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0333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生活中的小数内容:小数的意义课时: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基本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谈话引入: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又长大一岁了。今年是2005年。你们多大了?板书出数据。总结出“整数”。生活中除了碰到这些整数,我们还会碰到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二、小数的意义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掌握情况)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上层的数都是什么数。(分数)这些分数都可以直接写成相应的小数形式。观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10、100、1000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P4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三、运用拓展1、 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2、完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3、完成练一练。教学反思:.1、整数和整十数、整百数学生不明确。因此,虽然教材上没有整数这个概念出现,但要提一提,对理解小数意义有帮助。2、对于17/1000,3/1000,409/1000学生容易出错。因此,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总结:1/10可以写成0.1,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一位数。1/100写成0.01,是两位小数。课题:测量活动 内容:用小数表示数量课时:1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二、分组测量1、 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2、 问题:(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师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三、拓展1、第7页试一试第1题,一种大雁,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113克=( )千克为什么?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第7页练一练。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课题:比大小(一) 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1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2、 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为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3、 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4、 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5、 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6、 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三、巩固与应用3、 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4、 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5、 第9题数学游戏。四、总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让学生讨论比较的方法。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课时:1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与应用1、第10页试一试1、2。2、第11页练一练1。3、第2、3题。4、阅读。你知道吗?四、总结。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课本上涂一涂的1、2两题比较直观。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意识到小数的性质,但不能解释。其实书上之种方法,也就是从直观上看出来。实质上是这样做原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没有发生变化。班上周稼祥同学就说出这一点。真不错。补充: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小数的性质案例 师: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学习纸(各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其中一个被平均分成10份,另一个被平均分成100份)。请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并试着用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涂色,并在涂色处标上相应的小数。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自的画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如下的等式: 0.30.30 0.50.50 0.80.80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独立观察,并大组交流。 生:我发现,等号左边的小数末尾没有0,而等号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了一个0。 师:那它们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没有。 师:那你的发现就是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有同样的发现? 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谁愿意将它写在黑板上? 一位学生上前,芹在黑板上写上“在小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觉得他这样写,有没有准确地表达了你的发现? 生:我觉得“后面”这个词不恰当,容易引起误会,最好改成“末尾”比较合适。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 生:比如0.4吧,如果只说是在它的“后面”添一个0,可能有同学会误解添成0.04。这样,小数的大小就发生变化了。而说“末尾”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 师:你们认可他(发言的学生)的观点吗?(认可)那谁愿意上来将我们刚才的发现作一下修改?一学生上前,将结论中的“后面”一词改为“末尾”。 师:看来,多一份思考,我们的结论也就多一份准确、多一份严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今天的学习是不是到此结束了呢? 生:(略迟疑)我觉得不能。 师:(故作惊讶)为什么?该有的结论,我们不是都得出来了吗?难道大家还有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生:刚才我们的发现只是通过给正方形涂色得来的,我认为还比较肤浅。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究竟为什么不变,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征得学生广泛认同后,教师将这一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1: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究竟为什么不变?” 生:另外,刚才我们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一个0”上,要是添两个0、三个0甚至更多的0,小数的大小还会不变吗? 生:如果不是“添”,而是“去”,也就是说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 同样,在征得学生广泛认同后,教师将这些问题依次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2:小数的来尾多添几个0,小数的大小变吗?” “问题3: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吗?” 师:看来,下面的学习,我们就应该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研究时大家最好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 在教师的建议下,学生们纷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研究。教师深入每一学习小组,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对他们的研究作出评点、引导、激励、修正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 生:我先谈谈第一个问题。以 0.4和 0.40为例:因为 0.4元4角, 0.40元40分4角, 0.4元0.40元,所以说 0.40.40。 生:我是这样想的,0.4表示4个0.l,0.40表示4个0.l和0个0.01,0个0.01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0.4与0.40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0.40.40。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想: 0.44/10, 0.4040/1004/10,所以 0.40.40。 (注:部分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已初步具备感性的认识。) 师:同学们的交流都非常活跃,也很有道理。看来,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就会找到不同思路,并获得不同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生:我们组选择了第二个问题。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小数的末尾多添几个0,小数的大小仍然不会发生变化。 师: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吗? 生:能。还是以0.4为例,如果添两个0,那就成了0.400。因为0.400400/100040/1004/10,所以0.40.400。添三个0、四个0,结果还是如此。 生: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这样想。0.400表示4个0.1、0个0.01和0个0.001,0个0.01和0个0.001都表示没有,所以0.400与0.4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没有发生变化。 生:甚至可以说,无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小数大小都不会发生变化,道理是一样的。 师:这样看来,我们一开始所获得的结论是不是又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了?谁愿意上来将它补充完整? 学生上前,将原来结论中的“添上一个0”改为”无论添几个0”。 师:还有研究第二个问题的吗?(不少学生举手)你们觉得,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刚刚获得的结论有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生:有影响。如果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同样不变,那我们的结论就应该改为“小数的末尾无论添上或去掉几个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 生:或者说,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井不会影响小数的大小。 师:既然这样,那么哪个小组愿意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生:我们小组认为,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并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从数的组成上看,小数末尾的0无论多少个,最终都表示什么也没有,所以去掉后不会影响小数的大小。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小数的末尾每去掉一个0,改写成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也都将同时少掉一个0,而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去掉一个0,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生: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刚才我们探讨“添0”的问题时,是从左往右看的。如果我们从右往左倒过来看,那么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也没有改变吗? 师:这样看来,刚刚获得的结论是不是又有了新的内涵,谁愿意将它补充上去? 一学生上来,在“添几个0”后面加上“或者去几个0”。 师:刚才我们所得到的,正是小数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谁能给这一重要结论取个名字? 生:小数“添0去0”的性质;关于小数的重要发现;小数的特征;小数的基本性质。 师:回想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一重要的结论的? 生:先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然后不断补充。 生:当发现原来的结论无法说明新问题,我们又去寻找新的结论。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解决它,从而使原来的结论逐渐补充完整。 师:数学学习往往就是这样。我们通常不可能一下子就获得完美的结论,而需要课题:练习 内容:小数的意义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基本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1、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 二、重点练习1、 第12页第1题。你是怎样想的?怎么样迅速找到1.5的位置?你是怎样确定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你对这条线怎么看?2、第12页第2题。有参加过飞机模型制作的吗?怎样评判?飞得时间越长成绩越好。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三、游戏1、第13页第6题。2、第13页数学游戏。四、总结。教学反思:课题:小数加减内容:小数加减法课时: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 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3、 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三、游戏1、第13页第6题。2、第13页数学游戏。四、总结。教学反思:课题:购物小票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课时:1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超市购物小票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出示电脑小票,观察。2、谁能解释一下这张电脑小票?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列算式:20(12.304.85)算在书上。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5、20(12.304.85)=12.30+4.85+2.856、试一试。4.2+12.3+5.8+2.7,151.23.8仔细看一看,再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现了什么?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三、运用数学模型1、第17页第2题。2、第16页第2题。3、第17页第3、4题。四、总结。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二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课时:1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7、 口算。第19页第5题。注意练习和是整数的小数加法,为简便算法作准备。8、 笔算(注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102.85 二、重点探究1、第18页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直接比较。2、第19页第7题。让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3、第19页第6题。关键是激励并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总结,布置作业1、 第18页第1、2题教学反思:二、认识图形走进乡村2课时动手做2课时三角形分类1课时探索与发现(一)1课时探索与发现(二)1课时数学欣赏2课时01、课题:走进乡村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课时:2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6、 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7、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8、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9、 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10、 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教学反思:先从图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找出这类图形的共同点探索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这样课的结构好,让学生在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学习。课时2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基本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1)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2) 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2、 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有稳固性。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3、 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可以了?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4、 第23页。第2题。(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5、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三、总结。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教学反思:对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于活动角帮助学生来认识。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形中较特殊的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02、课题:动手做内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课时:1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做成一个长方形,找到高,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画图形。基本教学过程:二、 一、创设情境1、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版,想做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桌面。可以拼,该从哪里锯开呢?二、动手操作11、 动手剪下附页1图2中的图形。12、 你认为应该沿着什么样的线条剪?还可以怎样剪?13、 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你做一下设计师,用图形来表示设计意图。这条线是怎样画出来的?(从两条对边之间画垂直线段。)三、数学概念1、 这条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就叫做底。发现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垂直)还有哪条边和这条高也垂直吗?(也是底。)2、 你还能画出一条高吗?(检查三角板的摆放)3、 梯形也有高,判断:下面哪条是梯形的高?必须是从平行的那组对边之间画的?4、 三角形也有高,你觉得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5、练习:第25页第1题。三、运用概念1、 第25页练一练第1题。2、 第2、3题。3、 可以画指定底与高的图形吗?四、总结。教学反思:动手做一做对于孩子掌握高的概念,形成高的表象非常有效,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高的特点垂直。帮助他们总结高的概念,可以总结一些关键词语,比如:垂直(重合)、对面(边或顶点)。注重孩子画高方法的培训,让他们熟练地画高。03、课题:三角形分类 内容:三角形分类课时:1教学准备: 剪刀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4、 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基本教学过程:三、 一、创设情境1、 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2、 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3、 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4、 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5、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交流成功经验。三、巩固与应用i. 第页第题。ii. 猜三角形。、画三角形。1.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2. 画一个钝角三角形;3. 画一个锐角三角形;4.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5.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厘米,一条直角边是厘米;6. 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7.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拓展:维恩图。04、课题: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内容:三角形内角和课时:1教学准备: 三角形、量角器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基本教学过程:四、 一、创设问题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2、你发现了什么?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三、巩固与应用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2、第32页练一练1。3、第2题。4、实践活动。四、总结与拓展。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教学反思:学生在量三角形各个角的时候容易产生比较大的误差,但他们中许多是“先知先觉”者,容易产生冲突,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用撕、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他们能自觉地认识到测量的误差的存在。应该加强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进行的计算练习。05、课题: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内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课时:1教学准备: 直尺、教具(小棒)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基本教学过程:一、数学活动1、 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 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3、 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4、 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2、摆一摆,3根小棒,能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三、游戏1、第13页第6题。2、第13页数学游戏。五、 总结。教学反思:依照教材上的情境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走哪条路近?由学生先猜想,后验证。再从具体的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推想在所有的三角形中是否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怎么办?学生列举,通过量、算,最终得出: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天第三边。有些孩子对于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利用活动三角形进行进行重点验证比较好。06、课题:数学欣赏内容:图形欣赏、分析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5、 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基本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漂亮吗?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3、活动:教材第36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三、总结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教学反思:此处,观察平移、旋转、对称对有些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一定要加强动手做,让他们在动手做中思考。07、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内容:数图形的方法课时:1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6、 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基本教学过程:六、 一、创设情境1、 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 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形。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4、练习:第38页练一练。三、总结1、第38页第4题。发现什么规律?四、拓展数学游戏:层层叠教学反思: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数图形在上课之前有的孩子已经会了。但是不一定是有序的。因此,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自觉地进行有序数的活动。三 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1课时有趣的小数点(一)(小数点移动的规律)1课时有趣的小数点(二)(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1课时世界人口2课时人口与环保 练习三3课时小数乘法内容:P4041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一、 创设问题情境:1、 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2、 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二、 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1、 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3根棒棒糖,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2、 学生列式,尝试计算。3、 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3的。4、 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5、 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三、 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1、 完成P41的涂一涂。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2、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3题。3、 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教学反思:在学生一定的认知起点上如何切入教学起点?这节课的一项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那么重点是控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在两个班做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先是一个班,按照教案的顺序进行。模拟购物,列算式付账。重点讨论5包方便面的钱数。如何计算0.85?学生主要有下列的想法:1、从进位的思想来计算;2、从元、角、分的单位换算转化整数乘法;3、猜测:先看作整数乘法计算,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很少有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来算。觉得那样太笨了。由于想法各种各样,没有最后优化,学生的思维水平最后能不能得到提高,无法确定。另一个班调整教学程序:直接切入主题:小数乘法你都知道了多少?让学生举例列算式汇报自己对小数乘法都知道了哪些?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汇报。对于一位整数乘小数有知道怎样算,也仅限于会算,并不是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对于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基本上不会。从学生的计算结果来看,正确率比较高。他们主要是运用上面的方法3。书上第2题涂一涂略显低于学生的思维。本想直观上让孩子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但多数孩子先算好,再来涂,没有很好的思维价值。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这节课还要坚持一种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学习。会算,怎样算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你们这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方法是不是正确呢?举例验证。在这里学生可能会应用已知的知识来解释,从而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形成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有趣的小数点内容:P4243课时:1教学目标:1、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 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3、 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过程: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2、(板书出三种价格:8.00元, 0.80元, 0.08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4、 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1、 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2、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3、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4、 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5、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变化呢?6、 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变化?7、 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8、 尝试P42的算一算。9、 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10、 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三、练一练。1、 完成书后的算一算,集体订证。2、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教学反思:这节课讲解得比较多,从效果来看,比较好。对于一种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考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何从相同中找联系,从特殊中找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03有趣的小数点(二)内容:p4445课时: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学过程:a) 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礼堂长30米宽20米屏幕长3米宽2米地板砖长0.3米宽0.2米1、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2、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礼堂:(1)3020=600平方米屏幕:(2)32=6平方米地板砖:(3)0.30.2=?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3、 讨论:礼堂面积和屏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4、 总结:长与宽都扩大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100倍。缩小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5、 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屏幕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6、 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了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了100倍。它的积也会缩小100倍。结果是0.06。7、 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8、 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确定积的大小。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1、 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2、 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3、 汇报交流: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4、 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教学反思:这节课设计结构比较合理。从整数乘法中找出规律再应用这规律去推算小数乘法的结果。再用直观的方法验证比较好。如果不引导学生去观察,很多孩子看不懂书上的内容。课中出现的问题是在填一填。很多学生看不懂小数的位数,常与数位上的数字搞混。因此,做之前要先带学生读懂表格的第一行的意思。课堂上集体练习,及时订证很重要。有可能第一次有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在练习二次讲解,就会又有一批学生理解了。04世界人口内容:P4648课时: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 读信息,提问题。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1、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2、 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3、 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1、 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2、 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3、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4、 师演示竖式计算。5、 学生尝试计算:3.421 1.241.7 4.470.72 3.5286、 集体评议。7、 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1、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我有意找几个没举手的学生回答。一连3个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挖掘可教育因素,同时为了让多数学生得到发展,可提意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列在作业本上,然后交流,并作评价指标。2、这节课由于学生受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影响,学生列竖式时不知数位怎样对齐。为了引起学生重视,在这里让学生讨论,共同商讨怎样对数位。课时2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2、 结合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 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教学过程:一、呈现问题:问题1:P47的第1题1、 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1)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2) 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中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3) 集体讨论第(4)如何列式。特别注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问题2、P48的第5题。1、 生读题,了解题意。2、 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2)世界是中国的5.4倍(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3、 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4、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提名回答)5、 那么从(2)、(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回答。集体评议。问题3、P48的第7题。1、 生自由小声读题。了解问题。2、 集体讨论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b) 探索小数乘法的特征。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在吗?1、 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交流自己填的方法。2、 集体观察、思考并讨论:(1) 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2)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3) 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4) 用你发现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课后练习:P47、48的第2、4题。教学反思:P47的第3题,学生一开始感到很奇怪,认为怎么会越乘越小呢?第一次产生认知冲突。有个别优秀的学生看出认为因为乘零点几还不到1个这样的数,因此,肯定比原数小。孩子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但在以后的练习中不会主动地去运用发现的规律,我想一是没有反复去进行这样的练习,另一方面,我认为是通过学习,积累一定的体验,在学习中思维得到发展,即重视过程。05 人口与环保内容:P4950课时:1教学目标: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80.8)1.25 2.83.6+2.81.4 2.52.841、分两组计算:要求一组用正常的顺序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明确:乘法的分配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3、 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二、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呈现环保类问题:问题1、P49的插图信息。1、 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3、 汇报交流。注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问题2、P50的第1题。1、 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2、 汇报: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3、 师生集休讨论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4、 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问题3、第3题。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问题4、第4题。明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课后总结: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教学反思:这节课重点是小数计算以及简算,但教材偏重于解决问题,因此,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对于P50的第3题,还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06 练习三内容:P5152课时:1教学目标: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问题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1、 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列式解答。问题2、第2题,1、 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问题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二、估一估,算一算。P52的第4题。1、示范解决。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总结估计的方法。教学反思:07 整理与复习(一)内容:p5455课时: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搭 积 木 比 赛教学内容:教材60页62页。教学目标:1、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游戏,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和画出相应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2、能按照指定的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10个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 画一画1、 教师用5个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2、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点评,订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