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与法和谐共绽作文导写.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9569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作文导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作文导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作文导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让情与法和谐共绽1月初,某罗姓旅客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发车,因此被认定违反铁路管理法律条例,处以罚金,此事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多为指责之声。而同月一婴儿因病急需就医导致列车晚点却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同样是因故使列车出发晚点,为何人们反应不同?究其原因,其实是人们对于人情与法律规则的不同认识。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纽带,亲情、友情均是其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法律是一个国家规范公民行为所使用的具有强制力的手段,以其普遍约束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当情理与法理冲突时,究竟该维护谁?还是二者可以得兼?在我看来,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情与法之花也可和谐共绽。让情与法之花和谐共绽,前提在于社会公众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莫让情绑架了法,旅客罗某无视列车运行规定,以“亲情”为借口施压,扰乱列车正常秩序,其行为即是漠视法规的表现,单纯因为一己之私利,置全列车其它乘客于不顾,这样的情理论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有专家表示,一列车几分钟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交通路网的大规模调整,甚至造成列车相撞的严重后果,既然“蝴蝶效应”人尽皆知,那么公民在以“情”为借口违反法规前,就应该想到其可能后果,只有公民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自觉遵守规定,情法之花才可能和谐共绽。情不能绑架法,法也不应伤了情,当情理要求合乎实际时,法也应为情打出绿灯,同样是发生在列车上,一婴儿因突发昏厥急需就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这一举动赢得网友纷纷点赞。这一次,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延迟”带来的批评,而是法规为生命让路的温暖,法律法规本身即是保障人民幸福的藩篱,那么在必要时刻法“礼让”一下情又有何不可呢?法尊重情,让冰冷的条例透露出亲切的人情味,不是更符合法律条例的制定初衷吗?情莫伤了法,需要每个人都能约束自身行为,为法律留一丝敬畏,法莫伤了情,需要立法更多一些人性关怀,执法更多一些人情温度,用理解与互谅架起情与法沟通的桥梁,我们会看到情与法之花的和谐共绽。让法多一点温度,让情多一点理性,情法互谅,情与法便会成为社会枝头的一朵双生花! 法在左,情在右法在左,同情在右,一路花开,一路芬芳。法在左,所以纵使路旁枝繁叶茂杂草丛生,行人也可免去穿枝拂叶之苦;情在右,所以纵使路上阴风怒号泥泞难行,行人亦可感受阳光普照之温暖。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发车。她的行为就是缺少法度制约的典型表现。罗某无视法度的存在,恣意妄为,不仅给他人带来不便,给自己带来性命之虞,更是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人不守法尚且如此,那么徜若整个社会都缺少法度,又该成为什么样子?黑暗弥漫,暴力滋生,一言不合就加以拳脚,一意不顺就施以打杀,这样的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又何来幸福安康之说?由此观之,法之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少情的社会,是一个充斥着冷漠与麻木的社会。固然,人情,交情大行其道的社会令人感到不公,但一个缺少温情的社会则更加令人寒心恐惧。劝阻市民在电梯吸烟,仅因对方患有心脏病且随后不久就病发身亡便要求劝阻之人赔偿损失。而法院经调查后认为劝阻之事确有诱病之因就判处劝阻之人赔偿,如此行事,岂不令社会上的好人心寒,令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猛虎?不可否认,公民劝阻老人吸烟确实使老人情绪激动并造成严重后果,但毕竟老人在电梯吸烟也违反了公共秩序,造成安全隐患,公民劝阻乃人之常情,也是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价值观的表现,法院却惩罚有功之人,这不仅令劝阻之人心寒,更滋长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风气。在情与法的较量中,此时情不应处于下风,而应成为温暖社会的春风。情与法并存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延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此举不仅是法在情前的让步,更是法情相生的生动体现。在情前,法的弹性救了孩子一命;在法前,情的包容彰显社会美好风尚。唯有情法相依,情法并重,社会才能真正成为和谐有序的社会,人们才会真正享受到法的有序和情的温暖。法在左,情在右,携手并进,共创中国美好未来。 讲人情,更守规则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被旅客罗某强行逼停,罗某因此受到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因车上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而延迟发车,此行为却获赞无数。规则面前,同是延迟发车,结局却天壤之差。为何?我想,只因人情之外,还有法理;道德之外,还有规则。G1747次列车上的罗某因等丈夫而要求延迟发车,从人性的角度,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作出行为选择,因而罗某的请求能让人理解但却让人无法苟同,也为法所难容。因为现代化的交通规划线上交通运输的时间精确度细致到分分秒秒,稍有时间差池,便不仅仅是动车晚点而是车祸等事故问题,罗某为一己之私而动辄列车上百余名乘客的性命,不可不谓其自私。再者,该事件的根源在于罗某自己看错了时间而导致丈夫被阻隔,而其在己过检票时间偷空上车,本身就是无视规则,故意阻挠发车,更是破坏规则。我们主张法外应有人情,可人情之外也要遵守规则,法律不会为了一个人的人情而罔故一车人的性命,这本身就是对人情的保护。所谓法律之外无自由,我想,没了法,没了规则,人情也没了保障吧。反观重庆延迟的动车,一为挽救婴儿性命,生命当前,饶是再多的晚点抱怨也该为之让行;二则是列车员与司机及时沟通以实现交通线的重新规划,预防事故。于情于理,该事件的处理方式都让人忍不住为之点赞。由此可见,我们的规则并非是冷漠的,规则也是有道理可言的,关键在于对待规则的方式如何,你用暴力反抗规律,它便回击以暴力;你用温和的方式去调节规则,它便给你一条绿色通道,让你安全通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置身社会之中,便要为社会条条框框的规则所束缚,即便心有抱怨也要耐心去遵守,更要对其进行维护。要相信一件事物的存在自有它的理由,规则也是,我们受它束缚,却也处处受它庇护。当人情与规则起冲突时,既要讲人情,更要守规则,在规则之下呵护人情,要相信法下自有让温情生长的土壤,只是缺少播种温情的恰当方式。所以,让我们携手以人情的温暖催开规则之花,让更多的人处在人情与法的庇护之下,让社会开遍爱与理的花! 情法相融,鱼水相依1月两次发车的延迟所呈现的结果大相径庭,一个是违法,强行耍赖;一个是关情,情与法融,获得点赞,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法是理治的坚定的硬性的,情是感性的温和的柔软的,而二者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则会相得益彰。情与法有着自己的含义,有所长,也有所缺,当其相融时,社会才会别有温情。法,是人民的保护伞。当人们的各种权力遭受威胁无法享受时,人们可以通过法来维权,为自己争取可以行使的权力。当有坏人想用不法途径或手段来威胁或损害我们的安全与利益时,法的准绳会将他们束缚起来,为我们营造出一个美好而安全的社会环境。就如材料中的罗某损害了列车上人们的权利,法让其悔改,也为列车上的人们保障了权利。虽然罗某有自己的理由,但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靠坚硬的法规来保证。于情而言,法太严厉了,所以情便可将那些法的硬角包围,使其具有温度。情,是温暖社会的良药。还记得诚管与小贩之间的战争吗?那些以贩卖小菜等物品养家糊口的人们当看到城管时,就如老鼠见了猫一般的四处躲闪。而人们对小贩们的同情感化了坚硬的持法者,以温和的言词加以劝导,告诉他们道路上贩卖东西的各种弊端,他们内心知道错误,尽量的去避免。是情让小贩们感到了温暖,也是情让法变的柔和,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的相处。就如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的司机和乘务员一样,让社会更加温暖。情与法的相融固然是好但也必须有个度。情感再大也不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感性的潮水再泛滥也不能冲走理性的堤。因为法是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全的必需品。就如那些小贩一般,既使他们再辛苦,也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不能拥占过道,对他人的生命构成危险。情理与法理关乎人们切身利益,我们每个人都想生活在一个天光明澈的温情环境中,所以,温暖的感性就该与法治的理性相融,共造人们的美好家园。让天更蓝,水更绿,人间更具真情。让人民与社会更好相存,就如鱼水相依。 情法并重,方是执法上策1月初,G1747次列车经合肥站时,旅客罗某用身体强扒列车,造成本次列车延误,罗某本人也受到惩罚;同月,一婴儿在一动车上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为其延迟发车。而同样是延迟发车,舆论对其评价不同,对此,我认为:情法并重,方是执法上策。材料中的罗某不讲规则,为图己便不顾他人。最终,她也受到了惩罚。而那个婴儿却实在是暖心之举,前者是法,后者是情。从公众的声音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情法并重,是符合大众心意的。法是理智,情是情感。如果执法过程中只有法,未免有失偏颇;如果只有情,更是万万不可,只有这两者并重,才可保社会长治久安。情法并重要求我们有法的理智。康德曾说:“我敬仰的东西有两样:一是人们头顶的星空,二就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如果人们心中没有道德准则,法也就没有了意义。老子说:“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定则。定则自不可违。违背法律,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还记得“李刚的儿子”吗?他也逃不了法律的制裁。所以,法的理智在执法过程中必不可少。情法并重要求要“有温度的执法”,在过去,城管和小贩似乎是两个对立面;在小贩眼中,城管是吃着“皇粮”却一点儿也不体谅老百姓的人;在城管眼中,小贩影响城市管理,城市秩序,这两者似乎呈水火不相融的势头。可是你一定看过这样的新闻:河北一女城管为年迈老婆婆买菜网友齐赞是有温度的执法。其实,何妨这样有温度的执法再多一些。法虽是法,可执法者却是人,也有人的情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多一点善意,多一点理解,难道不好吗?还记得前不久的“最文艺的判决书”吗?这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示例吗?温情执法,让执法有“温度”。或许有人说法是严肃的,一丝不苟的,是重于泰山的,与“有温度”的执法相矛盾,但我认为不矛盾,情法并重,只是温情执法与理智执法的结合。情法并重,方是执法上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