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9125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85 大小: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五年级语文(下)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勤奋自学成大器教学目标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3、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 勤奋自学成大器2、审题:(1)理解“大器”能担当大事业的人(2)“勤奋”文章的中心词3、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华罗庚(“华”字正音hu)出示人物简介: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式与方法。他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3、默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人物介绍中,你对华罗庚有了怎样的了解。(身份、成就、贡献)4、完整释题。二、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 出示中心句引入:“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却以顽强的毅力沿着这条崎岖小路向山顶攀登。”质疑预设:华罗庚自学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为什么说这条路是“崎岖”的?“山顶”该怎样理解?2、先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华罗庚自学的原因及结果:交流:初中毕业不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开始了自学生涯。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为未来独立研究数学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标志着华罗庚这颗中国数学界的光芒四射的巨星将要升腾起来了。3、 理解“山顶”:数学方面的成就。小结:华罗庚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学最终发表了重要论文,登上了数学这座高峰。三、 学习课文第11节,品读关键词句,体会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艰难地自学的。过渡:为何说“华罗庚的这条自学之路是崎岖的?”他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中作了具体的描写。让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第11节,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出示自学表格:艰 难顽强挑战(一) 体会华罗庚自学的艰难需要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没有纸寒冬腊月酷暑季节(二)体会华罗庚是如何顽强挑战的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感悟,教师及时帮助归纳总结。交流:(1)他抓紧时间自学:“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2)他克服困难自学:“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想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穿插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指导3、引读板书小结:华罗庚的自学条件如此糟糕,他要和许多困难作斗争但他顽强挑战一一克服了。这一学就是5年,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有时候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3)他坚持不懈地自学小结: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顽强地向命运挑战,最终在数学方面取得了成就。4、 串读华罗庚所取得的成绩。四、 关注文章写作结构上的特点1、读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8节)所写的小故事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2、讨论,交流:(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场景引出了对他勤奋自学情况的介绍,从而感了解到这个场景就是他平日里白天在店里边干活边自学的一幕。)3、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出示: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琢磨、呆头呆脑)(“呆头呆脑”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4、交流补充资料。5、结合课文及补充资料写话: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6、全班交流。五、总结全文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的:“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 华罗庚凭借着他的勤奋好学成为了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成为了一名蜚声中外的数学家。附板书: 勤 奋 自 学 成 大 器艰 难 顽强挑战需要一边干活,一边学习 抓紧时间没有纸寒冬腊月 克服困难 酷暑季节 坚持不懈2、鲁迅与时间教学目标1、能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繁忙、勤勉、懒散”等词语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的字音。2、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成就。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的含义。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4、积累文中的两句名言,并能够收集几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1、读清文中的数据,能够抓住这些数据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体会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写出了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理解句子“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的含义。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取材特点,感受鲁迅的珍惜时间和善于利用时间,竖立对大师的崇敬和学习的愿望。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听写句子,引入课文:1、揭示课题,听写句子,检查预习:(1)师:鲁迅,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他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描写了鲁迅是如何对待时间。板书:2、鲁迅与时间(读题) (2)听写句子:师:鲁迅对待时间是怎样的态度哪?请大家打开练习本,我们来听写一段话。(3)核对听写:出示: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师:刚才我们听写的句子就是课文的第四小节。打开书,自己核对一下。这段话里有一对反义词,发现了吗?勤勉的意思是勤奋而努力;懒散的“散”应该读第三声,意思是懒惰而散漫。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翻红:勤勉、懒散2、学习第一节,初步体会“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师:鲁迅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他有哪些巨大的贡献哪?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节。(1)齐读(2)这一节有许多数字,自己再读读,要把数据读清楚了,自己再读读。(3)体味“惊人”的含义:读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短短十八年写了640万字,每年35万,多么不容易啊!)是呀,难怪作者要说这是巨大的贡献。(4)你能够看着板书来说说鲁迅的巨大贡献吗?出示:这节里的数据3、总结:课文的第一小节通过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丰富的文化遗产,最后一节又再次点明了鲁迅巨大的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二、品读二、三两节,了解鲁迅的抓紧时间和善挤时间。师:鲁迅巨大的贡献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来的哪?课文的二、三节为我们做了具体的描写。1、认真默读第二、第三节,思考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里争取到如此巨大的贡献的。(1)学生默读(2)交流:小结:对呀,就是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一起来读读。板书:抓紧时间 善挤时间师:对此,鲁迅自己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那鲁迅是怎样抓紧时间和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哪?作者选取了鲁迅生活中的哪些时间段?指名回答(白天和夜晚相对于“除夕”来说也就是“平时”)板书:平时 白天 夜晚 除夕3、学习第二节,提炼地说说,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的。师: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节,其他同学思考,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等下请你提炼地说说。交流(白天接待客人,夜晚工作到凌晨)板书:接待客人 工作到凌晨齐读。4、认真默读第三节,思考鲁迅在除夕是如何辛勤工作的。师:自己认真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鲁迅在除夕夜做了哪些工作,也要请你提炼地说说。(1)交流:(写序言、写题记、归类、整理这些工作,课文有一个词就概括了“编集”)(除了编集一年中所写文章之外,还做了什么?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说说。)(鲁迅在除夕常常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还常常整理日记或计划第二年的工作。)板书:编集 整理 计划(2)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鲁迅在节日仍然辛勤工作的哪?找到相关的句子。出示: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腔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字的后记。师:自己认真读读,你觉得和以往我们读过描写他人辛勤工作的句子有什么不同?(运用了许多数据)A、 再读,要把数据读清楚。B、 在这些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C、 请你看着这些数据,来说说,鲁迅是如何在别人玩乐、休息的时候辛勤工作的。出示:1925年 1200字 1932年 1000多字 1934年 1935年 长达近万字5、鲁迅是如何抓紧时间,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的。通过这两个小节的学习,我们都了解到了。下面请你提炼地来说说,鲁迅是如何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时间的,可以根据板书的提示,并且用上关联词:不仅而且板书:不仅而且6、总结:鲁迅不仅在平时抓紧时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过年过节时,仍然辛勤工作。所以,作者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仅选择了鲁迅平时是如何抓紧时间的,同时通过一连串的数据,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在除夕鲁迅是如何辛勤工作的。这样特殊的情况,更能反映出鲁迅对时间的珍惜。所以,课文最后要说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7、 齐读第一节,再次感受鲁迅巨大的贡献。三、总结全文,整合信息,为鲁迅作简介:1、总结全文:师:“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鲁迅先生这种惜时、勤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2、整合课文信息,撰写鲁迅简介:师:通过课文的学习,相信我们对鲁迅先生也有所了解。下面,我们来试着为鲁迅先生做个简介。要比较简洁地介绍一位人物,一般需要介绍: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等。出示:姓名、哪里人、干什么的、突出的成就、主要的品格特点、最喜欢的人生格言(1)学生静心默读课文,划出含有有关信息的语句。(2)学生撰写(3)讲评 3、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并摘录下来。附板书: 鲁 迅 与 时 间 抓紧时间 平时 白天 接待客人 夜晚 工作到凌晨善挤时间 除夕 编集文章 整理日记 计划工作3、 失去的一天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游手好闲、羞愧、馋涎欲滴”等词义。2、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3、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4、用上一、二句“劝人惜时”诗句、名言,写一写读文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2、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失去的一天(齐读课题)2、反馈预习。 预习课文,你能说说课文写了谁失去了一天?(板书:佩佳)小结:在佩佳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佩佳又有了怎样的醒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预习了课文,根据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出示: 清晨,妈妈上班前叮嘱佩佳可是佩佳 傍晚,妈妈回来后发现佩佳于是,妈妈便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相关内容。2)个别交流1:(板书)佩 佳 人 们 睡觉 耕地 闲坐 砌墙 吃鲜果 做面包 嬉戏 看书预设1:你们认为哪个词语最能概括佩佳这一天的表现? 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理解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预设2:佩佳游手好闲地度过了这一天,那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睡觉、闲坐、吃鲜果、嬉戏 小结:是啊!佩佳就是这么游手好闲了一天,他、,没有完成妈妈交给他的任务。3)同桌互相练习,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在指导中,注意学生第三人称的转述以及语言的连贯性。)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佩佳几处心理活动的语句。1)师生配合读15小节。 指导朗读:“再睡一会”、“还来得及呢!”、“在这里坐一会再开始干活吧。”等。2)小结:佩佳在这一天中什么也没有干成,他始终认为待会再做没有关系。因此,当晚上妈妈回来问起他都干了什么,他(引读:羞愧得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1、佩佳就是这样游手好闲地度过了宝贵的一天,难怪当妈妈问起时,他羞愧地不敢望着母亲的眼睛。 理解佩佳羞愧的原因。(学生回答时注意语句连贯。)2、妈妈却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出示妈妈的话,指名读)3、理解“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学生自由回答预设1: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光阴是无法挽留的,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浪费了生命)预设2:今天过去了就不会再有了,哪怕你再去做今天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也已经来不及了。预设3: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珍惜时间。 读好妈妈的话。4、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师:妈妈带佩佳去看了人们在这一天都干了什么? (借助板书齐读)人们在、。同样是一天,而佩佳却在、。 师:常言道一日之计在于春,清晨是多么美好的时间啊!当佩佳认为妈妈上班睡觉才香,赖在床上不肯起床时,拖拉机手已经翻耕了麦茬地,为播撒种子而辛勤工作。佩佳因为睡赖觉而失去了一个美好的早晨。1)说话练习:那在下面的时间了,你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借助板书说一说,佩佳是怎样失去时间的? 交流中适时理解“馋涎欲滴”。(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2)想象一下,这一天中,当佩佳在干什么的时候,人们还在干什么?3)同样的一天对于佩佳来说是(毫无意义、游手好闲)。而人们的一天是(忙碌的、充实的、收获的、充实的、精彩的)。小结:是啊,人们在这一天中珍惜了时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幸福,给社会创造了价值。如果说佩佳的一天是“失去的一天”,那么人们的一天是(收获的一天)(板书:收获的一天)5、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失去的是什么?师过渡:佩佳终于明白了,(出示: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这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他说:(出示:课文最后一个小节。)1)了解课文最后一个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2)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句子说具体。 可我却游手好闲,_。3)理解佩佳“失去的一天”,失去的是什么? 失去的是学习的快乐;失去的是劳动的收获;失去的是成功的喜悦;失去的是知识的获取。四、感悟总结,了解作者。1、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失去的一天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启示呢?能不能恰当的用上一、二句“劝人惜时”诗句、名言,写一写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2、开拓视野,了解作者。 今天的课文,看似短小、普通,但是它给予了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是发人深省的,知道这个故事的作者吗? 出示课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资料。3、小结:同学们,一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历史就在这么多的一天一天中积淀的,所以我们要过好今天,就必须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瞬间。我们要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板书: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附板书: 3、失去的一天 收获的一天 佩 佳 人 们 睡觉 耕地 闲坐 砌墙 吃鲜果 做面包 嬉戏 看书 游手好闲 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4、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掌握的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积累“废寝忘食”、“百折不挠”、“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等词语。2、根据所给的“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等词语概括课文的相关内容。3、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围绕一个关键词语展开内容的表达方法。了解欧立希,学习他解救人民疾苦的信念和探究科学,百折不挠的勇气。4、展开想象,说说在研究碰到困难时,欧立希鼓舞助手们的情景。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围绕一个关键词语展开内容的表达方法。2、了解欧立希,学习他解救人民疾苦的信念和探究科学,百折不挠的勇气。教学过程一、结合预习,了解欧立希1、(板书:子弹)在战争中,子弹是用来干什么的?2、它是一种有杀伤力的武器。老师加上一对引号呢?它还是一种武器吗?对,它不是真正的子弹,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文中指的是什么? 606号化学药物这种药物是专门治疗梅毒的,文中把这种药物称为“神奇子弹”。(板书:神奇)3、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话说说它的神奇之处吗?只杀死病菌,而又不伤害人体。4、谁能把这两点结合起来介绍一下神奇子弹呢?5、那么找到这种只杀死病菌,又不伤害人体的“神奇子弹”的人是谁?(补全课题:找到的人)板书:欧立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读题6、先一起来认识一下欧立希出示:欧立希 ( 18541915 ) 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近代化学疗法奠基人之一。他和日本学者秦佐八郎一起发明了治疗梅毒的药物“六六”。1908年与俄国生物学家、免疫学创始人之一梅契尼科夫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1)指名读(2)引读:从课后的注释中我们知道了:欧立希是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近代化学疗法曾经和日本学者秦佐八郎一起发明了1908年与俄国生物学家、免疫学创始人之一梅契尼科夫共同获得随机泛红(奠基人之一、治疗梅毒的药物“六六”、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二、初读课文,引出学习重点1、 我们从他的成就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可文中人们曾经是怎样评价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呢?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一读,用直线找一找文中人们直接评价欧立希的一句句子。2、 交流,教师随机出示:人们把欧立希叫做“幻想医生”。板书:幻想 (1) 从这句话中人们觉得他怎么样?(痴心妄想、不相信)(2) 带着这种不屑一顾的语气读读这句话。3、这样一位被人们称为“幻想医生”的人,硬是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奠定了自己在医学界的地位。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找到文中一句概括性的句子,读一读。出示:欧立希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4、引读:这句话告诉我们(板书:坚强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三、抓住重点,层层深入1、那么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课文中讲了人们遭受着怎样的疾苦?读1-3节,用曲线找找有关的句子?2、交流:出示: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层出不穷。(原来是层出不穷的传染病害了人民大众啊!)层出不穷是什么意思?各种各样的传染病不断地出现。人们随时随地可能被流行性传染病夺取生命。3、 补充资料:老师查阅了有关资料,19世纪,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是总死亡人数的50%60%。当时欧洲白喉特别猖獗,几乎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患这种病的大多数是儿童,在十个患病儿童中,总有三个人最后会窒息而死。霍乱被描写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的瘟疫之一”,在19世纪百余年间共发生6次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流行仅英国至少有14万人死亡。 被称为19世纪的“绝症”肺结核,大流行时期,它曾经夺走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的生命。19世纪末肺结核的人数仅留下记录的就超过每年7百万人。4、 当时传染病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还会反复传播,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些传染病中携带的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病菌(出示:它们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造成人们大量死亡。)在体内为非作歹,就是在人体内干什么?非和歹就是做坏事的意思。因此课文中把他们称为(出示: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凶手)而医学界对此(出示:一筹莫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拿这些小凶手毫无办法。4、读好这句话。(隐没句子)用上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四个词语说说人民面临的疾苦吗?5、传染病如此猖獗,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欧立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用实际行动去寻找“神奇子弹”,看看课文的5、6、7小节,课文从哪两方面写了他寻找的过程?6、交流,板书:学习、实验(1)课文中说欧立希边学习,边实验,边做边学。我们先来看看课文介绍他学习研究的段落。读读第5小节,能不能用一个词说说他是怎样的学习?与同桌交流,说说理由。交流,(板书:( 地)1)废寝忘食:你找到了课文中的词语。(读好词语) 寝是指睡觉 食是指吃饭 废寝忘食连起来就是顾不得,也忘记 这个词语也让我们看出了他学习的投入程度。引读。总结:同学们,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我们看出他在寻找神奇子弹的过程中是如此认真地学习,边学习边实验。2)让我们再来了解他是怎么做实验的。小组合作读读6、7节。 在实验的过程中,他还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面对挫折,他是怎么做的,能不能用“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来说一说。(板书:虽然但是)虽然面对无数次实验,但是他毫不气馁。(为什么?)原来你是抓住这个词来评价的。从具体的数字中感受百折不挠的勇气。虽然朋友们劝他不要白费劲,但是他面对别人的劝阻,他的信念毫不动摇。因为他坚信科学探索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基础上的。从别人的表现中,表明了他的坚定。助手们劝他放弃,但是他仍然没有动摇。 老师提示可以从助手的角度说。将自己的信念化成对助手的鼓舞。3)助手们动摇时,欧立希是怎样鼓舞他们的,会说些什么呢?不能袖手旁观,要坚持下去4)在他的鼓舞下,助手们和欧立希并肩作战。他就是这样,在学习和实验中处处体现着百折不挠的勇气。(指着板书)理解:百折不挠折:挫折。挫折、困难没有吓倒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6、拿起书,让我们读读第八小节。(出示:第八节) 终于在1909年,。一批批得病的小白鼠,。又经过多次实验后,。这就是欧立希发现的“神奇子弹”,一批批小白鼠,只要,就可以。 606还有什么含义?四、总结全文,赞扬欧立希1欧立希找到神奇子弹的道路是艰辛的,曲折的。他最终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百折不挠的勇气,将幻想变为了现实。(小结:借助板书)2马克思有这样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而欧立希就是这样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最终到达了光辉的顶点,发明了治疗梅毒的606号化学药品。3学完了课文,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评价一下欧立希。他真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伟大科学家。他为人类造福,为人类作贡献4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更让我们懂得了在科学的重大发现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最初的幻想。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让我们记住这位为人类造福,找到“神奇子弹”的人欧立希。附板书: 4、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欧立希坚强信念 幻想 现实 百折不挠的勇气 ( 地 ) 学习 (虽然但是) 实验*5、科学奇才霍金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 继续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养成边动笔墨边思考的习惯,理清文章结构。3、 知道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4、 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学习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在默读过程中,边动笔墨边思考,理清文章结构。2、知道霍金与疾病抗争、坚持研究的经历,体会人们称霍金为“科学奇才”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奇才”的含义,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准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过程一、反馈预习、初识霍金:1、(出示:霍金图片)(板书:霍金)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2、预习了课文,请你用2、3句话来说一说对他的了解。3、一个终日和轮椅相伴,连正常生活也要依赖别人的残疾人霍金,人们却给了他“科学奇才”的称号。(板书:科学奇才)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课文,走近这位不同寻常的科学家。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题中,这个“奇”字到底体现在哪里?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概括地告诉了我们。默读课文,用括号括出来。1)指名交流,并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霍金的“奇”。(第1、9节)2)指导朗读:你们看,人们给予了这个其貌不扬、重度残疾的霍金如此之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齐读第1、9节,读好“辉煌、极其罕见、宏伟业绩、 尤其”等词语)2、霍金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第1、9这两个小节,分别起到了总起、总结的作用,前后呼应,各成一段。而第28节为我们对其传奇的的一生作了具体描绘。下面就请你们,默读第二段,并按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三层。1)指名交流2)指导归纳:文中,作者主要对其一生中的三个阶段进行了介绍,分别是(指名回答并板书:青少年时期、上大学以后、近年来)三、走近霍金、了解“奇才”的“奇”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霍金,去进一步深入体会人们称其为“科学奇才”的原因。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二段。(出示自学要求:1、分工朗读第二段 2、用直线划出描写了霍金身体状况的内容,用浪线划出描写了他如何面对的内容,用双线划出介绍他所获得的成就的内容。)出示表格:人生阶段身体状况如何面对所获得的成就青少年时期上大学以后近年来2、指名交流句子、填写表格 1)青少年时期 ( 出示:病魔缠身、行走不便/发愤学习、勇敢抗争)2)上大学以后 (出示:脊髓硬化、半身瘫痪、不能握笔、说话困难/坚持读书和研究/建立了微型黑洞蒸发理论、获得了爱因斯坦奖)*重点指导读音“脊髓”、指导字形“瘫痪”3)近年来 ( 出示:坚持研究、建立了关于“黑洞”的最新理论/宣布了对黑洞的全新理论,将使有关黑洞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补充关于霍金身体状况的资料: 时间又过去了近30年,霍金一如既往地研究着天体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黑洞”,从未停止过。然而他的身体状况究竟怎样了?课文中对此内容做了省略。据课外资料记载,在这一阶段,霍金已经完全丧失说话能力,维持生命要依靠机器,身体残疾日益严重。 (出示:完全丧失说话能力、身体残疾日益严重)3、引读表格 从表上,我们不难发现,霍金的身体状况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早在8岁时,他就上了大学以后近30年来,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然而他至始至终这就是他在(板书:顽强与疾病抗争)最终,他令人难以置信地创造了辉煌成果。(板书:创造辉煌成果)5、 结合我们所交流的内容,请你用上“虽然但是”的句式,来说说人们称霍金为“科学奇才”的原因。预设:虽然霍金脊髓硬化,半身瘫痪、不能握笔、说话困难,但是他仍然顽强地坚持读书和研究,建立了微型黑洞蒸发理论、获得了爱因斯坦奖。虽然霍金小小年纪病魔缠身、行走不便,但是发愤学习,敢于和生命抗争。 虽然霍金重度残疾,但是他却以残疾之身,创造性地运用最现代的科学理论的观点研究黑洞,建立了黑洞的全新理论,宣布了对黑洞的全新理论,将使有关黑洞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创造了物理学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奇迹 。四、说话练习、总结全文:1、(再次出示霍金照片)此时此刻,再次看到霍金,你想对他说什么?(出示:霍金,我想对你说: 。)(适时板书:科学家、生活的强者)2、引读、总结:(出示:第1、9节) 斯蒂芬 霍金(指板书引生说:顽强与疾病抗争、 创造辉煌成果)不愧是像霍金这种突破相信在霍金精神的感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顽强地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板书: *5、“科 学 奇 才” 霍 金 顽强与疾病抗争 (生活的强者) 创造辉煌成果 (科学家)综合练习1教学目标:1、 能正确补充特定构词方式的成语。2、 能通过补语的形式把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惟一”和“一边一边”造句。3、 能认真阅读短文,在此基础上明确句子前后关系,正确填写关联词语;能正确理解多义词,联系上下文写出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解释;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4、 说自己童年的故事,了解自己和别人的童年故事,积累相关素材。5、 能熟记三句名言。6、 正确书写书名号,认真抄写两句话。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2、围绕主题,流畅地介绍自己童年中的故事;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故事,了解别人的童年。教学过程:一、在括号内填字,这两个字应是一组反义词。1、出示例题,指导审题。(反义词、成语)2、独立完成练习。3、交流(1)指名交流词语。积(少)成(多) 转(危)为(安) 名(副)其(实)弄(巧)成(拙) 争(先)恐(后) 口(是)心(非)(小)题(大)做 (阳)奉(阴)违 (明)争(暗)斗(2)选择你了解的一个成语,说说意思并造句。4、拓展:说说你知道的类似结构的成语。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1、独立审题,说说你“审”到了些什么。(1)出示题目和例句。(2)理解补语。(要点:关注“得”的使用,体会补充部分的作用)2、完成练习。3、交流,评议。(要点:是否补充说明;恰当否)如:(1)严冬季节,屋子里冷得像冰窖。(2)家里的钥匙不见了,妈妈急得头头转。(3)经过一番苦战,陈明获得了乒乓比赛的单打冠军,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4、拓展:平时作文中你也一定用过这样句式,你能否介绍一些自己满意的句子。(1)交流(2)评议,体会恰当补语的使用在文章中的意义。三、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理解句中带点词语的意思,体会用法。出示例句1:华罗庚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1)体会“一边一边”这个并列式关联词的作用。(2)思考: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可伴随动作或事件)出示例句2:惟一能挣钱的方法是上山砍柴。(1)理解“惟一”,以及在此句中的意义。(2)思考:这个词一般可与哪些词语搭配2、生交流造句,评议是否恰当。(完整、正确、不宜过长)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静心读文,了解大意。(1)默读短文,独立完成练习。(2)组内朗读,交流练习结果。2、指名朗读,说说文章大意。3、全班交流,重点解决最后一题。(1)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既又;一边一边;只要就)(2)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等到;对待;整理;消灭)(3)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五、语言实践活动1、课前准备:回忆自己童中值得回忆的故事,可选择有趣的、愉快的、有意义的;也可选择令自己烦恼的、苦闷的的故事自己先说一说。2、组内交流,并选出最佳故事。3、班内交流,评议。六、熟记名言1、出示名言,自由读。要求:读准名言的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这些名言都是围绕什么主题的?(爱读书、有雄心壮志)3、这些名言使你想到了谁,说说理由。4、读读、背背。七、写字1读题,说说要求。(1)书名号的用法(2)书名号的写法2、独立书写。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议。6、火烧云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2、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模仿课文的写法,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教学重点、难点: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2、抓住重点词语品析,感受火烧云这一景观的瑰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实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将一道道美丽的景观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你能说说欣赏过的美景吗?(生交流:比如,波澜壮阔的大海,连绵起伏的群山,绚丽夺目的彩虹)。1、 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家萧红(板书作者姓名),一起去欣赏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美景。2、 板书课题,齐读新课。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到底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2、交流:1)根据课文一、二小节交流。(火烧云是在晚饭以后出现的红色的云。)师:火烧云刚出现时,是一片红色,课文1、2小节就写了火烧云刚出现时的情景。(板书:出现)2)根据第三小节交流。(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3)根据第46小节交流。(火烧云形状变化很多。)师: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我们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千变万化,变化多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课文的36小节就是写了火烧云的变化。(板书:变化)4)交流搜集的资料。3、根据刚才的交流,再来完整地说说“什么是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特点?”4、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1)师:1、2小节写的是火烧云出现了,36小节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第7小节写了什么?据生答,师板书:消失。2)这篇课文就是按照火烧云“出现变化消失”这样的过程来写的。三、品读课文,欣赏美景1、 学习课文1、2小节1)火烧云上来了,瞧,霞光使得大地上的一切都变了颜色。(生读句子)大地万物在霞光的照耀下,都变得红彤彤和金灿灿的,看到这样的变化,人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乐呵呵,欣喜),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段话。2)出示图:看,这就是刚出现的火烧云,文中是怎样描述它的?(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3)句子中的“烧”能改成的“红”吗?为什么?l 生交流(不能改,原因:(1)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l 师小结:“烧”字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红,还表现出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l 指导读句。2、学习课文36小节过渡:这一大片的火烧云气势恢宏,色彩艳丽,不得不让我们为止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火烧云千变万化。1)颜色的变化l 轻声读读第三小节,思考: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些什么特点?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理解。l 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颜色变化之快。l 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颜色变化之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l 颜色真多,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看看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哪三类?(1、叠词2、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3、用实物色彩比拟)l 仅仅只有这些颜色吗?还有些颜色是作者都觉得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来猜测一下,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的变化,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说。l 指导朗读。2)形状的变化l 过渡: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多、极快,不禁让人眼花缭乱,而它的形状同样也是瞬息万变,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轻声读读课文46小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l 抓住“短短时间内,就变成了三种不同的动物,而且每种动物都不断地发生变化”感受到形状变化的多而快。l 抓住“一会儿”“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表示时间短促的词语,感受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l 师:作者欣赏着火烧云,想象了三种动物的变化,你发现了吗,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这三种动物的变化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l 动物的出现形状发生变化消失。l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三种动物的出现、消失时,句式的变化。l 出示火烧云图片:看看,这些火烧云又象什么呢?想象一下,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选一个来描述一下吗?(学生自行准备,口头交流。)3、学习课文第7小节1)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看着看着,作者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l 理解恍恍惚惚(由于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人们有些看不真切了,觉得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l “沉静”能换成“沉浸”吗?(沉静的意思是安静,沉浸的意思是处于某种气氛之中,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由于火烧云瞬息万变,使作者看花了眼,她认为必须让自己闭上眼睛,静下心来,稍作休息后再看,所以,这里只能用沉静。)(师点拨:的确,很多词语读起来似乎差不多,但意思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用词时一定要想想词语的意思,注意用词的准确性。)2、就在人们揉揉眼睛,恍恍惚惚中,火烧云下去了。引读句子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火烧云的喜爱,对火烧云离去的恋恋不舍,无奈之情。)二、 课堂总结,激发情感师:火烧云是大自然这位魔术师送给我们的一道美景,作家萧红让我们随着她一起去细细体会了一番。其实,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如日出、下雨、刮风、落叶等,如果你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相信也一定能将这些美景呈现出来。 7 蝴蝶泉 教学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明白短文的意思。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泉水清冽、古树奇特、蝶儿优美的美景。2、对“蛱蝶、生蝶、真蝶”三个相近词语进行区分,对文言的“然”字结构进行学习积累,对关键词语进行想象理解,体会文中运用的拟人等修辞手法,为以后的文言学习打下基础。3、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蝴蝶泉景物之间亲密和谐之美、淡妆浓抹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会文言文文字精辟、洗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2、体会祖国山水之美,感悟文言所蕴含的语言之美。 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作者介绍1、故事引入、揭题。播放歌曲蝴蝶泉边,听故事蝴蝶泉的传说。(见教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蝴蝶泉。齐读课题。2、介绍作者及作品。明代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名叫徐霞客。他踏千山、涉万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历经30年考察,撰写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3、导入课文。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徐霞客来到云南苍山的云弄峰下,记录下那里天下罕见的蝴蝶泉蝴蝶盛会的奇景,仅用了101个字,可谓字字珠玑。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学生仿读。(1)师范读(他写道)。(2)学生自由读(要求字字读正确、句句读通顺)。(3)大组按句轮读。2、设计填空,整体进入。(1)师:在4句话里,作者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呢?请大家参考译文思考一下。指名读译文并出示填空:出示:一( )古树 一( )清泉 一( )蝶花 千( )真蝶(2)交流。(3)小结:作者把镜头聚焦在(读屏幕)“一株古树、一泓清泉、一树蝶花、千串真蝶”,描绘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三、疏通字词,理解文句过渡:蝴蝶泉以蝴蝶而闻名,你有没有注意到文中对蝴蝶的三种不同称呼呢?1、出示并区分:蛱蝶、生蝶、真蝶。2、学习“蝶花”句。(1)出示并读句:“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 )无异。”师:字面的意思大家都能区分,那么老师考考大家,你不看书,猜一猜作者在此处用的是“生蝶”还是“真蝶”?随机学习“须翅栩然”,理解“蝶花”的栩栩如生。(2)欣赏想象。出示:“合欢树花”大家看,这就是合欢树的花,一朵朵合欢花真像一只只蝴蝶呀! 想象说话:大家想象一下,一阵微风吹过,( ),真是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3、学习“真蝶”句。过渡:这时候,千万只真蝴蝶被满树蝴蝶般的花朵吸引来了(1)引读:它们“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2)赏析想象。你能抓住这句中的一些词语想象一下,这蝴蝶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随机学习“树巅”、“缤纷”、“络绎”、“五色焕然”)同类学习:须翅栩然、五色焕然。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奇观,你会怎样赞叹呢?4、学习“树与泉”的句子。过渡:蝴蝶泉的美景还有吗?还有树、还有泉呢!(1)引读:(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2)动作理解“大合抱”:大家做一个大合抱的动作哦,这棵合欢古树真粗啊。(3)句子赏析:谁有一双慧眼,带大家欣赏句中的点睛之笔呢?(领学生体会拟人手法其中的情趣,随机学习“倚崖而耸立”、“漱根窍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