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8822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过关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骄傲荒郊人情浇薄锱铢必较咬文嚼字B.光晕陨落司法公允运斤成风春酝夏成C.寒砧枕木装帧精美字斟句酌立案侦查D.屠戮途径信笔涂鸦家徒四壁图穷匕见解析:A项,“较”读“jio”,“嚼”读“jio”,其余读“jio”;B项,“陨”“允”读“yn”,其余读“yn”;C项,“枕”读“zhn”,其余读“zhn”;D项,都读“t”。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涵义譬喻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解析:A项,“消”应为“销”;B项,“烂”应为“滥”;C项,“躁”应为“燥”。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谈中国诗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B.“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C.奋斗,是头上冒着热气、额上流着热汗的辛勤劳作,不是坐而论道、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D.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新兴书吧,它们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解析:D项,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A项,跌宕生姿: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产生美的效果。B项,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C项,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答案: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B.近年来,随着中国移民的不断增加,中餐馆在美国遍地开花,现在在美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小镇,都能找到地地道道的中餐馆。C.由于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使朝鲜和韩国关系的走向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D.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部分专家学者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提炼出鲜明、精辟、简洁、通俗的“广东精神”表述语。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尽管中国的金牌总数”。C项,成分残缺,应删去句子开头的“由于”。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原则”。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李敖对朱光潜译文的评价:“达意有余,诗意不足。”李敖对自己的译文的评价:“比朱稍胜。”我们对朱先生在古典诗词和英文水平上应该有了一个认识,。,。就译著的数量、内容的广泛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而言,李敖也不能与朱先生同日而语。我不知道李敖懂几门外语这是作为一个翻译家最大的资源但我知道他不会超过两门朱先生通晓七门外语从而使自己的译文更臻完美因为可以同时在多种译本中进行比较研究A.B.C.D.解析:解答衔接连贯题目要把握“承前启后”的原则,首先要把握整个语段的大意,然后辨明句间关系,还要注意关键词。承前谈朱光潜的“英语水平”,注意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从而”“因为”关联词语表示的句间关系。启后谈李敖的“外语”水平,注意“但”是表示转折关系的。答案:A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20分)诗经与伊利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倪乐雄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利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远征东方,这股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掠夺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的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古希腊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利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战争倍加颂扬和夸张,并将其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需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因此,诗经反映了一个特征: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荷马史诗”中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东方式”的仁厚德性。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场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或者说“东方式”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6.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4分)()A.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具有不同的尚武精神。B.古希腊所崇尚的平等与现代人崇尚的自由是相同的。C.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诗经则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比古希腊民族成功。E.伊利亚特中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解析:B项,古希腊民族即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与现代人崇尚的平等不一样。C项,判断绝对化,原文第五段是诗经对“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D项,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属无中生有。答案:AE7.对首段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B.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C.一个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对其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影响。D.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解析:A项表述不完整,原文是“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答案:A8.根据文意,诗经与伊利亚特对战争题材进行艺术处理时迥然相异,这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的有效区间在第五段,摘取关键句子作答。参考答案:两部作品对战争题材进行艺术处理的不同表现在四个方面:战争题材的选择;军人形象的塑造;战争场面的描述;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认定和情感态度。9.在作者看来,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分)参考答案:生存条件不同。汉民族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追求和谐宁静的生活境界,战争只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手段;古希腊民族生存空间狭小,因而保持了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战争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也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尚武精神不同。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古希腊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意识性质不同。汉民族具有道德理性节制,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古希腊民族对战争进行无理性节制的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哲学视野中的艺术柳延延人类最早的知识之树是艺术(仪式)、神话。即便是原始先民,都没有仅仅满足于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武器的实用功能,而是极力进行装饰和美化,于是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洞穴中的壁画、器具上雕刻的图案。因此,人类这种存在物既有动物性的一面,也有通过艺术、宗教、哲学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一面。正是这一特点,打破了重复的、千篇一律的常规生活,而与生活的最终本质相联系。如果我们将文化看成是由人的自由的首创精神所创造的,则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的基本功能应该都是双向度的:一个向度是维持人的生命存在,提供日常劳作的规范与程序;另一个向度是超越日常劳作的规范,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个生活被分解为两个部分事功和闲暇、战争与和平,某种以必然和有用的东西为目的的行为与某种以“美”的东西为目的的行为。确实,我们对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实际的。但是人对生活从一开始就有另外的不讲狭隘实用目的态度,在这种时刻,我们对事物和人并没有任何要求,而是作为审美情感的基础,是对世界无私的享受。某种意义上,美,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如果说科学是逐渐发展并不断进步的,那么艺术则不是这样。科学是不断更新的,其成果往往不能经久持年,或迟或早注定要被更好更新的成果所取代。与此相反,由于艺术的特性,其作品则可能永葆青春。关于这一点,1923年毕加索如此评论说:“对我来说,艺术上并无过去和未来之分。如果某件艺术品现在没有永久生命,就根本不要考虑它。希腊、埃及和以往伟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往昔的艺术,恐怕现在它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富于活力。”艺术与整个文明的进程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艺术最先敏感到时代的特征,因此,要想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时代,到艺术作品中去寻找是不会错的。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的发展开始加速,且其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大,技术对人的统治开始全面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技术日渐发挥主宰性作用的同时,传统人文知识则相对衰落了。许多人对20世纪以来出现的现代艺术感到不能理解,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每一个时代都会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在当代方兴未艾的现代主义艺术作品中,我们能够毫不含糊地捕捉到一种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抬头的倾向,它表现为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代之以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既然今天是科学理性统领着一切,为什么现代艺术和现代哲学却呈现出强烈的非理性或关注非理性的特征?在这方面存在主义提出了生存的荒诞性,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物化”和“异化”本质,其实所有这一切恰恰都是当代真正的思想家、艺术家对抗这种统领一切的技术理性思想方式的努力。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这种努力是我们的出路吗?有人说,现代人已被自己创造的技术牢笼所囚禁。这种背景下,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使人们脱离困境的力量?如何使人文价值成为科学的内在基础,是当代哲学和一切理论探讨的重大使命。现代艺术家们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了吗?里尔克将诗人的工作阐释为“我赞美”,这也许可看成是对今天的艺术家的恳求:别忘了“文学、艺术、绘画的使命是呈现无法显示的东西崇高”。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正因为人对世界的态度首先是实际的,所以原始先民装饰其工具、美化其武器。B.技术对人的统治全面侵入社会生活使传统人文知识衰落,科技进步无益于艺术创造。C.与科学成果往往会被更新不同,具有价值的伟大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D.在作者看来,呈现非理性特征的现代艺术创作正是现代人冲破技术牢笼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方式。E.作者认为,呈现崇高的文学艺术作品,能使我们摆脱“异化”,摆脱被技术理性所囚禁的困境。解析:A项,原始先民装饰其工具、美化其武器是以“美”为目的的行为。B项,“科技进步无益于艺术创造”的说法过于绝对片面。D项,“卓有成效”错,程度不当。答案:CE11.下列表述不属于“人类需要艺术”的理由的一项是(4分)()A.人类具有通过艺术超越其动物性、追求精神价值的需求。B.人类具有超越日常劳作规范,寻求意义、价值和美感的需求。C.人类具有超越狭隘实用目的、无私享用世界的审美需求。D.人类具有维持人的生命存在、实现文化双向度功能的审美需求。解析:D项,“人类需要艺术”不是为“维持人的生命存在”,而是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答案:D12.“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及其特征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加以说明。(6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第四段中摘取关键句作答。参考答案:原因:每一个时代都会把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一时代的艺术之中;19世纪中叶以后,科学的发展开始加速,技术对人的统治开始全面侵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人文知识则相对衰落了,“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是当时社会心理状态的一种无奈的反应。特征:表现的是“一种心灵趋于瓦解、破坏冲动抬头的倾向”,“表现为蔑视传统,破坏一切,而代之以标新立异和歇斯底里”。13.根据文意,请分条陈述“艺术”的特点。(6分)参考答案:艺术为人的存在提供意义、价值和美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艺术无过去和未来之分,能永葆青春;艺术是时代的见证者,能反映时代的特征;艺术具有崇高的使命和责任。三、语言表达(15分,每小题5分)14.根据下面的意思,为咬文嚼字杂志创拟一则广告词。我好,我优秀,你却不订不看,当然是你的错。而如果我办得不好,无啥看头,甚至枯燥无味,那当然是我的错误喽。我们说,优秀来自自信,自信才会出优秀。咬文嚼字是深知此理的。广告词:解析:既然是咬文嚼字杂志的广告词,广告词中就要有鼓动读者订该杂志的意思,而且只要订了一次,就会继续订。字里行间洋溢着办刊人的自信,对读者展开心理攻势。参考答案:不订咬文嚼字是你的错,不再订咬文嚼字是我的错。15.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请从表达特点及其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鹃等都大哭起来。李纨、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怜,便也伤心痛哭。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一时大家痛哭了一阵,只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侧耳一听,却又没有了。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解析:品味语言,要从技巧、环境等角度展开,同时要联系人物性格。答案示例:本段运用对比反衬和景物渲染的方法,写出了林黛玉气绝时的景象,写得悲凉、凄婉,让人肝肠寸断、不忍卒读。本段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人、事、景的角度烘托出林黛玉气绝时的凄惨景象,读来好不悲凉,真可谓“字字是血,句句是泪”。16.当代著名文学家秦牧在谈到读书方法时,主张“牛嚼”(反复钻研)和“鲸吞”(广泛阅读)。某校举办辩题为“牛嚼与鲸吞孰优孰劣”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参赛辩手,选择一方观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词。要求语言简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解析:“牛嚼”和“鲸吞”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一个侧重细细品味,一个侧重于博览群书,一个利在深而弊在视野窄,一个利在广而弊在浮,无论支持哪一种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修辞手法建议使用引用、对偶、比喻等。答案示例:(1)读书旨在讲究质量。只有“牛嚼”,才能汲取内容的精华,作出正确的判断,产生自己的见解。杜甫曾云:“精能尽其妙。”而“鲸吞”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可见,“牛嚼”优于“鲸吞”。(2)只有“鲸吞”,才能博览群书,去芜取精;广泛吸纳,兼收并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诸葛亮读书就“独观其大略”。而“牛嚼”只能咬文嚼字,视野狭窄。因此,我方主张“鲸吞”优于“牛嚼”。四、写作训练(5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学者在评价金庸时认为,一部射雕,表面上是写武侠,骨子里却全是至情至性的文人。最称心如意的是那个旷世的黄东邪,他有一个自己的岛,外人的进入是不被允许的。这岛上桃花盛开,山石奇秀,他有箫有剑有明月有好风有爱女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因此他懒得与人往还,因为他只爱他自己的岛那只有他那样智力的人才配居住的岛。难怪有人说,做人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你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要求: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题目要求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中信息比较多,可以抓住其中一些关键语句进行立论。黄东邪“有一个自己的岛,外人的进入是不被允许的”“他懒得与人往还,因为他只爱他自己的岛”“做人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你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无力进入的、只属于你的美丽的岛”等。可以写成一般的议论文、时评、短论,或者其他能够表达自己看法的文体。从下列角度立意可视为切合题意:人应该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个性、爱好、兴趣);珍爱(坚守)自己的或“身边的”美丽;做至情至性的人;活出真我(个性)的风采;做人不要苛求完美;与其独有,不如分享。参考例文使自我常在金庸大师笔下的黄东邪,顽皮,偶尔犯点小邪气,却为众人称赞、羡慕,为何?因为他有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美丽小岛。其实,这只属于黄东邪的美丽的小岛,不只是指“岛”,更是指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人为什么需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什么要使自我常在?这值得深思。记得仓央嘉措在问佛中写下这样的对话:我问佛:“如何能常?如何能静?”佛曰:“寻找自我。”呜呼,这简洁的对话里包含了多少众人淡忘的哲理!流年换颜,时光催人,芸芸众生无不向往恬静、从容、洒脱的生活,只是真正懂得“自我”意义的人往往是少数。台湾圣严法师说得好:“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很多时候,生活质量如何,不是取决于外部因素,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心”。这内心,指的便是“自我”,指的便是自己的心灵世界。只有心灵世界安定而富足,才有可能不为外利所诱,不为外名所动,不为外象所惑,才有可能心如止水,从容恬静,处变不惊。如果能够如此,则何所往而不潇洒?何所往不能寻觅到黄东邪所在的那种美丽的小岛?那么,如何才能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让我姑且辩说一回。要使自我常在,应当有一份美好坚韧的追求。苍鹰慕空,凤凰栖梧,草木向阳,漫漫生灵尚且知道要给自我一个追求,更何况人乎?追求犹如青鸟翱翔的彼岸,是人生在世的不竭动力。这追求可大可小,大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至为双亲创造一个温馨的家,但只要心怀纯正,都是无可厚非的。这追求不必繁,不必杂,抱有一个,常吟之颂之,牢记于心,便可使“自我”有明确的方向,而至于恬静、淡泊。要使自我常在,还应当有一份和而不同的仁爱。世间万物自有其来去亦自有其精彩。生而为人,我们在为自己的灵性欣喜的同时,也要欣赏万物个性的存在。试想,若万物如一人,没有不同,哪里来的精彩纷繁?须弥纳芥子,芥子也可纳须弥。心怀和而不同的仁爱,便可视诸物于一家,宽容待万事,在领略众生百态之后,愈发坚定“自我”的存在。所以要使自我常在,必少不得这一份极致的仁爱。发现自我,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而且有追求,有和而不同的仁爱,又何须为世俗所困,为金钱所累,为名利所诱。困惑时,迷茫时,不妨想想这句话宠辱偕忘,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任天边云卷云舒。当此之际,何所及而不从容,何所往而不潇洒?点评:文章开篇简洁明了地引用材料,摆明自己的切入角度,点明“岛”的象征义,提出自己的观点“是指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第二段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指出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心如止水,从容恬静,处变不惊,获得潇洒。文章第七段提出“如何才能守住自我,使自我常在?”的设问,并从“应当有一份美好坚韧的追求”“有一份和而不同的仁爱”两个角度出发,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整篇文章紧紧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逻辑严密,语言优美,立意高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