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导学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9610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凡的世界》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凡的世界》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凡的世界》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凡的世界FS导学案 使用时间:高三(上)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路遥,了解小说背景及思想内容 。2、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4、探讨小说的内容。5、学习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教学重点:1、 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的方法课时安排:4课时一、文学知识积累:1、作家介绍: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2、 作品介绍: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3、小说的写作初衷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艰辛。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所有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4、小说的写作历程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5、路遥逝世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悄然不觉中,病魔已趁虚而入,死神也步步逼近。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6、节选部分前的主要情节课文为平凡的世界上卷第三章,前两章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他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个黑高粱面馍充饥。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尝饥肠辘辘的折磨。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他非常的自卑,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但是“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无数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他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了他无尽的生活勇气,他蒙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这种生活的信念事实上一直支撑着他以后的生活。他的同学郝红梅处境与他类似,也是每天等没人了才来拿自己的那份口粮。这种同病相怜的境况,使他们逐渐走到了一起。通过交流书中的故事,他们也越来越亲密。 二、文本导学(一)、分析孙少平心理、及通过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是一定环境中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小说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它直入心灵,揭示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学生找出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和语段。1、学生在课文中做好标记,然后交流。2、找学生发言,教师补充。3、学生讨论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的什么心理状态。明确:接到邀请:做客中:做客之后: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二)、体会课文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一) 开篇(14段)(2) 做客中对革委会大院的描绘(三)做客后人物形象分析1、田润叶2、孙少平3、田晓霞主题思想三、补偿练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伤害王冬梅倾盆大雨赶在约会时间之前到了。巨大的雨点敲击着干燥的地面,那噼里啪啦的响声敲得她心惊肉跳。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笼罩了她。她没有回家,也没想到该回家穿件雨衣。她从容不迫地向约会地点走去。虽然在大雨到来的那一刻她就心怀恐惧,但她还是要去赴约,她希望出现奇迹。她得和他好好谈谈,四年的情意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何况当初是他追求她的。她默默地立在雨中,湿透的连衣裙裹在身上极不舒服。她知道他是为一个厅长的女儿背信弃义的,如果她去找他的领导,去他的单位大哭大闹,他指定挨批评,说不定会身败名裂。遗憾的是,她不是那种女人,她无论如何做不出来。暴雨如注。她已经等待了一个小时,希望的火花似乎早被雨水浇灭了,可她仍不死心。她走下人行道,向他应该出现的方向张望。脖子望酸了,依然没有他的踪影。等待的时间是这样漫长!她转身迈步,就在这一瞬间,身后一辆自行车碰到她的身体,将她撞倒了。随着一声惊叫,车上跳下一位小伙子,他疾步走来扶起她,围着她看:“撞哪了?撞坏了没?”她觉得腿疼,他也看到了,丝袜完全擦破,鲜血冲出血管却没有完全冲出皮肉,在皮下淤成紫一块青一块的斑迹。他嚷着要带她去医院。她执意不去。他说:“去吧!我求你啦!我从来没伤害过女孩子。我母亲对我说过,世界上你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她的心一下子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以为她同意了,扶她上车,他要推她去,她说:“不!这就够了。”他看出她内心的激动,有点莫名其妙,她只好又对他说:“你去吧,我还要等人。”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走前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工作单位和姓名。他说了三遍,她却什么也没听见。雨依然很大,整个夏天也没下过这么透的雨。她在大雨中又等了两个小时,最后不得不悲哀地告诉自己,他不会来了。这场该死的大雨!雨水顺着她的头发滴落在脸上,像泪珠似的在她脸上滚动。她觉得心里很苦。她是资本家的女儿注,她一岁时资本家死了,临死前对母亲和哥哥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千万别让她受苦。”两天后,她收到他的一封信,只有一行字:天公不作美。算啦,不谈了。她看了三遍,看懂了。她的耳边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世界上你可以做很多坏事,就是不能伤害女孩子。眼泪终于滚出眼眶,把那页薄薄的信纸打湿了。(选自掌上玫瑰:世界微型小说佳作选中国卷)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以阶级斗争为纲”,将阶级斗争扩大化,讲出身论成分,地主、富农、资本家被认为是人民的敌人,是受专政的对象,家人没有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极其低下。1 小说中多次描写了大雨,请简要分析“雨”在整篇小说中的作用。 2“天公不作美。算啦,不谈了。”她看了三遍,看懂了。请问你看懂了吗?什么意思?_ 4、 课后反思:平凡的世界导学案答案:(一)、学生找出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和语段。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人物,很害怕 矛盾对润叶的尊敬与感激 为难身穿破衣服,由贫穷带来的自卑与自尊决定:不去,到润叶学校找润叶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咚咚跳、感到脸像炭火一般、像一个叫化子、紧张得火烧火燎(拘束、满脸通红、无言对答、抠着手指、揩汗) 回答润叶二爸的提问答非所问,还是紧张,揩汗水,紧张地冒汗做客之后:景物描绘经历一下午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所以哪怕是平常地景物此时也异常的美好!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自卑:润生他二爸是县委副主任,是个大人物。自己穿一身破烂衣服,感到太丢人,感到脸像炭火一般、 像一个叫化子。自尊:自尊心极强,怕被人看不起。善良:如果不去,对不起润叶姐,说不定还会误了润叶姐什么事。识礼:不去做客,直接到小学去找润叶姐。总结:好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自己融入书中,与主人公的命运一起起伏,正如平凡的世界。因为路遥把每一个人物的心理世界精确而细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正如我们自己所想、所作的那样。(二)、体会课文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二) 开篇(14段)作者描绘了一幅黄土高原特有的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连绵的黄土高原”、“枯黑的草木”、“铺天盖地的大风”、“天空弥漫着尘埃”,充满了浓郁的黄土气息,暗示了主人公孙少平最初入校时灰蒙蒙的心境。但黄风过后,天气转暖,天地一派“桃红柳绿”:柳树抽出了细丝,桃杏树缀满了粉红的花蕾,“树木的枝条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一切都预示着即将好转,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孙少平的身上。孙少安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在第六段中写道:“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二)做客中对革委会大院的描绘“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 ,文章对大院及窑洞的描绘神圣、壮观、宏伟,这是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农家子弟最真实的感受,无形之中给他造成一种威压感,更增加了他的紧张。(心咚咚跳)(三)做客后“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通过孙少平的主观观察,预示着一个下午紧张的心情这时已经开始舒缓,因此,这种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才会让人感到如此的美好,表现了孙少平在润叶姐的亲切关心下心情舒畅的感觉。总结: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渴望,我们就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人类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坚强。 二、人物形象分析1、田润叶侧面描写:对润叶家庭情况的介绍以及村里人对润叶的评价对比衬托:润叶和村里人对户族傻瓜叔叔的行为态度的对比神态描写:润叶等少平回来时,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细节描写:少平吃猪肉粉条时,润叶借故出去,让少平没有心理压力吃好饭。2、孙少平孙少平是位有知识的现代农民,属于奋斗型的人物。他有着可爱的执拗和顽强的蓬勃精神。生活的种种炼狱般的考验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生活中,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反抗和超越苦难,以高贵的人格和操守获得自豪与崇高的心理感受,在对于掌握思想的不断剖析中逐渐画出生活的蓝图,挖掘人生价值,体现自我。3、田晓霞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 看孙田两人初次见面的片段,会得出这样一个印象:此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 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三、主题思想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岭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 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1【答案】(1)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悲苦情感;(2)主人公被撞和原男友不赴约的借口都与大雨有关,描写大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答案】“天公不作美”一语双关,既指眼前的大雨,也喻当时的社会形势,有他的无情也有他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