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714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必修一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高三语文组 王黎明专题理念:人要想从蒙昧走向有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本专题分为两个板块,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个板块“求学之道”上。学习本专题,一是让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言作品,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四是让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复习目标:知识点: 1、掌握文中基础字词; 2、对文言文重要实词、虚词的掌握。能力点: 1、学以致用,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2、学习议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 3、学会从文本中提炼相关的写作素材。教育点: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尊师重教。 2、注重通过学习的方法,提高个人素养。重难点:1、名言名句默写、翻译;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掌握多种论证方法,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课时:2课时 导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一课时 夯实基础【自主合作】(1) 明确任务,自学定向基础知识积累1、 字词的音形义积累:(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i xi ji b qing jy l pn狭隘 跋涉 闲暇 慰藉 麻痹 望洋兴叹 戕害(伤害) 给予 符箓 李蟠 q ku qj tn举一反三 不计其数 跂(提起脚后跟) 跬步(半步) 骐骥(千里马)郯子n qi lu xing dn y驽马(劣马) 锲(雕刻)而不舍 可镂(雕刻) 师襄 老聃 贻(赠送)zhu cu ch pnghung tng xi fng真知灼见 出类拔萃 炽热 彷徨 按部就班 倘若 余暇 何妨 dnz zhn黯黮(昏暗的样子) 推陈出新 一概而论 桑梓(故乡) 甄别字音检测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抹煞(sh) 遒劲(jng) 脊骨(j) 妄自菲薄(fi).犄角(j) 倔强(ju) 给予(gi) 引吭高歌(hng).啮噬(ni) 怪癖(p) 干瘪(bi) 汗流浃背(ji).爪牙(zhu)甄别(zhn) 纤巧(xin) 四肢百骸(h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驽马十架,功在不舍3、词语网络:近义词辨析积累.积聚都有“事物逐渐集聚”的意思。前者可用于资金、材料、经验等方面。示例:在与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语汇量。后者多用于钱财。示例:本书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财富积聚和过度消费现象。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_。/_一些钱财准备去买一些谷种。教养. 修养前者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教育培养。示例:每位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先天的发展水平和家庭教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后者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示例:这人有修养,从不和别人吵架。一个有_的农民会很好地遵守乡村礼节和礼貌。/比起一般知识和文学_来,她都不如林静。处世.处事处世:指人事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如“处世稳健”、“为人处世”。处事:办事、处理事务,如“处事认真,从不马虎”。他是一个小心谨慎、_稳健的人。/他_认真,从不马虎。近义词使用检测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屠杀巴基斯坦平民的罪行。为了弄清这起偷渡人员被蛇头推入大海造成六死二伤的惨案的真相,福建警方决定成立专案组,立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还是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这( )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道分水岭,( )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A修改 授权 侦察 不仅/还 B篡改 受权 侦查 不但/而且C修改 受权 侦察 不但/而且 D篡改 授权 侦查 不仅/还4、 成语积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蓬草。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口耳之学: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后也指从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积善成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积水成渊: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水潭。比喻事业成功由点滴积累而成。、跬步千里: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冰寒于水:冰比水冷。百度百科:比喻事物经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侧目而视:形容敬畏的情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11、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成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能为力。12、气象万千:形容景物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成语检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二) 自主积累,回扣文本 巩固基础 一)落实任务,相互检查背诵劝学师说篇二)落实任务,重要语句默写(课堂检测)1、故木受绳则直,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3、吾尝终日而思矣,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_,善假于物也。5、_,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6、_,朽木不折;_,金石可镂。7、师者,_。8、是故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是故弟子_,_贤于弟子。10、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三)诵读文本文言知识梳理实词之掌握一词多义1、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 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 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4、 中瓮中之鳖中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道而废古之人虚中乐善木直中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切中肯綮5、 传传到受业解惑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虚词之解释意义和用法1、 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 于师不必贤于弟子而耻学于师青,取之于蓝不拘于时其皆出于此乎通假总汇之写出本义及用法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 君子性非异也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 或师焉,或不焉实词活用串烧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吾师道也4、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5、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7、耻学于师8、用心一也句式判断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不拘于时。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4、无以至千里/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重要语句: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3、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4、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5、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_。6、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_。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8、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_。9、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_。10、 是故弟子不必比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11、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_。12、 不拘于时,学于余。_。4) 文言知识巩固重温文本(选择题)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5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快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C君子不齿 不齿:极度鄙视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顺风而呼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下列对第二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段主要是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作者先以感叹的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B第一层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C第二层把“为孩子选择老师”跟“自己不愿拜老师”作对比,深入揭露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D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来批判当时士大夫们的不能尊师重道,结尾“其可怪也欤”表露了作者对这种不良风尚的无可奈何的情绪。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第二课时 能力提升【探究解疑】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袁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主传)【注】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 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哭未及息息:停止B领会稽太守 领:兼任C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 表:任命D故委心而服事焉 委:托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而曹公已临其境B以为阳羡长 因传权旨,为陈成败C待张昭以师傅之礼 表子琮举众以降D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惟瑜、肃执拒之议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策薨,以事授权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 公烧其余船引退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权与相拒月余ABC D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B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开始成为孙氏政权的核心人物,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尊操只好撤兵。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把曹操赶回江北,后又经过濡须之战。稳定了东南的局势。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郡察孝廉,州举茂才。(2分)译文:_(2)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4分)译文:_(3)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4分)译文:_【参考译文】孙权,字仲谋。他的兄长孙兄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才十五岁,就被任命为阳羡县令(不满一万的县令称长)。吴郡太守推荐他为孝廉,扬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才(秀才)。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政事交给孙权,孙权哭泣还没有停息,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现在难道是痛哭的时候么?古时周公立法而他的儿子伯禽却没有遵守,这不是伯禽要违背父亲,而是当时不能实行。况且如今犯法作乱的好人相互争逐,凶如豺狼的强人布满道路,(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于是就让孙权换去丧服扶着他上马,让他出去巡视军队。这个时候,孙氏只占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并且深入险要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服从,天下英雄豪杰分布在各个州郡,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辅佐孙权共成大业,所以全心服从侍奉于他。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任会稽太守,驻屯在吴郡,派郡丞到吴郡管理文书等事。孙权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都做了将帅。招揽才学优秀的人才,聘请著名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开始成为孙权属下的官员。孙权又分别部署诸将的军队,平定山越,讨伐不服从命令的人。(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去世,鲁肃请求奉孙权的命令向刘表的两个儿子吊唁,将以吊唁的名义观察其变化。鲁肃还未到荆州,而曹操却已到了荆州境内,刘表的儿子刘琮率众投降。刘备准备渡长江向南,鲁肃与刘备相见,于是转达了孙权的想法,并陈说了决定胜败的各种因素。刘备进驻夏口,派诸葛亮进见孙权,孙权派遣周瑜、程普等出发。这时候曹操刚得到刘表的部下,势力强盛。议事的官员们都听说曹军的势力而畏惧,纷纷劝说孙权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鲁肃坚持抵抗的主张,与孙权意见相同。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一万人,与刘备一起进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大破曹军。曹操烧掉战斗中尚未毁坏的船只,率军撤退,士卒遭受饥饿疫病,死者过半。刘备、周瑜等又追到南郡。建安十六年,孙权把治所迁到秣陵。第二年,修筑石头城,把秣陵改名为建业。听说闻曹操将要来侵,建造了濡须坞。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曹操对峙了一个多月。曹操远远看到孙权的军队,感叹它整齐严肃,便撤退了。参考答案:1、 【答案】C【解析】C表,给皇帝上奏章。2、【答案】A【解析】A而:但是;B.为:做,担任/介词,给;C.以:介词,用、凭借/连词,相当于“而”;D.之:到达/助词,的。3、【答案】D【解析】是权力交接,是张昭所为,是说曹操。4、【答案】B【解析】B“开始”错,张昭、周瑜是孙氏政权原班人马中的人员。5、【答案】(1)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茂才(秀才)。(注:“察”“举”译对各得1分。)(2)(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注:一句1分,四句共4分。每句中关键词“乃”“顾”“犹”“以为”若译错,该句不得分。)(3)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注:基本意思对得3分(前一句2分,后一句1分),后一句句式翻译对得1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与书为友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华尽在其中。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常相伴依。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陶陶其乐。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吸取乐趣与教诲,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古时有句名谚:“爱我及犬”,若谓为“爱我及书”,则更不失为一智语。人们交往若以书为纽带,则情谊更为真挚高尚。对同一作家之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会。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少小所读,至老犹记。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尽其囊,便可得之。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华尽在其中。对大多数学人而言,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即为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之伴侣与慰藉。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言:“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独。”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高尚行为的愿望随之产生。良言善语常会激发出畅举嘉行。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历历在目,犹如耳闻。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也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音,至今为有识之士倾耳聆听。古时先贤之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一如当年,活力永存。1. 文中引用的“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的含义是什么?(4分)2. 为什么说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读好书的具体的感受是什么?(5分)3.统览全文,经典之籍与世长存的原因是什么?(5分)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名言方能经久传世。 B作者认为好书可以守护心灵的原因是,能产生高尚纯美的思想,让人拒绝诱惑。 C人们以书为纽带交友,则情谊更为真挚高尚。说的是因为喜欢同一个作家,所以人们的友谊更纯洁,不带有功利性。 D同好一本书的人,肯定生活习惯和志趣爱好一样,因为他们都喜欢作者本人,见解感觉相通。 E书籍不朽的本质在于它能长久的保存下来,被人们阅读。 参考答案:1. 好的书籍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感人的诗句会令人热血沸腾。2. (1)好书是生命的最佳归宿,精华尽在其中。一个人读好书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好书是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当诱惑袭来,好书可以产生高尚纯美的思想一扫杂念,守护心灵。好书中的良言善语常会激发出畅举嘉行。所以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2)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3.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经典书籍中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直到今天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音4. A B 二、论证方法提纯 要求:重温文本,提炼论证方法(一)劝学之比喻论证:一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二是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不舍”和“锲而舍之”,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三是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才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步论证。总结归纳:比喻论证法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二)师说之对比论证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这段所用的三组对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语意上形成了一个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总之,师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造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使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值得读者学习借鉴。 总结归纳: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 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 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三、素材提纯(一)课内素材积累劝学1、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角度点拨:借助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角度点拨:持之以恒;积累的重要性。师说1、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角度点拨: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2、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角度点拨: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善于向别人学习,虚心请教。获得教养的途径1、 赫尔曼。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人们在用心研究经典作品之后,便能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完善自我修养。角度点拨:塑造心灵;人格;修养;读书;经典的力量。2、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来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角度点拨:修养没有极致,而是一辈子的事;只有执着才能永恒。(2) 课外素材拓展1、课外素材积累之名言睿语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运用方向:读书、学习、修养、成功等方面。2、课外素材积累之片段 一代伟人林肯“只曾在学校中接受了几个月的正式教育而已”。虽然林肯的家庭教育环境并未提供他太多正式学习的机会,但好学不倦的他,却不愿因此限制自己,不肯轻易放弃每一个有所学习的契机。一生不曾忘记“读书”的林肯,当在伊利诺州依靠为当地农民剥玉米和杀猪为生时,他总将自己工作中往来的农夫、商人,视为自己的老师;而那些置身在肯德基森林中的士儒们,更理所当然地成为林肯平日请教的对象。直至已身为美国总统,林肯仍不时在床上读歌德的诗集。所谓“限制”,往往是我们自找的!运用方向:可用于学习、修养、读书、成功等方面。四、学生练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素材选取话题角度进行讨论,尝试使用多种论证方写片段性议论文,400字左右.写作指导:1、 写作的过程中,注意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要鲜明;2、 在行文中,要体现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3、 在结构上,注意行文思路要清晰。注意:文本是写作的后花园,学会从课本中挖掘并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加之我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富有哲理性的文字阐发,使感性的素材成为理性思考的触发点。学生习作佳作展示: 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早已随岁月之流远去而又永恒在历史星空闪烁的前人康德如是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奔流,带走几多冬夏春秋;大江东去,带不去的是那些伟人,光照千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忍受着“最下极矣”的腐刑,毅然、决然地选择“苟生”。那时的他,需要何等的修养、怎样的气度,方能完成那一本沉重的大书史记呢?然而,他的修养战胜了嘲讽、鄙视.战胜了他人亦超越了自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终于完成。因此,“忍耐”这样一种修养便在后人心中多了几分沉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听到此语,什么人的心灵能不震撼,什么样的人士能不肃然起敬?几经利诱、几经威胁几经折磨,住进阴湿地牢的文天祥,在“忠”与“奸”的面前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因此“忠诚”这样一种简单而又艰难的修养,在后人的心中多了几分重量。喜欢诸葛亮,不仅是因他的神机妙算,而且因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品德修养。我想,他之所以会观天象,会用风势,会未出茅庐而知天下,多半是来自他极高的修养吧!我们现在极倡素质教育,而社会上有些人缺乏的正是一种修养的基本素质。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德才兼备之人,而古往今来,谁又能以小肚鸡肠、犯奸作乱之心去成就一番人人赞誉的事业呢?你是否和我一样,在为做一个真正英雄而奋斗着,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修身养性吧!先有修养,后成大业,再做英雄【反思提高】1、 专题学习反思本专题的文章都是谈读书学习,论述的方法却大不相同。请想一想,这三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有创意地表达各自见解的?如果是你来写其中的任意一篇文章,你又会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见解?选读课外名家名著,和本专题的文章作比较,了解说理方法的多样性。2、 写作提升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教学反思:1、 高三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对本专题的复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积累和文言知识积累上,总结归纳本专题出现的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背诵默写和翻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检测的形式完成。但在夯实基础的复习过程时,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单纯的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复习效果。2、 本复习专题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文本中的素材就是写作的最好素材,教给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挖掘并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而在积累课内素材的同时能够向课外素材延伸。在练笔环节,通过相关话题,既检验学生从文本中学习的议论文写作论证方法的运用,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强化了学生运用素材说话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