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九)A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01312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义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九)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义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九)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义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九)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义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九)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甑皮岩”古人类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采集野果B . 狩猎捕鱼C . 缝制衣服D . 钻木取火2.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试剂B . 液体加热C . 倾倒试剂D . 量筒读数3. (2分)化学与健康有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利用酒精、碘酒或高温等来杀菌消毒B . 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C . 每个人每天都应当通过保健品补充各种维生素D . 不抽烟、不吸食毒品4. (2分)超细的铁微粒是一种纳米颗粒型材料,可在低温下将CO2分解为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 ) A . 超细铁微粒在反应中可能做催化剂B . 该反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 . 该反应的另一产物可能是O2D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 (2分)(2016南开区一模)下列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风力发电B . 铜用于制作导线C . 液氮制冷D . 天然气用作燃料6. (2分)验证Zn、Fe、Ag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 FeSO4溶液、Zn、AgB . ZnSO4溶液、稀盐酸溶液、Fe、AgC . ZnCl2溶液、Ag NO3溶液、FeD . ZnSO4溶液、FeSO4溶液、Ag7. (2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甲、乙物质都是易溶物B . 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甲、乙的混合物C . 甲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后仍然饱和D . 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8. (2分)鉴别下列物品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A冰和干冰室温(20)放置,过一段观察是否有水渍B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C二氧化锰和氧化铜观察颜色D纯羊毛和化纤面料灼烧闻气味A . AB . BC . CD . D9. (2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处理水中有机物(以C6H105为例)的新技术,其原理可表示为:2C6H105+227C2+5x,则x的化学式是( )A . CH4B . CH4C . C2H4D . H210.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档案材料要用碳黑墨水笔填写B .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C .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得到l00mL酒精溶液D . 没有密封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11. (2分)(2016阳谷县一模)如图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B . 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稀硫酸C . 等质量的石灰石块和石灰石粉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D . 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7分)12. (4分)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 (2)3个亚铁离子_(3)4个甲烷分子_; (4)氢氧化铜_。 13. (5分)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请用序号回答问题:(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_。(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_。(3)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14. (3分)文文在整理桌面上的零食时发现:(1)海苔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干燥原理_。 (2)牛肉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与_接触变质。 (3)某软糖的标签中看到了苯甲酸钠(化学式为C6H5CO2Na),写出其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_。 15. (5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t1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_;(2)降温能使_(填“甲”或“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提纯乙可采取_的方法;(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B . 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C . t2时,等质量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完全溶解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 .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三、 实验题 (共1题;共6分)16. (6分)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进行探究 (1)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_(写化学方程式) (2)固体A成分的探究及测定 【猜想】固体A中只有CaCO3;固体A中含有CaCO3和Ca(OH)2;含有Ca(OH)2的理由是_(3)【实验】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出现_,猜想成立(4)【组成测定】取8.7g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纯净 CO2 2.2g,则固体A中CaCO3和Ca(OH)2的质量比为_(5)溶液B的成分探究 【猜想】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 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根据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猜想正确,其理由是_(6)【实验】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正确 四、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17. (6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填数字序号)。 确定结构 分离提纯 人工合成(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B . 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C . 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五、 【B卷】解答题 (共3题;共18分)18. (4分)A,B,C,D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常温下,A为无色液体,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与A,B等物质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红棕色的固体物质C,CD用于冶金工业,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 (1)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 (2)物质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写出图中的一个化合反应_ (4)写出(3)中反应的微观实质_ 19. (4分)(2016邻水县模拟)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1)军事上用点燃金属镁弹来照明_;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下同);(2)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_;属于_反应20. (10分)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68.0g,加入二氧化锰2.0g,待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逸出时,称得得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8.4g。计算: (1)反应完全后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g。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7分)12-1、12-2、12-3、12-4、13-1、14-1、14-2、14-3、15-1、15-2、15-3、三、 实验题 (共1题;共6分)16-1、16-2、16-3、16-4、16-5、16-6、四、 计算题 (共1题;共6分)17-1、17-2、17-3、17-4、17-5、五、 【B卷】解答题 (共3题;共18分)18-1、18-2、18-3、18-4、19-1、19-2、20-1、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