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镇铁路5标二分部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9643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镇铁路5标二分部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连镇铁路5标二分部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连镇铁路5标二分部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1、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1.3编制范围22、工程概述及主要工程数量2 2.1工程概况22.2地震参数32.3技术标准32.4工程建设条件32.4.1地质、水文条件42.4.2交通运输情况42.4.3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52.4.4水资源52.4.5电力供应52.4.6施工用燃料62.4.7通讯条件62.4.8人文环境62.5主要工程量62.6工期目标72.7质量目标82.8工程特点82.9重点及难点82.10条件分析82.10.1有利条件82.10.2不利条件83、施工组织机构93.1施工组织机构93.2管理职责103.3分部部门和岗位责任书103.4 项目一般员工绩效考核办法114、施工总体部署124.1施工准备124.1.1驻地设置124.1.2拌合站与实验室设置124.1.3钢筋场地设置134.1.4施工用水、用电134.1.5通讯条件134.2区段划分及作业分工144.3施工监测、控制144.3.1施工测量体系144.3.2施工测量的一般要求144.3.3平面控制测量154.3.4高程控制测量154.4内业资料164.5施工程序165、工期计划及施工进度安排195.1总工期计划195.2施工进度安排195.2.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195.2.2各工序施工进度安排205.2.3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横道图206、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206.1钻孔桩206.1.1施工准备216.1.2 钻孔施工236.1.3 成孔检测256.1.4钢筋笼加工及吊放266.1.5第二次清孔286.1.6水下混凝土灌注286.1.7成桩检测306.1.8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316.1.9钻孔桩断桩常见事故及处理336.2打入桩施工366.3承台施工396.3.1 工艺流程396.3.2基坑放样406.3.3基坑防护406.3.4承台施工方法476.4墩身施工496.4.1工艺流程496.4.2墩台放样506.4.3钢筋制作与绑扎506.4.4模板加工与安装516.4.5临时脚手架526.4.6砼浇筑526.4.7拆模536.4.8养生536.4.9墩身施工注意事项536.5接口工程施工方案546.5.1综合接地556.5.2接触网支柱基础556.6连续梁施工566.6.1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566.6.2 连续梁 O号块施工586.6.3 标准节块施工606.6.4 边跨现浇段施工636.6.5 合龙段施工及体系转换636.6.6 线型控制64 6.6.7施工控制措施667、施工队伍组织677.1施工队伍组织机构677.2施工队伍设置及任务划分687.3劳动力动态需求计划688、主要工程材料计划719、主要机械、试验、检验仪器设备计划7310、工期保证措施7510.1工期目标7510.2工期保证管理措施7510.3工期保证技术措施7711、质量保证措施7811.1质量目标7811.2质量保证体系7811.3质量保证组织管理措施7911.4质量保证制度措施8211.5质量保证技术措施8411.5.1桥梁下部工程8411.5.2墩台施工8511.5.3连续梁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措施8611.5.4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8711.5.5试验检测措施8811.6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纠正措施8911.6.1不合格品的控制89 11.6.2不合格品的处置8911.7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9012、安全保证措施9112.1安全目标9112.2安全保证体系9112.3安全保证组织措施9212.4安全保证制度措施9312.4.1交接班制度9312.4.2安全标志管理制度9312.4.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9312.4.4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度9312.4.5安全管理职责9312.5安全保证技术措施9412.5.1基本作业安全技术措施9412.5.2钻孔桩施工安全控制措施9512.5.3承台施工安全控制措施9512.5.4桥墩施工安全控制措施9612.5.5悬灌连续梁施工安全控制措施9712.5.6防台风措施9712.5.7跨路及各种管道安全控制措施9812.5.8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9912.5.9夏季安全防护措施10012.5.10冬季安全防护措施10012.6特殊机械、危险品的使用、管理10112.7标准化工地安全防护10212.7.1安全设施10212.7.2施工机械10313、环境保证措施10613.1环境目标10613.2环境保护体系10613.3环境保护组织措施10813.4环境保护制度措施10813.4.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计划制度10813.4.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10813.4.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10813.4.4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监控检查制度10913.5环境保护技术措施10914、文明施工措施11114.1文明施工目标11114.2文明施工管理机构11114.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1214.4文明施工措施11214.4.1技术措施11214.4.2管理措施11314.5标准化文明施工建设11415、其他保证措施11415.1保护地下管线及周围构筑物、文物保护措施11415.2季节施工保证措施11615.3施工现场治安消防、防火安全保证措施11815.4交通疏导配合措施11915.5节能减排措施12016、应急预案12216.1事故应急管理组织机构12216.1.1组织机构12216.1.2职责12316.2救援器材12316.3事故报告12316.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2416.4.1预防深基坑坍塌应急预案12416.4.2预防结构及机械设备垮塌事故的应急预案12416.4.3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预案12516.4.4预防起重伤害及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12516.4.5预防触电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12516.5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12517、施工配合与协调12617.1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与协调12617.2与建设单位的配合与协调12617.3与设计单位的配合与协调12717.4与监理单位的配合与协调12718、附图、表128高邮特大桥(141#518#墩)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连云港至镇江线淮安至镇江段 高邮特大桥施工图 连镇施(桥)II-01-05-01;(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7)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8)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9)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10)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规程Q/TCR9212-2015 (11)设计技术交底;(12)现场施工调查资料;(13)国家、铁路总公司,江苏省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14)中国中铁连镇铁路项目经理部LZZQ-5标施工组织设计。1.2编制原则(1)全面兑现合同的原则。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装备、一流的质量,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承建工程,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建设一流客专铁路。(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与合理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的组织方法,合理的安排顺序,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3)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全面实现质量目标的原则。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测试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可靠的方法和工艺,依靠产品生产工厂(场)化、施工作业专业化、过程控制系统化、施工管理信息化,优化施工方案,实现质量目标。(4)保证工期的原则。本桥工程占线长,征拆难度大,质量标准高,特别是跨河、跨路连续梁,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因此必须保证足够的技术装备及人员投入,科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充分考虑气候、季节、交叉施工对工期的影响,以架梁工期为主线,组织施工生产。(5)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我方客运专线施工技术的积累,经验的总结,锻炼的人才,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在资源上满足质量、安全、进度要求。(6)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原则。施工生产活动始终把人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真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加强过程控制,落实保证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实现安全生产。(7)坚持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原则。实现文明施工,重视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合理规划临时用地,厉行节约原材料消耗,按照国家、铁路总公司、江苏省及业主对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的要求,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使连镇铁路建设达到“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要求,创建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1.3编制范围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高邮特大桥桥梁工程,起讫里程为141#墩(不含)DK183+783.985,终点为518#墩(含)DK195+955.250,全长12.2km。2、工程概述及主要工程数量2.1工程概况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正线全长304.883km高邮特大桥位于高邮市周山镇至卸甲镇,桥梁左临京沪高速,右平行新S237省道。高邮特大桥北起龙翔村,南至十里村宋庄组,起讫里程为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015m。本桥墩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和打入桩基础两种形式。142#-518#墩(377个墩台),常用跨度简支梁桥墩基础钻孔桩直径为1.0m、1.25m、1.5m,打入桩直径为0.8m,桩基3103 根,132893.5米(其中钻孔灌注桩2793根、 131567.5 米;打入桩 310 根、13260米)。142#-518#承台尺寸统计表序号承台尺寸墩位个数14.8*10.05*2m142#、145#-186#、189#-244#、247#-263#、272#、281#-284#、288#-302#、304#、305#、308#-320#、325#-329#、333#-342#、345#-377#、379#-386#、391#、392#、406#-431#、440#-470#、473#、477#-499#、504#-50829527.5*10.2*2m273#-279#738.9*8.9*2m143#、144#、187#、188#445.7*10.05*2.4m245#、246#、264#-271#、280#、285#-287#、303#、306#、307#、330#-332#、343#、344#、378#、471#、472#、474#-476#2855.6*12.2*3m321#、324#、387#、390#、500#、503#666.4*14.2*4m322#、323#、388#、389#、501#、502#676.3*9.5*2.5m393#-405#、432#-439#、509#-518#31墩帽高度3.5m,墩身最高9m,最低1.5m,均为圆端形实心桥墩。2.2地震参数DK183+783DK186+139.590之间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桥0#-141#(里程段)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1区,场地类别为3类特征周期值为0.45s。DK187+033.69-DK203+866.39之间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桥142#-518#(里程段)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1区,场地类别为3类,特征周期值为0.50s。2.3技术标准铁路等级:I级铁路;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 4.6m;最小曲线半径:4500m;设计速度:250km/h;设计活载:ZK活载;轨道结构:有砟轨道。2.4工程建设条件2.4.1地质、水文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将本工程沿线勘探范围内的土层按其成因和时代划分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ml、Q4al)及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冲积形成的黏性土、粉土、砂土、砾类土等。 (2)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桥址区地表水发育,水网发达,沟渠纵横,多用于防洪、灌溉。此外,桥址跨域多处鱼塘、水渠,据现场调查,鱼塘为早期修建京沪高速公路取土填方形成,形成时间近20年,水渠为农业灌溉用渠,形成时间近40年。2)地下水桥址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潜水主要分布于上部31淤泥、32淤泥粉质粘土、显41粉土、51-2、61-3细砂、1素填土及杂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地表径流及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水量较丰富,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开采和流入地表水体。地下水具有明的动态变化特征,随季节、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下部地下水具弱承压性。3)环境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在桥址采集的地下水送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后,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判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判定如下:地下水氯盐环境作用无,地下水DK183+783-DK186+120,13氯盐环境作用等级L1,硫酸盐侵蚀等级为H1。2.4.2交通运输情况 (1)铁路本工程范围内铁路网分布较为稀疏,南端接轨的枢纽有京沪铁路引入。本工程施工时,主要通过既有铁路将大宗远距离材料运至临近具有货运能力的既有车站,再通过国道、县乡道等公路通过汽车运至工地。(2)公路本工程境内公路交通便利,由国道、省道、县乡道及村级道路构成的公路网较发达。沿线经过的公路有X302、X303、X304、S237等,此外本地区县乡道及村级道路纵横交错,为铁路施工提供便利条件。本线的大批材料可通过以上干线公路运输至工地,然后经过新建改建的临时便道运输至工点。(3)水路本工程起始里程位于新安排渠北侧,沿线经过的主要河流有七里支渠、郭庄河、周山支渠等,当地运输砂石料等大宗重载货物均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载到高邮码头和界首码头,再通过既有公路转运至施工工点。2.4.3当地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1)砂当地资源稀缺,扬州没有河沙产地,当地资源主要来自江西鄱阳湖、赣江、湖北。(2)碎石当地碎石资源比较稀缺,主要合格材料来源于湖北、江西、安徽滁州等地。(3)水泥本工程所在地水泥资源丰富,主要有扬州海螺和扬州亚东水泥,年生产能力均在300万吨以上,水泥质量和产量可满足施工需要。(4)粉煤灰当地活力发电厂较多主要分布在扬州夹河两岸,距离施工地点15-25公里,粉煤灰资源较为丰富。(5)外加剂本工程所需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产地在上海、南京一带生产家较多,运距在200-300公里。2.4.4水资源沿线地表水系较为发达,河流纵横交错。铁路工程施工用水,可就近水质化验合格后,采用河中取水、 与铺设供水干管路相结合的措施。(水质经检查满足施工要求)。2.4.5电力供应本标段铁路所经地区电网发达,电力资源充足,高压电源线分布广,沿线各村镇内均有高压电力线路通过,可覆盖本工程范围内所有地段,施工用电比较方便。施工用电采取直接利用地方电源的方式供应。2.4.6施工用燃料本段线路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2.4.7通讯条件本标段工程沿线通讯网络发达,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网络均已覆盖所经地区,施工通讯较为便利。2.4.8人文环境连镇铁路为江苏省重点工程,江苏省、扬州及镇江市政府和上海铁路局都高度重视。扬州、镇江市当地的消费水平较高,多为外地务工人员,治安情况一般,根据初步了解,未发现地方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2.5主要工程量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有:钻孔灌注桩、打入桩、承台、墩身及桥面系,工程数量汇总如下表:高邮特大桥(142#518#墩)工程数量表序号部位项目型号单位数量1桩基钻孔桩1.0根2661.0m124182.51.25根84.0m4249.01.5根48.0m3136.0混凝土普通C30m3285.2水下C35m30.0水下C40m3110510.6打入桩800*130根310.0m13260.0钢料HPB400-28t466.7HPB400-20t3958.6HPB400-16t48.7HPB300-10t624.0HPB300-8t6.03mm钢板t3.1声测管内50*3mmm389999.82承台混凝土C35水下m30.0C40水下m342708.7普通C20m34262.6钢料HPB400-28t0.0HPB400-25t1522.9HPB400-16t653.9HPB400-12t90.9角钢L50*50*4t108.63墩身混凝土C35m314481.9C40m39462.7钢料HPB400-16t468.9HPB400-14t113.6HPB400-12t0.0HPB300-10t327.44墩顶混凝土C35m310150.2C40m35411.5钢料HPB400-20t554.0HPB400-16t630.9HPB400-14t176.9HPB400-12t176.9HPB300-10t41.35垫石混凝土C50m3139.5C40m3724.9钢料HPB400-16t0.0HPB400-12t160.4HPB300-10t5.12.6工期目标标段工期:35个月,计划开工时间2015年9月1日,竣工日期2018年7月31日。架梁工期:2016年6月6日-2017年5月31日。满足6标铺轨时间:2018年2月21日。2.7质量目标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工程质量验收标准。2.8工程特点(1)标准要求高本线为客运专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执行现行客运专线规范标准,桥梁等主要承重结构均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2)施工干扰大,施工工期压力大本项目线路多处由村庄中间穿过,需要拆迁的房屋较多,同时线路多处穿越水田、管线、电力线路分布均比较密集,施工拆迁、改移工程量大、难度大,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节点工期及总工期的实现。(3)安全隐患点较多,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十分重要本管段线路跨越多条沟渠、河道,多处涉及施工安全防护,为保证施工安全的进行,安全控制管理工作十分重要。2.9重点及难点桥梁下部工程多处桩基位于河道浅水区、水塘内,基础施工工作量大、施工难度高;其中钻孔桩的成孔质量、 打入桩1:10的斜度控制是本分部的质量控制重点和难点。2.10条件分析2.10.1有利条件本管段桥梁施工较长,可同时展开多个流水作业面,通过统筹组织,平行施工,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交通便利,线路处于京沪高速和S237省道之间,便于材料运输。无特殊结构,技术难度不大,易组织施工。2.10.2不利条件(1)线路穿越水稻田及鱼塘,施工便道修筑需用大量的建筑填料, 当地料源匮乏。(2)本分部所需凝土方量大,砂、碎石需要通过航道运输,供应困难。(3)管段内道路改移、管线迁改、房屋拆迁工作量大,制约前期施工进展。3、施工组织机构3.1施工组织机构本项目管理模式为集团公司直管项目,由集团公司组建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不含先期开工段和五峰山特大桥)站前工程LZZQ-5标项目经理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对外行使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协调,履行承发包合同确定的工期、质量、安全、造价、计量、结算、变更、调概、索赔等各项职责;对内行使生产指挥、组织协调、管控监督、经济核算等管理职能。本段施工由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连镇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分部负责组织施工。二分部按“五部两室”设置工程部、工经部、安质部、物机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试验室,以满足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规定。1座小型预制构件场、1座混凝土拌合站、1座钢筋加工场。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图3.1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3.2管理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自觉执行业主、集团公司以及项目经理部的规章制度和要求。(2)组织指挥和管理本分部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实施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资及文明施工的有效控制,为项目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3)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集团项目经理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方政府等方面的协调,及时解决本分部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检查。(4)本分部独立核算,各项管理指标直接对公司负责。(5)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协助项目经理部编制结算资料和分析报告,组织编制内部结算资料和分析报告,接受审计。(6)处理分部的收尾配套工作,协助项目经理部进行项目的考核、鉴定和评奖申报。3.3分部部门和岗位责任书项目分部组建后,由办公室牵头,编制部门职责、部门责任书,60日内完成并经项目分部经理批准后,各部门负责人与项目分部经理签订责任书。在完成编制和签订部门职责、责任书之后30日内,各个部门编制岗位职责、岗位责任书,报项目分部经理批准后,其他人员与所在部门的负责人签订责任书。部门职责、各岗位职责和部门责任书、岗位责任书需报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备,并在项目分部宣传板上展示。根据集团精细化管理要求,以满足现场管理及项目控制需要,并有利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原则,项目二分部岗位人员定员32人,具体配置见下表: 岗位人员配置表序号部门岗位名称岗位人员配置(人)备注1项目班子成员项目经理12项目书记13副经理24总工程师16安全总监17工程部部长18副部长19部员1210工经部部长111部员112财务部部长113部员114物机部部长115部员316安质部部长117部员218试验室主任119部员320综合办公室主任121部员122合计373.4 项目一般员工绩效考核办法项目员工绩效考核主体为公司(1)一般员工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季度、年度末次月15日内,项目分部依据员工岗位责任书和公司项目部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对本项目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精细化管理手册附表1802-1一般员工季度绩效考核表,业务流程详见项目经理部对员工绩效考核流程)。(2)项目分部员工季度绩效风险工资根据员工季度考核结果及公司核准的季度绩效风险工资总额兑现发放;项目分部员工年度绩效风险工资,根据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和项目分部经济效益完成情况,结算兑现。(公司根据“集团公司项目部员工薪酬管理办法(待发)”制定相应的项目部员工考核办法、薪酬办法考核支付)(3)其他奖励。对在项目安全、质量、效益、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报经公司批准可给予一次性奖励。 (4)项目分部负责员工社会保险的日常维护管理,做好社保增减员、变更及社保基数核定等基础工作,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4、施工总体部署4.1施工准备4.1.1驻地设置二分部负责施工DK183+783.985DK195+955.250 (142#518#墩全长12.2km)范围内高邮特大桥的施工。4.1.2拌合站与实验室设置拌合站与实验室同时规划设置,均设置在本部范围 。实验室拟建规模:实验室设置在混凝土拌合站院内,占地2.7亩,全部用彩钢房建设。负责水泥、粉煤灰、外加剂、钢筋等原材料的检验、检测工作。实验室按照标准化建设相关文件进行建设。实验室内设力学室,拌合室,集料室,胶材室,化学室、样品室、现场检查、养护室等,办公室及操作间房屋共计16间,根据现场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各实验检测设备齐全,并修筑围墙,进行全封闭管理。混凝土拌合站拟建规模:混凝土拌合站设置在里程DK193+800处,占地41.1亩,根据本工程混凝土的设计数量以及工期要求,拌合站设置2套拌合机组,1套HZS150型和1套HZS100型拌合机组,站内设12个料仓,其中待检仓6个,合格仓6个。拌和站围墙、大门以及临时建筑(含办公、试验室)等营地周围设置围墙及开启方便的大门,围墙围栏进行封闭,砖混结构墙体下部设0.5m高的墙裙。房屋采用拼装式活动房屋的,屋顶排水畅通,周围设排水沟,保证不积水。拌和楼采用彩钢板全封闭,上下设梯步和扶手,拌和楼下料口距离地面满足罐车进出要求。各类粉罐布置于搅拌机周围呈半圆状或圆弧状,粉罐大小和数量根据产能进行配置,数量一般为3(水泥)+2(粉煤灰),粉罐容量为100t,其直径、高度19.8m;粉罐必须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范要安装求避雷设施。粉罐基础、拌和楼基础以及配料仓基础均采用水泥搅拌桩+钢筋混凝土基础加固,水泥搅拌桩直径50cm,长度14m,间距1.2m。拌合站的所有场地必须进行砼硬化清光处理,非道路运输区,使用不小于50cm厚片、碎石作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5混凝土作面层。行车道路硬化,必须使用不小于50cm厚片、碎石垫层,不小于30cm厚的C25砼进行砼硬化处理。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5%,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底面采用M7.5砂浆进行抹面,做到雨天场地不积水、不泥泞,晴天不扬尘。储料斗在内的所有地材存放场地必须加设轻型钢结构顶棚,钢棚三侧采用全封闭形式,钢结构顶棚起拱线高度8m。4.1.3钢筋场地设置钢筋加工场占地3.8亩,原地面换填1m厚的建筑砖渣,场地混凝土硬化分运输道路区与非道路区,运输道路宽6m,长80m,下铺15cm的碎石垫层,面层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厚度20cm;棚内下铺15cm碎石垫层,面层采用15cm厚C20混凝土硬化,其余地段采用15cm厚C20混凝土硬化。钢筋棚采用轻型钢结构,其上设置10t龙门吊,以便吊装作业,钢筋棚尺寸为30*72m。4.1.4施工用水、用电使用用水采用接入自来水,并修建蓄水池。本项目共配备7台变压器进行施工供电,其中1台1000KVA、6台500KVA。以上配置能够满足桥梁钻孔桩、承台、墩身施工要求,另外配备2台75KW发电机,以备停电时应急使用。低压线路采用架线布设,当跨越既有道路时,采用水泥电杆架设。变压器尽量靠近钢筋加工场地或连续梁施工场地设置。4.1.5通讯条件通讯网络覆盖条件好,可采用移动电话联系。4.1.6技术准备 (1)认真学习设计施工图纸和相关的规程、规范、标准图集,掌握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和特点,明确各专业的设计要求和标准。 (2)认真进行图纸预审,为参加图纸会审做好准备。图纸预审的内容是: 1)施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施工图说明与其总说明内容是否相符。 2)全桥施工图、各主体结构施工图和临建施工图以及整个线路在坐标定位、标高、管线线路等方面与设计说明有无矛盾。 3)各专业、各工种的施工图及其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4)合理化的建议 (3)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编制特殊工序施工方案。 (4)制定质量和安全生产交底程序,编写各分部分项及各工种技术质量和安全生产交底书。 (5)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材料大表。 (6)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劳动力进出场计划、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构件计划。 (7)进行木工翻样、为编制模板计划提供依据;安排进行钢筋翻样,为钢筋制作做好准备。4.2区段划分及作业分工桥梁综合作业1队负责施工146#-267#、321#-324#墩。桥梁综合作业2队负责施工268#-393#墩(321#-324#不含)、500#-503#墩。桥梁综合作业2队负责施工394#-518#墩(500#-503#不含)。包含桩基、承台、墩身、垫石、连续梁桥面系及其他附属设施施工。4.3施工监测、控制4.3.1施工测量体系为确保测量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实施,建立测量体系,做到组织有序、及时复核、及时检查、资料齐全。本桥的测量工作由项目专业测量工程师总负责,并配合工程技术部、质量检查部制定测量工作计划,并向测量组下达测量任务。测量组主要负责具体的测量工作,包括协助交接桩、对项目部提供的控制桩进行复测、加密控制点的布设与检查、具体结构物的放样与检查、测量资料的记录与整理、编制测量方案。4.3.2施工测量的一般要求(1)在施工测量中,严格遵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保证施测精度。(2)做好本工程的施工测量,全桥控制测量采用GPS测量,GPS测量沿全桥线路分别布点,组成控制网,对全桥进行控制,施测时应向相邻标段联测至少两个GPS导线点;中线桩联测2个桩;水准点联测1个桩。(3)根据工程需要布设控制点,并做好标识。精密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网点的埋设,采用普通混凝土或水准标石,布设在与施工干扰小且不受破坏的地方,要保证控制点在整个施工中不产生位移及破坏。(4)同时加强对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行布设的控制点的保护和检查。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做到真实完整,并由专人妥善保管。工程施工中,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测量,确保中线、水平准确无误;工程完工后,及时与相邻构造物进行贯通测量,搭接闭合,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测量竣工资料。(5)加强测量复核管理。为杜绝测量事故的发生,建立测量复核管理制度,外业测量必须采用换手测量的方法进行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核对无误才能交付使用,未经第二人计算复核并确认无误的资料严禁使用,并加强设计资料、桩橛、测量方法的复核。(6)施工测量体系在原网基础上根据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和等级加强本施工区域控制网全面复测,进行平行分析,编写复测报告,加强对CP1、CP2及线路水准点控制网的复测维护等工作内容。4.3.3平面控制测量利用GPS进行工程施工复测和平面定位测量。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大桥桥头附近有两个或以上的精密控制网。为保证桥梁墩位、桩孔施工的精度,所设的精密控制网应与桥梁相邻建筑物的控制测量同时组成三角导线复合测边测角网进行联测。4.3.4高程控制测量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利用电子水准仪对管线内控制桩高程进行一次施工复测,复测成果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测量依据。同时对水准点控制网进行加密,确保桥梁施工控制精度需要。4.3.5测量仪器的管理测量仪器实行统一管理制度,测量仪器由项目部统一管理,建立保管、使用、维修制度。各种测量仪器、量具按计量部门有关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建立测量设备台帐,准确记载检定维修情况。4.4内业资料施工中本着资料与施工现场保持同步的原则,在日常的施工当中由专人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按照建设单位下发的资料编制办法及时进行收集归档,确保工程结束时能将竣工资料及时移交。4.5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流程图为: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4.5.1征地拆迁特大桥范围内征地拆迁、各种管、线、路迁改前期工作正在进行。4.5.2场地清理按照施工需要及标准要求对场地进行清理,保证做到场地平整。场地设排水设施、环境保护设施。将临时工程用地范围内50cm地表土清除,并将清除后的地表土运送到弃土场堆放整齐、编织物覆盖保存,防止水土流失。4.5.3测量放线平整场地后,由技术室测量组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测量放线。主要对施工桩位进行放样。4.5.4现场核对放样完毕后,按照业主要求组织工程各负责单位对桥位、孔跨设置、地质情况等进行现场核对,并形成相关资料记录。4.5.5开工报告与方案报批现场核对无误后,由工程部进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的编制及上报,现场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同步进行。本工程需要编制的专项有临时工程施工总体方案、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方案、桥梁墩台模板加工设计方案、管桩施工方案、环水保方案、冬季施工方案、雨季施工方案、钢便桥专项施工方案、混凝土拌合站建设方案、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承台施工专项方案桥梁承台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基坑开挖深度5m) 、墩身施工专项方案、连续梁施工专项方案。4.5.6工程实施开工报告批复后,施工现场开始组织施工。按照工程需要合理组织劳力、机械及材料进场。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按照职责要求相互协调,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及施工质量。4.5.7施工自检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及验收标准要求,对各施工工序、工艺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对严重违规操作和违反施工工艺的进行停工整顿,直到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自检过程中的重点是质量、安全、环保。4.5.8报检签证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不合格,按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处理,直到合格为止。工程各工序内业资料及时填写并报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4.5.9试验检测对桥梁所用原材料在进场前由试验室取样,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在桥梁各部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规范及验收标准要求取样制件进行检测,对其他需第三方检测的项目按要求进行检测。每道工序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各检测项目内业资料同步编制、归档。4.5.10质量评定在本桥梁工程全部完工后,按照相关规定对本桥工程进行质量评定。本工程质量目标为: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工程质量验收标准。4.5.11工程验收在本单位工程全部完成,达到验收标准后,进行竣工验收。4.5.12土地复耕本桥梁工程全部完工后对于要求进行土地复耕的范围按要求进行复耕,挖除施工便道,在原耕地范围覆盖50cm种植土,恢复至施工前状态。交由相关部门进行验收交接。4.5.13工程保修工程交工验收后,根据合同要求,我项目部对本工程所出现的质量缺陷负责进行维修。4.6施工总体方案根据设计文件、现场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措施。 施工安排以高邮特大桥施工为主线,根据架梁工期要求,遵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平行流水、均衡生产”的原则。确保实现阶段性工期和总工期目标,按期完成合同约定的全部施工任务。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如下表“桥梁工程主要施工方案表”。桥梁工程主要施工方案表序号名称方法1基础钻孔桩旋挖钻或回旋钻打桩打入桩锤击桩机打桩2承台陆地桩基承台放坡开挖(辅以井点降水)、钢板桩防护3水中桩基承台利用栈桥施工、承台采用草袋围堰、钢板桩围堰施工。4墩台整体钢模桩基及承台一般采取陆上常规方法施工;水中钻孔桩采用草袋围堰、钢板桩围堰方法施工。陆地的承台采用机械放坡开挖基坑(辅以井点降水);水中承台基坑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承台采用大块模板一次浇筑成型,墩身采用定型钢模板一次浇筑成型。5、工期计划及施工进度安排5.1总工期计划 2015月9月1日-2017年11月30日,重点工程工期安排如下:序号工期卡控点墩台号架桥机通过时间悬灌最迟开始时间备注1首架墩4352016-6-62跨唐拓河悬灌梁387-3902016-7-102016-1-13跨横泾河悬灌梁321-3242016-8-132016-2-14跨六安悬灌梁186-1882016-10-252016-5-15跨新六安河悬灌梁142-1452016-11-232016-5-15倒用唐拓河设备6架梁调头02017-3-287返回到首架墩4362017-4-128跨东平河悬灌梁500-5032017-5-202016-6-15倒用横泾河设备9架梁通过5182017-5-315.2施工进度安排5.2.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合理投入、均衡生产”的原则进行施工进度安排。 (1)提高对施工准备期的重视程度,按实施性施组编制、“四通一平”、复测、图纸审核、原材料进场的检验和试验、征地拆迁、机械调转调试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统筹考虑,尽早安排,以缩短施工准备期的时间。(2)响应合同工期计划,结合施工环境、气候等条件,合理统筹安排,既保证满足工程总工期要求,又满足阶段工期要求。(3)以技术资料、工程量清单提供的工程数量和本标段计划投放的资源为依据,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项工程施工进度。(4)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复杂情况及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要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5)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快速、连续、均衡生产。(6)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设备潜力,充分发挥企业综合优势。(7)以均衡法施工为基本方法,抓住有利季节,减少雨季影响,采取平行、流水、平衡的作业方法,积极谋划,超前运作。(8)科学划分施工单元,以组织均衡法施工为基本方法,采取平行、流水、平衡的作业方法,超前谋划,积极运作,确保按期完工。5.2.2各工序施工进度安排 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项目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持续时间(d)备注一征地拆迁2015-9-202016-2-29162二施工便道2015-9-252015-11-2359三临时设施2015-10-12015-11-2353四桥梁工程五钻孔桩2015-10-112017-7-31294回旋钻机、旋挖钻机六打入桩2016-3-12016-5-3191七承台2016-3-152016-8-151533个施工队,每个施工队3个班组八墩身及垫石2016-4-12016-8-3115212套模板(8套普通型,1套坡比型,3套连续梁墩身模板)5.2.3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横道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见附表。6、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6.1钻孔桩根据高邮特大桥的工程地质情况,钻孔灌注桩优先采用回旋钻施工,其次采用旋挖钻施工,工程开工初期选择旋挖钻和回旋钻同时做工程试桩,从工程质量、扩孔系数、钻孔功效以及泥浆处理等方面综合对比成本的经济性,再选择适合本工程钻孔桩施工的机械。本桥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及打入桩基础,桩径为1.0m的钻孔桩。一般地段钻孔平台采用建筑砖渣填筑,钻孔平填筑厚度50cm,钻孔平台填筑尺寸超出承台边线2m,压实后在钻机操作位置铺2cm钢板做为施工平台。浅水地段钻孔桩采用草袋围堰筑岛施工,基础平台施工优先采用土(草袋)围堰施工,基础施工尽量避开雨季,选择则在无水或少水的季节,并在取得当地河道管理处的同意后,采用分段填土围堰进行施工,待基础施工完毕后,挖除围堰后再施工另一个墩台基础;若当地河道管理部门不同意对河道采取填土围堰施工,则需要在河道中搭设水上钻孔平台,通过搭设栈桥和水上钻孔平台进行施工。桩基钢筋笼统一在钢筋加工场分段制作,单节9米,采用平板车运至工地,用回旋钻机的吊钩吊安装钢筋笼,纵向接长采用单面焊焊接施工。混凝土由搅拌站集中供应,搅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采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6.1.1施工准备在进场道路及场地平整的基础上,钻孔的准备工作主要有桩位测量及放样、制作和埋设护筒;泥浆备料调制、泥浆循环系统设置及准备钻孔机具等。6.1.1.1场地准备钻孔场地的平面尺寸按桩基设计的平面尺寸、钻机数量和钻机底座平面尺寸、钻机移位要求、施工方法以及其它配合施工机具设施布置等情况确定。 (1)陆地桩基钻孔前将场地整平,清除杂物。在夯填密实土层上横向铺设枕木,然后在枕木上铺设废旧钢轨或型钢,构成钻机平台。场地的大小要满足钻机的放置、泥浆循环系统及混凝土运输车等协调工作的要求。(2)当基础位于河流岸边时,钻孔桩基础根据水深情况分别采用草袋围堰、钢板桩围堰或钢管桩钻孔平台构筑工作平台,平台高出水面顶1.0m左右即可。(3)各种围堰方式的选择与围水深度有关 1)水深为0.52米时,采用土围堰。 2)水深为24米时,采用土木围堰 3)水深为46米时,采用钢、木、土(草袋)围堰 4)水深为420米时,采用钢围堰。钢围堰又分以下几种: a单层有底套箱围堰(支架吊起施工,适用于深水浅层) b单层无底套箱围堰(套箱落底,适用于水深不超过10m) c双层无底套箱(适用于水深超过10m) d钢板桩围堰(适用于水深超过10m)6.1.1.2埋设护筒(1)护筒用10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桩径20cm-30cm。为增加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口和中部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2)护筒的底部埋置深度为钻孔桩施工时不漏浆时所需埋设的深度,护筒顶高出地下水位1.5m2.0m左右(同时高出地面0.30.5m),其高度满足孔内泥浆面的要求。(3)桩基护筒埋设采用挖埋法,护筒外侧回填需人工夯实。埋设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保证钻机沿着桩位垂直方向顺利工作。(4)护筒内存储泥浆使其高出地面或施工水位至少0.5m,保护桩孔顶部土层不致因钻头(钻杆)反复上下升降、机身振动而导致坍孔。6.1.1.3泥浆的制备及循环净化(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拟采用优质泥浆。各项指标如下泥浆比重不大于1.1粘度1622s、松软地层1928;含砂率不大于4;PH值6.5;胶体率不小于95。(2)根据桩基的分布位置设置制浆池、储浆池及沉淀池,并用循环槽连接。出浆循环槽槽底纵坡不大于1.0%,沉淀池流速不大于10cm/秒以便于石渣沉淀。(3)采用泥浆搅拌机制浆。泥浆造浆材料选用优质粘土,必要时再掺入适量CMC羧基纤维素或Na2CO3纯碱等外加剂,保证泥浆自始至终达到性能稳定、沉淀极少、护壁效果好和成孔质量高的要求。试验工程师负责泥浆配合比试验,对全部桩基的泥浆进行控制。6.1.2 钻孔施工6.1.2.1回旋钻施工(1)钻孔反循环工艺:开始钻孔时,为防止堵塞钻头的吸渣口,将钻头提高距孔底约2030cm,将真空泵加足清水,关紧出水控制阀和沉淀室放水阀使管路封闭,打开真空管路阀门使气水畅通,然后启动真空泵,抽出管路内的气体,产生负压,把水引到泥浆泵,通过沉淀室的观察室看到泥浆泵充满水时关闭真空泵,立即启动泥浆泵。当泥浆泵出口真空压力达到0.2MPa以上时,打开出水控制阀,把管路中的泥水混合物排到沉淀池,形成反循环,待泥浆均匀后以低档慢速开始钻进,使护筒角处有牢固的泥皮护壁。钻至护筒脚下1.0m后,方可按正常速度钻进。如护筒底土质松软发现漏浆时,可提起钻头,向孔内投放粘土,再放下钻头旋转,使胶泥挤入孔壁堵住漏浆空隙,待不再漏浆时,继续钻进。钻进过程中,保证钻孔垂直。当一节钻杆钻完后,先停止钻盘转动,并使反循环系统延续工作至孔底沉渣基本排净,然后关闭泥石泵接长钻杆;在接头法兰盘之间垫35mm厚的橡皮圈,并拧紧螺栓,以防漏气、漏水。钻孔作业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以防止坍孔埋钻。正循环工艺:初钻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使之空转一段时间,待泥浆灌进孔内一定数量后,再开始采取低转速、低钻压、低进尺钻进,钻头至护筒底口时,保持低转速,暂停进尺,使护筒刃脚处形成坚固的泥浆护壁,钻至护筒刃脚下1M后,再根据土层情况以正常速度钻进;正常钻进时,合理调整和掌握钻进参数,同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随时检查泥浆指标,通常在亚砂土中以中速钻进,亚粘土中以高速钻进,泥浆比重控制在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