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2695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项选择题一1、哲学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 党的领导C.国家政权 D. 经济制度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6、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 ()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的活动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 A.全部自然界 B.生活消费品 C.社会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9、“光阴一去不复还”是指时间的 ()A顺序性 B一维性 C持续性 D珍贵性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1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12、剩余价值来源于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13、在物质与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 D设想不运动的物质14、真理的内容是 ()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8、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是 ()A.属于感性认识 B.属于理性认识C.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 D.属于非理性认识1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20、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B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运动C巴黎工人起义及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21、我国现在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A.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 D.封建社会22、发展的实质是 ()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23、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2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2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 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B质与量的统一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26、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27、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28、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0、劳动者是指 ()A.一切人B.青年人和老年人 C.从事活动的人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机能,并从事劳动的人二1、真理是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哲学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者的素质 B.科学技术C.生产管理 D.生产工具5、垄断资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 () A.商业利润 B平均利润 C.超额利润 D垄断利润6、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新民主主义7、发展的实质是 ()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B事物数量的增减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位置的移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9、时间和空间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10、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 ()A.使用价值 B.供求关系 C.价值 D.自然属性11、概念、判断、推理,这是 () 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 B. 间接经验的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1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14、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表明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C.质变优于量变 D.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6、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 A.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B平均利润C超额利润 D. 商业利润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 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 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 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 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1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 D主观性和客观性20、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是 ()A. c+v+m B. c+vC. c+m D. v+m21、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2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25、阶级的实质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C.人们社会分工和地位的不同 D.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2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27、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2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和相对性决定的2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0、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三1、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2、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是 () A国际垄断资本 B财团资本 C金融资本 D.股份资本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民主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阶级斗争4、当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外在的 () A.商品与商品的矛盾 B.货币与货币的矛盾 C.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D.价值与价格的矛盾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6、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关系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 B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生产集中 C生产集中和垄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问题 D垄断和生产集中互无联系互不相干7、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 ( )A只起促进作用 B.只起阻碍作用 C.具有双重作用 D.毫无任何作用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纯精神的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日常生活的活动 D.利己主义的活动12、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4、哲学基本问题是 (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15、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 ()A.人类知识的增长 B.地理环境的优越C.人口因素适合生产状况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6、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17、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不运动的物质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静止的绝对18、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 A.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不可靠的反映 B.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C.通过感官对事物的直接、具体的认识 D.借助于思维对事物的间接、抽象的认识1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 A两种性质相同的真理 B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不同真理的两个方面2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21、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年利润率2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 A本质必然的关系 B现象偶然的关系C直接的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24、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25、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新民主主义26、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2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2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30、辩证否定即“扬弃”是指 () A.彻底抛弃旧事物 B.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C.新事物和旧事物融为一体 D.完全否定旧事物四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社会主义C. 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唯物主义 D. 世界社会主义与民族社会主义2、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4、商品是 (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6、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科学实践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8、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苏维埃俄国 B巴黎公社C社会主义中国 D朝鲜9、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选择 B.主体对客体的建构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D.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3、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1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7、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1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 旧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D. 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19、垄断的形成是 (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20、真理是 ( )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 D.权威认可的认识2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2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的发展动力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是否具有能动作用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23、“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 ( ) A折衷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