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等-小学品德教学论文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99151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当前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等-小学品德教学论文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当前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等-小学品德教学论文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当前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等-小学品德教学论文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当前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其实是非常重要,但是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更为严重。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大部分时间被语、数、外占用。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不再流于形式,不再被大家当成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经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二、联系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钯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教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首先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说说参与劳动的不同感受,从而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热爱农村。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我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做“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2“问题-讨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3角色扮演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总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目前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些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我们重视它、认识它、理解它,那么我们就能解决它。同时我们只要下苦功夫,就能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能够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目的和要求,从而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作 者:孟小梅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7709 工作单位:华容区临江乡粑铺小学 职 称:小一 联系电话:07113608906目前小学科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其它国家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前面,而我国则把科学放在语文、数学之后,这一对比充分说明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因此,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常常被忽视,令人痛心,在教学第一线的我就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进行肤浅的研究,希望能引起共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农村科学教育事业。关键词:科学教育的定义、意义现状对策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也就是科技教育的竞争。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为了使我国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应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值得高兴的是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大中城市的学校已经开始重视科学课,他们有专业的科学教师,有标准的实验室以及配套的教学仪器,科学课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一些农村小学却相对落后: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及原因不重视科学教育。一是许多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内涵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科学家是远远不够的,科学是从小培养学生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人们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据有关专家分析,一个正常的国家建国35年左右就应该产生自己国家的诺贝尔奖得主:前苏联是39年;捷克是第41年;波兰是第46年;印度是第30年;巴基斯坦是第29年。而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这是与我们国家不重视教育、不重视科学分不开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例如,1983年美国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NCEE)发表了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国家处于危机之中”;1989年2月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布了2061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告;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发布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要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并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这个科学教育标准。1999年法国教育部决定在全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科学教育。与别人的重视比起来,我们的科学课常常把他叫做“副科”,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而是由语数教师兼任,由于应试教育的“毒瘤”,科学课因而常常被语数取而代之。科学教师素质不高,兼职科学教师多,教学方法落后,灌输多,动手实践少,科学精神、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课往往是兼任或由一些老教师担任,兼任的教师有其他教学任务,往往没有精力去精心准备科学实验,往往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满堂灌,许多实验没有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试想,一个老师要上数学课,批改作业,又要备科学课,还要自己去准备实验器材,谁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只好该省的省,该上的课上。 作 者:孟小梅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7709 工作单位:华容区临江乡粑铺小学 职 称:小一 联系电话:07113608906 如何改变思品教学的弊端简介: 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 .改变传统的思品教学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思品思品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思品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三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爱护公共设施一课,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甚至在校外组织活动学生讨论做到爱护公共设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小公园、街道进行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打扫落叶”、“你丢我捡”的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1、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2、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课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爱心,既要容纳学生对的,又要包容学生错的,这样可诱发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思品课的学习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作 者:刘小毅 性 别:女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华容区临江乡粑铺小学 职 称:小一 联系电话:07113608906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的灵魂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首先是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活动,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形式,然后才是精神生产的产品,即作为这一活动结果的知识,这两个方面构成科学本质的最重要的、内在的东西。科学作为知识体系,也是由科学活动注人灵魂或精神的。科学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它本质上就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无论是获得知识、探索真理,还是追求自由,都离不开探究行为和探索精神。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学、心理学界一批有识之士对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科学探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来源于科学的探究模式,已成为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础。研究表明:“科学的方法是可教的,并且在获得信息、概念和态度万面有积极的效果。”探究训练产生的效果是增进科学理解、促迸批判性思考和发展获得信息与分析信息的技能。大多数教育学作者把“探究”这个术语定义为“卷入解决明确事物的过程”。这一术语的用法,可以从约翰杜威的两个术语“反省思维”和“批判思维”中找到痕迹。杜威指出,思维开始于个体意识到一个不确定的情境或感觉到困惑的时候,终结于得出结论或得到确信。这其中反省思维要经历五个步骤,即“情境问题假设,并搜集资料推理得出结论检验假设”,这已成为后来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础。霍尔费希和史密斯于1961年也区分了思维与反思行动之间的差别,指出反思行动是有目的的、有方向的和有控制的思维。布鲁纳后来提出的发现式学习,也与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异曲同工,只是更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结构的发现,以及发现之后的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二者在调动批判思维和反省思维上的特征是一致的。以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养成的机制可作如下概括:(1)探究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并围绕问题展开,学生在这样一种“准科研”或“似科研”的活动中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或事实、推理得出结论、验证假设的全过程,从而逐步形成必要的智慧品质。(2)探究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动,能使学习者(也是“研究者”)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地发挥,能使主体的潜能或潜质得以极大地调动和开发。(3)探究过程必然引起情感体验过程。学习者遇到困难境况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还有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终于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是有助于科学、科学精神的形成的。作 者:刘小毅 性 别:女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华容区临江乡粑铺小学 职 称:小一 联系电话:07113608906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简介:运用创新理念,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如何利用活动进行有效性学习品德与生活课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004年2月2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一份有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全社会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为小学的德育工作 .运用创新理念,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如何利用活动进行有效性学习品德与生活课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2004年2月2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一份有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全社会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为小学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活力。(二)新课改为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很快,迅速席卷全国,我工作的朝阳区也开展了新的课程改革,使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课程的重组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构筑了平台。(三)新时期少年儿童的新特点呼唤德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新时期的少年儿童有着时代的特点,集中体现在:知识面广,兴趣广泛,但学习内在动力不足,主动性差;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追求个人的发展性、独特性,认同现代意义上的“自我”,但在舒适的环境中缺乏磨练,自立更多是停留在心理层面,实际能力却不足。二、课题的定位:更新工作理念,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出发,从当代少年儿童的新特更新工作理念,从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出发,从当代少年儿童的新特点着眼,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呼声,创造良好的形式、氛围和环境,引导孩子讲真话,抒真情,表真意,把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赋予新时代的内涵,转化为易于被少年儿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在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课题的理念:课题的工作理念:以少年儿童的呼声为本,以创新为魂,以体验教育为载体,以儿童形成道德好习惯为目标。(一)以少年儿童的呼声为本:老师应蹲下身子,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里话,把德育工作的创新教育与儿童的快乐、幸福联系起来,与发挥儿童主人翁的精神联系起来,与儿童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尊重童心、童意,坚持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儿童呼声作第一信号,儿童利益作第一依据,儿童满意作第一标准。(二)以创新为魂。老师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根据孩子们的呼声,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活动,尤其是对于传统活动更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中健康成长。(三)以体验教育为载体。以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目标 ,始终把学生的道德习惯与品质的培养放在优先的位置。德育工作首要的是关注儿童的道德生成,关怀学生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的精神生活。无论引导学生选择参加哪类活动,都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其过程中的各种道德因素,积极引导学生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努力使活动与工作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它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活动使主客体发生联系。在学校,活动是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过程。四、课题研究的之一:如何利用活动进行有效性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呢?品德与生活顾名思义,是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当中,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教学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使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使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再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社会性发展。依据这一特点,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一) 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针对目前少年儿童中的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等特点,我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创新体验教育活动,重点落在怎样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体验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因此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正适应了这一特点,以儿童的生活为依据,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范围涉及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正因为如此,它的内容在区域上、时令上、深广上、构成上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它为教师提供了若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并允许我们根据本地的实情,以及我们的儿童的兴趣、需要,生活实际,适当地选择活动内容。比如,在我为家人添欢乐这一主题活动中,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内容。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缺点的时候,还没有亲自实践。因此必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热情。要求孩子们在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中积极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岗位上不断的实践。多方位、多角度设计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去发现,去体会、去创造,在开设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不搞一刀切,更侧重要求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学校围绕着“沟通无极限,亲情双通道”的主题,要求学生写感恩日记。有的同学这样就记述了一件感人的父子情深故事;有的同学把感激的话,用创编新童谣的形式表现出来;拉近了父子的感情距离,孩子与父亲得到了很好的沟通。许多家长看过以后,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感谢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亲情教育,使我和儿子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交流,双方都是有意的”、“我看到孩子的感恩日记,很受鼓舞,十分感动。我会继续努力,做一个更加合格的父亲”、“让孩子写感恩日记是很好的教育形式,让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苦心,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让他们在感恩中感受成长的喜悦,从而健康成长。”、“儿子知道心疼爸爸了,好感动!”学生通过活动,感悟到父亲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感恩于父亲的谆谆教导,让父亲在“父亲节”中感受到孩子们所带来的那份舒心、称心和开心。 在一项项体验中,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心灵得到了净化。可以说,适当的活动内容,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活动准备更加充分,也有利于我们的活动开展得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根据主题,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所以,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另外,我们还要保证学生课堂活动有充足的时间,避免活动流于形式。避免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品德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课堂活动中尽情地体验、探究、收获,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灵活地利用晨会时间、队会时间,或者将一个活动分为上下两场。例如“十分钟班、队会”活动。十分钟班、队会的内容设计1体现时代性原则。如“我是奥运场馆设计师”,结合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组织学生们设计现代化的运动场馆,充分体现了时代精神。2体现趣味性原则。因为孩子是活动设计的主人,所以活动就会体现孩子的童真童趣、体现孩子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理解。做为老师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设计强加给学生,烙上成人的痕迹。3体现实效性原则。活动没有足够的活动时间,我们的活动真可谓是见缝插针,因此要想班、队活动有生命力,质量实效是关键。体现实效性原则需要注意做到:充分运用体验教育理念开展“小、实、巧”的活动,例如低年级开展“我会穿衣服了”体验活动,中年级开展“爱爸爸、爱妈妈”班会,高年级开展“今天我当家”家庭理财等活动。同时,作为活动的引导者,老师也应该及时地去督促、检查、反馈,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有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更实在。总之,尽量地满足学生参与需要。 (三)切身体会,创设开阔的活动空间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儿童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这一要求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单方面的传授或形式上的手脑活动就能获得的。很多时候,它都要求我们能和孩子们一起走出课堂,为自己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然后再在这多彩的人生舞台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发现、去获取。 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要求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而春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里就能观察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春天的变化,都参与到探秘春天的活动中去,我把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他们在春风中奔跑,和小草低语,在草地中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春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敞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时空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已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这块最广阔的生活舞台。 (四)激发兴趣,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 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特点,我们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多样越能体现活动课的特点和吸引力。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执教春节知多少一课时,设计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导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全上来了,仿佛又沉浸在了春节的欢乐之中,趁着这股热劲,立即进行“春节知识大兑猜”。这时候孩子们是全身心地投入在了课堂中,真正的做到了寓教于乐。又如,执教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回家一课时,设计各种孩子们在不注意的以常违反交规的情景,并请孩子们扮演交警叔叔来分析这些做法有什么不对,应该怎么做,充分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学得也有劲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五)进行合理的活动评价,提高认识 品德与生活课程提出,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天生活。我们除了要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和真切体验以外,还要引导儿童在体验中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从而得到持续和稳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也不意味着儿童认识的终结。我们同样应该引导儿童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作出正确、民主、的评价,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好地展现在下一次的活动舞台中。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从参与的状态、参与的广度、参与的品质以及参与的结果这些方面来对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比如,思考自己在活动中是否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是否和老师同学团结合作、积极交流、努力探究;是否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的意见;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发现,能质疑问题;是否已有了较强的道德意识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标准。此外,还可以让孩子们利用成长记录袋,搜集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将自己满意的作品向学校、网络、电视台等推荐,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参与活动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提高认识,形成品德。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我想,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一定能让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达到有效性学习的目的。通过德育活动持久地、细微地、点点滴滴地渗透着诸方面的教育,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随着活动的进行,潜入少年儿童的心灵,塑造了少年儿童的知、情、意、行。德育工作是鲜花的事业,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愿意为每一株幼苗创设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让每一朵蓓蕾都绽放笑脸。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探索更适合时代特色的德育工作。关注课堂 关注学生 简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作为小学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课程和教材以生活为其取向,说明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回归生活,“知”“行”统一,注重实效是本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然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往往反差较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矛盾,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发挥德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遵照课本传授道德观点,总以为自己传授的道德观点是正确的,学生不仅要接受这些观点,而且要按照事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去接受老师的观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带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以回归生活为基本趋向”。作为小学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课程和教材以生活为其取向,说明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回归生活,“知”“行”统一,注重实效是本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然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往往反差较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矛盾,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发挥德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遵照课本传授道德观点,总以为自己传授的道德观点是正确的,学生不仅要接受这些观点,而且要按照事先设定的思路和程序去接受老师的观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带有明显的暗示性,让学生追随老师的思路想问题,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转,将学生创造性的意见强行统一到标准答案上来。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受到禁锢,创新思维被压抑,独立的思维能力发展不起来,导致“知”“行”脱节。双重人格的产生,大大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调研时,我听过一堂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行为”这一教学目标时,老师设计了一道辨析讨论题:“黄强在放学回家路上,看见一个小孩落水,他奋不顾身跳进河里去救人,这是什么行为?”老师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围绕这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跳水救人是勇敢行为;“有的说如果他不会游泳也去救人,其结果两人都会淹死,那么这是一种鲁莽、冒险的行为;也有学生认为,如果他不会游泳,但他有救人的思想,也是值得学习的;还有学生认为去做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就不是真正的勇敢行为。此题调动了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的讨论非常认真、热烈,最后由老师总结:黄强英勇救人的行为是真正的勇敢行为。以此结束了这次讨论,课后我与这位老师交换意见,执教老师认为是这道讨论题的针对性不强,距离老师预设的答案指向还不够明确,导致了讨论中出现众多说法,等等。对此我有如下几点思考:一、组织学生讨论出现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而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见解,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反映出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求实思想的碰撞。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既定的:“模式”,有求实精神。教师对这类偶发问题应给于正确的引导,对:“有救人思想的好品质”和“去做自己不能办到的事情是不可取的”观点应加以肯定,让学生克服片面性,学会全面看问题。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树立学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有勇、有谋、求实、求真的精神。这是当今思想教育过程中的新课题。作为德育课的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中无视学生主体性,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强行灌输和机械行为的作法,以适应新课程对德育课的要求。二、教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课堂偶发事件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要求。作为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应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德育教育的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实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正视和理解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新世纪是孩子和成人共有的世界。现阶段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强于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少年儿童,他们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不唯师,不唯上,面临着许多新的生活课题,他们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对来源于多渠道的大量的即时信息,倾注了极大的注意力、求知欲望,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自然会萌发出一些新观念。少年老成、思想早熟已成为普遍现象。上述课堂中针锋相对的讨论,就体现出他们与长辈们不尽相同的追求和价值观,同时也涉及到良好品质与行为价值观的矛盾。这正是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在社会、家庭等多因素的影响和熏陶下,独立思考的结果。老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熟悉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情况,才能理解学生,找到教育的新思路,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扩大参与面,创设丰富多样化的课堂交往活动,发动学生质疑问难,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的内在创新潜能有充分发挥和展示的时间、空间。重视教师的人格感染和师生关系的融洽,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和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让教师的情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学生的发言,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不随便否定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思想活跃、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追求成功的机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在德育课学习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和关爱,并从中受到感化、召唤、激励、鞭策、建议和指导。五、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学校教育必须走向社会,教学中应大胆更新、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将体现时代特征和具有典型性的鲜活材料补充进课堂,使德育课更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对过去一再强调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赋予新的内容、方式。学校是孩子们求知的主要天地,课堂是一个多信息作用的动态发展场境,这就要求教师既能目的明确、严密紧凑地组织教学,实现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又能正视并正确地分析课堂中的偶发问题,因势利导,不回避现实,不追求争论题的答案唯一性,对孩子们的作法、想法分析出合理性;同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恰当的调空、引导、评价学生的言行。并将课内的教育与课后的延伸教育结合起来,将德育课堂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整体化、系列化。六、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那么,作为一名德育课老师不仅要根据新的情况,对教育内容赋予新的意义,还要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知识经济时代所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大德育观,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活动教学、情景教学,在实践中学习。改变德育教学中因循守旧,忽视客观实际效果的现象,使德育课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在教会学生做人、提高道德素质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科的特点出发,遵循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努力探索德育学科创新教育的有关问题,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个性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09-12-07 19:06:53 阅读64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3、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一些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 2、相关禁毒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你可以让他充满活光彩,也可以让他暗淡无味,甚至充满黑暗,从而导致一生的悔恨。,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褔的家庭土崩瓦解,使自已美好的前程毁于一旦。 二、出示课题: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三、学习新课: 1、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少女的悔恨”,讨论分析: (1)文中的少女悔恨什么? (2)结合实际谈一谈:谈一谈你们知道的吸食毒品后产生危害的事例。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小资料”,思考并讨论: (1)什么是毒品? (2)你知道的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3、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来自实验室的报告”,思考并讨论:“兔子死亡”说明了什么?(说明毒品就是毒药) 4、阅读“社区李奶奶的事例”,思考并讨论: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毒品不仅毒害了吸毒者,也毒害了母亲,伤害了亲人) 5、阅读“禁毒民警”的提醒,以及林林、小昆编写的资料,思考并讨论: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拒毒和防毒) 6、大家一起讨论:毒品对我们有哪些危害?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 (1)使学生荒废学业,失去美好的前途。 (2)摧残人的身体、摧毁幸褔的家庭。 (3)令吸食毒品的人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来无尽的折磨。 (4)导致吸毒者堕落、犯罪,使社会不能和谐稳定,进而危害社会,成为全世界的公害。 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面黄肌瘦,神色漠然。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是让人目不忍睹。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已,而且害自已的家庭,害自已的国家。 7、分析讨论:如何预防毒品? 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怎么办?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坚定直接的拒绝引诱。 (2)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立刻提出反对意见。 (4)秘密报案。 (5)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 8、分析讨论: (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 (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 (3)我们在选择活动场所时应该注意什么? (4)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 9、学生互相交流,确定宣传报的内容:说说你想在宣传中准备去宣传什么?教师指点。 10、学生编写宣传报。并写出对自己生命的承诺,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宣传报。写好后张贴在教室。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 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已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告诉家长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记住青春是美好的,理想的风帆可能从这时扬起,千古恨的失足也可能在这时发生,请你们要永远记住: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板书设计: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少女的悔恨 来自实验室的报告 珍爱生命 来自长辈的事例 拒绝毒品 禁毒民警的提醒 我们的承诺为了地球的明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2009-12-07 19:05:16 阅读2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教学目标: 1.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2.通过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当今世界各国、各界人事为了保护地球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获得的成果。 3.知道中国、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了解各国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 4.通过探究保护地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次教学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当今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地球付出的种种努力及成果。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世界在行动 教学过程: 不断恶化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