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9526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指导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期末复习指导 本复习指导适用于央专的同学本复习指导共分四大部分: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四、09秋综合练习题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一)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统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四)考试要求依据规定,本课程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核,网上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100%,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者即为合格。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终结性考核试题全部由客观题构成,为客观反映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试题由机器随机抽提组卷,系统自动评阅,并根据统一评分标准评判成绩。(五)考试题型本课程采用四种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应用题1、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2、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3、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通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4、综合应用题(共2小题;共20分):题干给出相关资料,然后提出几个问题,从中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六)考试应注意的问题1、试题不留空白,每题必答。2、复习选择题时,切忌只记选项的字母。大家复习时不要只看ABCD那四个字母,一定要复习每个字母里面的内容,因为有时考试虽然表面上看试题是原题,但其实可能ABCD里面的内容已被打乱。3、做综合应用题时,很可能是偏重计算,只是计算结果以选择的形式出现,所以大家复习时也要注意复习计算题。 4、试点考试务必注意把握考试时间,因为考试时间只有60分钟,而且都是客观题,题量相对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把握时间,先易后难。把会做的题先做了,然后再返回来做不会做的。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一)教材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 考试所有的知识点都不会离开教材,只有全面、认真的阅读教材,系统、深刻的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内容、重点概念,才能真正的把握本课程内容,考出好的成绩。而且,本门课程是全电大系统第一次考这科,所以在复习资料的把握上有待日渐完善,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教材为复习的最终出发点。特别还要注意教材黑体字部分的内容。(二)教辅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特别重要) 该学习指导列出了每章的主要内容及练习题,特别是每章的练习题请大家认真复习,上面的题型都涵盖了我们期末考试的题型,相当于一个大型的题库,一定重视这本学习指导。所有考题80%左右都来自这本书。(三)教辅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近年试题这本考试大纲上列出了2006年至2008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的试题,大家也请把这些题作为一个复习资料,这些试题也有可能被放进我们考试题库,来作为大家的期末考试题。(四)市电大教师参加中央电大组织的本课程的复习会后勾画的重点题型。(高度重视)学习指导书P2:单选题的第3、4、6题学习指导书P3:多选题的第2、4、6、8题学习指导书P4:判断题的第1、2、6、8、10题学习指导书P8:单选题的第3、4、6、10、12、16、18、21、26、29、33、35、38题学习指导书P12:多选题的第2、4、5、7、9、13、15题学习指导书P13:判断题的第1、2、7、9、10题学习指导书P16:单选题的第2、4、6、10、12、15、18、19、20题学习指导书P20:多选题的第6、8、13、14、15题学习指导书P22:判断题的第1、2、5、11、18、20、26、31题学习指导书P23:综合应用题学习指导书P27:单选题的第2、4、8、11、13、14、16、18题学习指导书P30:多选题的第2、4、6、11、17、20、22、23题学习指导书P33:判断题的第4、5、8、9、12、27、33、34题学习指导书P35:综合应用题一、四、五学习指导书P43:单选题的第4、5、6、8、10题学习指导书P44:多选题的第2、4、7、8、10题学习指导书P45:判断题的第2、3、6、10题学习指导书P46:综合应用题一、二学习指导书P49单选题的第2、4、5、7、8题学习指导书P50:多选题的第2、3、4、5、9、10题学习指导书P51:判断题的第2、3、6、10题学习指导书P51:综合应用题一、二学习指导书P54单选题的第3、4、9、10、12、14题学习指导书P56:多选题的第1、3、5题学习指导书P56:判断题的第1、2、6、8、10题学习指导书P59:单选题的第2、4、5、6题学习指导书P60:多选题的第1、3、4题学习指导书P61:判断题的第2、3、7、8、13题学习指导书P64:单选题的第2题学习指导书P64:多选题的第1、2、3题学习指导书P65:判断题的第2、3、4、7、9题学习指导书P66:单选题的第1、3、4、5题学习指导书P67:多选题的第2、4、5题学习指导书P68:判断题的第1、2、3题学习指导书P69:单选题的第1、2、4题 学习指导书P69:多选题的第1、2、4题学习指导书P70:判断题的第2、3、4题学习指导书P73:多选题的第2、3、4、6、9题学习指导书P74:判断题的第1、3、7、9题学习指导书P75:综合应用题一、二(数字有变动)学习指导书P78:单选题的第1、2、4题学习指导书P78:多选题的第2、3、4题学习指导书P79:判断题的第2、4、6、9、10题学习指导书P82:单选题的第2、3、5、8、9、10题学习指导书P83:多选题的第1、2、3、5题学习指导书P84:判断题的第2、3、4题学习指导书P84:综合应用题一、二(数字有变动)学习指导书P87:单选题的第1、3、5、8题学习指导书P87:多选题的第1、4、6、8题学习指导书P89:判断题的第2、3、4题学习指导书P90:单选题的第1、4、7题学习指导书P91:多选题的第2、3题学习指导书P92:判断题的第1、4、8、10题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1、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P32、总体、总体单位教材、指标教材、标志、变异、变量、总体的基本特征、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教材 教材P4-63、统计的任务、统计的工作过程教材、统计的认识过程 教材P7-9第二章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教材、统计调查的要求、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教材P10-112、调查对象教材、调查单位、报告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教材、调查项目教材、调查表 教材P11-133、定期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教材P15-184、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法、企业事业单位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报表、次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教材P19-225、统计调查误差、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控制统计调查误差的途径 教材P24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方法 教材P262、统计分组、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复合分组体系、统计分组的作用、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组 教材P27-323、次数分布、分布数列、品质分布数列、变量分布数列、组距、组限、等距数列、异距数列、组中值、频数、频率、正态分布、编制单项变量分布数列、编制组距变量分布数列、计算组限与组中值、计算频数与频率、用列表法和图示法表示次数分布 教材P32-40 4、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数据录入质量控制的方法、计算机数据审查方法第五节统计表、统计表、统计表的优点、统计表的构成、统计表的内容、统计表的分类、编制统计表教材P41-48第四章统计指标 1、统计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统计指标的特点、统计指标的作用 教材P49-512、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时间单位、总量指标的分类标准、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总量指标的作用、总量指标计量单位的种类、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总量指标的计算 教材P51-543、相对指标、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作用、相对指标的计算原则、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 教材P54-604、几何平均数、平均指标、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教材P61-665、标准差及其计算、标准差系数及其计算 教材P67-72第五章时间数列1、时间数列、时间数列的作用、时间数列的种类、时间数列的特征、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教材P73-752、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关系、平均发展水平的作用、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增长量的计算、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教材P75-823、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增长速度、发展速度的计算、增长速度的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教材P82-87第六章统计指数1、狭义的指数、广义的指数、个体指数、总指数、动态指数、静态指数、统计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的作用 教材P88-902、平均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教材P90-953、指数体系、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 教材P95-98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房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股价指数 教材P98-100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1、抽样调查、随机原则、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的种类、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 教材P101-1052、总体、样本、总体指标、样本指标 教材P105-106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 教材P106-1104、点估计、区间估计 教材P111-1125、影响样本单位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教材P112-113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1、统计分析的概念、特点、作用、程序 教材P114-118 2、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教材P118-1213、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原则 教材P121-123统计实务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教材P127-1302、统计报表制度管理原则、统计报表制度管理的法规依据、统计报表制度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权限、统计报表的法定标识教材P130-1323、普查制度、经常性、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教材P32-133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1、统计分类、统计分类标准、统计分类标准化、统计分类标准化的作用、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 教材P134-1352、常用统计标准的类别及其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教材P136-141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1、基本单位、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的关系 教材P142-1432、基本单位统计的范围、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 教材P143-1443、普查年份和非普查年份的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 教材P144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1、生产活动统计的概念及范围、各门类生产活动统计的单位和对象教材P1462、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及各行业总产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工业生产、销售、库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批发零售贸易业的购进、销售、库存额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生产法增加值与收入法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区别 教材P147-1523、生产活动实物量统计的基本概念、农业产品产量指标统计的范围、工业产品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指标统计的范围、运输业运输量、周转量指标统计的范围 教材P1534、增加值率、工业产品销售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P155第五章能源统计1、能源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材P1562、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概念、能源购进量、消费量、库存量的统计范围、核算原则及计算方法、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等的计算方法 教材P157-165第六章财务统计1、财务统计的概念、我国财务统计的基本情况 教材P1662、企业财务统计指标的分类及其作用、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和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的概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计的内容、收入、成本及费用、利润及分配统计的内容、工资、福利、增值税统计的内容 教材P166-174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指标及其内容 教材P174-177第七章劳动统计1、劳动统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教材P1782、从业人员、单位从业人员、在岗职工、期末人数、平均人数、长期职工、临时职工等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原则、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教材P178-1813、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的概念、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 教材P181-1824、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的概念及构成、工资总额包括的各项指标的概念及内容、工资总额不包括的范围、平均工资、平均实际工资、平均实际工资指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P182-185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1、固定资产的概念、固定资产投资的概念 教材P18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概念及构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概念及构成、新增固定资产的概念及条件、新增生产能力统计的主要指标、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主要指标、投资经济效益统计的主要指标、房地产开发统计的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价格、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教材P187-195四、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这个综合练习题,其实就是以往统计一些试题的综合,所以对帮助大家对考试题型及重难点的把握有一定的指导性。(对央专的同学这部分内容简单看一下就可以了,重点还是一定要把握那本学习指导书)一、单选题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2设某地区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 )。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B.品质标志具标志值C.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1日B1个月C1年D1年零1个月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属于(C)。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7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8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9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10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B)。A.二者是一致的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C.二者没有关系D.调查单位大于填报单位11某市工业企业2005年生产经营成果年呈报时间规定在2006年1月31日,则调查时限是( B )。 A1日 B一个月 C1年 D一年零一个月12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 A )。 A基础环节 B中间环节 C最终环节 D必要补充1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14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A)。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B每旬统计产品道题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D每季统计进出口贸易额15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16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17以所有制为分组标志对全国工业企业进行分组属于(A)。A.类型分组B.结构分组C.依存分组D.复合分组18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B)。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19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20次数分配数列是(D)。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21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22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2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是( B )。 A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2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2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B )。 A结构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26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B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2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28计算结构相对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A)。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29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D)。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或有名数30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31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A75%B40%C13%D17%32某厂2003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4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D)。A.5.5%B.5%C.115.5%D.15.5%33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34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 C )。 A. 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35抽样平均误差是( A )。 A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B总体参数的标准差 C样本变量的函数 D总体变量的函数3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A )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7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C)。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38在简单随机重复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时,则样本单位数为原来的(C)。A.2倍B.3倍C.4倍D.1/4倍3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40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41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B)。 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抽样误差系数概率度。42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值本身,这一标准称为( A )。 A无偏性 B一致性 C有效性 D准确性43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 (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4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 A )。 A缩小为原来的816 B缩小为原来的50% C缩小为原来的25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45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时,则样本单位数为原来的( C )。 A 2倍 B 3倍 C 4倍 D 14倍 C完全的随机关系 D完全的依存关系46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D ),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47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B )。 A总指数和个体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48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49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50销售价格综合指数()表示 ( C ) A)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51在销售量综合指数中,表示 ( B ) A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52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D )。 A q1p1 Bq0p1 Cq1p0 Dq0p0 53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的权数是( A )。 Aq1p1 Bq0p1 Cq1p0 Dq0p0 54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B )。 A10% B7.1% C7% D11%55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56数列中各项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D)。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相对指标动态数列57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58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B )。A(190195193201)/4B(190195193)/3C(190/2195193201/2)/41D(190/2195193201/2)/459时间数列中总量指标数列是基本数列,其派生数列是( D )。 A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B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C.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D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60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62根据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 A) 几何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首末折半法 D) 简单算术平均法63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D)。A.发展速度B.增长速度C.环比发展速度D.定基发展速度64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C )。 A季节变动 B循环变动C长期趋势 D不规则变动二、多选题1在工业普查中,(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2在工业普查中,(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DE)。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5.以下属于离散变量的有(BCE)。A进口的粮食数量B洗衣机台数C每千人医院床位数D人均粮食产量E城乡集市个数6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应是的有(ACD)。A基本建设投资额B岛屿个数C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D居民生活费用人格指数E就业人口数7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ABE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8总体单位是总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因此(ABD)A在国有企业这个总体下,每个国有企业就是总体单位B在工业总产值这个总体下,单位总产值就是总体单位C在全国总人口这年总体下,一个省的总人数就是总体单位D在全部工业产品这个总体下,每一个工业产品就是总体单位E在全部固定资产这一总体下,每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就是总体单位9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BCE)。A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D每台生产设备是填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BCE )。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11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CDE )。 A全面性 B经济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灵活性12调查单位是( CE ) A. 需要凋查的总体 B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负责人 C. 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D. 负责报告调查结果的单位 E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13重点调查的特点包括( ACD )。 A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重点单位需要随着所调查的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C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D重点单位的某一主要标志值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E重点单位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 14统计分组是( ACD )。 A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 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E将不同的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组15对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组限的划分在技术上有不同要求,如果对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组,正确的方法应是(ACE)。A300人以下,300500人B300人以下,300500人(不含300C300人以下,301500人D300人以下,310500人E299人以下,300499人16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A.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D.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17下列数列属于(BCDE)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企业数80909010010011015305合计50A.品质分配数列B.变量分配数列C.组距式变量分配数列D.等距变量分配数列E.次数分配数列18下列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ABCD)。A.人口密度B.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E.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19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数据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ABCD)。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B.人口出生率为14.3%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113%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2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爱哪些因素的影响(ABC)。A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B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各级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21位置平均数是指(DE)。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22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是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23标志变异指标可以(ABCDE)。A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说明变量的离中趋势C测定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E表明生产过程的节奏性24下列与变量计量单位相同的标志变异指标有(ACE)。A标准差B标准差系数C平均差D平均差系数E全距 25在抽样推断中( ACD ) 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的 B总体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 C可能抽取许多个样本 D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E全及指标又称为统计量 26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BC )。 A简单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不重复抽样 D概率抽样 E非概率抽样 27简单随机抽样( ACDE )A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28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 ABCE )。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 29影响抽样误差的影响有(ABCD)。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30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CE)。A.是不可避免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式来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的E.其大小是可能控制的3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BDE )。 A样本单位数 B样本指标 C全及指标 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32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 BCD )。 A客观性 B无偏性 C. 一致性 D有效性 E优良性33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ABCE )。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34要增大抽样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 ACE )。 A增加样本容量 B缩小抽样误差范围 C扩大抽样误差范围 D提高估计精度 E降低估计精度 35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 AD )。 A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C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与推断的可靠程度无关36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AD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因素E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因素37指数的作用是 ( ABE ) A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B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C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D反映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 E利用指数数列分析现象的发展趋势38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CD)。A.商品零量指数B.劳动生产率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产量指数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39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 ACD ) A 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产品总成本指数E产品单位成本指数40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 AB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E平均指标指数 4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BCD ) A综合指数 B总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加权平均数 E质量指标指数42下列哪些是序时平均数(ABDE)。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D.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43时点指标的特点有(BE)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期有关D数值可以直接相加E数值不能直接相加44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A可以连续计数B与时间长短无关C只能间断计数D可以直接相加E与时间长短有关45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BC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