是已经和好了。所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们互相的爱。而且,和孩子也要表现出你对他的爱和关心。用童心去理解你的孩子美惠因为晚餐和丈夫吵起来之后,第二天早晨,她走进儿子的房间向他道歉,“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和你爸爸吵得那么凶。”儿子回答:“妈妈,你们不要因为我吵架了。”美惠的眼泪险些掉下来。吵架的时候,千万别把孩子拉进来,这是最大的原则,但现在她打破了这个原则:“宝贝儿,你说得对。这正是我找你的目的,对不起。”“没关系。”说着,孩子用他的小胳膊抱住了美惠。美惠感到欣慰的是,儿子直觉上知道拥抱对人会有帮助,而且他有能力原谅妈妈。他学会了原谅是吵架过程中很自然的一个步骤。他还明白相爱的人吵架都会很难过,也许这是他受用一生的一堂课。九、永远不对 如果你总认为孩子是错的,会使他感觉自己很无能。即便他错了,你可以提醒他,让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到。不要用“你老是这样,从没做好过”这类话指责他。十、不会道歉 如果父母错了,不要忘记对孩子说:“对不起”。孩子与父母之间应互相尊重,这么做也可以教会孩子怎样道歉。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家长向宝宝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家长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研究显示,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向宝宝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宝宝更加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