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9626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不等式一、选择题1.(重庆理7)已知a0,b0,a+b=2,则y=的最小值是A B4 C D5【答案】C2.(浙江理5)设实数满足不等式组若为整数,则的最小值是A14 B16 C17 D19【答案】B3.(全国大纲理3)下面四个条件中,使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A B C D【答案】A4.(江西理2)若集合,则 A B C D【答案】B5.(辽宁理9)设函数,则满足的x的取值范围是(A),2 (B)0,2 (C)1,+) (D)0,+)【答案】D6.(湖南理7)设m1,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z=x+my的最大值小于2,则m 的取值范围为A(1,) B(,) C(1,3 ) D(3,)【答案】A7.(湖北理8)已知向量a=(x+z,3),b=(2,y-z),且ab若x,y满足不等式,则z的取值范围为A-2,2 B-2,3 C-3,2 D-3,3【答案】D8.(广东理5)。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区域由不等式组给定。若为上的动点,点的坐标为,则的最大值为 ABC4 D3【答案】C9.(四川理9)某运输公司有12名驾驶员和19名工人,有8辆载重量为10吨的甲型卡车和7辆载重量为6吨的乙型卡车某天需运往地至少72吨的货物,派用的每辆车虚满载且只运送一次派用的每辆甲型卡车虚配2名工人,运送一次可得利润450元;派用的每辆乙型卡车虚配1名工人,运送一次可得利润350元该公司合理计划当天派用两类卡车的车辆数,可得最大利润z=A4650元 B4700元 C4900元 D5000元【答案】C【解析】由题意设派甲,乙辆,则利润,得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在的点代入目标函数10.(福建理8)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A(-1,1)若点M(x,y)为平面区域,上的一个动点,则的取值范围是A-10 B01 C02 D-12【答案】C11.(安徽理4)设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1 (B)2,2 (C) 1,2 (D) 2,1【答案】B12.(上海理15)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B C D【答案】D二、填空题13.(陕西理14)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这个最小值为 (米)。【答案】200014.(浙江理16)设为实数,若则的最大值是 。【答案】15.(全国新课标理13)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是_【答案】-616.(上海理4)不等式的解为 。【答案】或17.(广东理9)不等式的解集是 【答案】18.(江苏14)设集合, , 若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三、解答题19.(安徽理19) ()设证明,(),证明.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对数换底公式等基本知识,考查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证明:(I)由于,所以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II)设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其中故由(I)立知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20.(湖北理17) 提高过江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可改善整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大桥上的车流速度v(单位:千米/小时)是车流密度x(单位:辆/千米)的函数。当桥上的的车流密度达到200辆/千米时,造成堵塞,此时车流速度为0;当车流密度不超过20辆/千米时,车流速度为60千米/小时,研究表明;当时,车流速度v是车流密度x的一次函数()当时,求函数的表达式;()当车流密度为多大时,车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桥上某观点的车辆数,单位:辆/每小时)可以达到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精确到1辆/小时)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最值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解:()由题意:当;当再由已知得故函数的表达式为 ()依题意并由()可得当为增函数,故当时,其最大值为6020=1200;当时,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当在区间20,200上取得最大值综上,当时,在区间0,200上取得最大值。即当车流密度为100辆/千米时,车流量可以达到最大,最大值约为3333辆/小时。21.(湖北理21) ()已知函数,求函数的最大值;()设,均为正数,证明:(1)若,则;(2)若=1,则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不等式的证明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以及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满分14分) 解:(I)的定义域为,令 当在(0,1)内是增函数; 当时,内是减函数; 故函数处取得最大值 (II)(1)由(I)知,当时, 有 ,从而有, 得, 求和得 即 (2)先证 令 则于是 由(1)得,即 再证 记, 则, 于是由(1)得 即 综合,(2)得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