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B卷(6).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01266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B卷(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B卷(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B卷(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五四学制)B卷(6)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浓盐酸挥发B . 木柴燃烧C . 工业炼铁D . 有机肥腐熟2. (2分)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将20g砝码放在左盘将20g砝码放在右盘将游码拨至0.5g处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A . B . C . D . 3. (2分)用Zn和稀硫酸制少量硫酸锌晶体,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 . 如图甲加入Zn粒B . 如图乙加入稀硫酸C . 用装置丙蒸发浓缩D . 用装置丁分离硫酸锌晶体4. (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倾倒液体B . 装入固体粉末C . 加热液体D . 读取液体体积5.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放置洗净的试管B . 取用液体药品C . 闻气体气味D . 加热烧杯中液体6. (2分)空气成分中能支持燃烧且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 . 氧气B . 氮气C . 二氧化碳D . 水蒸气7. (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 . 碳完全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 .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8. (2分)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碳+氧气 二氧化碳B . 氧化汞 汞+氧气C . 乙醇+氧气 二氧化碳+水D . 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9. (2分)某同学用量筒量取8.0mL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体积( ) A . 大于8.0mLB . 小于8.0mLC . 等于8.0mLD . 不能确定10. (2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氢气验满 B . 加热液体 C . 滴加液体 D . 收集氧气 11. (2分)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排放会导致河流水质酸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解决问题的是( )A . NaOHB . Ca(OH)2C . BaCl2D . CaO12. (2分)走进化学世界后,你认为下列我国古代的发明和成就中属于运用化学工艺制造的是( )青铜器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造纸瓷器A . B . C . D . 13. (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洁净的空气B . 矿泉水C . 铁水D . 澄清的石灰水14.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5. (2分)下列哪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 A . CO2、SO2、N2B . SO2、CO、NO2C . H2、N2、NO2D . O2、CO2、H216. (2分)下列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制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B . 想制造什么物质就可以制造什么物质C .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D .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17. (2分)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或相关应用错误的是( )A . 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B . 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的含量图,判断人类开发和使用金属的年代C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D .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18. (2分)2011年9月,我国公安部统一部署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将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B . “地沟油”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作为饭店的食用油C . 汽油中添加20%采用地沟油制备的生物柴油D . 支持废油回收技术,提高地沟油检验手段19. (2分)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20. (2分)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 . 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B . 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 .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D . 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21. (2分)氧气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种气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划刻度线之前可先在瓶底加少量水B .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 . 电解水实验中,电极上产生气体的快慢与电压无关22. (2分)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 . 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C .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 . 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二、 非选择题(计56分) (共7题;共36分)23. (5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占体积分数最多的是_,它的主要用途_(任写一条)。 (2)空气成分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溶于水,因此可以用_法收集氧气。 (3)空气成分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_。 24. (3分)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常作干燥剂;D属于碱则A的一种用途是_;B的化学式为_;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 25. (10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C由导管_和_(填仪器的名称)组成。(2)实验室用H2O2和MnO2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 ,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下同);若用KClO3和MnO2制取O2 时,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制得的CO2中混有HCl和H2O,提纯时用NaOH固体除去杂质,你认为这种方法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 。(4)实验室制取H2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或_ 。26. (5分)小明同学对蜡烛的燃烧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火焰上方有黑烟,然后放入一瓶干燥的氧气中,发现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如图甲所示)你认为蜡烛燃烧更旺的原因是_由此联想到要使燃料燃烧释放出更多热量,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应该设法使燃料_ (2)上述实验中,刚开始看到集气瓶壁上出现一层水膜,过一会儿,发现瓶壁又变得透明从分子的角度考虑,是因为水分子_能量,分子运动_,致使瓶壁上的液态水逐渐蒸发 (3)小明又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你会发现先熄灭的是_蜡烛由此联想到:火灾现场,浓烟以及有毒气体是在上部空间,应匍匐或爬行逃离现场 27. (2分)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_) A锥形瓶 B燃烧匙 C烧杯 D_28. (4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1) 酒精灯的_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盖灭。2)取用一定体积的少量液体除要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3)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了10.4 g NaCl(1 g以下用游码),结果老师检查发现他把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他称得NaCl的实际质量为_g。29. (7分)小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下图I)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图I 图II(1)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取一只250 mL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所带气体,然后把一小块燃着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木炭燃烧得更旺文字表达式I表中文字表达式I是_。(2)【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_。(3)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上图I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250 mL 集气瓶)【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打开止水夹a和b,向装满水的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小丽所带的气体后关闭止水夹a和bA中水进入到B中,B中水的体积为200 mL。收集200 mL气体(由压强差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进行操作I现象I小丽收集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表中,操作I是_;现象I是_。(4)【数据记录】实验次序12345B中剩余水体积/mL10042394138【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 。(5)【实验反思】这台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二、 非选择题(计56分) (共7题;共36分)23-1、23-2、23-3、24-1、25-1、26-1、26-2、26-3、27-1、28-1、29-1、29-2、29-3、29-4、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