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8008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4年中考古诗文命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建构文言知识体系 四川省2013年中考古诗文部分分析报告 曾生辉 唐军祥 刘旭东 王术华等前言:(一)寻踪览迹由一篇学生作文想到的学生作文:我是爱纳兰敬纳兰中的一分子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1.作文中引用的大量纳兰容若的词句,显然是平日积累的结果。2.作文中引用的纳兰词,与段落内容、语体风格、文章中心、情感表达浑然一体,显示了较高的写作造诣。 3.作者显然对纳兰容若有比较多的了解,流露出明显的情感、态度倾向。4.大胆猜想: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了这篇作文,作者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气质才华又会怎样?(二)国学之力量何在?叶嘉莹先生的故事11月28日的南方周末出了一个专版,研讨“国学的力量”,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刘笑敢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国学之力量何在?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著名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对他讲,1950年代,全家迁到台湾不久,先是丈夫被捕入狱,接着自己怀抱着吃奶的女儿也被收入监中。极度悲痛中油然浮上心头的是幼时熟记的论语,一字字,一句句,涵咏,默诵,儿时不懂的句子刹那间豁然开朗,给了她足够的慰藉和力量。看来,多读古诗文,感知古诗文的魅力,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关键时刻拿分,而且在人生潦倒时,可以给人智慧,让人坚强。如果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去思考以上事例,那是不是意味着:积累不是目的,能力才是归依;背诵理解古诗文也不是目的,改变人、塑造人,让他们“诗意地栖居”才是永恒的追求?文言文考试作为检验和评价这种“归依”和“追求”的一把尺子,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将就2013年全省中考古诗文命题的情况作一些分析,请各位专家、老师指点。1、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什么?-课标是指引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思想。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师大版)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能“诵读古代诗文”,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学习古典诗文,并且能自己运用“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古典诗文。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也强调中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生加强古代优秀诗文的学习和积累尤为重要。表一:新课标(2011年北师大版)古诗文部分目标解读内容解读能力理解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识记文言文中的字音字形。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能力层级:A级、B级,积累理解。2.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能力层级:A级、B级,积累理解。3.借助课内掌握的文言词句的知识,解决课外文言短文考察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如词义、句意等。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能力层级:C级,分析综合。4.在初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选文的中心,把握文段的主旨,创造性地回答相关问题。4.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分析综合。5.对文学作品的初步赏析和评价。5.运用表达、评价、鉴赏。能力层级:E级,鉴赏评价。 (一)关于“浅易”的理解新课标说,“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词面上看,“浅易”即浅显,即容易接受、容易认识、很容易懂。(辞海827页)经过对2013年各地市州试卷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打算从选材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1. 从材料的来源理解“浅易”11个地市州选文均是课内讲读课文,成都、绵阳等四地选用课内略读篇目,攀枝花、雅安则集录不同课文中的几句话进行解释,选文多为课内讲读篇目,考查范围更大。教师重点讲过的课文再考,所学即所考,以学定考,就目的而言,是测试学生初三学业结束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普适性;就考点和内容而言,学生容易接受,自然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2. 从材料的内容理解“浅易” 那么课外的选文呢?材料与学生是“包办婚姻”,掀开盖头才能看到真面目。从11个地市州选用的课外文言文选段看,多出自史籍和文人随笔,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占了9篇。这一类文章都有比较清晰的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学生比较容易认知、比较容易懂。当然,这类文言文,因为学生没有见过,主要考察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功能只是选拔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些难度,也体现了试卷的区分度。3. 从材料的篇幅理解“浅易” 对课外文言文选段进行字数统计,也大致可以看出命题者选择浅易文言选段的标准。11套试卷中,篇幅最长的当属成都卷、雅安卷,大约260字左右,(如果分析成都试卷,两个选段,三国志华歆传,大约180字,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也写华歆的品德操守,大约80字,其实也是降低了难度的;相反,雅安的试题史记管晏列传,难度就要大一些。)其余多在200字以内。篇幅短小,自然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二)关于“重要”的理解课标内容解读说,“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其实是对80篇古今优秀诗文的价值特征归纳。1. 课标这样解说新课标在附录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说,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6篇,7-9年级61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以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从“不必都”来看,教材编者在处理时,把其中39篇编入了教材阅读部分,其他则放入了附录中让学生平时积累。推荐61篇诗文篇目。雷达图。结论:从时代看,先秦至隋,推荐了17篇,唐宋37篇,元明清7篇。由此看来,重点作家作品其实基本都集中在唐宋,占比超过60%。2. 文学作品中的解说(黛玉)“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 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命运多舛,向黛玉学诗,一是为寄托情感,二是借此进入海棠诗社,获得他人尊重。我们看黛玉为她推荐的“作了底子”的作家作品,从王维到杜甫再到李白,无一不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从中我们似乎也可以窥见我们教读古诗文,“重要”在哪里,“焦”点在哪里。就曹雪芹看来,学诗必先学唐诗,学唐诗必先学王维、杜甫、李白,而且顺序最好不要打乱。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接受并遵行之。再引申一步说,唐诗宋词,是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必过大山。映射到考试中,考查古诗,虽不一定全在唐宋中选材料,但学生身上,应该有“唐宋的格调”。(3) 关于“能力”的理解分析2013年成都、德阳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两地都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发展实际,把七-九年级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水平分成五级,即识记积累、理解感悟、综合分析、运用表达和鉴赏评价,对应的能力层级为:A、B、C、D、E。五种能力彼此联系,五个层级由低到高,体现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和试卷的区别度。两地都毫无例外地希望通过试卷命制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本身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四)关于“人文素养”的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中学生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其最终指向就是通过教材选文和考试评价,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诗意”,然后诗意地生活。前面例子中的那个学生以及著名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分析各地试卷,从绵阳卷的愚公移山、自贡卷的送东阳马生序再到成都卷的华歆传、德阳卷的不躬不亲、广安卷选自孟子滕文公下的“孟子论仁、礼、义”等选文。比如,甘孜阿坝卷选用了出自元史的张养浩的传记文字,既是对课内常识的补充,也让学生了解到张养浩“幼有行义”、“读书不辍”、为官理政,“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的品德修养才干,无不着意于学生道德品性等人文素养的提高。二、2013年四川中考古诗文考试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地市州文言文试题数据分析地区分值比题数比主客观比文言文部分课内外比默写分值诗歌鉴赏分值成都35/15010/2518/1713/1264德阳22/1208/2915/710/552绵阳33/1506/2114/1917/0106遂宁29/1506/2619/10106宜宾25/1207/2211/1410/0105资阳24/1207/2412/126/963自贡26/1506/262/2412/059达州22/1009/2414/812/046泸州28/1105/2020/811/368眉山26/1208/3014/1210/664雅安17/1207/3312/52/1032广安24/1207/3018/654广元26/1206/2011/1515/065乐山31/1506/2410/21124凉山34/1509/2719/1512/1066攀枝花27/1205/2013/149/684甘、阿37/15010/2620/1713/1266 经过对各地市州试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各地市州在古诗文试题命制上呈现以下共性,部分分析材料引用了成都市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评价报告,在此表示感谢。(一)焦点趋势不变 1都很重视对古诗文的考查。 各地试卷中,古诗文所占分值最高达到37分(阿坝、甘孜卷),分值比最大的是泸州卷,古诗文分值约占全卷总分的40左右,分值最少的是雅安卷,也达到了17分,约占全卷总分的14左右。各地试卷古诗文平均分值占比约20%。 题数比最大的是成都卷,10:25;最小的是雅安卷,7:33。主客观题比值最大的是广安卷,18:6;最小的是自贡卷,2:24。默写分值最大的是乐山卷,12分;分值比最大的是宜宾卷,超过8%。最小的是雅安卷,3分。诗歌鉴赏分值最大的是自贡卷9分,分值比最大的是泸州卷,超过7%;最小的是德阳卷和雅安卷,均为2分。 2既重视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也注重考查学生阅读、感知和品味文言文的能力。(1)平实基本的考查仍是主要内容。平实基本的考查即指注重对文言知识积累与理解的考查。各地试卷能力考点分布(雷达图)图表分析: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各地市州在命题方向上,侧重于考查学生积累、理解能力,题型分值侧重于默写、解释和翻译,约占全卷总分的68%。目的是检查学生在初中三年文言基础知识的建构程度。在古诗文默写方面,选材范围集中在唐宋,题型稳中有变,但题量有所增加,分值有所加大。其中乐山卷,默写部分分值达12分,占全卷总分的8%。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成都试卷已经形成基本的套路。以成都市近三年试题为例,文言文阅读均是从A卷第1卷第4题始到第8题止,第4题为文言实词解释,第5题为文言虚词解释,第7题则固定为1-2个文言句子的翻译。其中4,5题为选择题,三道题合计8分,占A卷总分的8%。作为全省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领头羊,成都卷的此种设置也深刻地影响到了其它地市州的命题结构,如绵阳、乐山、眉山、内江、凉山、甘孜、阿坝等地。以成都卷为例: (成都卷) A 卷(共100 分)第卷(选择题 共18 分)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观:景象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骑:骑马C随波而逝 逝:去,往D珠翠罗绮溢目 溢:满,充满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以此夸能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第卷(其他类型题,共82分) 三、翻译、默写(共10分) 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 (以成都卷第4题为例进行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课内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考题中的“观”“逝”“溢”是常见实词;错误项中的“骑”应解释为“马”,而不应该理解为名词的活用“骑马”。这些常用字在文言文具体语境中语意都有所变化。考题意在引导考生重视古汉语实词一词多义的积累。课文重要词语的解释虽然大多在注解中都有出现,但学生记忆有限,仅仅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还需从词语的本义入手,进而理解它的引申义、比喻义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词语一词多义的有效积累,由课内转向课外,提高古文阅读能力。)(2)理解性阅读仍为重头戏。各地市州文言文阅读均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二是分析人物形象,明确观点态度;三是鉴赏写作技巧。如成都卷第6题,绵阳卷第8题的四个选项便均是分别从上述三方面进行。 (绵阳卷)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 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 C. 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什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D. 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成都卷)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以精练的笔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 弄潮健儿的英姿以及人们观潮的盛况。B文章第一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对钱塘江潮进行描绘,表现了江潮的雄奇壮观。C文章最后一段写江岸十余里间观潮人数众多,热闹非凡,直接表现了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D文章用词精当,寥寥数笔便能绘形传神,如“腾身百变”四个字就刻画出弄潮健儿上下翻腾、变化多样的骁勇身姿。 (以成都卷第6题为例进行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言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积累字词意义只是基础。文与言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所以设置本题,意在引导我们重视从整体上去把握、分析文章。选项中有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如A项;有对文章写作思路、写作技巧的分析,如B项和C项;语言特色的赏析,如D项。答案应为C项,“直接表现”应为“间接表现”。本题设置难度不大,如果学生对文章直接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表现江潮的写作手法有所把握,就不难做出判断。)(3)试卷区分度比较明显。 各地市州中考试卷,既具有学生学业测试的功能,它是评价初中毕业学生应该达到的文言知识水平,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具有文言基础知识的建构作用;它还具备了选拔高中阶段学生的功能,目的是考查初中阶段学生文言能力和文言素养的建构程度。在这个方面,各地市州通过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适当加大诗歌鉴赏试题分值等方式,实现了试卷“达标”功能和“选拔”功能的区分。以成都卷为例:课内选择了略读篇目观潮,本身有一定难度,但在考点分布、命题方式上有目的地降低了难度,主要考课内重点实词、虚词,跟课本主题关联紧密句子的翻译;课外选了两段关于华歆的文字,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诗歌鉴赏能力,难度就增加了。(二)新点不断涌现 1.整首诗默写关注完整名篇,注重整体感知古诗文默写题,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人文素养。而整首诗默写的考法突破了诗歌只记名句的应试框架,更注重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难度更大。引领这种变动的成都卷,从2011年即开始这样的尝试。(2011年)请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2012年)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赵师秀的约客中任选一首,在横线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2013年)请在杜牧的赤壁和刘方平的月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2.阅读命题的文本材料由讲读向略读迁移,课内向课外迁移。 如成都市三年来除2012年考到传统讲读篇目醉翁亭记外,2011年考的是核舟记,2013则是观潮。其他如绵阳卷的愚公移山,资阳卷的扁鹊见蔡桓公、自贡卷的送东阳马生序、乐山卷的出师表等选文,均为课内略读篇目,占比逐渐加大。另外,从各地试卷看,有11个地市州试卷采用了课外阅读篇目,比如,遂宁卷出自韩非子喻老的“楚庄王欲伐越”,攀枝花卷选择了清代刘开的问说。这种迁移,这样的考法,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要求更高,也间接地指导一线教学,要由教文本,提升为塑能力。 3.课内外比较阅读成为特色大餐。 其具体形式是将两篇在内容或者形式上有关联的文言文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在求同存异中深化学生对选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各地试卷中,有6个地区的文言文阅读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式,占比约35%。 此种考法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估计将成为以后命题的趋势。4.整套试卷尝试在主题元素中寻求和谐统一。以成都试卷为例,A卷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的是观潮,第2卷,阅读材料是经营好你的人生,B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的是出自世说新语和三国志中的华歆的故事,诗歌鉴赏选的是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现代文选的是席慕容的燕子,分析几段材料,从文言文选译的句子,到“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辛酸和失意时仍心系祖国河山的执著之情”的诗词,再到现代文的观点立意,都与“人生”有着若隐若现的关系。因此整套试卷,虽然考点各异,但又和谐统一;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有机衔接,既是学业阶段考试,也是人生重要引领。从创新的角度而言,因为成都卷已经基本成型,其他各地市州试卷要么受到它的影响,形成一定体系;要么受制卷人自身偏好的影响,年年不同,同中有异。但总的而言给我的感觉是创新遭遇天花板,在命题方式上较难突破。但今年成都卷尝试在选材上进行创新,三国志华歆传和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的比较架构这个例子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三)得分点明确,与教学重点联系紧密 (成都卷)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评分细则: (1)倏尔译为突然或忽然;,四起译为四面升起或腾起;略不译为一点也不;相睹不可译为互相看见 (共4个得分点,每个0.5分) (2)调整语序为“数百善泅者”;泅译为泅水或游泳;披发译为披散着头发;文身译为身上画着花纹或画着文采 ( 共4个得分点,每个0.5分) 从成都卷的评分细则看,此题的得分点,基本都属于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比如“倏尔”、“略不”、“文”、“吴儿善泅者数百”这个定语后置句式(“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在初中课文中也曾多次出现。各地市州考题“言” “文”并重。“言”即文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虚词,古今词义辨析等,“文”则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表达。其中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绝大多数选自课下注释,加上文意理解,以上种种恰好为广大教师日常教学中刻意或者反复强调过的重点与难点。 从试题中我们可看出,出题者虽在篇目的冷僻与热点,命题的艰深与浅易之间游移试探,不断打破猜题者固有的思维定势,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越来越倾向于让踏实立足于课本教学的教师胸有成竹;让认真识记,积累,运用知识的学生多拿分数。不管知识点如何迁移,只要夯实基础,依标,即依托于课程标准;靠本,即紧扣课本,古诗文阅读拿高分甚至拿满分并不难。(四)主线,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综上所述,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的中考古诗文部分充分体现出了“稳,新,实”的特点,它们共同贯穿于一条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管是教学还是考试,目的都是这样。德阳市教科所曾生辉老师曾经讲过德阳五中特级教师龚如君老师的课例,龚老师是我崇拜的偶像,著述甚丰。2010年在柳江,听他说正在研究语文趣味教学的问题,这是件好玩的事。龚如君老师讲原来的高中教材阿房宫赋,首先告知学生这类文章高考时不考,学生都很现实,那为什么要学?又该怎么讲?他从魏明伦写宜宾赋、绵竹赋得到丰厚的的“润笔”作为引线,勾起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整堂课,师生都兴致勃勃,也真正佐证了龚老师在践行的趣味语文。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堂课,就这样讲,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根据赋的特点,听上句,背下句,是不是也积累了一定的古代诗句?学生懂得了赋铺陈骈偶的写作特点,是不是也积攒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古诗文虽为“古典形态,但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从选入课本的古诗文篇目来看,内容极其丰富。国家兴亡,民生疾苦,政治斗争,战争风云,雄心壮志,咏史怀古,乡思亲情,田园山水,哲理寓言等各方面都有动人而深刻的论述和表达。学习它们,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更可以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与社会,心存悲悯,不畏艰难,树立远大志向,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各地古诗文中考题正是以此为命题立足点,力图通过鉴赏分析,议论评价,启示感悟逐步引导学生在文言古诗文学习中注重理解感受文意,领悟体验情感,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初步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因此,广大一线教师不能只盯着分数,而要重视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积淀学生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应该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本质和精髓。三、古诗文部分考点分析(一)课内外文言文阅读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篇目:地区课内篇目课外篇目成都观潮三国志华歆传、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德阳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说苑反制“不躬不亲”绵阳愚公移山遂宁邹忌讽齐王纳谏韩非子喻老“楚庄王欲伐越”宜宾陈涉世家、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资阳扁鹊见蔡桓公史记刺客列传“鲁人曹沫”自贡送东阳马生序达州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泸州邹忌讽齐王纳谏韩非子说林上“杨朱之弟杨布”眉山记承天诗夜游、小石潭记阅微草堂笔记“河间有游僧”雅安联系所学课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史记管晏列传广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论仁、礼、义”广元曹刿论战乐山出师表三国志杜夔传“马钧二异事”凉山曹刿论战郁离子“梁王嗜果”攀枝花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说(清刘开)甘、阿陈涉世家元史“张养浩字希孟”【考点解读】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重要测试板块之一,其中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两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2013年四川中考各地市州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阅读感悟等几大块。重要考点1.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文言文阅读考查必不可少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以实词为主。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是确定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是该考点经常考查的内容。 文言虚词即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虚词的主要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差别较大,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常会表示不同的意思,而且有些虚词还常作实词用。重点掌握 “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等虚词。文言虚词主要考查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成都、眉山、宜宾、自贡、乐山等采用选择题型进行考查。)(成都卷) 例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以此夸能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答案】D成都市关于考试的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考试说明中有12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于、以、乃、为、所、则、因、且、何。考题中的四个文言虚词均在其中。目前初中教学中没有强调虚词的词性,重在考查考生对具体语境中的虚词意义的理解。所有材料均来自课内,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文言文中的虚词意义必须掌握,否则就会判断错误。重要考点2.句子翻译古文翻译就是把文言句子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即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古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必考考点。翻译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古文翻译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保持语意连贯畅通。关键词语意义、文言语法现象(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都是文句翻译的注意要点。从2013年我省各地市州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来看,古文句子翻译,内容上一般都是文章中的名句或重点句子,句子长短适中,大多在15字左右,主要包括:核心句、文眼句、主旨句等。形式上,考点往往涉及文言句型(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用法等。(成都卷)例2、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2分)(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2分)(绵阳卷)例3、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4分)成都市关于考试的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本题(1)题考查了“倏尔”“略”的意义,(2)题考查了一个定语后置句式和实词“泅”“文”的意义。尤其是“文”,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画着花纹”。重要考点3.内容理解内容理解题主要考查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包括:文意把握、情感理解、表达技巧分析等,此类题目的考查,无论是提取文章的基本内容,还是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都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时必须综合梳理,整体把握。内容理解类试题常考考点主要有: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鉴赏写法等。归纳要点就是筛选信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精要之处进行提炼总结,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中心即把文章整体或某一部分内容主旨化,抓住文章本质性东西进行综合整理并加以阐述或概括。鉴赏写法即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品鉴赏析,以便于进一步借鉴、升华、创造。重要考点4.阅读感悟阅读感悟,即正确把握文意后,进一步对所选文段探究体会、感悟赏析。这一考点建立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考点涉及:叙述某一事件或道理时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独特感受;在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阅读体验与感悟等。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理解感悟的迁移与运用能力。阅读感悟多是主观性试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主要考查:感悟体验、阐述观点、发表看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对于开放性试题,要从文章实际出发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去评价。该考点在2013年中考有侧重考查的趋势。(眉山卷)例3、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甲文选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乙文选自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纵观2013年来四川各地市州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外,给字词注音、划分朗读停顿、作家作品常识等,也常常在试题里出现,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命题规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代诗文的评价提出如下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知文言积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是中考命题的方向标。因此,中考文言文阅读除了考查常规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外,加大了对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品味鉴赏、拓展迁移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课内外兼顾,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比重有增加之势。课内文言文考查,选文都是课标规定的篇幅或文中经典片段。课外选文一般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大多是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寓言或名家名篇及其片段。课外文言文有单独命题的,有与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的,也有两篇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的。其考查的知识点一般是课内学习过的,考查目的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文章,大都是题材或主题或风格相近的,文章的关联性、可比性都很强。命题者通常在两篇文章的可比处做文章。文言文阅读考查抓基础、重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主要涉及词语解释、翻译句子、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评价赏析等。另外一些地市试题还关注到文章写作手法及展示个性的开放性试题。能力考查,注重文言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遵从从积累、识记、诵读、理解四个层面来考察学生的思考、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能力。中考文言文阅读是重积累、重方法、重过程的传统考查项目,针对古文阅读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设置题目,题目类型主要有填空、选择、简答和综述等。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一般以填空、选择形式考查,文段内容理解、概括归纳、阅读感悟等通常用选择、简答和综述形式呈现。从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无论哪块考查内容,选择题这一考查形式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比重有所增加。词语解释的考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直接解释句中加点词语、选择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有误)的一项(多项)、选择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多项)。句子翻译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要求用现代汉语对原文中的句子进行翻译,二是给出句子译文选项,要求从中选出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内容理解题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有误)的一项。概括归纳题考查形式有:填空、填表、简答。要求把归纳出的内容或要点填在横线上或填入设计好的表格里,也有要求简答的。阅读感悟、评价赏析题考查形式主要以简答和综述为主,要求说出自己的感悟、亮出自己的观点。也有列出几项进行比较用选择题形式考查的。【教学建议】文言文阅读命题指导思想是“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考查的是文言文综合知识。命题着眼从单一的知识及其迁移逐步转向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整体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教学时,要以课本为“本”,加强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将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内化为学生的原始储备,从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掌握方法,温故知新,提高解题能力。要在新课标的导引下,把握命题规律,找准命题方向,明确目标,注重积累,强化训练。对常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梳理、分类、归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复习迎战。词语解释:词语解释重在积累。实词的积累要结合课下注解,积累重要词语和关键字词。分类梳理特殊用法,尤其要关注常用实词的多义性,正确的解词途径是根据这个词语本身具有的几种意义,联系上下文推断它在文中的意思,而不能仅仅从句子本身来猜测词义。教学时应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判定意思。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具体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通假字初中阶段数量不大,应背熟记牢。虚词积累,要明确类别,着重分析其意义和用法,对其理解不易细化。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而”、“以”、“于”、“其”等。文言句式的积累要从整体上做准备,结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把握差别,重点关注判断、被动、倒装、省略句等。教学时紧扣教材,把同类知识连点成线,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句子翻译:以实词积累为基础,关注虚词的用法及语气的一致。译文力求做到准确、完整、顺畅。把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兼顾全句。翻译时要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用语习惯,采用“留”、“换”、“删”、“补”、“调”、“扩”等方法。教学时要以课本为主阵地,精选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内容理解: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结合整篇文章及背景材料理解文本内容、思想观点、表达技巧、层段大意等。结合自身实际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情感及蕴涵道理等的理解。答题时力求做到读懂文句、审题精确、抓住关键、联系实际、通盘考虑。要紧扣文本筛选信息提炼有关要点。阅读感悟:此类考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联系现实生活能力等。复习时要指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事件描述、人物主次、详略安排等体悟作者思想,把握文章主旨。答题要读懂原文,多角度思考,紧扣原文主旨,切中要害。不能主观臆断泛泛而谈,要在理解和领悟上下功夫,善于归纳、提炼、升华。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的考查立足于课内,是课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复习的关键是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适量精选课外文言语段进行训练。答题要充分利用提供的注解,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迁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二)古诗文鉴赏表五: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古诗文鉴赏题分析地市题目朝代作者题量题型考点考查能力分值比德阳望岳(之一)唐杜甫1选择炼字、名句赏析、思想感情、写作辨析理解2/120成都清平乐独宋辛弃疾简析句子品析、概括思想感情理解、分析、概括4/150宜宾望岳(之一)唐杜甫填充简析炼字、表达技巧理解、分析5/120绵阳采薇送杜少府诗经唐王勃填充简析文学常识、表达技巧识记、理解、分析6/150凉山州赠从弟东汉刘桢简析炼字、表达技巧揣摩、理解、分析6/150遂宁湖上宋徐元杰简析炼字、情感揣摩揣摩、理解、分析6/150资阳相见欢无言五代李煜简析炼字、情感揣摩揣摩、理解、分析3/120自贡咏煤炭朝天子咏喇叭明于谦元王磐选择、简析判断语言、表达技巧、体裁内容情感、名句赏析理解、辨析9/150达州菊花残菊秋菊江城子密州唐元稹宋梅尧臣现代陈毅宋苏轼简析选择内容情感、作家风格、名句赏析表达技巧迁移、拓展、理解归纳辨析6/100泸州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简析名句赏析、情感揣摩揣摩、理解、分析、概括8/110眉山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填充文学常识、炼字、情感识记、理解分析、概括4/120雅安山中送别唐王维选择体裁、内容情感、风格理解、辨析2/120广安酬乐天唐刘禹锡填充简析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名句赏析理解、分析4/120广元秋词唐刘禹锡填充简析思想情感揣摩、理解、分析5/120乐山渡荆门送别唐李白简析写作炼字理解、联想4/150攀枝花孤桐宋王安石2简析内容情感理解、分析、概括4/120甘阿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2简析语言、内容情感理解、分析、概括6/150 1.考点分析:(1)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的常规题。各地试卷本部分题量多为2小题,差异不大,这显然是为了落实“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从材料看,重点依然是课本内所选的唐诗宋词。17套试题,共选诗词22首,其中课本内所载15首,占比约70%,课本外7首,占比30%。选择课本内诗词鉴赏的有12地市,仅选课本外诗词鉴赏有4地市(遂宁,雅安,成都,攀枝花)。从所选诗歌的的朝代和作者来看,唐代8首,宋代7首,占比约70%。从作者来看,仅有遂宁所选湖上和其作者徐元杰是学生较陌生的,其余21首的作者均为课本上出现过的,大部分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名家,如李白,范仲淹,刘禹锡,苏轼、王安石等。从诗词曲的分类上看,诗占15首,占比0%,词占6首,占比25%,元曲首,占比%。 (3)从题型看,简析题比较受青睐,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从命题类型看,共四类:判断、选择、填充、简析。在18地市35道试题中,判断仅题(自贡),选择共题,填充共题,简析为1题。从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来看,分别检测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辨析、概括、表达的能力,而从重点题型简析题来看,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的能力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查”的中考要求。例6:(成都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2分)【答案】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中瑟瑟作响的窗纸拟人化,突出了环境的破败凄凉,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答案】全词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辛酸和失意时仍心系祖国河山的执著之情。 (相比较而言,成都卷重点考查句子品析和学生对词的思想感情的概括,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有一定的深度。)例7: (德阳卷)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望 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 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B. 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C. 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D. 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而德阳卷则考查了句意的理解、文言词语、诗歌用典、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考点较全面。) (4)从考点看,语言品味、思想情感是考查重点。在考点方面,统观18地市的命题,包含了字、词、句、简析、思想情感、手法、作家及其风格等,很全面。从18地市的较为普遍的题型简析题来看颇有不同,24道简析题中,语言品析共有12题,占比50%;其中名句赏析题,炼字6题;感知理解思想感情共有7题,占比约30%;分析表达技巧共有题,占比约20%。因此,不难看出,2013年古诗词鉴赏题命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语言、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其中对语言的品味尤其重要,这符合课标“诵读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具体要求。例8:(泸州卷)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例9:(成都卷)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2分)。 答案:全词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辛酸和失意时仍心系祖国河山的执著之情。综合以上分析,2013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古诗词鉴赏部分的命题特点是:以课本内所载的唐宋诗词为主;题型以简析为主,重点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感知、理解、分析、概括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试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2.教学建议: (1)鉴于中考古诗词鉴赏分值有增长趋势,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应重视诗词鉴赏教学,培养学生自觉鉴赏古诗词的意识。 (2)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有途径可走,有规律可循,即通过让学生感知、揣摩诗景、诗情,体味意象,鉴赏表达技巧,品味诗的语言来达到提高“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感知、理解、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的课标要求。 (3)注重学生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化的认识和积淀,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如2013年中考达州的“迁移拓展”一题中对菊文化的分析探究,如果学生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陶渊明爱菊”典故和“菊文化符号意义”的了解,那么要完成这样的题目则很难。例10:(达州卷)16.【迁移拓展】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别名秋菊、九华、帝女花、笑靥。因其花开于晚秋且浓香扑鼻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诗人的亲睐。唐元稹菊花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现代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1)请你结合诗歌摘录中的有关描述,说说菊花象征了哪些精神品质?(2)结合选文相关内容,推断“菊文化”形成的原因。答案:(1)从诗中发现:菊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耐霜抗寒,是高洁脱俗、恬静淡泊、坚贞顽强的精神象征。(2)凡是能够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的事物都可以形成文化。像菊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纷呈的美丽,还有默默的感动,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道德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文化。(每小题1分)(4)重视课本所选的诗词名家的身世、经历、个性、作品风格的教学;作家的身世、经历形成作家的个性特点,而这种个性特点又会成为形成其作品风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点到面,知人论世,逐步建构起学生的鉴赏能力,真正把优秀古代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作用做实。(三)古诗文默写1.考点分析:表四:2013年四川省各地市州古诗文默写分析总分值命题来源分析命题范围分析命题方式分析唐宋现代诗文古语课内课外记忆型理解型开放型1144131484291882690222(1)默写总量逐渐增加,课内诗文依然占主体,但有向课外(附录中的60首诗歌)加大拓展的趋势。这似乎表明命题者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要自觉拓展识记和理解的范围,去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学习古典诗文。疑问:课本附录部分的60首诗歌,人教版定性是课外古诗词背诵,德阳地区倾向认为是课内古诗,因为也属于课本上的范畴。不知各位专家和老师怎样定性的?(2)选材范围广泛,但古代诗文比重依然大,尤其是唐诗宋词中的经典篇章依然是命题的重点。17套试卷共涉及诗文106篇,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多有罗列,其中唐代作品41篇,宋代作品31篇,占了大约2/3。可见命题的指向性很强,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唐诗宋词中去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2.题型分析:(1)记忆型默写占据绝对优势。古诗文默写由于是“福利”性质的送分题,就分析来看记忆型默写占了将近80%。记忆型默写大体上又分两类: 一类是给出诗(包含词)、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诗、词或文中名句。例11:(德阳卷)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绵阳卷)_ _,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另一类是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命题更加灵活,比如出几道题,只要求学生选做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性。从命题来看,扩大了考查范围;从学生角度看,给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降低了答题难度。例12:(甘孜、阿坝卷)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