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0476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二年十二月1.规划简述1.1流域概况蓟运河位于海河流域北部,发源于燕山南麓,东邻滦河,西界潮白河,南连永定新河和渤海。流域呈扇形分布,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流域地跨北京、河北和天津三省市,流域面积11827km2,其中山区为4105km2,平原为7722km2。蓟运河流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京津冀都市圈建设不相适应,与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主要存在防洪排涝能力偏低、水资源利用存在矛盾、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流域存在的相关问题,依据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项目任务书及水利部的批复,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委托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编制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1.2规划方案概要本次流域综合规划的内容包括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主要规划,规划的主要工程布局如下:(1)防洪排涝规划贯彻“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方针,完善以河道堤防为基础、大中型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蓟运河干流和泃河海子水库以下、州河于桥水库以下、还乡河邱庄水库以下的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城镇河段适当提高标准。河道设计流量按20年一遇与自排10年一遇、机排5年一遇的涝水组合。山区主要解决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主要支流重点河段的防洪生态综合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问题。继续加强干流、三大支流及主要排涝河道的达标整治建设,新建北京市老河湾滞洪区,加强青甸洼和盛庄洼两个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提出干支流上主要城镇的防洪方案。完善以排涝河道、扬水泵站和外河组成的排涝体系。天津市所有平原涝区的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河北省涝区的排涝能力,机排区达到5年一遇,自排区达到10年一遇。为此规划在现状排涝能力未达到标准的涝区新建、扩建排涝泵站,对现有的排涝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对主要的排涝河道进行治理。(2)水资源利用规划以强化节水为前提,以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为控制,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支撑、优化配置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河道生态用水的需求,提出较为合理的水资源配置规划方案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高水资源调控配置能力、改善不合理的用水结构,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用水总量低速增长和上下游的用水和谐,全面推进节水型流域建设。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合理规划建设蓄、引、提、调水工程,对流域内已建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恢复正常调蓄能力,使城乡抗御干旱的能力显著提高,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尚有开发潜力的区域,在保证生态用水前提下,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适当建设蓄水工程,适当增加灌溉面积。继续进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开展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合理开发水能资源,进行蓟运河支流黎河水能利用的梯级开发,促进低碳经济发展。(3)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规划按照保护与修复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山区以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为主体、平原以河流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格局。根据海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成果,提出入河污染物控制总量,提出流域内大中型水库及主要城市地下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方案。按照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到2020年,COD入河总量控制在1.16万t/a,氨氮入河总量控制在0.074万t/a;到2030年,COD入河总量控制在1.09万t/a,氨氮入河总量控制在0.075万t/a。地下水超采区逐步压缩开采,逐步遏制流域内超采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逐步控制超采地下水所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对实施保护措施。河流生态修复按照以防洪安全为前提,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考虑水量、水质、生境和人文综合要素,重点对蓟运河干流进行生态修复规划,安排生态修复工程。以山区为重点,充分发挥大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整体推进蓟运河流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在蓟运河上游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兴修高标准梯田和沟坝地。在海子、于桥、邱庄等大型水库周边,建设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为主的“三道防线”,保护水库安全。(4)管理规划以海河流域的管理体制、机制为依托,以海河流域相关管理制度为指导,以水法规体系和水行政执法体系为保障,提高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水平,强化水资源需求管理,构建协调、高效、有力的流域管理体系。落实海河流域关于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管理、水资源管理、水质保护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流域监测站网、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2.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2.1流域环境现状评价结论据调查分析,蓟运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污染负荷增加总体说来,2010年蓟运河流域水质较差,大部分水功能区为劣类水质。蓟运河流域类以上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6.3%;类水质河长占总河长的2.4%;劣类水质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71.3%。整个流域有19个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2)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干涸蓟运河流域目前最突出的水生态问题是水量减少、部分河段干涸。根据20062010年实测径流资料统计结果,依还乡河小定府站、蓟运河九王庄闸下站、防潮闸站均发生不等时间断流现象。(3)主要水源地的富营养化风险根据富营养化指数评价法,于桥水库的营养平均分值为54.2,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海子水库的营养平均分值为43.1,营养状态为中营养;邱庄水库的营养平均分值为61.5,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4)农村面源污染问题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日趋显著,种植过程中化肥和农药利用率较低,大部分流失进入水体。流失到水体中的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等物质含大量的氮、磷和耗氧性有机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增加及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适度增长,来自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的污染对水环境的压力将继续加大。(5)局部水土流失严重蓟运河流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为3432 km2,主要集中于山区,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29%。到2010年蓟运河流域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仅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约20%,且已完成的治理工程标准偏低,配套工程不完备,许多治理区尚未形成良性生态循环。(6)局部生态环境脆弱蓟运河流域上游,天然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流域河谷地区受人为影响明显,以人工植被为主,种群简单、分布稀疏,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弱,受开发建设活动及农业活动影响,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已较为脆弱。2.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对水资源的影响 蓟运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农村饮水、灌溉用水水量和水质不能满足需要。规划实施后,通过对蓟运河流域内的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和农村集中供水水厂建设,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灌溉用水和基础设施得到保障。通过水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使流域内水资源区域分配趋于合理。由于流域内水资源有限,规划结合实际用水需求,合理开发各支流资源,提高农业节水效率,加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以此满足经济、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使流域水体水质得到改善,并逐步恢复水体自我修复功能,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性发展,为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流域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本次治理河势基本走向无大改变,对多处险工段治理采取与生态保护结合的工程措施,既稳定河势,又有利于生态保护。规划通过对河道堤防超高不足的河段进行加堤复堤、河道淤积段清淤扩挖,使设计水位抬高,断面流量增加,行洪能力提高到设计标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将更好地发挥削峰补枯的作用,即丰水期减少下泄流量、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使河流径流在年内的分配更加均匀;水库将拦蓄径流并按照规划任务要求进行径流调节分配,从而改变河流原来的径流时空分布。(3)对水环境的影响规划实施后,流域内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最大程度的保障流域的防洪除涝安全;通过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使流域内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有利于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使供水有保证,饮水保安全,节水有效果。生态修复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有利于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使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河流生态用水得到保障、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地下水超采基本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陆生生态的影响总体来看,规划实施后薊运河流域陆生动植物物种群类型不会有明显变化,由于灌溉、供水、防洪能力增强以及生态保护规划的实施,流域生态环境将有所改善,总体上有利于流域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随着供水规划的实施,由于水库淹没,将使陆生动物分布区有所缩小。但淹没影响的植被均为一般常见种,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与淹没区(现状)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且受淹没影响的物种适应性强,不存在因局部植被淹没而导致种群消失或灭迹。周边和支流也具备适宜的生存环境,陆生动物迁移后,仍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不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灌溉规划的实施对灌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有利,有利于提高灌区生物平均生产力和生态完整性。对水生生态的影响通过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实施,减少污染物入河量,有利于水生生态的改善和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通过蓟运河干流(九王庄防潮闸)段以维持河道生态基流和水质保护为主线的水生态保护,维护河流水生态环境,可以改善河流水质,提高河流生物多样性。蓟运河流域平原区地势平坦、水流缓慢,鱼类种群以鲤形目为主均为常见种。蓟运河流域水生态修复规划对干流及主要支流安排了下泄生态用水,对流域生态修复和相关水生生物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减缓。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总体而言,流域综合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改革耕作和种植制度,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和布局,促进农村生产发展。(5)社会环境影响规划实施后,通过工程措施提高灌区供水保证率;同时通过灌区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加大节水灌溉力度,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流域农业供水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规划实施的水能开发,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流域防洪规划的实施,可提高流域城镇及重要设施的防洪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6)主要不利环境影响规划实施过程中施工期将产生暂时的地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影响。3.推荐方案及减缓措施本评价对规划中的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予以推荐。同时,针对流域综合规划及当地社会、经济、自然和生态环境条件,结合影响预测分析的结果,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如下环保措施:针对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影响,如生态环境影响、水土流失、施工期等影响制定了相应的减免措施。要求加强污染源治理、加强流域环境管理能力、预防保护、占地区域植被恢复、保证河道最小生态流量,此外结合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分别就施工期三废处理提出改善和减免措施,并要求下阶段具体项目实施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4.评价结论本次蓟运河流域综合规划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精神,并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等上下层规划相协调。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改善蓟运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循环。总体评价,在本评价推荐的减缓措施下,落实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认为本规划的实施从环境保护角度上是可行的。5.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内容:(1)您对该规划的态度;(2)您认为蓟运河流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何;(3)您认为蓟运河流域存在哪些环境问题;(4)您最关心该规划哪部分内容;(5)您对规划实施有哪些建议,对环保方面有哪些要求。6.公众提出意见时间及主要方式即日起,公众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公众可以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预约访谈或其他方式,向规划编制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意见和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