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267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9 页 语文版 2019 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I 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积累与运用 共 28分 共 6题 共 28分 1 2 分 2017七下 深圳月考 选出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梳头 s 小楷 k i 秩序 zh 哺育 p 群蚁排衙 y B 元勋 x n 奠基 di n 选聘 p n 挚友 zh 鲜为人知 xi n C 薪金 x n 校对 xi o 草率 shu i 洗澡 z o 深恶痛绝 D 殷红 y n 田垄 l ng 污秽 hu 亘古 g ng 心不在焉 y n 2 2 分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吕伟精彩的表演 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B 紧接着 是向前翻腾一周半 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 动作急如流星 又潇洒自如 C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瞭乱中反应过来 她已经展开身体 像轻盈的 笔直的箭 哧 地插进碧波之中 D 如梦初醒的观众用振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3 8 分 2018七上 白云期中 古诗文默写 1 根据课本 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渔州 B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伶故乡菊 应旁战场开 C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D 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E 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 百草丰茂 F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第 2 页 共 9 页 2 根据课本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句选四句作答 小桥流水人家 岐王宅里寻常见 一夜征人尽望乡 水何澹澹 无人送酒来 但愿人长久 3 根据语境 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在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中抒发了浓烈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在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中既有个人身世之悲 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的诗句是 4 4 分 名著阅读 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 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 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 飘舞 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 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 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 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 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 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 一只裤腿卷着 还有一只 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 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1 这段文字选自 国籍 作者 写的 选段中的 他 是汤姆的好朋友 2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 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 这一情节 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 可评价人物 可叙说启 发 4 分 情节 思考 第 3 页 共 9 页 5 4 分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连贯 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相比 它时尚前卫的半椭圆形建筑造型 让人们在视觉与心理上都感到很 新奇 这就很有戏剧那营造冲突的重要特征 它的屋面前后两侧有两个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 开裂 地暴露出 部分内堂 犹抱琵琶半遮面 引发出人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它四周环绕人工湖 其倒影与 湖水的波光交相辉映 湖下有一条 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连接演出大厅 这就很有戏剧那幕幕推进以达高潮的特点 这些独特的设计创意让国家大剧院显得 浑身是戏 6 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后面练习 本报南京 2012年 12月 13日电 记者申琳 12 月 13日上午 南京天色阴沉 位于江东门地区的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气氛肃穆 南京各界及来自国内外有关部门 友好团体的代表共 9000余人在这里举行仪 式 沉痛悼念 30万同胞遇难 75周年 上午 10时许 悼念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 现场全体人员向 30万遇 难同胞默哀 凄厉的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 各界人士放飞和平鸽 撞响和平大钟 依次向遇难同胞敬献了鲜花 1 请你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简明的标题 2 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 有几个中学生在卖冷饮处说 咱别走了 就在这玩 买本介绍的书回 去就能抄观后感了 对此你该这样对他们说 二 现代文阅读 共 28分 共 2题 共 28分 7 16 分 2019 自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 柳 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 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 最早见于 诗经 采薇 昔我往矣 扬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 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 柳意象所负 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 杨柳 一词来表现 如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白居易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 那么 杨柳 与 柳 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 杨柳 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 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 杨树叶圆 树高 枝挺 绝无柳的 依依 袅袅 之态 杨柳 合称一说 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 杨柳 都是 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 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 因炀帝姓杨 于是 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 即使此传说确凿 杨柳 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 诗经 中即已出现 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 相关资料典籍 我们发现 在古代 杨 柳 是同义的 因此 古代文学作品中 杨与柳经常换用 第 4 页 共 9 页 柳 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 主要表 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 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 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 维 田园乐 其六 桃红复合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用挑红 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 折柳 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 柳 与 留 谐音 丝 与 思 谐音 故古人借 柳 传 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 无论家中庭院 还是河畔池边 遍植柳树 故 柳 常作故 乡的象征 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 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 见到蒹葭 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 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 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 与骚客飘零 孤独的处境相合 故 柳 柳絮 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 愁 冯延巳 鹊踏枝 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 此外 柳树姿 态婆娑 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 所以 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 刘禹锡 忆江南 有 弱 柳从风疑举袂 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 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 自号为 五柳先生 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唐代刘昚虚 阙题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 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 古典诗词中 柳 的意象分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 柳意象在 诗经 中就已出现 B 在诗人白居易 欧阳修的笔下 虽误把柳称作杨柳 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 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 如摹春光 写离情 抒乡思等 D 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 是因为 柳 与 留 谐音 丝 与 思 谐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层次清晰 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 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 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 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 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第 5 页 共 9 页 D 文中引用许浑 蒹葭杨柳似汀州 诗句 意在证明 柳 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 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 隋炀帝 御笔赐柳姓杨 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 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 杨柳 皆指柳的证据 C 无论是许浑 冯延已 还是刘禹锡等 都有写柳的诗句 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 与陶渊明辞官归隐 种柳于屋旁 自号 五柳先生 不无关系 8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后面问题 说真诚 曾几何时 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 富于幻想与憧憬 然而 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 轮时 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 因为真诚是火 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 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 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 真诚是水 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 它会洗去一切误解 在不同的 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真诚的人坚强自信 乐观向上 在他们眼里 困难是胜利的前奏 失败是成功的信号 真诚的人从善如流 热情大方 生活里平易近人 虚怀若谷 实践中乐于助人 行为高尚 真诚的人嫉恶如仇 崇尚真理 他们是现 实生活的清洁工 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 真诚的人潇洒自在 人格高尚 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 即使有 的地方普照不到 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缺乏真诚 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 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 没有真诚 生活会失去美好 变得虚伪与沉 重 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 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 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 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 一套的人 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 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不是真诚 固执己见 独断专行也不是 真诚 真诚需要忘我 需要付出 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 毫无压抑的至高 至善的境界时 方能 自然流露真诚 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 只有心中的 天线 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 欢乐 勇气和力量的信号 才能青春永驻 风华长存 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 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 把虚伪斩断 让非分的欲望 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 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 多 一些热情奉献 就像杜甫身居陋室 喊出的却是 就像范仲淹 胸怀 之心 而今有多少人 虽然很会使用 外交辞令 却令人一眼看穿其 虚假的本质 又有多少人 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 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 人们终于明白 真诚金钱不换 真诚巧 第 6 页 共 9 页 语难当 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 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 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 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 帆 恪守真诚 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 仔细阅读全文 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 段中 作者为什么说 真诚是火 真诚是水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3 在第 段的空白处填上古诗文名句 引用他们的诗文名句是为了论证什么 4 请以 勤奋 为开头 仿照 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 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 写两个句子 三 古诗文阅读 共 14分 共 2题 共 14分 9 10 0 分 2017八下 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李牧传 李牧者 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 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 市租皆输入莫府 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 习射骑 谨烽火 多间谍 厚遇战士 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 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 烽火谨 辄入收保 不敢战 如是数岁 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 李牧如故 赵王怒 召之 使他人代将 岁馀 匈奴每来 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 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 将兵 牧曰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 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皆愿一战 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 选骑得万三千匹 百金之士五万人 彀者 十万人 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 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 佯北不胜 以 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 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陈 张左右翼击之 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灭襜褴 破东胡 第 7 页 共 9 页 降林胡 单于奔走 其后十馀岁 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标题为编者所拟 注 彀者 善于射箭的人 襜褴 部族名 在代地北面 东胡 部族名 在匈奴之东 是后世乌桓 鲜卑族的祖先 林胡 部族名 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如是数岁 亦不亡失 这样 B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 全 都 C 赵王怒 召之 使他人代将 管理 D 赵王让李牧 责备 2 给文章中加横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李牧者 赵之北边良将也 匈奴小入 佯北不胜 以数千人委之 4 最后李牧为什么能 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请结合材料 分点概括 10 4 分 2019九下 黑龙江模拟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塞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1 下面对本诗理解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 作者别有寄托 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 这首 无题 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 的爱情诗 第 8 页 共 9 页 B 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 借春蚕 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 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 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 字 见出别离 之久 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 忖度对方的感受 一往情深 D 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 蓬山 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 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 无题 秒在首联 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一句的 妙处么 四 作文 50 分 共 1题 共 50分 11 50 分 写作 作为中学生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 我们拥有知识 拥有青春 拥有梦想 拥有激情 有时我们会埋怨命 运不公 感叹生活乏味 其实 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很多很多 请以 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 写一篇文章 横线上可填 青春 幸福 知识 激情 健康 荣誉 友情 等词语 要求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600 字左右 第 9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共 28分 共 6题 共 28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二 现代文阅读 共 28分 共 2题 共 28分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三 古诗文阅读 共 14分 共 2题 共 14分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四 作文 50 分 共 1题 共 50分 11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