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天机-2014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历史1).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853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泄露天机-2014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历史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泄露天机-2014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历史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泄露天机-2014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历史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泄露天机-2014年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一、选择题部分1.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2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是,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A发展的稳定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影响的持久性 D地位的神圣性3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不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4.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5.清朝蔡澄在鸡窗丛话中写道:“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刻选诗或杜诗韩文二三句,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宗(976-997)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北宋初年非常重视科技成果推广 B宋代娱乐场所中已注重科技普及C铜活字技术在北宋就已经发明了 D宋朝之后活字印刷术得到新发展6.奥古斯都允许外出当兵的儿子,对他在服役期间取得的财物享有合法权利,如果该儿子在未立遗嘱的情况下死亡,其财产将转归其父。后来,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在其他各种公务部门服务时获取的财物。此外,对不是来源于父亲的财产,同样也允许儿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利益。材料说明在罗马帝国时期A积极鼓励儿子离家外出当兵 B父亲的利益是执法的唯一标准C用法律来协调财产权的矛盾 D父子关系是法律关注的核心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B民主和人权思想在当时的雅典已经深人人心C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 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8.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9.“天文学产生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人应该回归自然 D美德即知识10.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1.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C.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D.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12.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时间大事记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30年4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乱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官僚资本挤压 外国的侵略A B C D13.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 、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 经济通论 美国独立战争史 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C民主革命思想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14.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 ,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15.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16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7. 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议,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装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A两岸直接的经贸往开始于2008年 B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C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岛内深入人心18.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国家财政总支出国防费支出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19511224952644297195322012753834241955269296500241419573042155111812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19.日本每日新闻2009年5月9日援引美国方面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在美国要把小笠原基地返还日本前夕,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当时采取这一措施的依据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B古巴发生了导弹危机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欧洲建立了共同体20.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1848年 1917年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21.“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22.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24.“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人民资本主义”25.卞悟在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中谈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苏联农民“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实质上说明农业集体化A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 B是对农民利益最好的保护C有利于加强农民的集体意识 D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26.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27.据某史学著作:“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A北约组织建立 B朝鲜战争 C柏林墙修筑 D古巴导弹危机28.如右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a、b、c、d对应顺序准确的应该是A欧盟、日本俄国、中国 B. 俄国、欧盟日本、中国C. 日本、俄国中国、欧盟 D. 中国、欧盟俄国、日本29.中国与非洲自古就有往来。而近代国际关系意义上的中非关系则是中国与非洲获得独立主权后才出现的。独立主权的获得不仅意味着中国与非洲国家享有自主处理内外事物的权利,而且双方能在国际环境中不断磨合,达成共识并形成一定的相互依赖性,进而产生新的战略结合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改革开放以前,中非关系的主要战略结合点为A政治革命共识 B合作发展的共识C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关注 D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30.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主要原因是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二、非选择题部分3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自汉以来,历经各朝有所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宋代至明代的浦江郑家,史载: “自建炎初殆今,已历十世,逾二百五十春秋矣。大小家人三千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郑家以“义居”闻名于世,曾颁布了家法郑氏规范,其规定了:(1)建祠堂一所,以供奉先祖神位,家族有重大事务必到祠堂禀告祖先;(2)选择一人(家长)监视家族事务, “家庭凛如公府,子弟小有过,颁白者犹鞭之”;(3)家中产业券契,都要印上“义门公堂产业子孙永守”等字样,还需编字号。家长会集家众将其封藏,不得擅自开启。族人不论长幼,有敢言抵押出卖的,以不孝论处;(4)家族膳食由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每旦,击钟二十四声”;所有妇女劳作应当集中在一处,织布纺纱;生活用度,均由家中统一购置,统一发放;(5)子侄称呼伯、叔则在排行之后再加上伯父、叔父,小辈和年幼者不得顶撞长辈。在家则孝悌为先,处事要仁爱宽恕;(6)同族之人,本来就是一脉所生的血缘兄弟郑氏子弟应当对他们尽心保护,不要让他们因贫病而失去存身之地,切不可恃势欺压他们,以辱没上祖。摘自于郑氏规范材料二 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促使家族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群体性质的血缘关系日趋松懈,主张废除祖先祭祀者越来越多;家庭规模呈逐渐缩小之势。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同住)占绝大多数,主干家庭(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次之,联合家庭(已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大家庭)很少;辈分等级秩序逐步被平等性、法制性所替代;同时,家庭的权力模式“正从父系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平等制”,分工模式“正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转变为无差异分工模式”,“夫妻共同决定”家庭权力和管理家庭日常事务的越来越多。父母在家庭中也不再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在婚姻、教育、职业、交友等活动上具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族居方式的地缘关系大为削弱,族员的流动性、杂居性与聚居性交相并存。李永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族文化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3分)32.(25分)德国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兴衰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二 不可一世的纳粹政权仅仅存在12年就兵败国亡,其暴兴速亡的反常曲线给世人留下很大的思索空间。从显性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纳粹体制是被外力打败的。 从更深的层次看,20世纪的人类社会,世界整体发展的进程在加快,民众的民主意识在提高,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时代精神,是注定要失败的。 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材料三 19511966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表2000年第28期德国经济研究所DIW周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粹德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从经济、外交两个方面分析联邦德国政府为此发挥了哪些作用?(10分)33.(25分)医疗与卫生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社会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材料二 原夫西医之敢于操刀以剿人者,由于病人死后无论亲疏贵贱,皆许医者剐剔以搜寻所病而考其详必其不惜死者以为救生之术而后可;若使人皆孝子慈孙,必不忍弃其祖父未寒之尸而听人之剐剔。此中华所不能行,而西医遂独擅其长也。摘自清朝大臣志刚西医开刀(1869年)西人于医学最严,必先于其国中考证无讹,然后出试其技,惧以疏庸杀人也西人治病不讲求切脉,专用补、泻二法,盖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若其治西人验而华人或不验者,究因脏腑厚薄之不同耳。摘编自王韬瀛蠕杂志(1875年)(西方国家)大城内,能开深沟,街道光,房屋不密,则清气多而污浊少各西国瘟疫,较之昔时更少。凡开沟与冲沟为城中紧要之事清积秽以肃观瞻,免发毒染,一也;禁病猪坏牛,认真严罚,以免生病,二也设医局以重民命,四也;挑清粪溺,祛除病毒,以免传染,五也即痘疮之患,传染甚危,若不创设痘局以调理,此症不知伊于胡底各种致病之由,相沿已久,非一时骤能改革。况禁阻之权,非一家可能操,所谓有善法,尤贵有善人。摘编自郑观应中外卫生要旨(1895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医疗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思想界对西方医疗与卫生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34.(2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 ”的原因?(4分)(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10分)(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7分)(4)试评价材料三中“功能糖应运而生”这种现象。(4分)35.(25分)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10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6分)(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9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6.(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时候(中国明朝),英语只是住在英格兰的不多的几百万人的母语。二次战后大英帝国瓦解了,遗留下来的英语成为国际公共财产。它不再是英国一国的语言,它是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以英语为主要母语和全国共同语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原英国殖民地独立后大都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20世纪晚期,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超过3亿5千万,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超过7亿。全世界的学校大都有必修的英语课程。英语出版物比任何语言都多。材料二 英语在美国,随着国家的兴盛而发达,渐渐产生地区性的变异,形成“美国英语”。两次大战期间和大战之后,美国的人员和物资像潮水似的输往战胜国和战败国,同时带去了美国技术和美国英语。当时,各国的闾巷儿童都喜欢学讲几句洋泾浜英语。联合国设立在美国的纽约,无意中扩大了英语的影响。联合国有6种工作语言(英、法、西、俄、中、阿拉伯),原始文件的80%都是英文。在没有发明配音技术时候,全世界看美国电影,同时就是学习美国英语。美国电视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穷乡僻壤,美国英语和美国生活走进了家家户户。今天国际互联网络上的文字,至少有90%是英文。航空时代需要一种、而不是两种航空语言,英语已经独占鳌头。世界各国的飞机场都见到美国的游客,英语是国际旅游语言。美国是今天的科技大国,英语成为科技语言。科技新术语大都以英语为造词基础。国际会议一般规定用英法两语,实际常常只用英语。英语泛滥世界,主要的推动力来自美国。以上材料均摘自“百岁学人周有光新浪博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作为国际共同语的特点和表现。(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语成为国际共同语的原因。谈谈你对国际共同语的认识。(10分)37.(12分) 阅读、观察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利用“形”到“意”的思维,概括一个主题并分析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价值要素。3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中世纪以前阿拉伯文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和19世纪其版图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边疆意指疆域,这里主要指国际关系体系中的“边疆”。边疆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边疆观。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后的边疆主要指领土边疆。20世纪80年代中期, 美国等西方大国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出发, 确定战略控制范围, 首先提出了利益边疆的概念,纷纷建立利益边疆。边疆观也随之转型。类型内涵特征内容领土边疆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空间的地表性,边界的确定性,管辖权的排他性。陆疆海疆空疆地底疆利益边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范围所及空间。空间的利益性、边界的模糊性,权利的交错性。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信息边疆太空边疆徐黎丽国家利益的延伸与软边疆概念的发展概括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边疆观,并结合相关背景评析利益边疆观的出现。40. (15分)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1921年10月28日,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开始了他真正的商人生涯。1979年5月,应邓小平的邀请,一位年过80的美国老人带着20多位美国专家,专门到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计划。这位81岁老人就是哈默。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材料二 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家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到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罗林斯编合众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1983年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不再为多种商品如稻米和鱼类定价的省份直到198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中国汽车还属于某个工作单位,由单位的司机驾驶;自广州从香港购买了一些计程车后,它成为中国运营商业计程车的先驱。(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2007年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中国形象一书中,别出心裁地把“中国形象”界定为“淡色中国”。他解释说,“淡”可以把两种正好相反的东西结合成一种清晰的颜色。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俞可平雷默的“淡色中国观”(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中俄两国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4分)(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美两国经济体制的调整。(5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种“淡色”的认识。(6分)41.(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政”的推行并没有给清朝统治带来暂时的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及其代表人物要求清政府向他们开放政权,从1903年起公开呼吁实行君主立宪。日俄战争后,他们以立宪的日本战胜专制的俄国为理由,呼声更高。在国内革命形势迅猛高涨的震撼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显赫人物如驻外使臣、督抚、尚书、侍郎等,也要求制定新的策略以挽救朝不保夕的清朝统治,相继奏请“变更政体,实行立宪” 。1905年底,清政府接受他们的建议,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前往欧美日本各国“考察政治”,表示考虑实行宪政问题。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立宪团体发动国会请愿运动,部分督抚也有呼应。黑龙江巡抚程德全、湖广总督陈夔龙、两江总督端方、四川总督赵尔巽先后奏请开国会。宣统二年九月(1910年10月),立宪团体发动第三次国会请愿运动,东三省总督锡良等十八金省总督、巡抚、将军共19人联衔奏请速开国会,他们针对清廷坚持9年为期开国会的顽固立场写道:“时局危险,已远过于德宗在位之日,缓无可缓,待无可待。此即阁、会克期成立,上下合力,犹恐后时,奈何以区区数年期限争持不决乎?”十月初三日,摄政王载沣宣布将于宣统五年(1913)开国会,它比预备立宪原订时间提前了3年。房邻封疆大吏的沉浮(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实行宪政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部分督抚奏请速开国会的目的及影响。(7分)4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材料二 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9分)4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纪时间事件1901年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1903年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 公司律破产律等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1910年成立中央代议机构一一资政院1911年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10部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据上表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6分)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 (9分)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本题应选D 项;A 项中“遏止”、B 项中“严密”、C 项中“有效”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2.【答案】B 【解析】从隋朝创立科举制以来,科举制并没有随着王朝的更替而消失,是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强调了科举制度功能的综合性,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3【答案】D 【解析】材料介绍在海禁政策实施前,当地家给户足;实施后货物流通不畅,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驱使一些人成为工商业者或盗贼,由此可见海禁政策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ABC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正确。4.【答案】D 【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候人请唤”,表明出现了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故D项为最佳选项;A项中“明显的行业分工”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中“产品与市场联系加强”同样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观点错误,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属民间手工业,两者是并列关系,故排除。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古铜方二三寸,刻选,字形反、不知何用。识者日:此名书范,颁行天下”说明活字印刷得到普及,故本题选择D。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可以解决财产权上的矛盾。所以答案选C。7.【答案】A 【解析】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忽视公民的政治素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选A。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知识点。关键信息: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参议院的设置目的在于与众议院相互牵制,达到制衡,故B项正确;A项“削弱”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C项“取代”说法错误,题干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由“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人”可知,D项说法错误。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知道:各种知识都要来自于美德,人应该回归自然。所以答案选C。10.【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贫民失望”与“行为的凶暴”,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一场代表贫民利益的暴力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次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答案选B。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表格反映的信息可知,1894年与1840年前相比,中国生丝出口量大增,而内销量占总量的比重大减,这说明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和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属于四大家族所代表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代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利益,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正确。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的信息说明近代书籍翻译从经济主张到民主革命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各种文化在当时中国的流行说明了世界文化需要交流融合。所以答案选A。1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和历史事实及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材料主要概括了建国以来因不同时代的需要而选拔干部的标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和调整,如:解放初因为阶级斗争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农村干部的选拔任命侧重于阶级出身的标准;人民公社时期,我们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农村干部的选拔任命侧重于劳动建设中的模范和积极分子,故答案A符合对材料的准确分析和解答。16【答案】D 【解析】抓住时间(1978到1992年)和材料核心(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据此结合所学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过渡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故C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服贸协议”在台湾“立法院”受到争议而迟迟未能通过,说明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受到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A、B、D材料都不能体现,故选C。18.【答案】C 【解析】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排除A,此时尚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以根本好转不准确,排除B;在该时段国际局势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D项错误,所以选C1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对应,美日提到有可能“与中国发生核战争”,答案为A。20.【答案】B 【解析】本题为排序型试题,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须知时间轴上的两个主要事实,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B项正确,ACD项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2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两类矛盾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出自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它正确分析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所以答案选D。22.【答案】B 【解析】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建国后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初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后来却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B。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步的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形成最悠久的成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由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政府干预,其中重大的举措就是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是苏联习西方,故排除;、D两项不是效仿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与题意无关,排除。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可以判断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所以“有利于无产阶级”。2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强调了在苏联传统村社对农业集体化的反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实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政策,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发展苏联的工业,因此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即农业集体化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故选D。26.【答案】B 【解析】按照题干的理论:“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融人全球经济,参与的市场规模扩大,推动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C、D不能体现市场的扩大。27.【答案】D 【解析】“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可知是指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下的一次核争锋,虽然双方剑拔弩张,但终究不敢发动核战争,最终苏联退让,撤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因此选D。2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制约美国的力量有了发展,目前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故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应该是日本和欧盟;故选A。29.【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达成共识并形成一定的相互依赖性,进而产生新的战略结合点”,指的是中非双方的共同认知;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的对立和阶级斗争是中非双方的共同关注点,故选A。3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所以答案选C。31.【答案】(1)历史悠久,且不断发展;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族而居,甚至是包括宗族几代人的累世同居;以理学(或儒家人伦)规范族人行为,有一套严格的封建家长式的管理制度,等级森严;强调慎终追远,通过祭祀共同祖先,来增强家族或家庭凝聚力;族人之间关系强调长幼有序、尊长爱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大家庭内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男耕女织;古代家庭建立在小农生产力和自然经济基础上,家族内实行公有制,土地及其他财产均为家庭全体成员共有,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把族人的生产、生活与社会救济相结合;大家族犹如小社会,实行家法治理,具有地方组织功能;政府以宗法制度作为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以家庭秩序和稳定作为国家秩序和稳定的基石,往往鼓励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发展。(答出6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满分12分)(2)主要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入侵和工业文明与西学的冲击,近代中国家庭结构发生剧变;大家庭逐渐解体,被小家庭取代,核心家庭成为家庭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的封建家长制、等级制家庭逐渐被近现代民主、平等、自由的家庭伦理所取代;家法治理观念淡化,国家法律制度的权威和法治观念不断强化;家庭分工性别差异缩小,提倡男女平等;家庭作为生产组织单位的职能逐渐萎缩,主要作为社会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基本单位和细胞而存在;宗族观念逐渐淡薄,族居方式的地缘关系大为削弱,族员的流动性、杂居性增强。(答出4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者酌情给分,满分8分)启示:家庭制度的变化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家庭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变革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未来家庭制度的发展要剔除等级森严、性别压迫的落后观念,发扬尊长爱幼、互爱互助的优良传统,建立民主、平等、守法、互爱的和谐家庭关系;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应该引导家庭制度良性发展。(5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解读及知识运用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自汉以来,历经各朝有所发展”的出历史悠久,“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同族之人,本来就是一脉所生的血缘兄弟”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累世同居,“子侄称呼伯、叔则在排行之后再加上伯父、叔父,小辈和年幼者不得顶撞长辈。在家则孝悌为先,处事要仁爱宽恕”反映了等级森严以及强调长幼有序、尊长爱幼、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建祠堂一所,以供奉先祖神位”强调了通过祭祀共同祖先,来增强家族或家庭凝聚力,“家族膳食由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所有妇女劳作应当集中在一处,织布纺纱”体现了大家庭内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男耕女织,以及古代家庭的小农经济等。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准确分析以及对历史现象认识的能力,第一小问的变化需要在分析两则材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归纳,依据材料二可知近代以来中国家庭“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出现了民主、平等、自由的家庭观念,宗族观念、家法理念的淡化,法律的强化,还有倡导男女平等等;第二小问可以从家庭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制度变化关系的角度分析,以及国家政策与社会舆论的影响等。32.【答案】(1)变化:工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发展迅速;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传统产业部门逐步向现代化转化;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主要经济指标赶超英法。(每点1分,写到其中4点即可给4分)原因:1871年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帝国,为工业革命创造有利条件。(2分,若学生答:德国获得了法国的赔款和矿产资源,也可得2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联邦制体制和君主立宪政体,为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政治基础。(2分)德国抓住了刚刚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迅速崛起。(或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2分) (2)原因: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成立,对迅速战胜纳粹德国起了决定性作用;纳粹政权鼓吹并实施的专制恐怖统治和民族沙文主义行为,严重违背了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纳粹政权在战略战术中有不少失误之处,如在尚未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大举入侵苏联,东西两线作战,犯了兵家大忌。(答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举出其他言之成理的例证也可给1分,但此问总得分不超过5分)(3)状况:联邦德国经济复兴并持续增长。(2分)经济上:政府建立了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2分)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2分,写到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或社会市场经济的其中1个内容也可给2分。附内容: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外交上: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共同合作,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欧洲的统一。(4分,答到欧洲的联合可给2分,答到正确的2个事例可给2分。答欧洲共同体、欧盟不给分,因为图中数据截止到1966年。)【解析】(1)从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1870到1900是德国第二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