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纲全解精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8814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纲全解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高考考纲全解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高考考纲全解精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知识回顾 考纲解读一、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提示】这一项考查要求,着眼于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1 识记 A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提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普通话作为共同语需要有语音标准,因此,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就有考核的必要。由于我国方言区的语音差异很大,所以,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纵览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建议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统读或改读的字;多音字;形近音异的字;同音字;偏旁相同,部件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字。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提示】要求正确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正在逐步过渡到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主。主要考核以下几种类型的字: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意义相近的字;近义词等。2 表达应用 D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提示】词语(包括熟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这里面不仅有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这就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提示】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病句规定了上述 6 种类型,这有利于学生将训练集中到重点方面,减轻学习负担考查形式可以是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主观性试题。对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用客观性试题。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提示】“扩展语句”考查的是将一句话的意思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或者一个长句进行正确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提示】“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要解答好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需要审清题意,严格按照要求和限制变换句式,其次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再次要弄清语言表达的内涵。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提示】“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简明”与清晰、连贯都是为了使语言的表达取得最佳的效果。【提示】“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提示】“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变化会引起语言运用的变化,需要注意表达方式、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同时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提示】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考查 8种,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因此,特别强调“正确运用”。要做到“正确运用”,考生应该具备两个条件:掌握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基础。能够正确把握语境和试题的要求。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必要条件。这样,方能鉴别修辞方法的正误、优劣,正确地用修辞手法进行恰当的表述。二、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提示】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方法应以识记为主,考查方法自然也会体现这一特点。识记 A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提示】这种试题一般是以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作家作品为考查范围,把有关作家的时代及其代表作品编排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正误。 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提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的作家作品选得比较少,因此,为了命题的方便,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的考查,往往是与中国重要作家和时代及代表作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提示】文学作品的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每一种又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高考语文试题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一般是根据中学语文教材的表述进行的。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提示】名句名篇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主要包括:中学阶段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课本之外文质兼美、影响广泛的格言、警句;古典诗词中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生动优美的佳句;成语、俗语、谚语。这种题型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考生人文素养。三、 古代诗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提示】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可以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古白话。所谓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文人仿古代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古白话,是指魏晋南北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口头语言,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古代诗文阅读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赏析两部分。所谓“浅易”,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较少;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等等;从文章的体裁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无须在阅读之前先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或逐个理解出现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高考对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分三项。1 理解 B【提示】这项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中语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又可分为下列四条。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提示】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所谓“常见实词”,我们前文曾谈到,浅易文言文运用的词汇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具体条件。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提示】学习文言文,重点应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出现的文言虚词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决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近年高考试题对文言文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文言虚词中包括代词、助动词、副词等类别,甚至有少量的数词与不及物动词,这些在现今属于实词范畴。文言文中虚词很多,常见的有限,高考中涉及的只是上述罗列的那些。“在文中的用法”一般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即为常见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而考查常见用法,一则因为阅读浅易文言文时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二则因为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大多较难理解,使用范围较小,不是考生目前急需掌握的内容,可以留待以后有必要时以常见用法为基础再深入一步地学习。文言虚词的考查也是从阅读材料出发,选择适宜的方式。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而较常见的是在文意把握中结合考查文言虚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提示】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歧异的主要方面。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不是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在主语之后加上“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则是指在形式上具有结构特征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又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类别。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文言文中的正常词序。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与介词省略五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和宾语省略更为常见。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又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二是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三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四是名词用作状语。考查“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把握文意来进行,近几年的高考,没有为此专门设题,但不表示这项知识不重要。虽未设专题,但这些知识却遍布文中,阅读文章时不容逾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提示】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古诗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只是因为近年来古诗文阅读的试题安排在第卷“四选一”的选择题型中,所以能力层级定为着重要求理解的 B 级。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文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古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历年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在高考试题中,一般要翻译的句子都有若干个关键点,考生在答题时须抓住关键点方能得分。2 分析综合 C【提示】这项要求比前两项要求又有了深化,是在文句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内容分析与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提出要求,又分为下列两条。 筛选文中的信息【提示】筛选阅读材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意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它可以促进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所供材料的目的。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提示】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这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其难度显然要比把握文意又高了一层,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提示】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分析综合,能力层级要求是 C,包括以下五条要求。 筛选文中的信息【提示】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呢?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从文章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提示】对于阅读文章来讲,分析是指把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分成几个组成部分(如几段、几句、几个部分),找出其要点,或指出相互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具体的内容。而归纳则是将几个组成部分放在一起,从中概括出一般原理。它可以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要求对整篇材料中心思想的归纳。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具体材料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二是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明;三是含蓄的内容能加以解说。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时试题还会有附加要求,如字数要求等,也是必须注意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提示】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中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现象、表现、作法等等所持有的主张和看法。在阅读时我们应能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的保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要我们辨别、筛选后才能掌握的。在考试中回答这类问题,一定要统观全文,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如果选文在介绍两种或多种不同观点的有争议的内容时,对作者所持的态度,更要认真辨析,取得明确的认识。有时,作者在文章中,介绍某些事件的情况,或转述与别人有关的事情,但从文章中仍能看出作者的态度。由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深入地把握文意,审慎地思考分辨,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提示】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文章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种推断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3 鉴赏评价 E【提示】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要求是 E,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它包括以下两条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提示】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文学作品的语言,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工、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品运用了哪些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中学生而言,要求的只是初步的鉴赏能力。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要求考生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四、 写作【提示】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写作能力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在语文高考试卷中,甚至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就单题而论,写作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提示】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一般只要求会写上述几种文体;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没有规定不能写,考生不违反题意,选择写散文、故事、小小说甚至诗歌等文学体裁,也是可以的。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文章内容的社会意义,而高考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提示】考试大纲分别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提出了标准。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写作能力。这两个层级都属于应用层级,而且是属于语文应用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的层次高。1 基础等级 D 符合题意【提示】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因此应试作文的第一步往往是审题。一道作文试题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构成部分。但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须有这三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同时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求自拟题。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符合文体要求【提示】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大类文体。试题,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就不能随意更改。不过,近年的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越来越宽,如 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就由考生自选文体;北京卷的作文题和上海卷的“面对大海”都是除诗歌外任何文体都符合要求,如 2003年北京卷的作文“转折”和上海卷作文“杂”就是除诗歌以外任何文体都可以,而全国卷的作文,只规定了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作文,至于作文中是否引用所提供的材料则不作要求,题目和文体更是没有明确规定,这有利于考生更大程度地发挥想象力。 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提示】这是对作文内容的主要要求。“思想健康”是指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和装饰感。但感情真挚不一定要写真人真事。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提示】“中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简称,所谓“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从近年的考卷看,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的现象还是存在。“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物和数据资料等等。“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分。“内容”最普遍的问题是单薄,能够有力地表现和说明中心的材料太少,还有就是材料不典型,不新鲜,不管写什么题目都是那几个“永恒”的例子。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提示】这是对作文形式的主要要求。“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颠三倒四的毛病。语言是作文能力中最基础的因素。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下衔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没有生造词语、乱用方言、用词不当,没有语病。 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提示】这是对作文的表层形式的要求。首先是写字、标点符号运用要规范、正确,不要写错别字,不要用错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不要写字潦草,字迹难辨,不要写繁体字、异形字,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不要随意乱写乱画。近几年“书写”单列评分、且加大分值。书写文面的情况略有改善,但从总体看,错别字还是比较多,标点符号模糊和用错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新的作文评分标准实行错别字单列扣分,每 3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不计),目的是让考生重视这个问题。2 发展等级 D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提示】“深刻”主要是指写议论性文章时,见解深刻,说理透彻。当然记叙性文章也有思想观点深刻的。就写作主体而言,“深刻”实际上是对考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的要求,需要考生能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要深入到本质,必须有一个概括的过程,也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就会使认识产生飞跃;不仅看到人或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可以发现这个人或这件事区别于其他人或事的本质特征;不仅发现了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特征,还可以发现一类人或一类事的特征,不仅了解了一种事情的发展过程,还可以发现其他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仅了解了人或事物的方方面面,还可以分辨出哪是主要的本质的属性,哪是次要的非本质的属性。当然,要求考生作文的深刻,并不是指用评价专家学者论文的深刻的标准来衡量高考作文。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提示】材料丰富是针对各种文体的所有文章的要求,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则主要是针对记叙性和抒情性的文章。要做到材料丰富,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能够多阅读和勤观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联想和充分想象。要做到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就应该注意多种表达方法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如描写具体逼真,叙事曲折有致,象征贴切有意蕴。要使写作的对象和抒发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提示】语言有文采是在基础等级“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高了的要求。但语言的通顺、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生动、有文采、有意蕴,这几个要求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它们是互相交叉、互相影响着的螺旋式向前发展的。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靠平时的多读、多悟、多练才能实现。考生在选择词语时,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而少用那些抽象的、人云亦云的词语。此外,写作时还应该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句式的灵活运用和搭配,也能使语言生色。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提示】见解新颖,是就作者的主张、看法、认识而言的。“新颖”是指在独到、个性、深邃的基础之上的,与众不同又顺理成章,合理透彻又自圆其说。材料新鲜,是指写作素材应力避陈旧、俗气,要与当前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多用给人以新鲜感、现实感、时代感的材料,这就要求考生多看书报,多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构思新巧,是就结构而言的,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应当引人入胜,以巧取胜,不落俗套。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是就思维过程而言的。考生应该对材料进行正面、侧面、反面等多角度的分析思考,选定一个恰当的角度切入,能够变换角色,体会和领悟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深刻与重要,能够灵活运用象征、拟人、科幻等手法与形式,改变那种僵化死板的说教方式。有个性特征。表现在选择文体、选取材料、确定中心、安排结构、运用语言等多个方面,“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有个性的人,一定能用他的悟性与灵性,表现出活泼的个性来。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一)语音考纲解读考试大纲对本考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近八年(至2005年)来,都只考识记,不考拼写(省写略写、标调的位置、隔音符号、儿化标注方法等)。根据考纲精神,高考试卷中的语音题内容,绝大多数为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常用而又必须掌握的字。这些,在课本注释中,在第二册第169页附录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和第四册的229页的附录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中都曾出现过。主要包括多音字、形似字和其他易误读的汉字。复习范围应以现代汉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主。所以,整理学过的语音,抓住重点来加以识记,就可以事半而功倍。什么是重点?1993年2003年全国卷共考了140个字,其中形声字87个,多音字46个,另外还有部分形似字以及少量难读字,可见,考试的重点还是很突出的。2004年、2005年高考有多套试卷,涉及的字数多了,但仍旧符合这种规律。知能点解析 从近几年试题看,语音题选用的材料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双音节词、成语多,二是所选词语中多音字、形似字、声旁读音已经改变的形声字多,三是课本以外的词语、生活中一部分人常读错的词语占一定比例。考查不拘泥于教材是正确的,但过多地考生僻字也无助于推广普通话。一些读轻声的词平时读和说时应该注意,似乎没必要考。一些地区结合本地方音实际,考一些方音词的动向值得注意。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种字的复习:一是多音字;二是有相同部件而读音不同的字;三是形近而音异的字(如“瞻”“赡”);四是不能读半边的字(如“刚愎自用”“愎”);五是方言中常读错的字(如分不清n和l的人,常分不清“恼怒”“老路”;分不清f和h的人,把“飞机”和“灰鸡”、“公费”与“工会”读成一个样);六是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如“博闻强识”的“识”读zh);七是审音表中要求统读的字。常用来帮助我们定读音的方法:一是以义定音;二是以语体定音;三是以词性定音;四是以用法定音;五是以形旁定音。样题透析样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盐碱 缄默 箴言 减员增效B摩挲 羁縻 糜费 望风披靡C砧板 粘贴 拈香 沾沾自喜D长铗 山峡 要挟 汗流浃背【分析】对字音的考查是以多音、形似和易读错的字为重点。本题四个选项都是形似字:音相近,形相似。A项“碱”和“减”同音,都读jin,“缄”读jin,“箴”读 zhn,B项“縻”和“糜”同音,读m, “摩”读,“靡”读m;C项“砧”“粘”“沾”三字同音,读zhn;D项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分别是ji,xi,xi,ji.【答案】D【说明】此题涉及的能力只是识记,复习时应注意收集形相似、音相近的形似字,并归类整理记忆,形似字是高考中语音考查的一个热点。样题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 确凿( zo ) 朴(p)刀 昏聩(ku) 假途灭虢(u)B.扁(pin)舟 渐(jin)染 形骸(hi) 焚膏继晷(u)C.熟稔(rn) 埋(mn)怨 秘(m)鲁 心无旁骛(w)D.城垣(yun) 迤(y)俪 渔父(f) 海市蜃(shn)楼【答案】C【说明】此题考查的能力也是识记,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义辨音,并注意积累、归纳、整理。(二)字形考纲解读考试大纲对汉字的要求是: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A(识记)。据此,考生应具备两种能力:一是能够辨识常见常用现代汉语用字,二是正确书写汉字。高考仍然是以现代汉语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为主,重点是形似字、同音字和错别字,而别字更是重中之重。考查形式为词语(包括熟语)或句子中的同音字,前者居多。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高中语文第四册附录中容易写错的字一览表和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此项考查除在第卷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之外,在第卷的书面表达中,也作为一项评分要求出现。知能点解析字形题题型相对稳定,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往往是下列形式:1 形似字:a 音不同形相近而导致别字的情况。如“薄”与“簿”,“沾”与“玷”,把“撒手锏”写成“撤手锏”等。此种情形可根据读音来辨形。读准字音,识别字形,如2002年高考卷“随声附和”读音为su shng f h,读准h音,就不会把“和”写成“合”了。b音同形又相近,也易混淆的情况。这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如“书籍”与“狼藉”、“国事”与“共商国是”,“事故”与“世故”,“凋敝”与“遮蔽”等,此种情形可根据字的形旁推断字义,切忌望文生义,如:仗义执(直)言,英雄辈(倍)出,金碧(璧)辉煌,玩世(事)不恭,大相径庭(廷),精神涣(焕)散,融会(汇)贯通,迫不取(急)待等。2 同音字:a因音同或音近而导致别字。如把“乔装打扮”写成“巧装打扮”,“墨守成规”写成“默守成规”,“按部就班”写成“按步就班”等。此种情形除借助语义之外,还可借助语法结构来分析,如“怨天尤人”,“怨”是“埋怨、责备”,“天”与“人”相对,词性相同,可见,是动宾式的联合,由此可推出“尤”也是责备的意思,因此,就不会写成“怨天忧人”了。b因音同义近而误。如把“鸠占鹊巢”写成“鸠占雀巢”,“订立”写成“定立”,“名门望族”写成“名门旺族”,“惹是生非”写成“惹事生非”等。这是高考中的难点,解答此类题型,也可借助语境进行推断,如“貌合神离”中“合”与“离”相反,就不可能把“合”写成“和”,“精兵简政”,“精”与“简”词义相连,就不会把“简”写成“减”了。3 因音形义皆相近而易混淆的字:如把“摩拳擦掌”写成“磨拳擦掌”,“神采奕奕” 写成“神彩奕奕”,此类题型,应注意积累,归纳,集中分辨。此外,还要仔细审题,辨明是“选正”还是“选误”,是“一个”还是“两个”错别字。复习时,应该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列出的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加上教材中出现过的字、成语中的非常用字都应该记住。要把握汉字构造的规律。要利用汉字的特点,掌握必要的正字法:一以音辨形。如“翊”读y,“辅佐、帮助”的意思;“翔”读 xin,“盘旋飞翔”的意思,“诩”读x,“夸耀”的意思。再如“沧”与“沦”、“拔”与“拨”、“汩”与“汨”、“泌”与“沁”等。二 以义辨形。如“及”和“急”,发音相同,“及”有达到、赶上、比得上等意思,还可以做连词,而“急”有急躁、急促、紧迫、气恼等意思,所以前者用于“来得及”“由表及里”等词语;后者用于“急忙”“不急之务”“病急乱投医”等词语。三以细微差别辨字。如“奥”与“粤”、“荼”与“茶”、“胄”与“胃”等字。四根据语境辨形。如“化妆”意为修饰容貌使美丽,“化装”的意思一是假扮,二是为了演出的需要,演员装扮成特定的角色。解答辨识字形题要综合运用汉字的有关知识,将字音、字形、字义联系起来识别。样题选析样题1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缅怀 沉湎其中 痊愈 得鱼忘筌B暮霭 幕天席地 宵旰 形消骨立C干预 咸与维新 粗粝 雷励风行D腊梅 味同嚼蜡 陷井 落井下石【分析】本题采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组合的方式,考查异形同音字。题型新颖,这类题可考性很大。B项“形消骨立”中的“消”应为“销”;C项“雷励风行”中“励”应为“厉”;D项中“陷井”中的“井”应为“阱”。【答案】 A(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考纲解读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关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我们要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见试验修订版教材语文第三册附录)为依据,结合语言现象,加深对标点符号应用规则的理解。高考语文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要能正确判定或使用标点符号。首先,要熟悉标点符号的有关规定;其次,要能理解句(段)意,分清句(段)类型与结构。高考一般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第卷,每道试题均考查三四种不同的标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在第卷中与病句结合起来判定并修改,也可能放在文言文中考查句读。测试范围主要集中在顿号、分号、冒号、问号、破折号、括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上。知能点解析一、 弄清功用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功用,作为考生就必须切实掌握它们的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从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 例1: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1995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此题误用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此句中的“三四里”表概数,“三”和“四”并非并列关系,所以不应该加顿号,应删去。例2: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1995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此例混淆了书名号和引号的功用。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是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是一个需要指出的机构的专名,所以应该用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的功用的引号。例3: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此题混淆了顿号和逗号的功用。顿号只能用于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而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的并列,所以应该用逗号。 例4: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分析】此题误用逗号。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三者是动词“有”的宾语(包括“教师队伍”)而且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三者之间用顿号,就可以了,用逗号就“大材小用”了。二、 揣摩语气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其中句末点号除了表停顿外,主要是用来表示语气。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用在一句话末尾,表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像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例5: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此句误用了问号。这一句中尽管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是谓语“关心”的宾语,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的第一处问号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改为句号。三、 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我们在做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同样复句结构即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例6: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 【分析】此句由于单句内部结构使用句末点号,从而句子被人为的一刀两断,造成前后两句结构均不完整。应将问号改为逗号。例7:“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分析】倒置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如果在倒置成分前用一个句末点号,就会将句子一分为二,从而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所以,此句应将“呢”后的问号改为逗号,而将“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例8: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分析】“越剧、沪剧、淮剧”(都受“上海”修饰)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1997年高考试题的一个正确项: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不少考生认为标点使用不当,就是由于忽视了对句中短语层次的确认。句子里面有一个有层次的联合短语,层次是“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表示第一层次都使用了逗号,表示第二层次都使用了顿号;如果表示第一层次也使用顿号,表示第二层次也使用顿号,表意层次就不能显示出来了。所以,这个选项没有错误。例9:“真个姓唐。”我说,(1)“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2)“我也姓过一回唐的。”【分析】原句中(1)处的逗号使用错误,因为至(1)处我的话已经说完,故应用句号。2)处的句号使用不对,因为句中他的话分作两部分引用,(2)处应该使用逗号。两处误用都破坏了句子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进“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四、 理解文意标点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意,因此在我们判断标点使用是否恰当时,要考虑对文意的表达是否有伤害,要注意分析文意对标点使用的限制,也就是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去正确使用标点。例10: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1997年全国高考题)【分析】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因此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否用来注释前面的内容。此句括号里的文字“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不是注解“详细地址”的,这里不应该使用括号,可以把括号删去,在“地址”后面用逗号。例11: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1995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此句误用分号。误用的原因是未能搞清前后文意的关系。分号后的“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与前文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对前文分述的一个总结,所以不应该用分号,改用冒号就能准确地反映前后文意的关系。 例12: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1994年全国高考题)【分析】引号最常见的用法是引用语句。此句中“俗语”的内容并不包括“嘛”,仅为“礼多人不怪”,“嘛”为多引的文字,此句误因就在对“嘛”的“身份”的确认。 例13: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分析】冒号通常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它最起码提示一句完整的话。本句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应全是提示的范围。但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本题错因就在于对冒号后的内容和前文的关系未曾理清,改时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五、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使用时应当注意分析二者的位置关系。最常见的有引号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 例14: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1994年全国高考题)【分析】 使用引号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 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 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此句引用应属于后一种,所以句号要放置在引号之外。例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1991年高考题)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A ”。 。” ”, ” 。 B 。” ”。 ” ” 。 C ”。 。” ”, ”。 D 。” ”。 ” 。”【分析】处可根据上题引号与句末点号位置的规则去选择,第两处涉及到括号与句末点号的位置关系的处理。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点号。掌握上述使用原则,便会选择出正确答案B。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都有较高的综合性,往往同时对多种标点进行考查。例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1998年全国高考题)“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A , , 。B 。 ; “” 。 C , ; ?D 。 , “” ?【分析】此题考查逗号与句号、逗号与分号、引号与书名号的区别及问号的应用。处加逗号还是句号,一时不好把握,似乎各有道理,可暂且放下,选择另一个突破口。文段中间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的内涵,处用分号明显错误,可排除B、C;处是一篇名,应选书名号,进而排除D;另外,处明显不表疑问,进一步证明A正确。从整个文段看,处加逗号,跟后面的解释句衔接更紧密,共同构成一个起始句。上面所言,结合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对解题要点作了较全面地详细地分析,相信考生通过阅读此文对能此考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攻克此难关应不是问题。样题透析样题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 一句是A2005年,北京市将面向社会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指数” ,并有计划地在全市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对首都市场安全形势作出前瞻性风险评估,引导消费者对食品进行“安全消费”。B湖南、江西、和青海三省1月16日宣布免征农业税。至此,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有22个宣布全面停征农业税。C.全球最老的小学生即85岁的肯尼亚老人基马里、马鲁格现在正面临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因为学生家长们抱怨说他自作聪明、爱表现、使其他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D.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发海啸席卷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分析】本题考查标点与词语重复误用,B项是顿号与“和”字重复,应删掉“和”或顿号;C项是破折号与“即”重复,应删掉“即”;D项是省略号与“等”重复,应删掉“等”。【答案】 A【说明】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误用。B、C、D三项犯了一个共同错误,即标点与词语的重复。在使用标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规律:因为顿号标明的是比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它本身就能替代“和”“与”“或”等表并列的连词,所以,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了顿号,就不能再用“和”“与”“或”等词,否则就重复了;破折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在句子中,使用了破折号就不能再用“即”“是”“为”“像”等词,否则也重复;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与“等”重复。标点符号练习 1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D。警号为谁而鸣?为你、我、他,为我们大家而鸣,为中国人而鸣! 2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 - 养生主。 B、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C、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D、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3标点使用有错误的是 A今年4月7日,中外联合科考队开始对“天坑博物馆”广西乐业天坑群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 B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C开荒、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D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4在标出号码的位置上应加上什么标点符号?从四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组 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书目答问补正清代张之洞撰,范希增补正。一九六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铅印本史部的有关部分。 A :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