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讲义.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9065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一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 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194 答疑编号500452010101 正确答案B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198 答疑编号500452010102 正确答案D 3.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55 答疑编号500452010103 正确答案A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89 答疑编号500452010104 正确答案BE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提示:参见安全管理P244-245 答疑编号500452010105 正确答案CDE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A.木粉尘(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易燃易爆性物质) 提示:参见安全管理P75 答疑编号500452010106 正确答案ABCD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提示:参见安全管理P197-198,安全技术P87 答疑编号500452010107 正确答案AC 第二题(2007年考题) 2007年7月15日,某亚麻厂正在生产的梳麻车间前纺车间和准备车间的联合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一瞬间,停电停水,当班的477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经及时抢救,多数职工脱离了危险区 该厂的除尘系统采用布袋除尘,金属管道输送亚麻粉尘事故导致整个除尘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部分厂房倒塌,地沟盖板和原麻地下库被炸开,车间内的大部分机器和电气设备损坏,企业停产事故造成死亡35人重伤5人轻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8题,每题2分,其中14题为单选题,58题为多选题): 1.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起事故类别属于( ) A.瓦斯爆炸 B.火药爆炸 C.其他爆炸 D.容器爆炸 E.锅炉爆炸 提示:参见安全管理P77-78 答疑编号500452010108 正确答案C 分析要点: 依据: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等级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或急性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特别重大事故 30 100 10000 重大事故 10 29 5099 50009999 较大事故 39 1049 10004999 一般事故 3 10 100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 2.该起事故中爆炸起火的粉尘属于( )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金属粉尘 D.混合粉尘 E.复合粉尘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194 答疑编号500452010109 正确答案B 3.该起爆炸事故的起始原因可能有( ) A.粉尘浓度超标 B.布袋除尘器产生静电 C.厂房内作业人员和设备太多 D.金属管道输送粉尘过程中产生火花 E.车间连体面积过大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87:粉尘爆炸的特点 答疑编号500452010110 正确答案ABD 4.预防粉尘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降低粉尘浓度 B.穿防静电工作服 C.生产装置接地 D.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E.采用防爆厂房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89: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答疑编号500452010111 正确答案ABCE 5.下列关于亚麻粉尘的爆炸危害和后果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粉尘浓度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B.粉尘分散度越小,爆炸威力越大 C.爆炸能量与粉尘活性有关 D.爆炸能量与粉尘粒度无关 E.爆炸产生的后果与厂房结构有关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88:粉尘爆炸的特点 答疑编号500452010112 正确答案ABCE 二2008年6月6日,B炼油厂油罐区的2号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该油罐为拱顶罐,容量200m3油罐进油管从罐顶接入罐内,但未伸到罐底罐内原有液位计,因失灵已拆除 2008年5月20日,油罐完成了清罐检修6月6日8时,开始给油罐输油,汽油从罐顶输油时进油管内流速为2.32.5m/s,导致汽油在罐内发生了剧烈喷溅,随即着火爆炸爆炸把整个罐顶抛离油罐现场人员灭火时发现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匆忙中用水枪灭火,导致火势扩大消防队到达后,用泡沫扑灭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调查分析时发现,泡沫灭火系统正常,泡沫发生器不出泡沫的原因是现场人员操作不当,开错了阀门 该厂针对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加强了员工安全培训,在现场增设了自动监控系统,完善了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大事故 E.特别重大事故 提示:参见安全管理P181 答疑编号500452010113 正确答案A 依据: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等级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或急性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特别重大事故 30 100 10000 重大事故 10 29 5099 50009999 较大事故 39 1049 10004999 一般事故 3 10 1000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 事故等级的划分方法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B炼油厂主要负责人在接到此次事故报告后,应在( )内,将事故信息以电话快报方式上报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A.1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7天 E.30天 提示:参见教材安全管理P185 答疑编号500452010114 正确答案A 3.该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点火源是( ) A.明火 B.静电放电 C.高温烘烤 D.油品含有的杂质 E.接地不良的罐体 提示:参见教材安全技术P62-6338 答疑编号500452010115 正确答案B 4.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控制油品输入流速,防止喷溅 B.保证罐体可靠接地 C.加强管理和培训 D.重新安装液位计 E.增加消防水池 提示:参见教材安全技术P39342 答疑编号500452010116 正确答案AB 5.油罐内发生火灾时,可以选用的灭火剂包括( ) A.直流水 B.泡沫 C.开花水 D.二氧化碳 E.干粉 提示:参见安全技术P59-6069 答疑编号500452010117 正确答案BDE 6.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 )的人员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监察机关 C.劳动保障部门 D.新闻媒体 E.公安机关 提示:参见教材安全管理P191 答疑编号500452010118 正确答案ABE 7.上述案例中,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 ) A.报警 B.疏散人员 C.灭火 D.追究事故责任 E.抚恤伤亡人员 提示:参见安全管理P125189 答疑编号500452010119 正确答案ABC 8.事故发生后,该企业支出的下列费用中,属于安全投入的包括( ) A.事故善后处理费用 B.安全技术培训费用 C.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费用 D.完善现场设备设施的标志和标识费用 E.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费用 提示:参见安全管理P24 答疑编号500452010120 正确答案BCDE 三C市有一化工园区,其中规模最大的企业是甲石化厂该化工园区内,与甲石化厂相邻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厂针对该化工园区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环境污染风险,该市编制了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救援预案颁布后,该市在甲石化厂进行了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以下是应急救援演练的相关情况 模拟事故:甲石化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发生严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对相邻化工厂和行人造成威胁,如发生爆炸会造成供电线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损坏 演练的参与人员:市领导,市应急办安监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相关人员,甲石化厂有关人员,有关专家 演练地点:甲石化厂厂区内 演练过程: 2009年7月11日13时55分,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接到液化石油气罐区员工关于罐区发生严重泄漏的报告后,启动了甲石化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向市应急办报告 市应急办立即报告市领导,市领导指示启动C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市应急办通知相关部门救援队伍专家组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市领导到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医务人员正在抢救受伤人员 市领导简要听取甲石化厂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 为了减小影响,没有通知相邻化工厂 16时30分,现场演练结束,市领导在指挥部进行了口头总结后,宣布演练结束 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此次应急救援演练为哪种类型的演练? 参见教材安全管理P143 答疑编号500452010201 正确答案综合演练 2.说明此次应急救援演练现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答疑编号500452010202 正确答案1)应急指挥与协调: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及专业处置小组 2)危害分析与事态评估 3)工程抢险:泄漏控制供电系统供水系统 4)环境监测 5)泄漏物的处置 6)医疗救助 7)警戒交管 8)疏散与人群安置 9)接警与通知 10)通报与紧急公告 11)公共关系 3.说明此类事故的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 参见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29/142 答疑编号500452010203 正确答案1)清理废墟 2)环境监测 3)消毒去污 4)灾后重建 5)预案评估 4.指出此次应急救援演练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答疑编号500452010204 正确答案参演人员:不够明确,无评价人员 演习范围:应包括受影响社区 演习目标不足: 1)危害分析与事态评估 2)工程抢险:泄漏控制供电系统供水系统 3)环境监测 4)警戒交管;疏散与人群安置;通报与紧急公告 5)公共关系 组织机构:无演练策划小组现场演练应急专业队伍;职责分工: 应急演练的总结评估 评估内容:四个方面:预案与程序响应能力与资源配置日常培训与演练的效果各组织之间的协调衔接与职责 评估方法:不应只是领导或应急指挥的评估应有评价人员的评估参演人员的自评,未形成书面的总结报告 评估结果的处理:对问题如何处理未有交代 参见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143-146 四D电厂有2台200MW汽轮发电机组,主设备包括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 启动锅炉系统有2台额定蒸发量29t/h工作压力2.6MPa的启动锅炉点火及助燃系统有2个单罐储量500t的柴油储罐,各存柴油200t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有5个单罐容积为20m3最高工作压力为1.2MPa的储氢罐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作业场所实行定时巡检制度 2008年3月1目,班长甲持工作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后,未按动火作业要求落实相关措施,就带领工人在柴油储罐罐项预留呼吸孔处开始焊接作业,焊接过程中油罐着火爆炸,造成5人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2.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 3.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4.简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指出该厂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存在的环节或场所 答疑编号500452010205 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车辆伤害:燃煤卸车输送系统有燃煤运输火车火车车皮挂钩摘钩作业,由人工操作 机械伤害:火车卸车翻车机车皮夹固装置胶带输送机煤斗等用电设备使用380V动力电源 触电: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 火灾:发电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附属子系统包括启动锅炉系统燃煤卸车输送系统:点火及助燃系统发电机冷却系统等;维护检修动火 高处坠落:发电锅炉检修维护 锅炉爆炸:发电锅炉 其他爆炸:发电机冷却系统的制氢站的储氢罐 其他事故:灼烫中毒窒息等,适当多进行列举 参见教材安全生产管理知识P77 2.指出上述场景中包括哪些特种设备 答疑编号500452010206 参见教材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P165-166;安全技术P101;P166 3.提出上述油罐焊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参见教材安全技术P376-379 答疑编号500452010207 正确答案作业前油罐置换吹扫清洗 挡隔盲板措施 可燃气体浓度监测 现场防护措施:周围不得有可燃易燃物 个体防护 4.简述防止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措施 答疑编号500452010208 作业方案 现场监护监管监测到位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作业许可制度作业票 人员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培训教育 安全技术交底 完成作业验收关闭 第五题 E钢铁公司棒材厂的加热炉使用煤气为燃料 2008年4月9日8时,棒材厂1号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 11时更换完补偿器后,由工长甲负责组织引煤气按照引气操作程序,先用氮气对加热炉进行吹扫置换,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引煤气点火 工长甲让维修工乙和丙两人去开阀组后面的截止阀,两人合力未能打开乙取来一个铁制板手 11时35分,乙在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时,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 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 事故后调查发现,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设备损失50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30万元,停产损失300万元,丙住院治疗费80万元,支付乙家属抚恤金25万元,丙歇工工资3万元,事故罚款1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1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2.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3.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1.计算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参见教材安全管理P189 答疑编号500452010209 正确答案直接经济损失:653万 间接经济损失:301万(停产补充新员工) 指因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 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 丧葬抚恤补助抢救歇工工资 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 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清理,罚款和赔偿费用 财产损失费用 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损失费用 间接经济损失 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工作损失价值 资源损失价值 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其他损失费用 2.指出甲乙丙3人在操作过程中和事故处置过程中的不当之处 答疑编号500452010210 操作过程的不当之处: (1)用铁制板手对松动截止阀的紧固螺栓,扳手与螺栓撞击产生了火花,遇到泄漏的煤气着火 (2)加热炉停产检修,更换煤气阀组后面的补偿器未进行现场检测隔断处理等措施,由于阀组前球阀密封不严,煤气从密封处泄漏,扩散到截止阀处 应急处置过程的不当之处: 工长甲在现场立即拿灭火器灭火,但由于火势太大无法扑灭,现场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爆炸,乙当场死亡,丙被烧伤甲手足无措,带着丙慌忙离开现场并赶赴医院 不报警和报告; 现场应急处置时无防护,不顾现场人员的安全 3.指出本案中E钢铁公司棒材厂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 答疑编号500452010211 正确答案事故隐患排查不到位 危险作业管理不严,措施不落实,现场无人监护和监督 作业环境检测和危险源监控不力 培训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处置事故的能力不足 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缺乏日常演练 4.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E钢铁公司棒材厂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答疑编号500452010212 正确答案事故隐患排查事故分析和整改,按照“四不放过”处理事故 规范现场检修等危险作业的管理,严格作业票许可制度 现场监护和监督人员到位 加强对作业环境煤气泄漏点的检测和危险源监控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处置事故的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针对性,开展日常应急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