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及问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1440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及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及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及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构工程所一、结构专业1、问题:四管柱管架做钢桩基础时,钢桩的抗压、抗拔一定要核算。解决办法:查计算书。2、 问题:在门式刚架斜梁下翼缘受压区和柱内侧翼缘受压区未设置保证其稳定的隅撑的问题。解决办法:为避免柱受压区失稳,当刚架跨度12m,在柱顶附近应设置一道隅撑。为提高斜梁的整体稳定性,当刚架跨度12m,所有刚架可以从构造上在距梁两端3m的檩条处设置隅撑;当刚架跨度24m,在距梁两端6m的檩条处再增设一道隅撑。3、 问题:立面图标高漏画。解决办法:自己出手的图纸应自检自查。4、 问题:外墙颜色未标注。解决办法:自己出手的图纸应自检自查。5、 问题:设备基础常常未按比例画。解决办法:应按制图标准画图。6、 问题:普遍性的校对人看图不细。解决办法:安排有责任心的校对。7、提交校对审核时,校对卡签署不全。不提供计算书解决办法:校审卡签署不全及没提供计算书的图纸不予审核、审定。8、问题:设计文件中未注明设计使用年限。解决办法:按相关规范注明。9、 问题:设计使用年限与选用的荷载规范GB50009不一致。解决办法:荷载规范中,除风、雪荷载有设计基准期为10、50、100年的设计值外,其余都是按照设计基准期50年确定的。其它情况需要进行专门研究。10、问题:设计文件中结构计算书不完整。解决办法:一般建筑的计算书应包括:根据建筑做法导算的荷载计算;结构设计总体分析总信息;周期、振型、有效质量系数、剪重比、位移(比)、楼层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例;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上下层间侧向刚度比;轴压比及计算长度系数简图;构件几何尺寸及荷载简图;计算结果简图;地基承载力、变形和基础计算等。11、 问题:设计框架结构楼板时,非固定隔墙的荷载取值不正确。解决办法:按荷载规范4.1.1条注5。12、 问题:屋面有上翻梁时,对可能形成的积水未考虑。解决办法:考虑可能形成的积水,否则应采取措施防止积水。13、 问题:高低跨房屋未考虑雪荷载的不均匀分布。解决办法:按荷载规范6.2.1条14、问题:采用桩基础时,地质报告钻孔深度不够。解决办法: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9.4条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3.1.2条。15、问题:对于整体式基础,柱底荷载采用最大内力组合标准值。解决办法:按同一工况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考虑。16、问题:设计双柱或多柱时未考虑荷载的偏心影响。解决办法:基础形心宜与荷载重心重合,避免偏心受压。17、问题:基础拉梁设置错误,配筋计算有误。解决办法:柱下独立基础设置基础拉梁的要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1条,一般应设置在基础顶面,其配筋的计算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A)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压)力,拉梁按轴心受拉(压)构件计算,此时柱基础按照偏心受压考虑。B)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轴心受压计算。18、问题:承受拔力的桩未要求单桩抗拔试验。解决办法:此问题尤其在不同工况下,特定的桩可能受压也可能受拉,此时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19、问题:钢结构设计中未注明材料质量等级,材料性能无相应保证。解决办法: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9及钢结构设计规范3.3的要求。20、问题:计算单角钢受压构件长细比时,采用的回转半径不对。解决办法: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5.3.8条注2的要求。21、问题:平面外设有支撑的框架柱计算长度,未取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解决办法: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5.3.7条的要求。22、问题:柱脚锚栓考虑承受剪力,未设置抗剪键。解决办法: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未给出锚栓的抗剪指标,仅允许锚栓受拉。23、问题:屋架、珩架弦杆平面外计算长度未考虑平面外支撑。解决办法:应满足钢结构设计规范5.3.1条的要求。24、问题: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房屋温度区段端部第二开间,而第一开间相应于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竖腹杆未按刚性系杆考虑。解决办法:应考虑支撑竖腹杆传递纵向水平荷载。25、问题:抗风柱布置未留插入距,柱顶与梁连接未有梁抗扭转措施。解决办法:可通过在柱顶设置隅撑将荷载传至檩条或刚性系杆。26、问题:钢结构节点构造与计算、说明不符。解决办法:节点构造与说明应与计算模型参数相一致。27、问题:网架支座与计算模型不一致。解决办法:支座构造与计算模型应一致。28、问题:混凝土梁集中荷载作用处附加筋遗漏。解决办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加筋应承担集中荷载。29、问题:梁纵向受力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解决办法:主要考虑钢筋的混凝土锚固及施工振捣混凝土。30、问题:预制构件吊环材质未按规范要求。解决办法: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9.8条的规定。31、问题:筏板基础、屋面挑檐四角放射筋遗漏。解决办法:避免无筋区的出现,满足承载力及正常使用的要求。32、问题:管道支架的计算长度取值不对。解决办法:可按石油化工企业管架设计规范3.0.10条的规定。33、问题:计算基础沉降时附加荷载取值不对,未扣除基础埋深范围内的土重。解决办法:附加荷应扣除基础埋深范围内的土重,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34、问题:雨蓬的倾覆不满足规范要求。解决办法: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7.4节的要求。35、问题:常压立式储罐环梁宽度确定缺少罐壁单位长度竖向荷载。解决办法:应要求工艺或设备专业提供此荷载。36、问题:纵梁式管廊采用空间计算模型与实际不符。解决办法:目前PKPM系列软件空间模型还存在一定缺陷,可用平面软件或其它软件模拟计算。37、问题:基础设计时遗漏支撑荷载。解决办法:柱与支撑同时作用于一个基础,应考虑。38、问题:式储罐基础设计水平推力选取不正确。解决办法:两鞍座推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8、问题: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屋檩条雪荷载选取不正确。解决办法:应考虑不均匀积雪分布系数ur=1.25。39、问题:钢柱脚未采用混凝土包裹防护?解决办法:柱脚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使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小于150mm。当柱脚底面在地面以上时,柱脚底面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00mm。40、问题:在房屋的温度区段内,未设置能独立构成空间稳定结构的支撑体系问题?解决办法:在每个温度区段或分期建设的区段中,应分别设置能独立构成空间稳定结构的支撑体系。41、屋面横向水平支撑与柱间支撑未布置在同一跨间内问题。解决办法:在布置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开间同时布置柱间支撑,以组成几何不变体系。42、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房屋温度区段端部第二开间,而在第一开间相应于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竖腹杆位置未布置纵向刚性系杆问题。解决办法:系杆有刚性系杆和柔性系杆两种。刚性系杆主要为:屋架的主要支承节点处的系杆;屋架上玄脊节点处的系杆;当横向支撑设置在房屋温度区段端部第二区间时,第一区间的所有系杆;其它可能受压的系杆。柔性系杆为上述情况以外的系杆。具体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查钢结构设计手册及钢屋架图集。43、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竖腹杆未按刚性压杆设计问题。解决办法: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竖腹杆按刚性压杆设计。44、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节点未与抗风柱布置相应协调布置。解决办法: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的节点应与抗风柱在一条轴线上,否则梁按双向受弯构件设计。45、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采用圆钢时,未设张紧装置;当设有桥式吊车时,柱间支撑未采用型钢支撑问题。解决办法:屋面横向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采用圆钢时必须设张紧装置;当设有桥式吊车时,柱间支撑应采用型钢支撑。46、压型钢板薄壁型钢檩条屋面,当檩条跨度大于4m时,未合理设置拉条、斜拉条及撑杆体系问题。解决办法:当檩条跨度跨度大于4m时,宜在檩条间跨中位置设置拉条或撑杆。当檩条跨度跨度大于6m时,应在檩条跨度三分点处各设一道拉条或撑杆。斜拉条应与刚性檩条连接。47、刚架梁、柱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的端板,应满足最小厚度16mm的要求。48、柱脚锚栓的直径应满足不小于24mm的要求,且设置双螺帽。49、应复核有柱间支撑的柱脚锚栓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上拔力。50、应复核柱脚底部水平剪力能否由底板与混凝土基础间的摩擦力承受,当摩擦力不足时,应设柱脚抗剪键。51、檩条和墙梁设计计算时,应按门式刚架规程的附录A计算风荷载,应考虑风吸力的不利影响。52、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房屋的刚架立柱随意改为钢筋混凝土柱,仍按门式刚架结构体系进行设计,会造成工程事故。53、屋面横向水平支撑、柱间支撑、抗风柱及刚架结构连接节点(含柱脚连接节点及支撑构件连接节点)计算时都要算,有一个环节没计算,都会出问题导致工程事故。54、檩条与刚架斜梁上翼缘连接处设置单板檩托时应加焊加劲肋。55、位于坡屋面坡顶的屋脊双檩,应用型钢或圆钢相互连接。56、刚架斜梁在翼缘转折处腹板应设加劲肋。57、柱脚锚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4锚栓直径及150mm,钢柱脚底板边缘到基础顶面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00 mm。58、网架结构采用平板型支座,网架结构计算分析时对角支座“X/Y/Z”三个方向固定,其它支座”X/Y”方向释放,只固定“Z”方向。二、道桥专业1、问题:设计中有时未列出该项目中适用的施工规范。解决办法:应在说明书中列出。2、问题:说明书中错别字较多。解决办法:挑选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校审。3、问题:设计前有时对现场调查深度、范围不够。解决办法:深刻领会委托书的内容、要求,并与甲方接合。4、问题:图纸中文字、尺寸大小不一致。解决办法:应编制公司内制图统一规定。5、问题:设计时对非重要构件安全系数过大。解决办法:设计时避免重复乘安全系数、设计人人为增大安全系数。6、问题:有时图纸校审流于形式,看图不细。解决办法:挑选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校审或设专人校审,7、问题:给技经提资料有时有漏项。解决办法:挑选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校审。8、问题:图纸中标注尺寸不全,前后不一致。解决办法:挑选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校审。9、问题:路线线形不符合要求未说明原因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解决办法:应在说明书中说明情况,并说明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10、问题:桥涵基础情况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符。解决办法:设计前最好能进行方案评审,设计时与校审人员多结合。11、问题:重复利用以前已有错误的图纸。解决办法:做出标准图纸供重复使用。12、问题:钢筋混凝土最小保护厚度不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9.1.1条要求。解决办法:新老规范要求不同,设计人员对新规范掌握不熟练,应加强对新规范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规范中的规定。13、问题: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应采用不低于C40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8cm。解决办法:新老规范要求不同,设计人员对新规范掌握不熟练,应加强对新规范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规范中的规定。14、问题: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上宜采用5cm沥青混凝土铺装。解决办法:新老规范要求不同,设计人员对新规范掌握不熟练,应加强对新规范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规范中的规定。15、问题:轻型桥台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40毛石M7.5水泥砂浆砌筑。解决办法:新老规范要求不同,设计人员对新规范掌握不熟练,应加强对新规范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规范中的规定。16、问题:中、小跨径桥梁墩台帽厚度应不小于40cm。解决办法:新老规范要求不同,设计人员对新规范掌握不熟练,应加强对新规范的学习,深入理解新规范中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