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0859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答案)。第一课时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碣( ji)澹(dn)竦峙(sng )(zh)萧瑟(xio)(s)哉(zi )悬(xun)2、辨别下列字字形,并注音组词。 碣(ji)(碣石) 澹(dn )(澹澹) 竦(sng )(竦峙) 揭(ji)(揭示) 瞻(zhn)(瞻仰) 悚(sng )(悚然) 竭(ji)(竭力) 赡(shn)(赡养) 涑( s )(涑水) 萧(xio)(萧瑟) 沧(cng)(沧海) 瑟 ( s )(萧瑟) 箫(xio)(洞箫) 沦 (ln )(沦落) 琴 (qn )(琴弦)课堂学习一、 整体感知观沧海乐府诗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二、诗歌朗读的停顿。四言、五言诗句一般分两节奏来读,如:“日月/之行”“潮平/两岸阔”。七言诗句一部分三节来读,如:“问君/归期/未有期”。三、研读观沧海1、合作探究,感知理解(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那些诗句是写现实的?那些诗句是写想象的?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912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何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3)诗中那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的胸怀。2、品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起落,好像是在沧海中运行;夜空中灿烂的银河,好像是沧海里映上去的。很明显,这不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而是他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所产生的奇特想象。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四、研读次北固山下合作探究,感知理解(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2)诗人当时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身在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5)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课后练习一、 填空1、 文学常识填空(1)观沧海一诗选自 乐府诗集 ,作者 曹操 字 孟德 , 东汉末年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慷慨悲壮 见称。他与其子 曹丕 、 曹植 合称“三曹”。(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停泊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王湾 。2、诗歌理解性填空(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3)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5)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6)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 。二、背诵、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第二课时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寺( s )贾( ji )莺( yng )啄( zhu )堤( d )藤( tng )2、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g )( 商贾 ) (mi )( 没有 ) ( ji )( 贾姓 ) (m )(淹没 ) 课堂学习一、 整体感知钱塘湖春行七言律诗 天净沙 秋思元曲(小令)二、研读钱塘湖春行1、合作探究,感知理解(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首联:诗人从大处着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颈联:谢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第二问略(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2、品读赏析(1)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诗眼”是“早”“新”:“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2)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乐趣。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嬉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惬意。三、研读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劳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情怀。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作铺垫。课后练习一、 文学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 白氏长庆集,作者 白居易 ,字 乐天 ,晚年又号 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2、天净沙 秋思体裁为 小令 ,作者 马致远 ,元代著名戏曲家。3、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汉代 赋 ,唐代 诗 ,宋代 词 ,元代 曲 ,明清 小说 。二、诗歌理解性填空。1、天净沙 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2、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 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春到西湖,鸟儿开始活跃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5、钱塘湖春行中交代诗人行踪的句子是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6、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7、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 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这首曲中点名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断肠9、本曲中具有对比反衬意味的两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本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三、背诵并默写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 秋思。课后检测一、 文学常识填空观沧海的作者是 曹操 ,与其子 曹丕 、 曹植 并称“三曹”。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 白居易 ,与 杜甫 、 李白 合称唐朝三大诗人。二、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1、东临碣石(来到)2、山岛竦峙(挺立)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好像)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很)5、乡书何处达(家信)6、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木)7、次北固山下(停泊)8、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9、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三、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仲春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 1、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2、酒肆:酒店。 3、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4、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 5、尽觞:干杯。 简析: 诗人所写的是色彩斑斓的离愁别绪:春色迷人,畅饮佳酿,在离别中亦充满欢聚的快乐。全诗语言清新,节奏明快,很具艺术特色。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风吹柳花,离情似水。走的痛饮,留的尽杯。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 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全诗可见诗人的情怀多么丰采华茂,风流潇洒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暮春)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谢:凋谢。 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简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初春 )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驿外:指荒僻之地 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无主:无人过问 。著(zhuo):值,遇。一任:完全听凭。碾:轧碎。断桥:残破的桥。零落:凋零。简析: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四、诗词鉴赏填空乐游原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首 五言绝句 (体裁)。这首诗描绘了乐游原的晚景,表达了诗人珍惜大好时光的感情,并发出了“时不我待”的感慨。诗的头两句写登赏乐游原的 时间 和 原因 。傍晚时分天色近暗,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惆怅之感。后两句极赞夕阳照临下古原 晚景 之美,对这种美景即将遁去表示出 留恋与惋惜 。“无限好”与“只是”,一正一反,一放一收,将诗人当时那种既赞叹又惋惜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