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经典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7513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经典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经典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经典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 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2、对环境标准工作中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统一规定,这类环境标准称( )A、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B、国家环境基础标准C、国家环保总局标准 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3、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分为( )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各专项或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等。A、各学科 B、各行业 C、各环境要素 D、各部门 4、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C、执行上,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执行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5、下列关于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类别的,分别对应于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处在高功能区的污染源执行严格的排放限制,反之,则相反B、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区域为依据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不一定一一对应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级别与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一一对应6、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 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之间有时可以交叉执行7、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指令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注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主要依据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1、某省2000年发布了严于国家的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分别执行80mg/m3和400 mg/m3.。2003年国家修订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分别执行100 mg/m3和200 mg/m3。目前该省A污染物和B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别执行( )A、A污染物80 B、A污染物100C、B污染物200 D、B污染物4002、按照国家与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相关关系的有关规定,对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已做规定的项目,以下可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有( )A、严于国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B、严于国家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C、严于国家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严于国家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3、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 )A、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B、地方环境保护标准C、环境保护基础标准 D、环境保护部标准4、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分为( )A、地方环境检测方法标准 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5、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可以分为( )A、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B、国家环境基础标准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国家环境质量标准E、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6、下列关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国务院批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7、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包括( )A、环境监测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方法的统一规定B、环境监测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测定方法的统一规定C、环境监测质量和污染物采样分析方法的统一规定D、环境监测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处理的统一规定8、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包括( )A、标准中需要统一的信息编码B、编制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基础数据C、标准中需要统一的符号图形D、标准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9、下列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是( )A、地方监测方法标准 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地方环境基础标准 D、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0、下列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机构是( )A、 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民政府C、省人民政府 D、直辖市人民政府E、省环保局11、下列关于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一般分类别,环境功能区一般分等级B、一般情况下,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比低功能区环境质量严格C、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D、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不一定完全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12、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 )A、可低于一级 B、为三级D、不低于二级 D、不高于二级13、对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 )A、不高于二级 B、为一级D、不低于二级 D、不能确定14、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 )确定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C、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15、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 )A、小于2km B、小于5kmC、小于6km D、小于8km16、对于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 )的范围A、100m B、300m C、200m D、400m17、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B 3、C4、A 【解析】目前,环境监测方法标准都是由国家制定的5、C 【解析】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分级别的而不是分类别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指定是“以技术为依据”,选项C列举:排入地表水环境之质量标准(GB 383-2002)中类水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1996)二级标准。6、D7、D【解析】选项D的正确说法应该是“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二、不定项选择题1、AC2、AD 【解析】对于环境质量标准,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认为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3、ABD 【解析】环境保护基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一种4、BC 5、ABCDE6、ABCD7、ABCD8、ACD9、BD 【解析】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只有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监测方法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只有“国家级”的标准,没有地方标准之说。10、ACD 【解析】地方环境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自治州人民政府不是省级政府机构,属于地市级。11、BD 【解析】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环境经功能区一般分类别。第三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标准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分级的方法是根据( )计算确定。A、推荐模式中的ADMS模式 B、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C、等排放量得公式 D、推荐模式中的AERMOD模式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oi109,其中C0i在一般情况下选用GB 3095中第i类污染物的( )A、年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B、日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C、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D、1h平均取样时间的印尼标准浓度限值3、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oi109,其中Ci是指第i个污染物( )A、单位时间排放量(g/s)B、达标排放后的排放浓度(mg/m3)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4、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GB 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0i可取( )A、年平均浓度限值 B、日平均浓度限值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二倍值 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5、大气环境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 )A、Pmax80%或D10%5km B、Pmax80%或D10%5km C、Pmax60%或D10%3km D、Pmax60%且D10%3km6、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 )A、Pmax10%且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B、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C、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D、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7、某建设项目排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 D10%为6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70%, D10%为5.5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者二级8、某建设项目排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 D10%为5km,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2%, D10%为4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者二级9、某建设项目排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8%, D10%为3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9%, 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者二级10、某建设项目排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 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 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3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者二级11、某建设项目排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 D10%为1.2km,B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 D10%为1.1km,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者二级12、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 )A、可低于一级 B、为三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高于二级13、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 )A、不高于二级 B、为一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能确定14、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级范围是根据( )确定。A、项目周围敏感目标 B、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C、项目排放污染物得最远影响范围 D、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15、大气环境所有评价等级评价范围的直径或变长一般不应( )A、小于2km B、小于5km C、小于6km D、小于8km16、对于以线源为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大气环境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 )的范围A、100m B、300m C、200m D、400m17、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A、以6km为直径的圆B、以主导风向为主轴的12km为变长的矩形C、以12km为边长的矩形D、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18、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6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A、26km为半径的圆 B、25km为半径的圆C、周长50km矩形区域 D、边长52km矩形区域19、某建设项目经计算确定D10%为2km,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点,( )A、2km为半径的圆 B、周长4km矩形区域 C、2.5km为半径的圆 D、边长4km矩形区域20、大气环境评价范围的( )A、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4km B、直径或周长一般不应小于5kmC、半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D、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21、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分析对象应包括(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22、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时,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A、01 B、12 C、0100 D、11023、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 )A一期 B、二期 C、三期 D、四期24、对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可取( )A、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应作二期 B、二期C、三期 D、一期有利季节,必要时也做二级25、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A、作一期监测 B、可不做监测,必要时可做一期监测C、做一期不利季节 D、做一期有利季节26、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二期,二期是指( )A、冬季、春季 B、秋季、冬季B、冬季、夏季 D、据实际情况确定27、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 )A、3天 B、5天 C、6天 D、7天28、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 )A、4天 B、5天 C、6天 D、7天29、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 )小时浓度值。A、4个 B、5个 C、8个 D、10个30、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 )小时浓度值。A、4个 B、5个 C、8个 D、10个31、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 )时浓度值。A、02, 04, 07,12,14,16, 18, 20B、02, 05, 08,11,14,17, 20, 23C、01, 04, 07,09,12,14, 16, 20D、02, 06, 08,12,14,18, 20, 2432、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 )时浓度值。A、02, 12, 17, 20 B、02, 08, 12, 16 B、02, 08, 14, 20 A、02, 12, 18, 2433、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不少于( )A、9个 B、10个 C、12个 D、15个34、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不少于( )A、4个 B、8个 C、10个 D、6个35、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三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大气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 )A、不再安排现状监测 B、再布置1个点进行监测C、再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D、再布置3个点进行监测36、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 )布点A、同心圆法 B、放射状为主兼顾均布性C、环境功能区法 D、极坐标布点法37、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A、5年 B、10年 C、20年 D、30年38、气象观测资料调查时,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还应调查( )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其他气象观测资料。A、逐日 B、逐次 C、逐月、逐年 D、逐日、逐次39、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 )A、评鉴范围小于50km和大于50km B、评鉴范围小于30km和大于30km C、评鉴范围小于20km和大于20km D、评鉴范围小于10km和大于10km 40、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A、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 41、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A、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42、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站,( )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A、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 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二年 A、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43、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如果高空气象监测探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高空气象资料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 )内的格点气象资料。A、30km B、50km C、80km D、100km4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一般有(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45、大气环境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 )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A、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空气排放标准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46、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 ),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B、东西方向为X坐标轴,南北方向为Y坐标轴C、南北方向为X坐标轴,东西方向为Y坐标轴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47、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对于施工期超过( )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48、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中,非正常排放情况,需预测全年( )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C、逐日或逐时 D、长期气象条件下49、下列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的是(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消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50、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消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51、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 )的叠加影响。A、最小值 B、平均值 C、最大值 D、加权平均值52、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 )的叠加影响A、最小值 B、平均值 C、最大值 D、加权平均值5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消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消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消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54、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钱分布图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C、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D、评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55、AERMOD适用于( )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A、小于等于50km B、大于等于50kmC、等于30km D、于等于30km56、ADMS-EIA版适用于评价范围的( )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A、小于等于50km B、大于等于50kmC、小于等于30km D、大于等于30km57、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级项目,可选择( )进行预测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58、大气环境线源预测,可选择( )进行预测。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59、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的预测模式是(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60、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出的距离是以( )为起点的控制距离。A、厂界 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 D、厂区中心点61、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是指以( )为起点的控制范围A、厂界 B、污染源中心点C、污染源边界 D、厂区中心点62、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A、实际排放浓度 B、厂界排放浓度B、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消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63、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 )A、400m B、500m C、350m D、325m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 )确定。A、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B、等标排放量C、最远距离D10% D、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分布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oi109,关于Coi的选用,说法正确的有( )A、一般选用GB3095中小时平均采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B、对GB3095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日均浓度限值C、如国内无相应的标准,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不用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可执行D、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3、下列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是( )A、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不含两个)项目B、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C、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E、以城市快速路为主的扩建项目4、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确定评价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B、一级、二级、三级评价都应选择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C、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D、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按项目沿路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计算其评价等级5、对于新建项目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拟建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拟建项目新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6、对于改扩建项目一、二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新污染源 B、老污染源C、评价范围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7、大气环境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的内容包括( )A、在70%以上工况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B、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C、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三本帐”D、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8、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下列可以不调查的内容是( )A、体源调查 B、建筑物下洗参数C、污染源排放概况 D、电源调查E、面源调查9、大气环境点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B、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C、筒有效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D、烟气出口速度(m/s)、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E、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10、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面源调查内容的是(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2)】,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B、排气筒高度和出口内径(m)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D、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E、面源分类11、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体源调查内容的是( )A、体源高度(m)B、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C、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D、体源的边长(m)、宽度(m)E、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12、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对于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内容的调查应包括( )A、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20级)B、颗粒物的分级粒径(um)C、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3)D、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13、大气环境线源调查的内容包括( )A、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h)、车型比例B、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C.、街道街谷高度(m)D、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E、各种车型排气口高度14、下列污染物应筛选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的是( )A、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B、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C、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TJ36中的居住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D、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可以不选用E、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用15、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监测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有( )A、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得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B、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C、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D、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5天有效数据E、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8个小时浓度值16、下列关于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B、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C、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D、城市道路项目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位可以不按照不少于6个点设置E、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有近2年的监测资料,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17、下列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A、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B、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C、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关系D、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E、给出各值时间最大浓度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18、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 )A、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B、典型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C、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D、典型日高空气象观测资料19、下列因素与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有关的是( )A、项目的评价等级 B、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D、项目的行业 D、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E、水平流场是否是均匀一致20、下列内容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查项目的是( )A、风向 B、时间 C、露点温度 D、风速 E、干球温度21、下列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查项目的是( )A、低云量 B、总运量 C、风向 D、风速 E、气压22、下列内容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可选择调查的观测资料内容的是( )A、相对湿度 B、总运量 C、水平能见度 D、时间 E、降水量23、下列内容属于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查项目的是( )A、探空数据层数 B、每层的高度 C、每层的气压D、时间 E、每层的气温24、下列内容属于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查项目的是( )A、每层的降水量 B、每层的风速风向 C、云底高度D、每层的气压 E、中云量25、下列内容属于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内容的是( )A、温度 B、运量 C、风向 D、风频 E、风速26、下列内容属于常规气象资料风频分析内容的是( )A、温廓线 B、主导风向 C、风廓线 D、风向玫瑰图E、统计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27、下列步骤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的是( )A、确定预测因子 B、确定评价等级 C、设定预测情景 D、确定气象条件E、确定地形数据28、下列步骤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的是( )A、确定预测范围 B、确定污染源计算请打 C、确定计算点 D、选择预测模式 E、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29、大气环境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 )等进行适当调整A、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B、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C、地形和环境周围敏感区的位置 D、污染源的排放量30、下列属于点源参数调查清单的内容是( )A、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 B、排气筒高度C、排气筒内径 D、年排放小时数E、烟气出口速度31、下列属于点源参数调查清单的内容是( )A、X坐标、Y坐标 B、烟气出口温度D、排放工况 D、年排放小时数E、毒性较大物质的属性32、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共有的内容有( )A、评价因子源强 B、海拔高度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D、年排放小时数E、排放工况33、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矩形面源所特有的内容是( )A、面源初始点坐标 B、顶点数或边数C、面源长度 D、面源的宽度E、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34、矩形面源、多边形面源、近圆形面源参数调查清单中,近圆形面源所特有的内容是( )A、近圆形半径 B、顶点数或边数C、面源中心坐标 D、面源的宽度E、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35、在各类污染源调查清单中,体源特有的内容有( )A、体源初始排放高度 B、体源边长C、体源的宽度 D、体源高度E、初始横向垂直扩散参数36、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可分( )A、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C、环境空气敏感区 D、区域面最大地面浓度点37、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 )A、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B、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日、逐时、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E、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38、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 )A、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B、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E、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39、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是( )A、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日、逐时、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B、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C、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D、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E、以上都可以不预测40、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的内容的是( )A、评价区域季(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B、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D、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E、一次(30min)和24h取样时间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41、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消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42、对于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常规预测内容包括( )A、小时浓度 B、日平均浓度 C、季均浓度 D、年均浓度43、只需预测日平均浓度、年均浓度的污染源的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消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44、只需预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计算点的污染源类别有(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C、消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45、对于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 )A、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B、网格点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46、对于新增污染源非正常排放,需预测的计算点有( )A、区域最远地面距离 B、网格点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47、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应分析下列( )内容A、是否超标 B、超标范围和程度C、小时浓度超标概率 D、小时浓度超标最大持续发生时间E、超标位置48、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应分析下列( )内容A、是否超标 B、超标范围和程度C、小时浓度超标概率 D、小时浓度超标最大持续发生时间E、超标位置49、估算模式适用于( )A、线源的最大地面浓度预测 B、评价等级的确定C、评价范围的确定 D、点源污染物日平均的浓度分布预测50、AERMOD模式包括( )预处理模式A、AERCAT 地形 B、AERMAP地形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